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凯 徐炳欣 +3 位作者 钱哲 赵亮 王洪振 钱佩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HPS 2.0版药品评价系统构建评价方案,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使用哌拉西林... 目的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HPS 2.0版药品评价系统构建评价方案,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的住院患者。根据使用该药后是否出现低钾血症,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血清钾<3.5 mmol/L)和非低钾血症组(血清钾≥3.5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0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发生低钾血症者121例,发生率为3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26,95%CI:1.257~3.264,P=0.004)、较高的年龄(OR=1.031,95%CI:1.016~1.046,P<0.001,截断值:61.5岁)、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使用前最后1次较低的血清钾检测值(OR=0.404,95%CI:0.224~0.729,P=0.003,截断值:3.685 mmol/L)是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引起低钾血症的发生,尤其是女性、高龄和该药使用前血清钾水平较低的患者,故临床在使用时应关注这些重点人群,监测其血清钾基线水平,以评估发生低钾血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低钾血症 药物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洪明 许学丽 +2 位作者 邵晓玮 李玉平 时敬亭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两种成分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筛选并剔除异常光谱,合理划分样品集,优选光谱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主成分数,建立了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显示,...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两种成分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筛选并剔除异常光谱,合理划分样品集,优选光谱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主成分数,建立了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显示,哌拉西林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R_(C)^(2))为0.9970,预测相关系数(R_(P)^(2))为0.9988,校正均方差(RMSEC)为2.13,预测均方差(RMSEP)为2.20;他唑巴坦模型的R_(C)^(2)为0.9975,R_(P)^(2)为0.9989,RMSEC为1.35,RMSEP为1.42。采集6批未参与建模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对模型进行验证,两种成分的平均误差率均小于近红外快速检测的限度要求5%。本法建立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可同时实现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两种成分的检测,该法准确、快速,能够实现样品无损检测,可用于该种药品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注射用拉西他唑巴坦钠 定量模型 样品集划分 特征波段筛选 光谱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浩然 于明艳 +5 位作者 赵海云 李宁宁 于升平 常笑 陈德俊 王松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质量现状。方法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对217批次检品的杂质谱、复溶行为、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含量均匀度和配伍稳定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所有检品法定标准检验均符合规定;采用超高...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质量现状。方法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对217批次检品的杂质谱、复溶行为、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含量均匀度和配伍稳定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所有检品法定标准检验均符合规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杂质进行更高效的分离;发现温度和水分易促进主成分的降解;与未过评产品相比,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的浊度与吸光度结果均有所改善;此外,混粉分装工艺应增订含量均匀度检查;处方中添加柠檬酸和依地酸二钠可改善样品与乳酸林格氏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及相容性。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总体质量较好,现行质量标准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拉西/他唑巴坦钠 质量评价 杂质谱 复溶行为 含量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配即用”药物-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邱博 杨浩天 +1 位作者 安静 董占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9-794,共6页
目的考察“即配即用”药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不同溶媒在不同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将配置好的溶液放置于40℃恒温、光照(4500Lx)、遮光和室温环境下,... 目的考察“即配即用”药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不同溶媒在不同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将配置好的溶液放置于40℃恒温、光照(4500Lx)、遮光和室温环境下,比较两种规格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和哌拉西林钠以及他唑巴坦钠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成品液在放置24h内,颜色未见明显变化。pH值在室温和遮光条件放置24h后略有下降;高温和光照条件下12h后pH值下降。配置后12h,各配伍液中≥10μm的微粒数目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在40℃恒温条件下,配置后8h配伍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目超出药典规定,与2.25g规格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伍液相比,1.25g规格配伍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目超出药典规定更多。在室温和遮光条件下两种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不大;在光照(4500 Lx)和40℃恒温条件下放置24h后,两种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有下降。结论配置后8h内,不同规格(2.25g和1.25g)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成品输液稳定性无明显差异;配制8h后,2.25g规格配伍液稳定性优于1.25g规格配伍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0.9%氯化钠配伍,稳定性更好;高温和光照条件影响其成品液稳定性,建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置后室温保存,并在8h内输注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他唑巴坦钠 配伍稳定性 “即配即用”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急性肾功能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鑫 万齐华 +1 位作者 钟晗 张在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万古霉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是治疗重症感染常用方案之一,自2011年以来有大量研究表明该方案与急性肾损伤(AKI)具有相关性,引起了广泛关注[1-27]。但万古霉素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AKI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相关肾损伤的临床结局... 万古霉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是治疗重症感染常用方案之一,自2011年以来有大量研究表明该方案与急性肾损伤(AKI)具有相关性,引起了广泛关注[1-27]。但万古霉素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AKI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相关肾损伤的临床结局或死亡率也不明确。2020年有学者提出两药联用引起的肾损伤为假性毒性[28]。本文就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AKI的流行病学数据、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学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拉西-他唑巴 联合用药 急性肾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随机对照单盲试验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临床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崔洪 侯芳 +9 位作者 薛峰 李家泰 顾俊明 王惠玲 霍丽 牟爱平 薛玉文 岳少恒 蔡景龙 孙青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随机临床试验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及妇科感染。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剂量为3.75~5g/次,每天3次;对照药:哌拉西林钠/...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随机临床试验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及妇科感染。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剂量为3.75~5g/次,每天3次;对照药: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剂量为3.375~4.5g/次,每天3次,疗程均为7~14d。结果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组入选例数分别为110例和104例,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8%和93.3%,对产酶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8%和91.8%,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9%和94.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6%和6.48%,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在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对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西 巴坦钠 拉西 巴坦钠 急性细菌感染 治疗 评价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萆薢渗湿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滕林 孙凤娟 回雪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432-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萆薢渗湿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检测其对血清指标的影响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萆薢渗湿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检测其对血清指标的影响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基础上加入萆薢渗湿汤进行联合治疗,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积分值、血清学指标[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肤色、肿胀程度、肤温、自觉疼痛等症状体征积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NO、IL-1β、IL-1β、IL-6、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皮疹瘙痒、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萆薢渗湿汤治疗下肢丹毒的效果卓著,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丹毒 萆薢渗湿汤 拉西他唑巴坦钠 一氧化氮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凝血障碍一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沈斌 何家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0-161,166,共3页
血液透析是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基础,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是控制感染最快捷有效的方法[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复方制剂,由半合成的广谱青... 血液透析是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基础,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是控制感染最快捷有效的方法[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复方制剂,由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他唑巴坦钠 凝血障碍 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少楠 陈世雄 +2 位作者 吴敏 陶云松 骆本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1-772,共2页
1 病例介绍患者,女,74岁。因“牙痛10余天,畏寒发热半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牙龈肿痛,自述有大量脓臭分泌物,曾于外院就诊,考虑“牙周炎”。口服甲硝唑及阿莫西林药物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2021年10月17日下午出现... 1 病例介绍患者,女,74岁。因“牙痛10余天,畏寒发热半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牙龈肿痛,自述有大量脓臭分泌物,曾于外院就诊,考虑“牙周炎”。口服甲硝唑及阿莫西林药物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2021年10月17日下午出现畏寒发热,伴寒战、少许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为求进一步诊治,夜间至我院发热门诊就诊,2021年10月18日收住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患者有缺血性心肌病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他唑巴坦钠 噬血细胞综合征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6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锐 袁封文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评价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68例 ,分为治疗组 3 6例 ,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 4.5g ;对照组 3 2例 ,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 1.0g ,分别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 ... 目的 :评价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68例 ,分为治疗组 3 6例 ,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 4.5g ;对照组 3 2例 ,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 1.0g ,分别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 10 0mL中静脉滴注 ,q 8h ,疗程均为 7~ 14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4.4% ,90 .6%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3 .1% ,84.6%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5 .6% ,3 .1%。结论 :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对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 他唑巴坦钠 头孢他啶 感染 下呼吸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色谱检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杂质谱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浩 刘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4-848,共5页
目的针对现行HPLC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胶束电动色谱技术检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杂质谱。方法方法建立过程中分别采用压力辅助-胶束电动色谱和短端进样法对药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筛查,以便得到较为完整的杂质谱和分析目标;为证... 目的针对现行HPLC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胶束电动色谱技术检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杂质谱。方法方法建立过程中分别采用压力辅助-胶束电动色谱和短端进样法对药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筛查,以便得到较为完整的杂质谱和分析目标;为证实分离系统的专属性和有效性,分别采用杂质对照品、半制备HPLC和梯度洗脱HPLC-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对杂质谱中的主要杂质进行了确认。结果采用该方法,9个已知杂质、其他未知杂质、哌拉西林以及三唑巴坦之间均分离良好。新方法可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杂质进行更为有效而全面的分离分析。结论该方法可应用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杂质谱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色谱 杂质谱 注射用拉西巴坦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的含量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洁 彭韪 +1 位作者 梁小宁 翁娟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2-195,共4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的含量。采用 C1 8柱 ,以甲醇 -水 - 10 %氢氧化四丁基铵溶液 (45 0 :5 35 :15 ,用磷酸调节 p H至 3.5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30 nm,线性范围分别为哌拉西林 0 .0 8~ 1.6 mg/ ml...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的含量。采用 C1 8柱 ,以甲醇 -水 - 10 %氢氧化四丁基铵溶液 (45 0 :5 35 :15 ,用磷酸调节 p H至 3.5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30 nm,线性范围分别为哌拉西林 0 .0 8~ 1.6 mg/ ml,他唑巴坦 0 .0 2~ 0 .2 m g/ m l,回收率分别为 99.7% ,10 0 .1% ,RSD分别为 0 .8% ,0 .9% (n=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拉西 他唑巴坦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兰 傅蓉 张亚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5-270,共6页
目的评价国内上市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法定检验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2019年国家药品抽验中抽样的19家生产企业285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进行检验和统计分析。结果法定标准检验结果285批样品合... 目的评价国内上市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法定检验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2019年国家药品抽验中抽样的19家生产企业285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进行检验和统计分析。结果法定标准检验结果285批样品合格率为99.6%,有1批样品三唑巴坦含量测定不合格。探索性研究采用新建立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同时检查各类杂质及聚合物杂质,发现成盐工艺过程导致杂质增加,碳酸钠作为辅料导致杂质F增大;进一步分析各生产工艺与关键质量参数的关系,发现采用酸型原料药、液体灌装、冷冻干燥的制剂工艺优于其他工艺;并证明本品复溶后放置会导致主成分降解和聚合物产生。结论国内上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总体质量良好,现行标准有待统一和提高。一致性评价中建议首选酸型原料药、液体灌装、冷冻干燥的最优工艺,选择碳酸氢钠为助溶剂,成盐过程宜采用低温和氮气保护。本品临床应用时复溶后应立即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拉西/三巴坦钠 质量评价 有关物质 工艺评价 复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诱导血液病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晓锋 郝宝岚 +4 位作者 祁欣 兰帅奇 任磊 周健 李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诱导血液病患者药物抗体的发生率及其引起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153例静脉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首次用药后第3、5、7和10天的血液样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诱导血液病患者药物抗体的发生率及其引起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153例静脉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首次用药后第3、5、7和10天的血液样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药物抗体检测。结果:153例血液病患者首次用药后第3、5、7和10天的DAT阳性率分别为7.2%、15.0%、21.6%和24.2%(P<0.001);DAT阳性组中药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21.7%、24.2%和24.3%(P=0.801)。DAT阳性组与DAT阴性组、DAT阳性患者中药物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过程中,需要动态监测药物抗体,以避免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他唑巴坦钠 药物抗体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免疫性溶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四肢抖动麻木感合并精神恍惚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俞燕华 周雨亭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1-1422,共2页
患者,女,68岁,于2017年11月25日因“头晕、纳差2个月,加重伴胸闷气急1周”入院,经胸部CT平扫检查,两肺纹理增多,两下肺见絮片状模糊高密度影,部分边界不清,确诊为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66.3×10 9 ·L^... 患者,女,68岁,于2017年11月25日因“头晕、纳差2个月,加重伴胸闷气急1周”入院,经胸部CT平扫检查,两肺纹理增多,两下肺见絮片状模糊高密度影,部分边界不清,确诊为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66.3×10 9 ·L^-1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 34.61× 10 9 ·L^-1 ;超敏C反应蛋白 183.1 mg·L^-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他唑巴坦钠 四肢抖动 麻木 精神恍惚 不良反应 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测法研究
16
作者 李海英 林艳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S1期102-103,共2页
目的 :建立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进行试验。结果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经 10倍稀释即可消除干... 目的 :建立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进行试验。结果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经 10倍稀释即可消除干扰。结论 :可用鲎试剂试验法取代家兔法对本品进行热原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唑巴坦钠/拉西 检测法 细菌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兰 刘亚威 +1 位作者 张亚杰 孙苓苓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目的建立适合国内各生产企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有关物质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ODS(4.6mm×25cm, 5μm);以乙腈-4g/L磷酸二氢钠溶液溶液(2:98)(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 目的建立适合国内各生产企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有关物质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ODS(4.6mm×25cm, 5μm);以乙腈-4g/L磷酸二氢钠溶液溶液(2:98)(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nm;流速1.5mL/min。结果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所收载的有关物质检查法比较,梯度洗脱方法提高了杂质检出能力,共检出14个已知杂质,杂质分离完全,杂质谱更加完整,能够同时控制二聚体等聚合物杂质。经方法学验证,各杂质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结果方法准确可靠。结论该方法能够全面的反应本品的杂质情况,适合国内各企业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拉西/三巴坦钠 有关物质 梯度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质量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晓丽 田方 +3 位作者 郭景文 周晓溪 任瑞莉 秦爱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7-751,790,共6页
目的对不同生产工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及评价。方法运用水活度、水分、酸度、有关物质、聚合物等方法测定不同生产工艺的样品,同时进行加速试验,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生产工艺样品... 目的对不同生产工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及评价。方法运用水活度、水分、酸度、有关物质、聚合物等方法测定不同生产工艺的样品,同时进行加速试验,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生产工艺样品的质量。结果酸混成盐冻干工艺样品的有关物质、水分、水活度、聚合物测定结果均明显低于直接混合工艺和盐混冻干工艺样品,且稳定性较好。结果表明:原料生产工艺是影响制剂质量的关键所在,且水分与样品质量密切相关。结论酸混成盐冻干工艺样品最优,盐混冻干工艺次之,直接混合工艺较差,且更易受温度的影响。说明原料药生产工艺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企业首选酸混成盐冻干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拉西/三巴坦钠 质量分析 有关物质 生产工艺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于维东 蒋丽娟 +1 位作者 王涤非 王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4,共2页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3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安全性和临床分离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哌拉西林-他唑...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3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安全性和临床分离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有效率为84%,痊愈率37%,细菌清除率为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分离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总敏感率为7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吸入性 老年 脑血管病 拉西-他唑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洛模拟优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两步法给药方案 被引量:13
20
作者 臧宗美 王英 +2 位作者 张睢扬 闫春连 宋云熙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两步输注法(OTIT)与延长输注法(PIT)、传统输注法(TIT)给药方案的药效学。方法收集已发表的哌拉西林的药动学资料,利用Crystal Ball(7,2,2)软件模拟10 000个"患者"的治疗试验,比... 目的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两步输注法(OTIT)与延长输注法(PIT)、传统输注法(TIT)给药方案的药效学。方法收集已发表的哌拉西林的药动学资料,利用Crystal Ball(7,2,2)软件模拟10 000个"患者"的治疗试验,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下各MIC值(1~64 mg/K)的达标概率(PTAs),从而选出最佳方案。结果在蒙特卡洛模拟中,所有OTIT给药方案的PTAs均明显优于TIT,4 g每8小时1次组中OTIT所有给药方案均优于PIT,4 g每6小时1次组中2 g/0.5 h+2 g/3~4 h及4 g每8小时1次组2 g/0.5 h+2 g/4~6 h在MIC=32 mg/L时PTA仍可达到100%。结论在这3种给药方式中,两步输注法能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获得更理想的药效学目标,预期可提高危重症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拉西-他唑巴 延长输注 两步输注 传统输注 蒙特卡洛模拟 药动学-药效学参数 达标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