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地理学视角下乡村本土农业的社会建构--元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案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陶伟 蔡浩辉 廖健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7-645,共9页
选取元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粮食地理学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网络理论,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多元主体在本土农业生产消费领域中的策略及行为,解读其中的社会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农业生产领域中多元参与特征显著,优质稻种的... 选取元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粮食地理学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网络理论,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多元主体在本土农业生产消费领域中的策略及行为,解读其中的社会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农业生产领域中多元参与特征显著,优质稻种的人为筛选、种养品种的多样化以及土地流转的推广均为政府、村民和外来企业为实现各自利益而共同协商达成的策略,不同行动者共同利用与改造着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农产品消费领域中,政府和企业逐步承担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后续工序,国有资本完成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与包装,外来商业资本负责建构商品品牌,满足目标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地理学 哈尼梯田稻作系统 社会建构 粮食生产与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传续与社会再生产——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节庆的形态和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德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昂玛突”“矻扎扎”和“扎勒特”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哈尼族社区公认的三大节庆。以梯田耕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节庆蕴藏着稻作梯田系统再生产的基因密码,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文化赖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三大... “昂玛突”“矻扎扎”和“扎勒特”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哈尼族社区公认的三大节庆。以梯田耕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节庆蕴藏着稻作梯田系统再生产的基因密码,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文化赖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三大节庆之间形成了强协同的高耦合形态,形成一种结构性的传续形态,每年循环往复的节庆展演,彰显了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稳定的文化特质。其稳定的结构性传续形态在社会价值、社会关系和社会情感的维度上,对当地社会有着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意义和建构有效文化认同的价值,这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庆 哈尼梯田系统 结构性传续 社会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梯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白艳莹 闵庆文 李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区红河南岸的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自上而下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森林、村庄、梯田、河谷"四素同构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系统,使得该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多年的连续干旱。以哈尼梯田的核... 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区红河南岸的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自上而下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森林、村庄、梯田、河谷"四素同构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系统,使得该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多年的连续干旱。以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撒马坝梯田上方的典型森林为对象,对其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土壤容重为1.09g/cm3,总孔隙度为65.1%,非毛管孔隙度为18.7%,平均土壤蓄水容量达2 589t/hm2,土壤滞留贮水量达739t/hm2,表层土壤平均初渗率达13.57mm/min,稳渗率达7.22mm/min,充分说明了该区域的土壤水热交换条件和土壤渗透性都十分良好。与我国其他区域森林相比,哈尼梯田森林具有很高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是其适应极端干旱气候的重要保障,其模式可为我国适应极端气候变化减少农业经济损失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哈尼梯田系统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土壤 水源涵养 极端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人就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4
《中国水产》 CAS 2022年第12期22-23,共2页
本刊讯10月27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30日,《意见》全文公开发布,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人就《意见》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如何贯彻执行等问题,回答... 本刊讯10月27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30日,《意见》全文公开发布,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人就《意见》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如何贯彻执行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意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答: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等稻渔综合种养系统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保供功能更加凸显,稻渔综合种养产出的水产品已占淡水养殖产量的11%以上;节肥减药效果突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可节省化肥使用30%以上、减少农药使用50%以上;增收增效作用显著,据测算,仅增加水产品一项,稻渔综合种养每年可为农渔民增收600多亿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受到农渔民的广泛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 渔政管理 田养鱼 高效生态循环农业 鱼共生系统 渔综合种养 红河哈尼梯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下农户生计状况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张灿强 闵庆文 +3 位作者 张红榛 张永勋 田密 熊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9-176,共8页
农户生计是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之一,也是影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因素,在贫困地区,遗产保护与农户脱贫的两难困境更为突出。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为案例区... 农户生计是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之一,也是影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因素,在贫困地区,遗产保护与农户脱贫的两难困境更为突出。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为案例区域,通过生计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和量化,对比分析了不同生计途径农户的生计状况。评估结果发现,农户的生计资本均值为2.312,生计资本处于匮乏状态,金融资本值最低,而文化资本值最高。从事农业和打工是当前农户的主要生计途径,旅游接待成为生计拓展的重要形式。三类农户生计资本值和家庭年均收入排序相同,都表现为旅游接待户>打工兼业户>纯农业户,纯农业户的生计状况最差。从单项生计资本看,旅游接待户和打工兼业户的人力资本显著高于纯农业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比较中,旅游接待户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农户,说明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农户越可能倾向于兼业,农户开展旅游接待需要较高的物质和金融资本作为基础。这意味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大力提高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延长农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开展旅游接待培训,从人力、金融等多方面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实现生计途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户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贫困 红河哈尼梯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