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首次发现中元古代辉长岩: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在班韦乌卢地块的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古阿雷 任军平 +6 位作者 王杰 左立波 孙宏伟 许康康 陈靖 EZEKIAH Chikambwe EVARISTO Kasumba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7,共14页
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位于班韦乌卢地块中东部,区内首次发现中元古代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对于了解班韦乌卢地块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及哥伦比亚超大陆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究区的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LA-MC-ICP-MS锆石U-Pb年... 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位于班韦乌卢地块中东部,区内首次发现中元古代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对于了解班韦乌卢地块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及哥伦比亚超大陆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究区的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锆石中17粒具有他形板柱状,内部结构呈条带状、面状等特征,Th/U值较高(0.13~1.58),显示基性岩浆锆石属性,^(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44±17 Ma,代表了辉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即中元古代。辉长岩主量元素SiO_(2)含量介于49.99%~50.18%之间,MgO含量(2.69%~2.78%)和Mg^(#)值(24.88~25.70)较低,TFeO(14.47%~14.62%)和TiO_(2)含量(2.68%~2.76%)较高,属于高钛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8.53~9.57),具弱的负Eu异常(0.82~0.86),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Pb等相对富集、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等相对亏损,具有大陆溢流玄武岩(CFB)亲缘性;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辉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早期亏损地幔源区,形成于板内伸展拉张环境,结合全球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班韦乌卢地块应是古—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研究区中元古代辉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辉长岩 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 班韦乌卢地块 陇都地区 比亚东北部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狼山北部古元古代变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岩浆记录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立新 张云 +3 位作者 胡晓佳 任邦方 王树庆 张天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16-3136,共21页
内蒙狼山宝音图地区前寒武纪地质体由古元古代宝音图群、片麻状花岗岩、混合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获得了宝音图变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644±11Ma^1710±20Ma。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片麻状钠长... 内蒙狼山宝音图地区前寒武纪地质体由古元古代宝音图群、片麻状花岗岩、混合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获得了宝音图变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644±11Ma^1710±20Ma。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片麻状钠长花岗岩具有高Si O_2(77.08%~79.96%)、高碱(K_2O+Na_2O)(4.46%~7.26%),低Ti O_2(0.088%~0.17%)、MgO(0.036%~0.37%)、Ca O(0.17%~1.19%)及中等Al_2O_3含量(12.12%~14.10%);Na_2O>>K_2O,A/CNK为0.88~1.09<1.1,属弱铝质;里特曼指数б=0.54~1.55<1.8,表明属于钙质系列;10000Ga/Al=3.43~12.46(均值为5.18>2.6)及较高的含铁指数[Fe O/(Fe O+MgO)=0.57~0.94],显示了低钾钙性A型花岗岩的特点。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 O_2(73.65%~77.63%),低Ti O_2(0.11%~0.27%)、MgO(0.25%~0.80%)、Al_2O_3(11.68%~12.72%)、Ca O(0.24%~0.99%)含量,基本与片麻状钠长花岗岩相近;同时具有高碱(K_2O+Na_2O)含量(6.84%~9.31%),低的Na_2O/K_2O比值(0.53~1.62),钾含量明显高于与片麻状钠长花岗岩;A/NCK为0.96~1.86,б=2.06~2.80<1.8~3.3为钙碱性系列,显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的特点。两类片麻状花岗岩均具有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具有明显Eu的负异常;构造判别图解均指示为陆内非造山型A型花岗岩。全岩同位素分析表明具有弱富集-亏损的同位素组成,其中ε_(Nd)(t)为小的负值到小的正值(-4.91^+2.41),两阶段Nd模式年龄t_(DM2)为1.95~2.58Ga;锆石ε_(Hf)(t)均为正值(+1.5^+8.0),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1.73~2.31Ga),Nd-Hf模式年龄均高于其形成年龄,揭示源自古元古代新生下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与华北北缘、欧美大陆的古元古代非造山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相似,宝音图变质花岗岩时代上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事件(1.7~1.6Ga)具有一致性,可能是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构造岩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A-型花岗岩 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 内蒙古狼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来自燕辽裂陷槽中部长城系碱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健 田辉 +5 位作者 李怀坤 苏文博 周红英 相振群 耿建珍 杨立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29-3146,共18页
本文报导了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裂陷槽中部长城系大红峪组、团山子组碱性玄武质岩和侵入串岭沟组基性岩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与前人研究成果,对这些碱性玄武岩与基性岩脉的时代... 本文报导了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裂陷槽中部长城系大红峪组、团山子组碱性玄武质岩和侵入串岭沟组基性岩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与前人研究成果,对这些碱性玄武岩与基性岩脉的时代问题、岩浆岩起源和源区类型以及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大红峪组碱性玄武岩和串岭沟组基性岩脉分别形成于1624±9Ma和1620±9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这些基性岩浆岩普遍具有高的Zr含量(94×10-6~196×10-6)、富集轻稀土((La/Yb)N=10.63~21.97)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大多数样品无明显的Eu异常,微量元素组成与OIB相似。锆石Hf同位素显示弱亏损特征,εHf(t)值为-0.6~3.8。燕辽裂陷槽中部长城系碱性岩的原始岩浆可能起源于同一软流圈地幔源区的低程度部分熔融(2%~3%),且有岩石圈地幔物质加入。岩浆受地壳混染的程度低,经历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研究进一步表明,燕辽裂陷槽中部长城系碱性岩从1635Ma(团山子组)开始喷发,1625Ma达到峰期,大红峪组地层沉积时间晚于1635Ma。联系该阶段全球各大陆情况,华北地区该期的碱性岩岩浆事件应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 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 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 燕辽陷槽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