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计算公式的推导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刚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1期97-99,114,共4页
推导了中国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研究证实:在整个量值范围内,线性回归计算公式溯源性最好;单点拟合计算公式在"拟合点"附近具有较好的量值溯源性,但在整个量值范围内不及单点拟合加权计算公式。
关键词 哈氏可磨指数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可磨指数煤种引起中速磨机排渣口吐料原因探究
2
作者 王宇哲 邹冲 +2 位作者 郑雅青 白中辉 俞楠 《冶金能源》 2023年第3期13-17,共5页
文章研究了高炉制粉车间在使用哈氏可磨指数为100左右的煤种时出现中速磨机排渣口吐料问题。通过对该煤种的哈氏可磨指数、工业分析、制粉产物形态、岩相分析等结果的研究发现,不同批次煤样的变质程度改变造成了煤体硬度的差异。在相同... 文章研究了高炉制粉车间在使用哈氏可磨指数为100左右的煤种时出现中速磨机排渣口吐料问题。通过对该煤种的哈氏可磨指数、工业分析、制粉产物形态、岩相分析等结果的研究发现,不同批次煤样的变质程度改变造成了煤体硬度的差异。在相同的哈氏可磨指数和工业分析条件下,因高可磨性煤硬度低,在受到垂直方向碾压后易形成饼状形态并在辊缝之间难以翻转,在进一步粉碎过程中又因表面结构差异产生“黏磨”现象,进而造成中速磨机间断性排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喷煤 哈氏可磨指数 显微组分 镜质组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性质对E型磨煤机研磨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夏 黄勇 +3 位作者 谢卫宁 罗成 魏华 何亚群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100,109,共4页
采用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模拟E型磨煤机,对来自某电厂4种不同密度级和4种不同粒度级的煤样进行研磨,并用功耗测定模块测定研磨过程中的所用功耗,研究煤样粒度和灰分对E型磨煤机研磨行为中转矩及破碎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样... 采用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模拟E型磨煤机,对来自某电厂4种不同密度级和4种不同粒度级的煤样进行研磨,并用功耗测定模块测定研磨过程中的所用功耗,研究煤样粒度和灰分对E型磨煤机研磨行为中转矩及破碎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密度级别相同时,转矩随煤样粒度的增大也呈增大趋势,而破碎速率则随着粒度的增加而减小;粒度级别相同时,煤样灰分在20%-30%时的转矩明显低于其它灰分级,各粒度级均呈现上述相同的规律性,破碎速率则随着灰分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型煤机 哈氏可磨指数测定仪 转矩 破碎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煤粉煤质变化及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骁博 赵虹 杨建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9-1003,共5页
采用哈氏可磨测试仪对阳泉无烟煤、印尼褐煤进行研磨,测出其哈氏可磨性指数HGI,同时用马尔文激光细度仪对可磨仪研磨后的煤样进行细度测量。利用振筛机对研磨后的煤样进行筛分,区分出4种不同粒径的煤粉,然后用工业分析仪测出其工业分析... 采用哈氏可磨测试仪对阳泉无烟煤、印尼褐煤进行研磨,测出其哈氏可磨性指数HGI,同时用马尔文激光细度仪对可磨仪研磨后的煤样进行细度测量。利用振筛机对研磨后的煤样进行筛分,区分出4种不同粒径的煤粉,然后用工业分析仪测出其工业分析成分,研究其工业分析成分之间的区别;采用热重分析仪进行燃烧试验,研究粒径及工业分析成分变化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磨后煤粉中的不同粒径煤粉在研磨过程中产生工业分析成分的偏离,影响煤粉的热解、着火、燃烧等特性;研磨后煤粉中的细粉相对粗粉增大了比表面积并改变了孔隙结构,对煤粉的着火、燃烧稳定性、燃烬性等都有积极的影响;由于两种煤种煤质的不同,导致其燃烧机理及燃烧特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特性 哈氏可磨指数 煤粉细度 工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水分澳煤燃尽特性较差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宋玉彩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101-105,共5页
近年来我国燃煤电厂大量进口澳煤,根据煤质特性,澳煤可分为高水分澳煤和低水分澳煤,其中高水分澳煤的煤质指标和燃烧特性与我国神混类煤基本相似,低水分澳煤的煤质指标与我国优混类煤基本相似,但电厂燃用低水分澳煤时存在飞灰含碳量高... 近年来我国燃煤电厂大量进口澳煤,根据煤质特性,澳煤可分为高水分澳煤和低水分澳煤,其中高水分澳煤的煤质指标和燃烧特性与我国神混类煤基本相似,低水分澳煤的煤质指标与我国优混类煤基本相似,但电厂燃用低水分澳煤时存在飞灰含碳量高、锅炉效率下降等问题。为探求低水分澳煤燃尽特性差的关键原因及其判别方法,为低水分澳煤的合理利用或燃煤锅炉优化调整提供指导依据,选取2个典型的澳煤煤样和典型的优混煤煤样,采用煤质指标分析、可磨性分析、热分析、孔隙率分析和马尔文粒径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澳煤与优混煤的煤质指标、燃烧特性、孔隙率和粒径分布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澳煤的基本煤质指标与国内同类优混差异不大,但氧含量低,说明澳煤的煤化程度高于优混煤;澳煤可磨性系数随氧含量的降低而减小,即随澳煤煤化程度的加深,可磨性变差,因此可通过可磨性系数或氧含量来初步判断澳煤的燃尽特性。采用热分析的燃尽指数C 700判断煤的燃尽特性更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相同制粉条件下,澳煤的煤粉细度大,粗颗粒煤粉更多,是其难燃尽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分澳煤 燃尽特性 哈氏可磨指数 孔隙率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