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德与社会》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茂聪 李成泉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8,共5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 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 ,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化 ;强调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 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 ,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化 ;强调学习背景的生活化 ;突出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公民性。上述三方面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三块基石 ,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三方面基本理念对于我们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组织编写好《品德与社会》教材和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都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课程 理念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教学策略
2
作者 张茂聪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9-40,共2页
“价值教学的价值是伦理学范畴内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判断行为是非好坏的能力,即所谓的道德价值”。当然,价值的获得不是外在灌输的结果,必须经由学生的感知、选择、加工、内化和行动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价值更多... “价值教学的价值是伦理学范畴内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判断行为是非好坏的能力,即所谓的道德价值”。当然,价值的获得不是外在灌输的结果,必须经由学生的感知、选择、加工、内化和行动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价值更多地呈现为一种道德价值,是一个价值澄清和道德批判的过程。本文想要探讨的就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的价值教学策略问题,这些教学策略是以学生的价值获取为指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价值体系 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 基础教育新课程 道德价值 社会教学 道德批判 价值澄清 价值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强化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今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9,共4页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就其总体目标来讲,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品德教育;二是社会化适应,当然后者是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并不能相互取代。现实表现是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究其原因,有来自课...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就其总体目标来讲,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品德教育;二是社会化适应,当然后者是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并不能相互取代。现实表现是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究其原因,有来自课程设计方面的,有来自执行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需要实现对课程的准确解读和表达,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的管理和学校社会化教育活动的创新,并需要在教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配备与培训、教育评价等多个角度上给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 社会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的设计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生丹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教材设计 小学 社会生活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实施如何渗透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 被引量:1
5
作者 艾柚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67,共1页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套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白护的应变能力.2月7日.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在《纲要》第三部分明确指出了四条实施途径:(一)学校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套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白护的应变能力.2月7日.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在《纲要》第三部分明确指出了四条实施途径:(一)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小学阶段主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二)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问,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三)公共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学校要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安全教育 学校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 公共安全 教育内容 学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教材构建方式 更新教师教材观念 被引量:1
6
作者 栾学东 《大学出版》 2003年第4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教材 教师职能 学生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