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诱导血液病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晓锋 郝宝岚 +4 位作者 祁欣 兰帅奇 任磊 周健 李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诱导血液病患者药物抗体的发生率及其引起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153例静脉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首次用药后第3、5、7和10天的血液样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诱导血液病患者药物抗体的发生率及其引起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153例静脉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首次用药后第3、5、7和10天的血液样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药物抗体检测。结果:153例血液病患者首次用药后第3、5、7和10天的DAT阳性率分别为7.2%、15.0%、21.6%和24.2%(P<0.001);DAT阳性组中药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21.7%、24.2%和24.3%(P=0.801)。DAT阳性组与DAT阴性组、DAT阳性患者中药物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过程中,需要动态监测药物抗体,以避免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 药物抗体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免疫性溶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洪明 许学丽 +2 位作者 邵晓玮 李玉平 时敬亭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两种成分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筛选并剔除异常光谱,合理划分样品集,优选光谱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主成分数,建立了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显示,...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两种成分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筛选并剔除异常光谱,合理划分样品集,优选光谱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主成分数,建立了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显示,哌拉西林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R_(C)^(2))为0.9970,预测相关系数(R_(P)^(2))为0.9988,校正均方差(RMSEC)为2.13,预测均方差(RMSEP)为2.20;他唑巴坦模型的R_(C)^(2)为0.9975,R_(P)^(2)为0.9989,RMSEC为1.35,RMSEP为1.42。采集6批未参与建模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对模型进行验证,两种成分的平均误差率均小于近红外快速检测的限度要求5%。本法建立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可同时实现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两种成分的检测,该法准确、快速,能够实现样品无损检测,可用于该种药品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注射用拉西他唑巴坦钠 定量模型 样品集划分 特征波段筛选 光谱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质量评价
3
作者 赵浩然 于明艳 +5 位作者 赵海云 李宁宁 于升平 常笑 陈德俊 王松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质量现状。方法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对217批次检品的杂质谱、复溶行为、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含量均匀度和配伍稳定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所有检品法定标准检验均符合规定;采用超高...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质量现状。方法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对217批次检品的杂质谱、复溶行为、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含量均匀度和配伍稳定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所有检品法定标准检验均符合规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杂质进行更高效的分离;发现温度和水分易促进主成分的降解;与未过评产品相比,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的浊度与吸光度结果均有所改善;此外,混粉分装工艺应增订含量均匀度检查;处方中添加柠檬酸和依地酸二钠可改善样品与乳酸林格氏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及相容性。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总体质量较好,现行质量标准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拉西钠/他唑巴坦钠 质量评价 杂质谱 复溶行为 含量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萆薢渗湿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滕林 孙凤娟 回雪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432-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萆薢渗湿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检测其对血清指标的影响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萆薢渗湿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检测其对血清指标的影响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基础上加入萆薢渗湿汤进行联合治疗,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积分值、血清学指标[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肤色、肿胀程度、肤温、自觉疼痛等症状体征积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NO、IL-1β、IL-1β、IL-6、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皮疹瘙痒、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萆薢渗湿汤治疗下肢丹毒的效果卓著,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丹毒 萆薢渗湿汤 拉西他唑巴坦钠 一氧化氮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配即用”药物-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邱博 杨浩天 +1 位作者 安静 董占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9-794,共6页
目的考察“即配即用”药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不同溶媒在不同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将配置好的溶液放置于40℃恒温、光照(4500Lx)、遮光和室温环境下,... 目的考察“即配即用”药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不同溶媒在不同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将配置好的溶液放置于40℃恒温、光照(4500Lx)、遮光和室温环境下,比较两种规格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和哌拉西林钠以及他唑巴坦钠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成品液在放置24h内,颜色未见明显变化。pH值在室温和遮光条件放置24h后略有下降;高温和光照条件下12h后pH值下降。配置后12h,各配伍液中≥10μm的微粒数目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在40℃恒温条件下,配置后8h配伍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目超出药典规定,与2.25g规格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伍液相比,1.25g规格配伍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目超出药典规定更多。在室温和遮光条件下两种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不大;在光照(4500 Lx)和40℃恒温条件下放置24h后,两种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有下降。结论配置后8h内,不同规格(2.25g和1.25g)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成品输液稳定性无明显差异;配制8h后,2.25g规格配伍液稳定性优于1.25g规格配伍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0.9%氯化钠配伍,稳定性更好;高温和光照条件影响其成品液稳定性,建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置后室温保存,并在8h内输注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他唑巴坦钠 配伍稳定性 “即配即用”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凝血障碍一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沈斌 何家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0-161,166,共3页
血液透析是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基础,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是控制感染最快捷有效的方法[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复方制剂,由半合成的广谱青... 血液透析是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基础,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是控制感染最快捷有效的方法[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复方制剂,由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他唑巴坦钠 凝血障碍 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少楠 陈世雄 +2 位作者 吴敏 陶云松 骆本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1-772,共2页
1 病例介绍患者,女,74岁。因“牙痛10余天,畏寒发热半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牙龈肿痛,自述有大量脓臭分泌物,曾于外院就诊,考虑“牙周炎”。口服甲硝唑及阿莫西林药物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2021年10月17日下午出现... 1 病例介绍患者,女,74岁。因“牙痛10余天,畏寒发热半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牙龈肿痛,自述有大量脓臭分泌物,曾于外院就诊,考虑“牙周炎”。口服甲硝唑及阿莫西林药物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2021年10月17日下午出现畏寒发热,伴寒战、少许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为求进一步诊治,夜间至我院发热门诊就诊,2021年10月18日收住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患者有缺血性心肌病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他唑巴坦钠 噬血细胞综合征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曹凯 徐炳欣 +3 位作者 钱哲 赵亮 王洪振 钱佩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HPS 2.0版药品评价系统构建评价方案,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使用哌拉西林... 目的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HPS 2.0版药品评价系统构建评价方案,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的住院患者。根据使用该药后是否出现低钾血症,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血清钾<3.5 mmol/L)和非低钾血症组(血清钾≥3.5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0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发生低钾血症者121例,发生率为3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26,95%CI:1.257~3.264,P=0.004)、较高的年龄(OR=1.031,95%CI:1.016~1.046,P<0.001,截断值:61.5岁)、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使用前最后1次较低的血清钾检测值(OR=0.404,95%CI:0.224~0.729,P=0.003,截断值:3.685 mmol/L)是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引起低钾血症的发生,尤其是女性、高龄和该药使用前血清钾水平较低的患者,故临床在使用时应关注这些重点人群,监测其血清钾基线水平,以评估发生低钾血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钠-他唑巴坦钠 低钾血症 药物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四肢抖动麻木感合并精神恍惚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俞燕华 周雨亭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1-1422,共2页
患者,女,68岁,于2017年11月25日因“头晕、纳差2个月,加重伴胸闷气急1周”入院,经胸部CT平扫检查,两肺纹理增多,两下肺见絮片状模糊高密度影,部分边界不清,确诊为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66.3×10 9 ·L^... 患者,女,68岁,于2017年11月25日因“头晕、纳差2个月,加重伴胸闷气急1周”入院,经胸部CT平扫检查,两肺纹理增多,两下肺见絮片状模糊高密度影,部分边界不清,确诊为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66.3×10 9 ·L^-1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 34.61× 10 9 ·L^-1 ;超敏C反应蛋白 183.1 mg·L^-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钠/他唑巴坦钠 四肢抖动 麻木 精神恍惚 不良反应 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测法研究
10
作者 李海英 林艳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S1期102-103,共2页
目的 :建立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进行试验。结果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经 10倍稀释即可消除干... 目的 :建立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进行试验。结果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经 10倍稀释即可消除干扰。结论 :可用鲎试剂试验法取代家兔法对本品进行热原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唑巴坦钠/拉西 检测法 细菌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法评价两种哌拉西林复合制剂治疗COPD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3
11
作者 郭水根 王晶 +2 位作者 粟玲 马芬芬 杨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0-676,696,共8页
目的比较两种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评价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在观察性研究中的匹配... 目的比较两种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评价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在观察性研究中的匹配效果。方法基于HIS系统,根据纳排标准抽取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诊断为“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电子病历。根据主要抗感染方案,将患者分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5 g,q8h)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2.5 g,bid)。分别以疗效和疗程为因变量,利用PSM法平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合并疾病等混杂因素,考察两组间哌拉西林复合制剂的疗程、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组纳入病例376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纳入病例411例,两组1∶1匹配后组间平衡性良好。匹配疗程等因素时,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有效率分别为88.92%和8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疗效等因素时,两药的使用疗程分别为(9.35±2.73)天和(10.05±2.8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疗程≥3天时,两组患者未发现显著关联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PSM法可有效均衡观察性研究中的组间混杂因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 g,q8h)在治疗COPD伴下呼吸道感染(非重症)时,疗效优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 g,bid),而使用疗程≥3天的长期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PSM) 拉西钠舒巴坦钠 拉西他唑巴坦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