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进程中哈尼文化的适应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玲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75,94,共5页
作者探讨了哈尼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融合与冲突、传承与消失、局部化特征与全球化背景等关系,认为哈尼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抓住机遇,在吸收优秀异质文化的同时,弘扬哈尼文化的精华,使哈尼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 全球化 哈尼文化 异质文化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文化对哈尼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泽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4-17,共4页
从汉文化影响哈尼文化的特点来看,汉文化对哈尼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汉文化影响哈尼文化存在着多条途径,在不同地区是不平衡的,随着哈尼族地区的发展,汉文化的影响在不断加强。
关键词 文化 影响 哈尼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树、稻魂和祖灵——哈尼文化与日本文化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欠端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34-37,共4页
笔者数年来调查了云南省的哈尼族文化。哈尼族是耕作稻田的山地民族和森林民族。稻作的仪礼与日本的仪礼非常相似,不但如此,即使在稻作仪礼与圣树崇拜、以及稻作仪礼与祖先的崇拜之间,有密切关系之点,也有共通性。象征生命力的圣树... 笔者数年来调查了云南省的哈尼族文化。哈尼族是耕作稻田的山地民族和森林民族。稻作的仪礼与日本的仪礼非常相似,不但如此,即使在稻作仪礼与圣树崇拜、以及稻作仪礼与祖先的崇拜之间,有密切关系之点,也有共通性。象征生命力的圣树现在居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以所谓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化 哈尼文化 哈尼 天照大神 生命力 祖灵 云南省 顶梁柱 日本神话 树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流域哈尼族神话与梯田稻作文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子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5-50,共6页
历史上,哈尼族先民本来是游牧、迁徙民族。至今,哈尼族仍为山地民族。但是,在哈尼族文化中心区红河流域的哈尼族神话中,却显示出一种似乎与山地氛围相悖的文化现象:水及水族均在各类神话中占有主导地位,水族创世成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在... 历史上,哈尼族先民本来是游牧、迁徙民族。至今,哈尼族仍为山地民族。但是,在哈尼族文化中心区红河流域的哈尼族神话中,却显示出一种似乎与山地氛围相悖的文化现象:水及水族均在各类神话中占有主导地位,水族创世成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在哈尼族的宗教民俗中,水神占有特殊地位,鱼、贝、螺等水族佩饰物成了重要的民俗信仰。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原始观念及神话中,都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水。然而象哈尼族这样反映得如此集中且历久不衰者,却不多见。那末,我们如何解释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 红河流域 稻作文化 梯田 创世神话 云南人民出版社 人类起源 洪水神话 哈尼文化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来汉文化对哈尼族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毛佑全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7-81,共5页
本文认为汉民族文化对哈尼族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循序深化的过程,其间既有哈尼族的主动吸纳,又有汉文化  自身的辐射和渗透,二者相得益彰,推动了哈尼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汉族文化 哈尼文化 影响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中的主体性缺失探究——以河西哈尼族双胞文化旅游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文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历史上,河西哈尼族视双胞胎为禁忌,新世纪以来,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逐渐发展,在地方精英、哈尼族居民、政府、游客等行动主体的参与和互动下,河西哈尼族双胞文化从民族禁忌逐渐转变为区域的产业文化。而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 历史上,河西哈尼族视双胞胎为禁忌,新世纪以来,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逐渐发展,在地方精英、哈尼族居民、政府、游客等行动主体的参与和互动下,河西哈尼族双胞文化从民族禁忌逐渐转变为区域的产业文化。而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河西哈尼族作为文化与资源持有者渐渐从参与主体变为边缘人,主体性的缺失带来了参与度下降、资源使用权受限、话语权丧失、文化传承断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主体 哈尼族双胞文化 旅游 主体性 政府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哈尼族造型文化简论
7
作者 黄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2-46,65,共6页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中就已记载了包括哈尼先民在内的“和夷”分布在自雅砻江流域以南的广大西南地区。至迟到唐代,哈尼先民已进入红河地区。红河南岸哀牢山腹地的地理阻隔作用,以及梯田内...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中就已记载了包括哈尼先民在内的“和夷”分布在自雅砻江流域以南的广大西南地区。至迟到唐代,哈尼先民已进入红河地区。红河南岸哀牢山腹地的地理阻隔作用,以及梯田内封闭的农耕生产体系,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使得红河哈尼族社会中保留了大量原始文化遗存。造型文化即是这一原始文化的形态之一。哈尼族造型文化由原始工艺美术、器用文化、建筑艺术(环境文化)组成。在这种造型文化中,实用原则、宗教内涵大于审美的形式法则,审美的形式法则较为初始、朴稚。在形式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特征 西南地区 造型特征 西南边疆 原始文化 哈尼文化 自然环境 文化遗存 雅砻江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哈尼学研究推向世界——记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8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94-77,共2页
为了推动哈尼族文化研究的发展,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增进各国学者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哈尼族地区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加快哈尼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 为了推动哈尼族文化研究的发展,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增进各国学者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哈尼族地区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加快哈尼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的会议得到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云南省民委和红河州、个旧市、元阳县、建水县等各级领导机关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文化 国际学术讨论会 经济文化 中国西南 民族研究 建水县 边疆民族 云南大学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中外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即将举行
9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2-52,共1页
为了弘扬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哈尼族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经上级有关领导部门批准,由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主办... 为了弘扬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哈尼族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经上级有关领导部门批准,由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主办,玉溪行署民委、蒙自师专、元阳罐头厂协办的“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3年2月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个旧市及建水县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云南省 云南大学 建水县 国内外 哈尼文化 国际学术讨论会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化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哈尼族梯田稻作的生态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白玉宝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48,88,共7页
论哈尼族梯田稻作的生态机制白玉宝大江大河流域往往是人类早期文明启始的摇篮。地理因素和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制约着人类早期文明的发韧,并深刻制约着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变异趋势。哈尼文化最初启始于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地区,... 论哈尼族梯田稻作的生态机制白玉宝大江大河流域往往是人类早期文明启始的摇篮。地理因素和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制约着人类早期文明的发韧,并深刻制约着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变异趋势。哈尼文化最初启始于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地区,即甘青川藏接合部;在长江上游和珠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 梯田文化 哈尼梯田 森林覆盖率 三江流域 哈尼文化 生态环境 人文机制 自然灾害 梯田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哈尼族自然宗教形态研究》
11
作者 李子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3-93,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在发掘、研究各少数民族民俗、宗教文化的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版了一大批有一定学术份量的专著。哈尼族青年学者为则的《哈尼族自然宗教形态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就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有以下...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在发掘、研究各少数民族民俗、宗教文化的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版了一大批有一定学术份量的专著。哈尼族青年学者为则的《哈尼族自然宗教形态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就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这是一本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学术著作。近几年,包括哈尼族在内的国内外研究者已撰写了不少探讨哈尼族宗教的学术论文。其中,收入《首届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研究哈尼族宗教学术论文就达十余篇之多。已出版的一些研究哈尼族文化的专著,也有一定的篇幅探讨了哈尼族宗教。但据笔者所知,较全面、集中、系统地探讨哈尼族宗教的第一本专著,是为则的这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 自然宗教 形态研究 哈尼文化 学术论文 宗教形态 国际学术讨论会 稻作文化 宗教文化 学术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哈尼族迁徙史诗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清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0-77,共8页
《哈尼阿培聪坡坡》是流传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一部长达5600行的哈尼族迁徒史诗。它详尽地记述了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艰难曲折,从遥远北方向南迁徙的事迹。这部史诗是研究哈尼族历史、族源、族性、风俗演变、社会... 《哈尼阿培聪坡坡》是流传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一部长达5600行的哈尼族迁徒史诗。它详尽地记述了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艰难曲折,从遥远北方向南迁徙的事迹。这部史诗是研究哈尼族历史、族源、族性、风俗演变、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研究,作者认为,这部史诗不仅是一部哈尼族的迁徒史,而且是一部形象生动、脉胳清晰的哈尼族社会发展史。由于哈尼族社会是在长期迁徒流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其社会发展的轨迹和社会文化的形成都具特殊性。其突出表现为,(一)社会进程的周期性失衡;(二)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与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 社会发展 哀牢山区 史诗 母系氏族社会 社会文化 哈尼文化 西双版纳哈尼 红河南岸 部落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族服饰中的神性意识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万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58-62,共5页
衣着服饰是哈尼族文化研究中最令人倾心注目的课题之一。哈尼人装束发展的历史,整体上看极为缓慢。清代以后,随着各地区哈尼人之间交往的疏密,社会、经济发展迅捷与迟缓的差异,以及对传统意识理解的不同,各地区、各支系之间的服饰出现... 衣着服饰是哈尼族文化研究中最令人倾心注目的课题之一。哈尼人装束发展的历史,整体上看极为缓慢。清代以后,随着各地区哈尼人之间交往的疏密,社会、经济发展迅捷与迟缓的差异,以及对传统意识理解的不同,各地区、各支系之间的服饰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尚未超出传统神性意识所能容限的范围,严格说来,不过是饰物质料的更换,装饰中图案、形式色彩的更加丰富。直到如今,外族人仍可借元明时期史料中有关记述,在边远山区清晰地识别出哈尼族传统服饰。这种状况,使我们在研究哈尼族服饰时,确信每一件现行的饰物都隐含有极为古老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性意识 哈尼文化 衣着服饰 文化内涵 传统服饰 元明时期 饰物 图案 装饰 传统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族文学简介
14
作者 傅光宇 王国祥 《思想战线》 1979年第5期92-96,91,共6页
(一) 哈尼族是祖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九十二万四千余人,集中分布在云南省红河与澜沧江间的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以元江、墨江、江城、红河、绿春、金平、西双版纳、澜沧等地最为集中。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 (一) 哈尼族是祖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九十二万四千余人,集中分布在云南省红河与澜沧江间的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以元江、墨江、江城、红河、绿春、金平、西双版纳、澜沧等地最为集中。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僾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为多。哈尼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过去没有文字,所以哈尼族文学是流传在口头上的民间文学。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创造了一套拼音文字方案,为哈尼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文化 讲故事 英雄气概 祖国 西双版纳 幸福生活 毛主席 歌手 婚姻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中国视域下农业民俗文艺传承的数字化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增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13-I0013,共1页
我国历来就有"农业大国"的称号,主要因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所具有源远流长、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在内容和表现形态上非常丰富,尤其突出表现在我国农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民俗特点中。由季中扬、杨旺生编撰《农业民俗研究》(2016... 我国历来就有"农业大国"的称号,主要因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所具有源远流长、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在内容和表现形态上非常丰富,尤其突出表现在我国农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民俗特点中。由季中扬、杨旺生编撰《农业民俗研究》(2016年1月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共收录的共二十二篇文章,主要以围绕节气、农具以及乡土景观三个主题来探究我国农业民俗并展开相应研究。首先对于"节气"主要系统的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形成的过程,二十四节气歌、谚语形成的时间及流变的路径、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发展、现代传承、保护等内容;其次,"农具"研究主要从农具学方面着手,以采用实际案例的方法来研究农民、农具以及农业民俗的关系等等;"乡土景观"主要通过研究日本乡土景观及其日本乡土景观和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积极借鉴意义,大湖东部平原传统散落的景观与乡土文化,哈尼族梯田文化以及兴化垛田的历史与保护传承等实际案例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农业经济 二十四节气 乡土景观 农业民俗 东部平原 现代传承 乡土中国 哈尼族梯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