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LIC的哨兵1号雷达数据水体信息提取 被引量:12
1
作者 湛南渝 李小涛 +1 位作者 路京选 许文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3-217,225,共6页
针对水域面积较少时水体信息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以Sentinel-1A SAR为数据源,用简化的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根据相似度将分割后图像进行分层区域合并,将图像二值化得到最终水体信息的方法。将提取的信息与Otsu阈值法提... 针对水域面积较少时水体信息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以Sentinel-1A SAR为数据源,用简化的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根据相似度将分割后图像进行分层区域合并,将图像二值化得到最终水体信息的方法。将提取的信息与Otsu阈值法提取的水体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提取算法相比Otsu阈值法有效提升了水体信息提取的效率和精度,对于防汛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2019年7月份的株洲洪水监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信息提取 SLIC 分层区域合并 合成孔径雷达 哨兵1号雷达 株洲 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Sentinel-1双极化SAR台风海况下海面风速反演方法
2
作者 李潇寒 闫秋双 +1 位作者 范陈清 张杰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5-1101,共7页
实现台风海况下海面风场的高精度观测,对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使用地球物理模型函数反演风速,需要外部风向信息的输入,风向的精度将直接影响风速反演的精度。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将传统方法与数据挖掘相融合,使用此方法反演海... 实现台风海况下海面风场的高精度观测,对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使用地球物理模型函数反演风速,需要外部风向信息的输入,风向的精度将直接影响风速反演的精度。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将传统方法与数据挖掘相融合,使用此方法反演海面风速,不需要外部风向信息的输入,简化了反演过程,开拓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海面风速反演的新发展方向,但其拟合能力有限。为实现高精度且无需外部风向信息输入的海面风速反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enseNet深度学习模型的Sentinel-1双极化SAR台风海况下海面风速反演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反演风速的均方根误差为1.741 8 m/s,相关度可达0.9以上,优于传统方法和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的反演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进一步证明了深度学习技术在SAR海面风场反演领域的有效性,可为海面风场反演提供新思路,开辟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兵合成孔径雷达(Sentinel-1 SAR) 海面风速反演 深度学习 数据挖掘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InSAR技术的广东省地表变形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洲 龚春龙 熊寻安 《工程技术研究》 2022年第11期9-12,共4页
文章采用2018—2020年的805景哨兵1号卫星雷达影像,利用融合永久散射体和同分布散射体的多时相InSAR分析技术(MT-InSAR),获取了广东省地表约1.35亿个监测点的变形速率和变形序列。分析表明,广东省地表整体稳定,沉降速率基本在2 mm/年以... 文章采用2018—2020年的805景哨兵1号卫星雷达影像,利用融合永久散射体和同分布散射体的多时相InSAR分析技术(MT-InSAR),获取了广东省地表约1.35亿个监测点的变形速率和变形序列。分析表明,广东省地表整体稳定,沉降速率基本在2 mm/年以下;变形区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练江平原软土区及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密集的区域;珠江市金湾区和斗门区沉降严重区域速率可达-60~-30 mm/年;汕头市司马浦镇及练江区域监测点沉降速率可达-30~-20 mm/年;普宁市地表在2019年1月后出现抬升,累计变形量为79.3 mm;深圳市某高层建筑物基坑周边累计变形量达-75.4 mm。影响地面变形的主要因素包括软土地质环境,以及地下水抽取、建筑物荷载、基坑开挖等人类工程活动,文章研究成果可为地面沉降调查和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变形监测 多时相InSAR分析技术 哨兵1卫星雷达 Rapid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