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强起来”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韩喜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1,共8页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以“强起来”为目标对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自身进行系统而认真的...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以“强起来”为目标对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自身进行系统而认真的理论建构。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发展和世界变化的格局,以马克思主义为领航,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摆脱“学徒”思维,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总结中国及世界的发展经验、破解世界发展难题等方面着手,构建与“强起来”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能够发挥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现代化强国 强起来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喜平 王思然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8,共7页
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的印证,是时代的要求,是从理论上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从思想上深化认识世界变革、时代变革的现实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作为底色和基调影响着整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构建中国特... 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的印证,是时代的要求,是从理论上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从思想上深化认识世界变革、时代变革的现实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作为底色和基调影响着整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遵循,这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哲学社会科学必然是由马克思主义引领的,因而要进一步建强建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构建,推动学科融合成新文科,实现范式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费成 陈帅朴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3,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基于海量数据训练的模型,涵盖了丰富的社会价值和事实知识,其所展现的机器智能显著提升了各类社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效能。哲学社会科学强调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作为前沿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基于海量数据训练的模型,涵盖了丰富的社会价值和事实知识,其所展现的机器智能显著提升了各类社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效能。哲学社会科学强调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作为前沿技术工具丰富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段,其更为突出的特征是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极大扩展了研究视角和观察视域。鉴于二者融合具有释放巨大势能的潜力,首先应当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提基础,在此基础上围绕赋能过程中的创新模式与核心挑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系统提出赋能路径的建设策略,从而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赋能机理,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方法自觉 被引量:6
4
作者 苏星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9,共6页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 方法自觉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柳昌清 《学习论坛》 2011年第7期77-80,共4页
文明类型研究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探明了方向。中国的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有与西方文明(经济主导型文明)不同的内在机制、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这些都需要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来加以总结和揭示,反过来指导中华文... 文明类型研究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探明了方向。中国的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有与西方文明(经济主导型文明)不同的内在机制、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这些都需要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来加以总结和揭示,反过来指导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国社会本身就关系复杂、整体性强,传统使用的是辩证逻辑,所以,建立现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就要以复合型学科为基本学科。其中,唯物辩证法哲学、辩证逻辑、社会历史文化学(文明类型理论)、新政治经济学、中国政治与伦理等,成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基础学科,其他的基本学科还有自然与科技,美与文学艺术,信仰与宗教,政策、法律与民间规则,行政与人事管理,经济管理与企业文化,教育与人力资源,新闻与宣传,体育与健身,语言文字学,图书文献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 社会历史文化学 中国政治与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理论突破与实践超越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树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2,F0002,共9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进一步分化重组,世界进入动荡、变革与深度调整期。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一方面需要精准把握冷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总体特征与基本逻辑,进一步找准自身的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科学回答"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进一步分化重组,世界进入动荡、变革与深度调整期。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一方面需要精准把握冷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总体特征与基本逻辑,进一步找准自身的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科学回答"今天的世界怎么了""未来又将走向何处"的时代之问;另一方面,需要紧跟时代脚步,呼应人民期待,自主自为自强,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实现思想突破与学术超越,切实增强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自主自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 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2
7
作者 《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8,共11页
为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积极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2018年9月,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南京举办"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 为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积极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2018年9月,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南京举办"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海》《东南大学学报》《中华读书报》以及江苏省社科联、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期刊界和学术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背景、内涵、目标、路径等展开研讨。现将本次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中国学术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情报学专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启动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德俊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42,共1页
2004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04&ZD031)获准立项。该课题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 2004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04&ZD031)获准立项。该课题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叶继元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该课题是国内首个由图书情报学专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情报学 专家 《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 科研项目 基金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儒家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刍议 被引量:2
9
作者 姚中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4,共8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可有多途,其中之一是构建儒家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教育学、儒家政治学、儒家经济学、儒家法理学、儒家社会学、儒家民族学、儒家心理学、儒家国际关系学等等。此为儒学当代发...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可有多途,其中之一是构建儒家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教育学、儒家政治学、儒家经济学、儒家法理学、儒家社会学、儒家民族学、儒家心理学、儒家国际关系学等等。此为儒学当代发展之内在需要,亦为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之内在需要,而儒学恰有此能力。若能成其功,则对人类探索更为普遍、更具解释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有重要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儒家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泽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要进一步厘清涉外法、涉外法治、对外关系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以及涉外法学、国际法与法学一级学科的关系。在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构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国际法学一级学科专业。未来中国国际法学发展的任务主要包括:弘扬国际法治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传播中国国际法观、提升中国国际法理念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以及补齐涉外法治的短板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推动国际法研究的理论创新,则成为今后中国国际法学者的应然使命。未来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方向涉及架设国际法与国内法沟通的桥梁、谨慎使用“涉外法学”名称,以及在国际法教育与研究中凸显中国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涉外法治 对外关系法 国际法治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循环经济学学科体系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绪庶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42,57,共6页
随着我国循环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有必要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这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了循环经济学的概念,通过综述循环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及其与相关学科关联关系,分析了独立构建循环... 随着我国循环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有必要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这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了循环经济学的概念,通过综述循环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及其与相关学科关联关系,分析了独立构建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原因及其学科属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循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学科体系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推进新文科建设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喜平 王思然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2,F0002,共8页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的基本方向,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目标。分析社会科学的形成、分化及其过程,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解决时代、世界、中国、人民面对的新问题,要求社会科学学科实现新的融合,确立...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的基本方向,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目标。分析社会科学的形成、分化及其过程,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解决时代、世界、中国、人民面对的新问题,要求社会科学学科实现新的融合,确立新的建设原则,在学科交叉融合中激活思想、在超学科思维引领下破解问题、在文明传承中自主创新。新时代文科工作者要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多元主体智慧,明确文科使命担当等建设路径,增强文科深刻分析问题、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学科融合 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