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CK与C-ACT评分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蒋静 李雪梅 +3 位作者 石瑾 吴晓彬 曾书旬 周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5-870,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est for respiratory and asthma control in kids,TRACK)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与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标准哮喘控制水平评...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est for respiratory and asthma control in kids,TRACK)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与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标准哮喘控制水平评估的一致性、与哮喘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2种评分方法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135例为研究对象,用TRACK评分表和C-ACT评分表对相应年龄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2种评分方法与GINA标准哮喘控制水平评估分级的一致性、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评分结果组肺功能指标差异。结果:TRACK评分、C-ACT评分与GINA哮喘控制水平分级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17和0.531,均显示一致性一般;TRACK评分与TPF%TE和VPF%VE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TRACK评分、C-ACT评分与FEV1%均没有显著性相关;不同TRACK评分组哮喘患儿的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54,P=0.134),但多重比较发现≥80分组与<60分组FEV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不同TRACK评分组哮喘患儿的TPTEF/TE(%)(F=3.171,P=0.044)和VPEF/VE(%)(F=3.919,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其差异主要来自于≥80分组与60~80分组,其中VPEF/VE(%)(P=0.017)的组间差异较TPTEF/TE(%)(P=0.030)更为明显;比较不同C-ACT评分组哮喘患儿的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6,P=0.182)。结论:TRACK评分能更好反映儿童肺功能的差异,可作为5岁以下儿童哮喘管理的一个有效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哮喘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建华 满立新 +2 位作者 张莹莹 白晓玲 甘晓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385,共2页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42例)进行ACT评分、记录肺功能指标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流速(PE...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42例)进行ACT评分、记录肺功能指标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流速(P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流速(PEF75)。结果急性发作期ACT测试评分<10分、10~19分、>20分者分别为37.31%、62.69%和0,缓解期分别为0、9.52%、90.48%。急性发作期肺功能各指标均异常,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肺功能各指标重度异常全部缓解,但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与肺功能PEF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F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测试简便易行,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肺功能检测中的小气道指标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指导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肺功能 哮喘控制测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控制测试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海金 吕燕华 +2 位作者 刘来昱 蔡绍曦 邵金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84-2086,共3页
目的探讨ACT在评价哮喘患者使用情况,以了解其临床适应范围。方法病人收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治疗1个月以上复诊患者120例,符合美国胸科协会诊断标准。由熟练ACT评估的医生对病人进行ACT评估。哮喘分类一为: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BD... 目的探讨ACT在评价哮喘患者使用情况,以了解其临床适应范围。方法病人收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治疗1个月以上复诊患者120例,符合美国胸科协会诊断标准。由熟练ACT评估的医生对病人进行ACT评估。哮喘分类一为: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BDT+)患者(按初次就诊时)和支气管激发实验阳性(BPT+)患者;分类二为基于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持续哮喘和中重度哮喘。评价ACT在不同类型哮喘评价情况,分为三个等级:好》(4项目可以用以评估),一般(2-3项),不适合(《1项)。为进一步分析ACT在不同严重程度哮喘评价的敏感性,选择门诊初次诊断BDT+哮喘患者29例。按照FEV1%把疾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哮喘,比较各组ACT差别。结果 BDT+组中评价好的48例,一般15例,不适合的5例;BPT+组中评价好的10例、一般15例,不适合的27例,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01);轻度哮喘45例:哮喘评价好的12例、一般15例、不适合的18例;中重度哮喘75例;哮喘评价好的50例,一般21,不适合的4例,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01)。轻度哮喘,包括部分咳嗽变异型哮喘、季节性哮喘很难用ACT来评估,对于呼吸困难、夜间憋醒、急救药物使用情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难以评判。入选BDT+哮喘患者29例研究发现,ACT评分与FEV1%显著正相关(r=0.55,P=0.003)。ACT评分在轻、中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CT评分在轻度与重度之间为P=0.009,在中度与重度之间为P=0.008。结论 ACT更适合评估BDT+哮喘病人或中重度哮喘病人,临床应用时必须考虑其适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哮喘控制测试 临床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控制测试可有效评估基层医院哮喘患者临床控制情况
4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7-,共1页
关键词 哮喘控制测试 哮喘患者 临床控制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以及复诊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颖 张巧 +6 位作者 万敏 林科雄 曾兰 王彦 程晓明 王长征 马千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调查门诊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现状以及初步哮喘管理对于提高哮喘控制水平的可能获益。方法选择2011年7月到2011年9月间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评估其控制水平和其他临床特征。结果共有198例患者完成评测,管理不依从组117例,依从... 目的调查门诊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现状以及初步哮喘管理对于提高哮喘控制水平的可能获益。方法选择2011年7月到2011年9月间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评估其控制水平和其他临床特征。结果共有198例患者完成评测,管理不依从组117例,依从组81例;整体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18.08±4.67)分,6.57%的患者ACT得分25分;依从管理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治疗依从性、急性加重的频率和患者比例等均显著优于不依从管理的患者,而两组间患者对卫生经济负担的负担能力相当。结论门诊哮喘患者控制率低,初步实施哮喘管理即可显著提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哮喘控制 哮喘控制测试 哮喘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海金 蔡绍曦 +2 位作者 佟万成 李文军 付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门诊初次诊断为哮喘的患者75例,以患者文化程度分为两组,包括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A组)46例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B组)29例。所有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门诊初次诊断为哮喘的患者75例,以患者文化程度分为两组,包括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A组)46例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B组)29例。所有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控制药物均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SM/FP)。按照全球哮喘防治推荐方案降阶梯治疗。在治疗第8、12及24周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最大呼气流速日内变异率检测。根据病人对ACT问题的回答、体征及肺功能检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估控制水平的情况。ACT评分>19分认为已达良好控制。分析文化程度在不同治疗时期自我评估情况及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在肺功能等基础水平无显著差异。经过8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29例,其中11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24%,实际哮喘控制率为39.1%。B组中ACT评分>19为17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44.8%。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自我哮喘评估也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37例,其中17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7.0%,实际哮喘控制率为43.6%。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2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13.8%,实际哮喘控制率为62.0%。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B组(P<0.05)。经过24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42例,其中19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8.7%,实际哮喘控制率50.0%。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6例,其中5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为72.4%。B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文化程度可能是影响病人病情评估和哮喘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在治疗期间不同时期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哮喘控制测试 最大呼气流速日内变异率 降阶梯治疗 文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环境香烟烟雾暴露对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莹 吴群 +1 位作者 苏雯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香烟烟雾暴露(ETS)与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情况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3名ETS和80名非ETS的哮喘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评分良好(>1...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香烟烟雾暴露(ETS)与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情况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3名ETS和80名非ETS的哮喘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评分良好(>19分)的例次,哮喘控制用药增加天数、急救用药使用天数,以及尿cotinine含量。结果 ETS患儿C-ACT>19分802例次,占总C-ACT评分例次的80.5%;非ETS患儿C-ACT>19分921例次,占95.9%,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S患儿的尿cotinine含量、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天数、吸入激素增加天数、全身激素使用天数也均明显多于非ETS患儿(P均<0.05)。ETS患儿以尿cotinine含量分为重度(>4 ng/ml)和轻度(≤4 ng/ml),其中重度ETS患儿的C-ACT>19分例次低于轻度ETS患儿,而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天数、吸入激素增加天数、全身激素使用天数也均明显多于轻度ETS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TS是儿童哮喘控制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环境香烟烟雾 哮喘控制测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用药教育对患者哮喘控制的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程远雄 赵波 张庆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5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用药教育对门诊患者哮喘控制的作用。方法对90例门诊哮喘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和吸入装置使用评价,开展用药教育,2周后再次进行ACT和吸入装置使用评价。结果 90例哮喘患者首次ACT平均分值(17.02±2.65)分,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用药教育对门诊患者哮喘控制的作用。方法对90例门诊哮喘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和吸入装置使用评价,开展用药教育,2周后再次进行ACT和吸入装置使用评价。结果 90例哮喘患者首次ACT平均分值(17.02±2.65)分,16例完全掌握吸入方法(17.8%)。对患者开展用药教育,2周后复诊时ACT平均(22.22±2.46)分(P<0.01),91.1%患者哮喘良好控制,88例(97.8%)完全掌握吸入方法。结论临床药师开展用药教育可显著提高门诊哮喘患者的吸入装置正确使用率,提高哮喘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教育 哮喘控制测试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哮喘控制现状及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 被引量:16
9
作者 韩远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了解并探讨儿童哮喘的控制现状及家长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方法:采用"全国哮喘儿童家长知信行"调查组制定的调查问卷及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的调查问卷,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就诊或住院的124例哮喘患儿及其... 目的:了解并探讨儿童哮喘的控制现状及家长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方法:采用"全国哮喘儿童家长知信行"调查组制定的调查问卷及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的调查问卷,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就诊或住院的124例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所有问卷均由专门医生逐项指导每位患儿及家长填写并于当日收回进行逐项审查。结果:124例进行C-ACT的患儿中115例有效,其中儿童哮喘控制完全控制率为6.1%,部分控制率40.0%,未控制率53.9%;66.96%的家长认为哮喘的本质为气道炎症性疾病,56.52%的家长认为哮喘持续期每日应规律使用吸入型激素,31.30%的家长认为激素长期吸入使用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40.87%的家长认为患儿哮喘急性加重或短暂发作时使用短效β2激动剂,80.87%的家长未使用峰流速仪的主要原因为医生从未介绍使用仪器,8.26%的家长明白哮喘的治疗目标为长期良好或完全控制症状,仅有21.74%的家长在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时选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控制;仍有9.57%的家长在哮喘患儿病情得到控制情况下禁止患儿参加任何运动。结论:儿童哮喘病情整体控制不甚理想,部分患儿家长对疾病认知水平低下及缺乏系统管理是导致患儿哮喘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哮喘控制测试 认知水平 控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门诊专职护士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秋云 孙继红 +1 位作者 冯波 李春燕 《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及目前哮喘控制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365例,通过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简易肺功能测定收集资料。结果:365例患者中,14...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及目前哮喘控制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365例,通过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简易肺功能测定收集资料。结果:365例患者中,146例(40%)ACT评分<20分,为没有控制;179例(49%)评分在20~24分,为控制良好;40例(11%)总分达到满分25分,为完全控制。达到良好控制以上的患者共有219例,占60%。159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测,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P<0.001。结论:接受健康教育的哮喘患者其哮喘控制水平良好,部分患者肺功能检测结果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改善(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哮喘控制测试(act) 肺功能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解痉祛风汤联合西药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及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振伟 顾超 +5 位作者 姚亮 李海燕 张喆 汤杰 杨佩兰 吴银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492-2495,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解痉祛风汤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味解痉祛风... 目的:观察加味解痉祛风汤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味解痉祛风汤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单独使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疗程4周。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NO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FEV1、FENO水平。结果:FENO水平与ACT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P<0.01);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FEV1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ENO水平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FENO水平可以用于评估支气管哮喘的控制程度;加味解痉祛风汤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具有良好的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FENO水平,控制气道炎症,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加味解痉祛风汤 哮喘控制测试 肺功能 呼出气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娜 武彦舒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2101-2104,共4页
目的:探析喘可治注射液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症状缓解时间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陕西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支气管... 目的:探析喘可治注射液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症状缓解时间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陕西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仅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4周后评价2组疗效,比较ACT评分、血清ECP与γ-干扰素(IFN-γ)水平、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2组ACT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CT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2组血清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血清ECP、IFN-γ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彻底消失时间、胸闷彻底消失时间、哮鸣音彻底消失时间、喘息彻底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采取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方案,可提高疗效、改善ACT评分、改善血清ECP与IFN-γ水平、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可治注射液 布地奈德 支气管哮喘 哮喘控制测试评分 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 症状缓解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咳散治疗痰热内蕴型哮喘患儿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琳 何德根 陈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3期1985-1988,共4页
目的:探讨痰热内蕴型哮喘婴幼儿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自拟热咳散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痰热内蕴型哮喘婴幼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痰热内蕴型哮喘婴幼儿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自拟热咳散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痰热内蕴型哮喘婴幼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配热咳散,比较2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EF25%、FEF50%、IgE);血清生化指标(IL-6、TNF-α、CRP、Cal-3)和C-ACT和MARS-A评分的差异。结果:对照组FEF25%、FEF50%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IgE含量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效果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CRP、Cal-3含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ACT评分、MARS-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西医常规治疗的治疗手段,在其基础上连用自拟热咳散的治疗效果更佳,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也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婴幼儿 痰热内蕴型 自拟热咳散 西医 肺功能 生化指标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 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络联合舒利迭吸入疗法防治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苟小军 刘华 +3 位作者 姚俊丽 黄勋 孔令万 陈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61-868,共8页
目的:探讨刺络联合舒利迭吸入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代谢组学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 目的:探讨刺络联合舒利迭吸入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代谢组学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针刺四缝和少商穴位以及耳尖放血,间隔1 d进行1次,周期90 d。采集患儿用药前0 d,用药30 d,用药60 d,用药90 d的尿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尿液内源性代谢物,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免疫指标以及代谢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各项中医症候均明显减轻,观察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免疫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90 d),观察组(90 d)各指标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有监督的分析-OPLS分析了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0 d),治疗后(90 d)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尿液代谢谱,结果显示4组代谢谱分离良好,鉴定了21个相关代谢标志物。结论:刺络联合舒利迭吸入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儿症状,降低免疫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和组氨酸代谢等代谢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疗法 舒利迭吸入 儿童支气管哮喘 哮喘控制测试量表 疗效观察 代谢组学 中医证候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