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正式制度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三篇)--非正式制度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晓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个体品质培育机制,在这个机制中非正式制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民间规约、民间仪式、私学教育机构和民间道德楷模等非正式制度在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个体品德培育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品德培育
2
作者 何亚非 赵培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67-69,共3页
文章试从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出发,谈如何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有针对性地培育大学生的优良品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职院校学生 品德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仪视域中的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3
作者 何继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5,共6页
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 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是礼仪本体性功能的延伸与践履。本文试图将礼仪的本体性功能与个体品德培育联系起来,以揭示中国古代的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个体品德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校园文化构建和学生品德培育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曾科成 熊小林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9年第11期73-75,共3页
本课题是基于校园文化系统构建在中学的缺失和学生品德培育方法陈旧、途径老化,缺乏创新、功能弱化而提出的。中学校园文化构建和学生品德培育的研究就是要研究在中学如何建设网络文化、组织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礼仪文化、生态文化、... 本课题是基于校园文化系统构建在中学的缺失和学生品德培育方法陈旧、途径老化,缺乏创新、功能弱化而提出的。中学校园文化构建和学生品德培育的研究就是要研究在中学如何建设网络文化、组织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礼仪文化、生态文化、学术文化,并以这六种文化构建出一个中学校园文化体系,从而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文化的乐园、精神的磁场,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意识指向,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从而更新德育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校园文化 品德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家训培育个体品德的方式和途径 被引量:6
5
作者 马建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1,共4页
古代家训作为儒家文化走下圣坛而广被民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我国个体品德培育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教育范式,其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它不仅通过家长的耳提面命等日常训诫使道德伦理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借助于制作和修订家训昭示子孙进退容止,而... 古代家训作为儒家文化走下圣坛而广被民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我国个体品德培育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教育范式,其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它不仅通过家长的耳提面命等日常训诫使道德伦理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借助于制作和修订家训昭示子孙进退容止,而且经由累世传承积淀成持守家训门风的传统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家训 个体品德培育 方式和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道德实践的公民教育——古希腊公民教育的德性维度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方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6,48,共6页
古希腊的公民教育以公民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中需要的品德为基本内容,指向人类总体生活的终极追求——幸福生活,体现出强烈的生存论关怀。它既是培育公民品德的政治实践活动,也是表达人的生存本性、体现对人类总体生活至善追求的道德实践... 古希腊的公民教育以公民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中需要的品德为基本内容,指向人类总体生活的终极追求——幸福生活,体现出强烈的生存论关怀。它既是培育公民品德的政治实践活动,也是表达人的生存本性、体现对人类总体生活至善追求的道德实践。古希腊公民教育能够对当代公民品德培育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人们的政治与公共生活应充满伦理情怀,需要进行道德辩护,警惕"去道德化"的政治与公共生活;其次,公民品德表达人的公共化存在方式,通达人的幸福生活,公民品德培育应当体现对人的生存关怀;再次,公民品德培育应注重德性的实践性,发挥个体习惯的道德力量;最后,公民品德培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应注重发挥社会各方主体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公民教育 实践智慧 社会性 生存论 公民品德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上海经验”:效果、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建 唐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41,55,共14页
运用测量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取得四方面的成效:课程实施“可行性”得到有效保障;运动技能教学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体能总体得分呈上... 运用测量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取得四方面的成效:课程实施“可行性”得到有效保障;运动技能教学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体能总体得分呈上升趋势;学生(尤其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具体经验可总结为:形成专项体育课程以“运动技能”为载体的共识;从社会获取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师资素养并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推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与实施;重视专项化体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为: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有待提升;体育品德培育价值有待展现;学生积极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未来,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探究学练方式与课堂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挖掘专项体育课程的体育品德培育价值,动态监测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构建成熟有效的专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专项化 体育课程改革 上海经验 运动技能 身体活动 品德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