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阈下的教师话语建构 被引量:19
1
作者 牛海彬 曲铁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6,共4页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含着重建交往理性理论、系统—生活世界二元社会理论、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理想的话语情境理论等十分复杂而详尽的内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教师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含着重建交往理性理论、系统—生活世界二元社会理论、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理想的话语情境理论等十分复杂而详尽的内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教师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教师话语的理想诉求首先应该创设师生交往的"理想话语情境",其次要建立师生交往的主体间关系,最后要构建师生合理交往的空间与平等对话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话语 教师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抗争性话语的生产与变迁——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解框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鸿业 马燕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9,共4页
当前社交媒体功能不断完善,话语平台更加开放,多元文化的浸润不仅影响了公众网络社交方式的演变,并为诞生之际就一直介入社会运动的抗争性话语传播搭建了最完美的平台。基于社交媒体"构建和维系人际关系"的本质功能,以哈贝马... 当前社交媒体功能不断完善,话语平台更加开放,多元文化的浸润不仅影响了公众网络社交方式的演变,并为诞生之际就一直介入社会运动的抗争性话语传播搭建了最完美的平台。基于社交媒体"构建和维系人际关系"的本质功能,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解框架,将社交媒体抗争性话语视为"公共领域"下的传播微变量,对其进行梳理和解读,发现影响抗争性话语生产与变迁的诸多要素,以及社会个体融入其中的范式。个体的应对机制直接影响自身价值观和社交话语体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抗争性话语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凤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1,共4页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 ,是其话语伦理学、文化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哲学的基础。它以传统批判理论重建为出发点 ,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为中心 ,以社会合理化实现为目标 ,以现代文明的反思为主线 ,围绕“交往行为”、...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 ,是其话语伦理学、文化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哲学的基础。它以传统批判理论重建为出发点 ,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为中心 ,以社会合理化实现为目标 ,以现代文明的反思为主线 ,围绕“交往行为”、“生活世界”、“交往理性”展开了系统的阐述 ,开辟了批判理论的一个新视角 ,但也存在不少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批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看对话式教育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马金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30,共3页
当代教育正从"独白式"向"对话式"转变,"对话"在教育中获得了本体性地位。只是如何去理解"对话",仍是需要澄明的问题。哈贝马斯立于普遍语用学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语言学转向后的理论,对于我们... 当代教育正从"独白式"向"对话式"转变,"对话"在教育中获得了本体性地位。只是如何去理解"对话",仍是需要澄明的问题。哈贝马斯立于普遍语用学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语言学转向后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对话式教育"本质或有借鉴之处。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看,"对话式"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交往行为,在主体间的对话所构建的生活世界中,"对话"与"独白"保持着一份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对话式教育 独白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阈下高校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静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6-68,共3页
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用交谈组织起来的生活世界,以及普通语用学建构起来的理想的交往行为环境,对于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关系的影响日益凸显。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重视主体之间交往行动的合理性,这一思想有利于分析我国目前... 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用交谈组织起来的生活世界,以及普通语用学建构起来的理想的交往行为环境,对于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关系的影响日益凸显。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重视主体之间交往行动的合理性,这一思想有利于分析我国目前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针对当代社会交往中的异化现象,哈贝马斯持批判性观点。我国大学师生交往同样存在异化现象,需要我们构建自由交往,打造相互尊重、和谐交往的师生关系,对此,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 哈贝马斯 网络学习 共同体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破裂与世界重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建平 王亚萍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4,共3页
理性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精神的主题,也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最有力武器。但20世纪以来,理性片面发展,工具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胜利导致了"生活世界"的破碎,哈贝马斯把这一现象称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融合哲... 理性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精神的主题,也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最有力武器。但20世纪以来,理性片面发展,工具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胜利导致了"生活世界"的破碎,哈贝马斯把这一现象称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融合哲学与社会学思想提出的基于语用学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了人类的理性意识,努力实现理性精神的全面均衡发展,重建破碎的生活世界,这在非理性思潮占主导地位的20世纪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社会学探索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和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4,共3页
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异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促进交往与社会进化。但是,这种理论构建仍然无法摆脱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哈贝马斯所寄希望于生活世界的回归仍然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乌托邦。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交往理性 公共领域 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冯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43,共4页
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主体间性与交往理性的观念对当今传播学的影响日益凸显。其主体际相互作用的观点,超越了既有的传播模式论,比通行的传受关系研究、媒介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更能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特征;其生活世界和交往范式... 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主体间性与交往理性的观念对当今传播学的影响日益凸显。其主体际相互作用的观点,超越了既有的传播模式论,比通行的传受关系研究、媒介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更能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特征;其生活世界和交往范式理论,更有利于说明传播中语境的作用和意义的形成机制;并且,可以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众媒介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络日益普及的条件下,多极主体交互传通的效果之构成和舆论之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主体间性 交往行为 传播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高校道德教育的新视野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丽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9,共4页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转型提供了新视野:遵循主体间性、交往理性、生活性的道德教育原则,实施从表层的对话交流与价值商谈到深层的情感共鸣与道德体验,层层递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个体感悟到群体共识的道德教育...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转型提供了新视野:遵循主体间性、交往理性、生活性的道德教育原则,实施从表层的对话交流与价值商谈到深层的情感共鸣与道德体验,层层递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个体感悟到群体共识的道德教育方式,对帮助高校道德教育走出低效化的困境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高校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语境下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谨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5期123-124,共2页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工具理性的张扬与交往理性的衰微。针对医患关系所处的困境,以交往行为理论消解工具理性的负面影响,是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工具理性 交往理性 交往行为理论 和谐医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分析高校德育乏力原因及其对策
11
作者 龚晓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49-50,共2页
文章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针对当前高校德育乏力的现实困境,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语言、德育交往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以期为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高校德育 乏力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哲学视野中的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05-109,164,共6页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在批判现代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弊病和危机的同时,旨在为这一社会提供一种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则关注于人的生存问题,力图通过对"存在"整体的深度分析来揭示...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在批判现代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弊病和危机的同时,旨在为这一社会提供一种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则关注于人的生存问题,力图通过对"存在"整体的深度分析来揭示现实生活世界中人们的生存困境,并最终通过诗性的语言来得到克服。与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进路相比较,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也可以视为是面向生活世界的交往问题而提出来的。哈贝马斯以生活世界作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的现实起点,以交往行为为核心实现"交往范式"对"劳动范式"的理论置换,并通过对交往行为进行规范语用学分析将交往理性重建为一种规范的力量,揭示出植根于生活世界的交往活动之中的有效性规范,以此谋求对交往问题的规范性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交往范式 有效性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验性与经验性的融合: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实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伟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3,共5页
交往行为理论是先验性与经验性相融合的产物。生活世界是交往得以达成的基础,因为它既可以作为交往行为的先验背景知识,又是与交往行为息息相关的日常经验场所,一切交往行为都以它为背景、由它而阐发。普遍语用学是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工具... 交往行为理论是先验性与经验性相融合的产物。生活世界是交往得以达成的基础,因为它既可以作为交往行为的先验背景知识,又是与交往行为息息相关的日常经验场所,一切交往行为都以它为背景、由它而阐发。普遍语用学是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工具,哈贝马斯在为交往行为设定一般假设前提语言有效性要求的基础上,又将这种前提的获取归诸经验分析。商谈伦理学是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准则,哈贝马斯从既向往理性化又存于经验世界阐述了交往规范的双重性,并运用递进式道德发展模式,阐明交往个体达成理解的方式是个体经验对先验道德的一种确证。因此,交往行为只有在先天规范同后天经验相结合时才能达到合理化,交往行为理论也就成为一种先验性与经验性相融合的社会理论。但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带有先验论和实用主义色彩;"语言批判"基于文化层面,仍然是一种意识形态批判;商谈伦理建立在规范理论基础上,它对交往行为的评价也是具有局限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经验性 先验性 生活世界 普遍语用学 商谈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任年轻领导面临的四重压力及其舒缓方略——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往 漆捷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1-84,共4页
新任年轻领导在社会交往层面会面临诸多压力。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框架之下,新任年轻领导所承受的压力包括环境适应压力、自我否定压力、群体质疑压力以及自我与家庭规制压力。对此,新任年轻领导应当发挥能动性融入生活世界以舒缓... 新任年轻领导在社会交往层面会面临诸多压力。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框架之下,新任年轻领导所承受的压力包括环境适应压力、自我否定压力、群体质疑压力以及自我与家庭规制压力。对此,新任年轻领导应当发挥能动性融入生活世界以舒缓环境适应压力、与下属建立主体间性交往以舒缓自我否定与群体质疑压力、坚持逆主体间性原则以舒缓自我与家庭成员规制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任年轻领导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压力舒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体育课师生交往关系:本真、异化与重构——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卉君 马成亮 +1 位作者 姚蕾 李鸿宜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21,共4页
作为隐蔽课程内容之一的体育课师生交往关系,不仅直接关系到体育课教学效果与质量,更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托,探寻体育课师生交往关系的要义旨趣、原则指向和价值定位,指出当前中小... 作为隐蔽课程内容之一的体育课师生交往关系,不仅直接关系到体育课教学效果与质量,更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托,探寻体育课师生交往关系的要义旨趣、原则指向和价值定位,指出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师生交往关系发生异化的表征,包括意识淡薄驱使下师生交往关系的式微、功利主义控制下师生交往结构的失衡与工具主义主导下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提出促使中小学体育课师生交往关系走向合理化的四条有效途径——在凝聚资源中创新师生交往模式、在商谈原则中规约师生交往动机、在现实世界中拓宽师生交往空间、在彼此理解中坚守师生交往理性,使体育课师生交往关系走出异化,趋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交往关系 体育课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教育公平实践主体的启示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秀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0,共4页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教育者与...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生的受教育者之间实施双向平等交往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二者之间的和谐交往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教育公平 实践主体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困境及出路——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雯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68,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如何彰显其批判性和革命性,如何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西方学者都在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批判、重建以及重构,以期解决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危机和问题。哈贝马斯提出应该从宏...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如何彰显其批判性和革命性,如何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西方学者都在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批判、重建以及重构,以期解决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危机和问题。哈贝马斯提出应该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维度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应该将行动与结构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应看重交流和对话,来彰显文化的批判性,进一步充实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历史唯物主义 困境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方式的更新:从目的行为走向交往行为——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德林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理论界异常活跃,尽管探索与改革的途径各不相同,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在思维方式上的相同之处,这就是"二项对立"的思维方式。本文将依据德国著名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理论界异常活跃,尽管探索与改革的途径各不相同,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在思维方式上的相同之处,这就是"二项对立"的思维方式。本文将依据德国著名理论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努力探索一种"由二项对立走向多元共生"的新型思维模式,走出一条"由目的行为走向交往行为"的新型英语教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学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产品的适应性创新逻辑——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视角 被引量:7
19
作者 齐佳音 王琳琳 袁雨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45,共1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迫使数字化接触者追踪APP成为平衡疫情控制与挽救经济的方案之一。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和产品适应性创新理论,以COVID-19追踪APP为例,进行单案例研究并通过扎根理论构建出“隐私保护与伦理遵守→数据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迫使数字化接触者追踪APP成为平衡疫情控制与挽救经济的方案之一。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和产品适应性创新理论,以COVID-19追踪APP为例,进行单案例研究并通过扎根理论构建出“隐私保护与伦理遵守→数据驱动→适应性成长”的人工智能产品的适应性创新逻辑和成长机制。研究发现: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适应性创新,隐私保护与伦理遵守是实现人机和谐共生的前提,这也是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区别于传统工业产品创新的重要特征之一,COVID-19追踪APP所掀起的全球大讨论只是将这一人工智能产品创新的前提凸显和放大出来。据此,在肖静华等提出的数字产品成长机制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产品的创新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产品 产品适应性创新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COVID-19追踪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隽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47,共3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的是一种主客二分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工具理性轻本真世界,脱离生活实际而缺乏教育的实效性,师生关系不融洽和自我缺失等问题。本文尝试将哈贝马斯提倡的以意义的双向理解与生成为目的交往行为理论运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的是一种主客二分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工具理性轻本真世界,脱离生活实际而缺乏教育的实效性,师生关系不融洽和自我缺失等问题。本文尝试将哈贝马斯提倡的以意义的双向理解与生成为目的交往行为理论运用到思政领域的研究中,通过对传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新的理论修正和提升,探寻当今境遇下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思政教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