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南北朝文艺批评的拟社会化机制及基本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浩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5,共6页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品评随时序发生功能移转,经由道德素养移至政治清议再转向审美旨趣;文艺批评随之体现出拟社会化特征,其客体论和主体论也初建起来。此期的文艺批评借鉴社会品评之"取象比类"思维方式,形成具体的"比兴象...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品评随时序发生功能移转,经由道德素养移至政治清议再转向审美旨趣;文艺批评随之体现出拟社会化特征,其客体论和主体论也初建起来。此期的文艺批评借鉴社会品评之"取象比类"思维方式,形成具体的"比兴象喻"批评法,并分流出重视感性审美体验的《诗品》"直寻"模式与追求客观公正效果的《文心雕龙》"妙鉴"模式。《诗品》遂构建起一个诗人社会,对后代诗话、词话、曲话的形成产生内在的影响;《文心雕龙》把社会品评的道德标准转换成了艺术标准,使文艺批评走向自觉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评机制 魏晋南北朝 文艺批评 拟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