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基于静态配置电压无功响应参数来生成控制策略的发电站自动电压无功控制(automatic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AVC)系统,没有考虑电压无功响应参数与发电站当前运行状况的关系,难以适应发电站变化的运行工况,容易出现...传统的基于静态配置电压无功响应参数来生成控制策略的发电站自动电压无功控制(automatic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AVC)系统,没有考虑电压无功响应参数与发电站当前运行状况的关系,难以适应发电站变化的运行工况,容易出现调节次数多、调节过程长甚至振荡调节等现象。对于拥有几百甚至上千台逆变发电单元的新能源发电站,其难以满足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无功响应速度要求。该文利用新能源发电站内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潮流流经各设备后产生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理论,推导了电站内各种电压无功调节响应参数的计算公式,研究出一种基于电压无功动态响应参数的新能源发电站AVC系统,它能实时计算发电站当前运行状况下的电压无功功率响应参数以及当前需要补偿的精准无功调节量。采用该算法的AVC系统产品已在多个光伏电站中得以应用。实践证明,新AVC产品通过1~2轮控制调节动作便可将电压和无功功率调整到调度要求的目标范围内,调节速度快,并能有效避免振荡调节现象,能使电站向电网输送更加稳定、优质的电能。展开更多
文摘传统的基于静态配置电压无功响应参数来生成控制策略的发电站自动电压无功控制(automatic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AVC)系统,没有考虑电压无功响应参数与发电站当前运行状况的关系,难以适应发电站变化的运行工况,容易出现调节次数多、调节过程长甚至振荡调节等现象。对于拥有几百甚至上千台逆变发电单元的新能源发电站,其难以满足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无功响应速度要求。该文利用新能源发电站内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潮流流经各设备后产生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理论,推导了电站内各种电压无功调节响应参数的计算公式,研究出一种基于电压无功动态响应参数的新能源发电站AVC系统,它能实时计算发电站当前运行状况下的电压无功功率响应参数以及当前需要补偿的精准无功调节量。采用该算法的AVC系统产品已在多个光伏电站中得以应用。实践证明,新AVC产品通过1~2轮控制调节动作便可将电压和无功功率调整到调度要求的目标范围内,调节速度快,并能有效避免振荡调节现象,能使电站向电网输送更加稳定、优质的电能。
文摘为探究半干旱区优化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形成及叶片对光与CO_(2)的响应机制,进行2 a的大田试验,设置对照模式(CK)、农户习惯模式(T1)和优化栽培模式(T2)3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形成、叶片光合响应曲线及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在吐丝后各生育阶段的百粒质量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与CK和T1处理相比,T2处理的2 a平均灌浆速率分别增加了31.58%、18.00%和30.77%、9.80%,T2处理的灌浆速率在吐丝后20~30 d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与CK和T1处理相比,2 a分别增加33.91%、10.04%和26.28%、14.99%;T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与T1处理相比,2 a分别增加了15.67%和14.03%;3个处理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光量子密度超过300μmol·m^(-2)·s^(-1)时,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要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T2处理的光补偿点量子效率(AQE)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在灌浆期(R3)降至3个生育时期(V12、R1、R3)间的最低值;T2处理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均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T2处理LSP与LCP的差值均为最大,2 a 3个生育时期(V12、R1、R3)分别达到1871.6、1914.4、1891.9μmol·m^(-2)和1909.7、1848.6、1822.4μmol·m^(-2)·s^(-1);CO_(2)补偿点(CCP)、CO_(2)饱和点(CSP)、CO_(2)饱和时最大净光合速率(CSP_(n))和羧化效率(CE)均呈T2>T1>CK,T1与T2处理的CCP均显著高于CK处理,T2处理的CSP均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T2处理CSP与CCP的差值更大,2 a 3个生育时期(V12、R1、R3)分别达到540.06、558.87、561.19μmol·m^(-2)和539.13、518.54、574.73μmol·mol^(-1);T2处理的CE在R1和R3期均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T1与T2处理的Rubisco最大羧化效率(V_(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和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显著高于CK处理。综上所述,优化栽培模式(T2处理)可维持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玉米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玉米对光和CO_(2)的适应范围,从而增加光合产物的转运能力和叶片的固碳羧化能力,促进籽粒灌浆,减少资源利用的同时实现玉米产量提高,适合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