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4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的思辨特质与新诗的复调品格
1
作者 向天渊 许童星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190,287,共12页
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的创造及意义呈现方式,已然具有素朴的思辨色彩,不仅如此,汉语的词汇结构、语法规范,也具有鲜明的思辨特质。这种特质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汉文学的修辞手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汉文化思辨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 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的创造及意义呈现方式,已然具有素朴的思辨色彩,不仅如此,汉语的词汇结构、语法规范,也具有鲜明的思辨特质。这种特质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汉文学的修辞手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汉文化思辨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到了现代时期,汉语出现“欧化”新趋势,其叙事性、逻辑性和思辨性特征更加突显,为现代文学表达现代人精细繁复之情感及思想状况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而智性化、戏剧化和复调化之所以能够凝定成新的诗学传统,虽与现代社会、现代文化的理性化趋势密切相关,但现代汉语逻辑与思辨素质的提升,也是重要甚至更为直接的原因。展望未来,新诗必将开拓出“情智双修”这一与古典诗学传统既相关又不同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新诗 思辨特质 繁复表达 复调品格 情智双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谱系”的建构维度与时代品格
2
作者 徐辉 滑子颖 李钟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9-238,330,共11页
构建“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谱系”蕴含着贯通古今、以古鉴今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意蕴,其以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与中华传统师道文化为核心依据,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需求作为关键定位,是历史主体性与时代先进性的紧密融合与... 构建“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谱系”蕴含着贯通古今、以古鉴今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意蕴,其以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与中华传统师道文化为核心依据,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需求作为关键定位,是历史主体性与时代先进性的紧密融合与高度统一。从历史主体性层面而言,“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谱系”可以从历史传承、创造主体、文化载体以及价值演进多重维度予以系统构建。从时代先进性层面而言,“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谱系”能够提炼出政治品格、伦理品格和创新品格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精神内涵,为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业使命提供明确的价值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型教师 建构维度 时代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视听艺术理论建构的“对话观”——论《中国电视》杂志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品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璇 尹心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对话是理论建构、理论实践化与理论批评化的重要前提。促进“对话”,应该是学术期刊重要的学术品格与定位所在。期刊如何搭建对话机制以促进理论发展及研究繁荣,对于当前建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而言,尤为关键。本文以《中国电视》杂... 对话是理论建构、理论实践化与理论批评化的重要前提。促进“对话”,应该是学术期刊重要的学术品格与定位所在。期刊如何搭建对话机制以促进理论发展及研究繁荣,对于当前建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而言,尤为关键。本文以《中国电视》杂志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品格为切入点,分析其如何构建对话平台,如何在促进对话的基础上促进理论发展与真问题研究。《中国电视》杂志坚持“对话窗口”的定位,承担“媒介/对话-行动者”的身份,充分发挥与政府、学界、业界“对话”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国电视》杂志提倡从实践现象出发的学术研究与“理论现代化”“理论可读性”的理论,体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对话观”及“中层理论”建构。《中国电视》杂志刊载与实践紧密结合、拥有学科交叉融合的视野、注重透过现象捕捉本质的研究成果,表现出其搭建“理论-实践”“经典-现代”“理论-理论”式“对话场域”的学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视》杂志 办刊思路 学术品格 坚守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人民美好生活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探赜
4
作者 张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8-32,共5页
集人民美好生活理论、观念、文化、文明之大成,习近平关于人民美好生活重要论述是深深根植于我国人民美好生活这一理想生活样态之实践而逐渐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体现了深刻的人民性、前瞻性、创新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理论品格。全面把... 集人民美好生活理论、观念、文化、文明之大成,习近平关于人民美好生活重要论述是深深根植于我国人民美好生活这一理想生活样态之实践而逐渐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体现了深刻的人民性、前瞻性、创新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理论品格。全面把握这些理论品格,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人民美好生活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对于推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习近平 人民美好生活 理论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品格与独立思想——论新时代文学英雄形象塑造的新质
5
作者 张志忠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1,共11页
新时代文学英雄形象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双重观照下,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批有良好文化品格、有独立思想的英雄人物,他们有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接受意识形态询唤与提升的革命英雄,是有血性、有豪气的... 新时代文学英雄形象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双重观照下,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批有良好文化品格、有独立思想的英雄人物,他们有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接受意识形态询唤与提升的革命英雄,是有血性、有豪气的本色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英雄 英雄人物 独立思想 形象塑造 本色英雄 文化品格 双重观照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中国实践是我国管理学研究的优良品格 被引量:5
6
作者 盛昭瀚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从范式思维高度理解,扎根中国实践既是我国管理学研究的基本属性,又是其优良品质,对于促进管理学术中国化和推动建构管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扎根中国实践开展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抓手包括讲好中国管理故事、设... 从范式思维高度理解,扎根中国实践既是我国管理学研究的基本属性,又是其优良品质,对于促进管理学术中国化和推动建构管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扎根中国实践开展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抓手包括讲好中国管理故事、设定管理新议题、凝练标识性管理概念、拓展新的学术话语和实现学理链大循环等。同时,构建稳定宽松的学术生态环境和评价机制是推动管理学研究扎根实践的保障。通过这些努力,扎根中国实践的管理学研究能够不断发展,并为中国和全球管理学的健康、持续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 中国管理学 自主创新 学术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行动:立场、特质及品格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学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4,共6页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全新场域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者,其在生存境况中确立行动立场、在“何以为师”中叩问行动特质、在主体复归中彰显行动品格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境况:以谋生为...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全新场域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者,其在生存境况中确立行动立场、在“何以为师”中叩问行动特质、在主体复归中彰显行动品格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境况:以谋生为功用的劳动,以技术为职能的工作和以生命为取向的行动。其中,只有行动才能使教师回应时代诉求,展现其存在的独特性、现实性和生命力。人工智能作为教师的一种行动视域,其行动特质需要在“教师是谁”“谁是教师”“何以为师”中叩问并得以廓清,其行动路向也逐渐明晰。教师行动作为人工智能对教师提出的时代命题,更需要教师在理性自觉、转识成智和生命品性中彰显其行动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教师行动 立场 特质 品格 理性自觉 转识成智 生命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品格还是自成一类:亚里士多德论政治友爱
8
作者 刘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207,208,共10页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欧德伦理学》中讨论了政治友爱(homonia,或译为“同心”),关于这种友爱在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三分法中所处的位置,学术界存在持续的争论。主要争议在于,这种友爱是利益型友爱、品格型友爱,还是一种不同...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欧德伦理学》中讨论了政治友爱(homonia,或译为“同心”),关于这种友爱在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三分法中所处的位置,学术界存在持续的争论。主要争议在于,这种友爱是利益型友爱、品格型友爱,还是一种不同于三种基本友爱类型的独立类型,或仅仅是好意而非友爱。亚里士多德的文本中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政治友爱属于利益型友爱。相反的观点或多或少地误解了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友爱的定位。尽管政治友爱被归类为利益型友爱,但这并不妨碍它在政治共同体的塑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也不妨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品格型的友爱。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观念可以延伸到斯多亚学派的“世界公民”思想,体现了两种思想的延续性及斯多亚学派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斯多亚学派 政治友爱 利益型友爱 品格型友爱 世界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英国品格教育的公共性
9
作者 王熙 侍晓坤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2010年以来,英国基础教育领域格外注重品格教育。但支持者与批评者就品格教育是否真正体现公共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探讨。支持者认为品格教育包纳了对个体公共德性的培养,也通过提升个体的“软技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积极流动,解决社会冲... 2010年以来,英国基础教育领域格外注重品格教育。但支持者与批评者就品格教育是否真正体现公共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探讨。支持者认为品格教育包纳了对个体公共德性的培养,也通过提升个体的“软技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积极流动,解决社会冲突与矛盾。批评者并不认可这种辩护,他们认为:第一,品格被视作一种“软技能”,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新的竞争资本。这种以竞争压力驱使人们接纳品格教育的做法压抑了个体在价值思考与选择上的主动性,也钝化了人们对社会矛盾的深入思考。第二,品格教育虽然囊括了对个体公共德性的培育,但仅局限于个体在日常社会交往中承担的道德责任,旨在培养对现有社会架构的“适应者”,而非积极的反思者与变革者。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个体层面可量化的利益加总起来直接推算品格教育对公共福祉的贡献,更需要考虑的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价值性,看教育的过程是否能在直面社会及政治问题的基础上,鼓励个体的主动思考与自觉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品格教育 公共性 心理治疗文化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品格与行动价值
10
作者 桑玉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65,共11页
在确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应基于实践,被视为一种“进行式”和“操作性”的概念。作为一个实践重于理论的概念,有必要用实践定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用实践评价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度,... 在确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应基于实践,被视为一种“进行式”和“操作性”的概念。作为一个实践重于理论的概念,有必要用实践定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用实践评价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度,用实践指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向,进一步加深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品格和行动价值的认知。挖掘并弘扬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资源,要基于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和内部建设、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国家政权的民主建设、积极推动社会自主成长和社会自我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具象化的行动方案。从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出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式”的理解,高度重视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意义,努力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政治生活需要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实践品格 行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历史发言”:作为“第二代学者”的孙玉石及其学术品格
11
作者 段美乔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2,共8页
每一代学者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第二代学者的学术道路是坎坷的,深受时代的束缚。作为第二代学者的孙玉石,深耕鲁迅研究和现代主义诗潮研究,在这两大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让历史发言”的历史性原则是他重要的学术品格。他的... 每一代学者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第二代学者的学术道路是坎坷的,深受时代的束缚。作为第二代学者的孙玉石,深耕鲁迅研究和现代主义诗潮研究,在这两大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让历史发言”的历史性原则是他重要的学术品格。他的研究把历史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作为目标,以使其学术工作具有更为长久的学术生命力,同时也帮助他通过学术活动应对社会现实、应对自身内在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学者 孙玉石 “让历史发言” 学术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与鲜明特质
12
作者 郭广平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7期14-16,共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回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诉求,为民族文化复兴指明了方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为消除文明隔阂、化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提出有效路径,明确了推进世界文明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世界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强调... 习近平文化思想回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诉求,为民族文化复兴指明了方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为消除文明隔阂、化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提出有效路径,明确了推进世界文明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世界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强调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理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理论品格 鲜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理论品格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峥 金炳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在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总结新时代民族工作宝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在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总结新时代民族工作宝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治国方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展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要思想已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实事求是、坚决改革创新的鲜明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民族工作重要思想 理论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大局”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耀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9,共15页
立足于“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基于理论本身形成的要素与过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可以从理论立场、理论视野、理论意涵、理论导向四重视域去透视,表现为科学性与人民性的深度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整体关照、系统性与创新性的... 立足于“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基于理论本身形成的要素与过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可以从理论立场、理论视野、理论意涵、理论导向四重视域去透视,表现为科学性与人民性的深度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整体关照、系统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时代性与实践性的紧密关联。从理论立场看,坚持“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融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思维方式和价值原则,构成该思想的总体倾向与独特范式。从理论视野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华文明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宽广视野出发,深刻探讨中华文化主体性与推进世界文化共融发展的关系,突显出鲜明的民族特性与积极的世界意义。从理论意涵看,以文化价值观、文化发展观、文化传播观、文化育人观等为主体的内容体系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梁八柱”,内蕴着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融合联动、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多样性辩证统一、文化引领性与文化开放性统筹兼顾、文化使命意识与文化实践理性高度协同的系统特征与创新理路。从理论导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立足时代发展的实践成果,又是凝结时代思想精华的理论升华,以政治方向论、问题导向论、行动指向论指明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着眼于“两个大局”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有助于更好践行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个大局” 理论品格 新的文化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研究生三维品格优势现状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骆婉容 陈秋云 +2 位作者 鲁才红 胡梦云 熊沙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的 了解护理研究生的三维品格优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培训策略提高其品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70名护理研究生为对象,采用三维品格优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研究生品格优势得分为(3.58±0.47)分,亲... 目的 了解护理研究生的三维品格优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培训策略提高其品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70名护理研究生为对象,采用三维品格优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研究生品格优势得分为(3.58±0.47)分,亲和力维度得分为(4.15±0.50)分,求知欲维度为(3.27±0.62)分,自控力维度为(3.33±0.64)分,显著高于一般护士群体(均P<0.05)。学历、工作经历和性别是护理研究生三维品格优势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护理研究生的三维品格优势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求知欲和自控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者应重视护理研究生三维品格优势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研究生 亲和力 求知欲 自控力 品格优势 影响因素 积极心理学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漆物的文化品格:美学的视角
16
作者 潘天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在中华漆物史上,汉代漆物是中华物质文化谱系中的重要支脉。它不仅谱写和演绎了汉代辉煌的器物文化史,还为世界输出独特的艺术精品与美学思想,并形成了卓然而立于中华文化巨峰上的文化品格。汉代漆物蕴含“守约以治广”“煌煌盛美”“... 在中华漆物史上,汉代漆物是中华物质文化谱系中的重要支脉。它不仅谱写和演绎了汉代辉煌的器物文化史,还为世界输出独特的艺术精品与美学思想,并形成了卓然而立于中华文化巨峰上的文化品格。汉代漆物蕴含“守约以治广”“煌煌盛美”“规天矩地”“自然相生”“致用为本”等高贵的文化品格,它们贯穿于汉代造物及中华文化品格之中。这些具有典型性的造物品格既是汉代漆物的品格,又是汉代文化及中国传统美学的品格,为中华文化品格的最终形成注入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与秉性,也为铸就中华工匠美学品格提供了卓绝的汉代漆物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漆物 汉代美学 文化品格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共产党员锤炼政治品格的三大政治素养解析
17
作者 杨俊升 黄永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4,共6页
党的历史和实践表明,培养和锤炼政治品格一直是提升党员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尤其是在党员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锤... 党的历史和实践表明,培养和锤炼政治品格一直是提升党员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尤其是在党员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必须养成的三大基本政治素养。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维护党的政治路线,贯彻党的政策方针;干净廉洁,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敢于担当,就是要敢作敢为,勇于承担社会与时代责任。这些思想理论极大地推动了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党统一思想、意志、行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品格 党员素质 对党忠诚 干净廉洁 敢于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鲜明政治品格的理论构成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玉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是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斗争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继承发展,又是贯穿于党自身百年历史赓续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鲜明政治品格的形成,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斗争精神属性...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是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斗争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继承发展,又是贯穿于党自身百年历史赓续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鲜明政治品格的形成,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斗争精神属性的反思性批判。革命性和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人类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保持清醒认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要树立底线思维,增强治国理政的忧患意识,明确斗争方向,讲求斗争艺术,提升斗争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精神 中国共产党 政治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时尚艺术创作的文化品格塑造与传播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璐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3-447,共5页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成为艺术领域的重要议题。研究指出,中国时尚艺术应当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中国时尚艺术创作通过面向生活、面向国际塑造时代气韵,通过以美造韵、以礼塑德、以道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成为艺术领域的重要议题。研究指出,中国时尚艺术应当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中国时尚艺术创作通过面向生活、面向国际塑造时代气韵,通过以美造韵、以礼塑德、以道化人构建文化品格,进而成为连接民族情感、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同时,时尚艺术创作的跨文化传播还需要创作者和传播者深度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注重现代化表达,不断拓展和更新中国时尚艺术创作的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艺术创作 时代气韵 文化品格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建设及其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新加坡政府历来重视公民教育,以培养“新加坡人”。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方面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可为中国思政课程一体化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各级教育管理... 新加坡政府历来重视公民教育,以培养“新加坡人”。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方面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可为中国思政课程一体化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层次学校努力的方向。借鉴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建设经验,我国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可以围绕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目标的整体建构,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融入课程设计之中,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实现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有机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 思政课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