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哲学经典翻译和诠释的思考:沟通文化开启智慧
1
作者 王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8,共12页
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智慧的古代哲学经典,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基因的宝库。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不只是语言转化的问题,更需要我们解读文化的细微差别和哲学的深邃内涵,在古代智慧和当代理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才能对哲学... 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智慧的古代哲学经典,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基因的宝库。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不只是语言转化的问题,更需要我们解读文化的细微差别和哲学的深邃内涵,在古代智慧和当代理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才能对哲学经典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以何种方式来解读、翻译和传播?除了典籍文本本身外,各种注释和其他副文本又有何功能和作用?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翻译 中国哲学经典 文化认同 副文本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经典的现代解读与诠释(专题讨论)——“是”与“存在”或“有”——理解黑格尔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路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59-63,共5页
经典的原义是指权威性的基本著作,人类思想史从外观上看就是文献的积累和权威性基本著作的逐步经典化。人类社会在语言出现之前,传统以习惯和习俗的形式来生成及沿袭。语言的产生,进而文字的产生,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的形成,即... 经典的原义是指权威性的基本著作,人类思想史从外观上看就是文献的积累和权威性基本著作的逐步经典化。人类社会在语言出现之前,传统以习惯和习俗的形式来生成及沿袭。语言的产生,进而文字的产生,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的形成,即以思想为形式的传统出现了。语言除了担负起记载传统的重任外,还担负起逾越时空差距延续和保全传统的功能。按人们的最一般理解,所谓传统乃是那些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确立和诠释经典的最重要目的就在于促使传统的保全与更新。任何具体的传统都有其局限性。由于历史的经年流逝和人类生存处境的变化,再加上语言自身的流变,经典的本义难免会被遮蔽和曲解。因此,要维系和保全传统,求得传统真相,就离不开对传统典籍的诠释。经典有一个形成与确立的过程。在单一的文化背景下,经典的形成过程相对简单,而在跨文化背景下,则要复杂得多。在跨文化背景下解读和诠释经典,既涉及语言的变化与转换,也涉及思维方式的变革。中国现代文化与现代哲学是在东西文化交流和融会的宏大场景下生成的。自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以来,许多中国哲学家在传播西方哲学的同时,融会中西哲学,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也使中国哲学走向了世界。可以设想,若无对中国传统经典和西方外来经典的翻译与诠释,这些融会中西古今哲学思想的现代哲学体系的创建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国现代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之培育与发扬、中国现代学术思想之发展与创新来说,翻译与诠释经典是一条根本的通道。在跨文化的背景下从事经典著作的解读和诠释活动有一个大前提,这就是承认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公度性(commensurability)。简言之,无论东西南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连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提都不承认,那么,不仅整个20世纪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是无意义的,而且就中国哲学界目前孜孜以求的创建全新的21世纪的中国哲学范式来说,充其量也只能使中国哲学成为一源之流,一根之木.即所谓“回归原始”。基于上述认识,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四位研究者撰写了下面这组文章。他们的论题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对西方哲学文本进行现代语境下的解读与诠释;他们的研究对象虽然都属于西方哲学,但并不远离中国现实问题和中国学术语境;他们的研究态度既不是单一的“我注六经”,也不是单一的“六经注我”,而是二者的结合;他们对具体问题的理解有不同之处,甚至有对立的地方,但他们都不认为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而希望在不断的对话中求得共识。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学术活动之本质所在.也是我们对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经典 公度性 解读与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腊化时期的实修哲学——读包利民章雪富主编的“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
3
作者 张新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224,共3页
关键词 包利民 章雪富 主编 实修哲学 希腊化时期 “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 书评 世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通天”论与中医天人整体哲学解构
4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28,共4页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整体哲学层次,进行了《黄帝内经》“通天”理论及与之相应的实践要素解构,提要式解诂了“形体之柔”“精神之抟”“形神若一”,并简要探讨了中医运动观、养心观、清静观等养生与技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 整体观念 中医哲学经典理论 抟精神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意蕴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贺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92-94,共3页
中国古代神话、哲学、绘画、建筑、对联、阴阳五行学说等多维素材被《大鱼海棠》融合在一幅幅精心构造描摹的画面之中,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影片中每一帧堪为壁纸的画面,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都能看到大量心血的投... 中国古代神话、哲学、绘画、建筑、对联、阴阳五行学说等多维素材被《大鱼海棠》融合在一幅幅精心构造描摹的画面之中,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影片中每一帧堪为壁纸的画面,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都能看到大量心血的投入。剧情画风虽毁誉参半,但总体还是较为出彩。该片灵感源于《庄子》等中国哲学经典,从片中庞杂宏大的气势可以感受到编剧过多的诉求,观众需细细品味才能感悟到隐含其中的多重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意蕴 动画电影 视觉盛宴 阴阳五行学说 中国古代神话 灵感源 哲学经典 天干地支 小知 祝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哲学地言说庄子——《庄子内篇释义》的启示
6
作者 方旭东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1期187-195,共9页
在众多中国哲学经典当中,《庄子》一书有着独特的魅力,不但一般爱好者喜爱,专业研究者也青眼有加,单是书名中包含“庄子哲学”字样的,仅北京大学哲学系不到二十年时间就贡献了五部,按出版先后,依次是:王博《庄子哲学》(2004),韩林合《... 在众多中国哲学经典当中,《庄子》一书有着独特的魅力,不但一般爱好者喜爱,专业研究者也青眼有加,单是书名中包含“庄子哲学”字样的,仅北京大学哲学系不到二十年时间就贡献了五部,按出版先后,依次是:王博《庄子哲学》(2004),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2006),郑开《庄子哲学讲记》(2016),章启群《渊默而雷声:〈庄子〉的哲学论证》(2019),杨立华《庄子哲学研究》(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专业研究者 哲学经典 杨立华 《庄子》 哲学论证 青眼有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科学哲学的中医本性新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伟 万小龙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医本性问题的研究背景,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系统地利用广义科学哲学的丰富理论资源从理论、实践和文化三个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医的科学性问题,较为全面地研究...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医本性问题的研究背景,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系统地利用广义科学哲学的丰富理论资源从理论、实践和文化三个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医的科学性问题,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中医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医本性 经典科学哲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 地方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学引论 被引量:6
8
作者 葛红兵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学 文学史家 经典哲学 历史哲学 古典文学研究 历史思维 经验主义 历史研究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