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囊形气膜结构风致气弹响应及风振系数研究
1
作者 陈昭庆 宋鹏飞 +3 位作者 闫科晔 武岳 苏宁 曾聪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针对1/3矢跨比胶囊形气膜结构进行了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结构的风致气弹响应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风振系数。研究发现:结构平均变形呈迎风面凹陷,顶部隆起,横风向向外凸出的趋势,且这种变形趋势随着内压减小和风速增大... 针对1/3矢跨比胶囊形气膜结构进行了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结构的风致气弹响应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风振系数。研究发现:结构平均变形呈迎风面凹陷,顶部隆起,横风向向外凸出的趋势,且这种变形趋势随着内压减小和风速增大越来越明显。0°风向角时的平均变形和振幅大于45°风向角时的平均变形和振幅大于90°风向角时的平均变形和振幅,结构合位移均值的极值出现在迎风面与顶面中心点;0°和45°风向角下,顶点竖向振幅>顺风向振幅>横风向振幅,结构以1阶模态振动为主;90°风向角下,顶点横风向振幅大于其他两个方向,结构以1阶和2阶模态叠加振动为主。各工况下结构的内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最后给出了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响应风振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致气弹响应 胶囊形气膜 气弹模型 风洞试验 响应风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索-膜屋盖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罗俊杰 韩大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1,共7页
大跨度索-膜屋盖是一种开敞的三维空间结构,要对之进行风荷载时程分析,为结构抗风设计提供相应的参数。此时,作用于结构的风荷载需要同时考虑来流向、横向和竖向脉动分量所引起的影响。首先介绍佛山世纪莲体育场索-膜屋盖结构的风洞试... 大跨度索-膜屋盖是一种开敞的三维空间结构,要对之进行风荷载时程分析,为结构抗风设计提供相应的参数。此时,作用于结构的风荷载需要同时考虑来流向、横向和竖向脉动分量所引起的影响。首先介绍佛山世纪莲体育场索-膜屋盖结构的风洞试验情况和相应结果;然后利用考虑各方向间脉动分量空间相关性的谐波合成法模型来生成三向风荷载时程;最后对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得到风振响应结果。在对结构各构件响应的结果处理后发现:风荷载在三个方向上的空间相关性不容忽视,由此所引起的结构响应,大于传统未考虑风荷载空间相关性的风振时程分析结果;另外,研究发现,该结构的各类构件在不同风向角下的响应风振系数变化不大,可以取相同值;但是,不同类型的响应风振系数会有一定差异,所以一般不能取统一的结构响应风振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结构 索-膜结构 时程分析 相干函数 响应风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随机风压场非高斯特性的大跨度膜屋盖风振响应
3
作者 罗俊杰 宋雄彬 李璟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123,共6页
作用于大跨度膜屋盖结构上的随机风压场在统计意义上由高斯和非高斯区域构成。基于零记忆非线性转化法理论,提出了这种混合随机风压场的模拟方法,算例表明,生成的随机风压场样本能准确描述实验数据的各项统计特性。将生成的样本和利用... 作用于大跨度膜屋盖结构上的随机风压场在统计意义上由高斯和非高斯区域构成。基于零记忆非线性转化法理论,提出了这种混合随机风压场的模拟方法,算例表明,生成的随机风压场样本能准确描述实验数据的各项统计特性。将生成的样本和利用传统方法生成的高斯随机风压样本作用于某膜屋盖结构,经风振时域分析后发现,高斯随机风压激励下结构部分构件的响应值比非高斯随机风压激励下的响应值低,这表明,随机风压荷载的非高斯特性不容忽视。文章还给出了结构不同构件的整体风振响应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地卡罗方法 时域分析 大跨度膜屋盖 随机风压场 整体风振响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引下线体系时域非线性风振分析
4
作者 余国庆 晏致涛 +1 位作者 王欣欣 刘欣鹏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117,共11页
变电站引下线结构体系一般为分裂导线,且具有跨度小、高差大、线长短、上下连接的特点,强风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为研究风荷载作用下引下线的非线性风振响应特性,利用AR模型法对脉动风荷载进行模拟,对引下线柔性体系进行模态分析和风振... 变电站引下线结构体系一般为分裂导线,且具有跨度小、高差大、线长短、上下连接的特点,强风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为研究风荷载作用下引下线的非线性风振响应特性,利用AR模型法对脉动风荷载进行模拟,对引下线柔性体系进行模态分析和风振响应时程分析,研究了气动阻尼、风向角、跨高比、间隔棒数量等参数对风振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引下线体系响应有着明显的非高斯性。与常规水平大跨越输电线相比,其固有频率较高,气动阻尼影响较小。平面内风荷载会导致较大的反力响应,平面外风荷载会导致较大的位移响应;跨高比的增加会导致结构的反力响应增大,而位移响应减小。结构跨中位移响应均随着间隔棒数量增加而减少;而结构的端部反力在间隔棒数量为5时最小。引下线内力响应风振系数和位移响应风振系数并不一致,随跨度增大,风振系数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下线 非高斯性 风振响应 响应风振系数 时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