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品德与社会》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茂聪
李成泉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8,共5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 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 ,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化 ;强调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 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 ,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化 ;强调学习背景的生活化 ;突出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公民性。上述三方面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三块基石 ,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三方面基本理念对于我们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组织编写好《品德与社会》教材和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都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品德与
社会
》
课程
理念
《义务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
标准》(实验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教学策略
2
作者
张茂聪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9-40,共2页
“价值教学的价值是伦理学范畴内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判断行为是非好坏的能力,即所谓的道德价值”。当然,价值的获得不是外在灌输的结果,必须经由学生的感知、选择、加工、内化和行动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价值更多...
“价值教学的价值是伦理学范畴内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判断行为是非好坏的能力,即所谓的道德价值”。当然,价值的获得不是外在灌输的结果,必须经由学生的感知、选择、加工、内化和行动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价值更多地呈现为一种道德价值,是一个价值澄清和道德批判的过程。本文想要探讨的就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的价值教学策略问题,这些教学策略是以学生的价值获取为指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价值体系
教学策略
《
品德与
社会
》
基础教育新
课程
道德价值
社会
教学
道德批判
价值澄清
价值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强化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今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9,共4页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就其总体目标来讲,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品德教育;二是社会化适应,当然后者是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并不能相互取代。现实表现是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究其原因,有来自课...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就其总体目标来讲,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品德教育;二是社会化适应,当然后者是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并不能相互取代。现实表现是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究其原因,有来自课程设计方面的,有来自执行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需要实现对课程的准确解读和表达,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的管理和学校社会化教育活动的创新,并需要在教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配备与培训、教育评价等多个角度上给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品德与
社会
(生活)
课程
社会
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的设计策略
被引量:
1
4
作者
于生丹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
品德与
社会
》
课程
教材设计
小学
社会
生活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校课程实施如何渗透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
被引量:
1
5
作者
艾柚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67,共1页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套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白护的应变能力.2月7日.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在《纲要》第三部分明确指出了四条实施途径:(一)学校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套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白护的应变能力.2月7日.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在《纲要》第三部分明确指出了四条实施途径:(一)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小学阶段主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二)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问,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三)公共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学校要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安全教育
学校
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
公共安全
教育内容
学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变教材构建方式 更新教师教材观念
被引量:
1
6
作者
栾学东
《大学出版》
2003年第4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
品德与社会课程
标准》
教材
教师职能
学生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品德与社会》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茂聪
李成泉
机构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曲阜师范学校附小
出处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8,共5页
文摘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 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 ,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化 ;强调学习背景的生活化 ;突出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公民性。上述三方面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三块基石 ,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三方面基本理念对于我们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组织编写好《品德与社会》教材和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都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
品德与
社会
》
课程
理念
《义务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
标准》(实验稿)
Keywords
the morals and the society
propose
course
idea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教学策略
2
作者
张茂聪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9-40,共2页
文摘
“价值教学的价值是伦理学范畴内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判断行为是非好坏的能力,即所谓的道德价值”。当然,价值的获得不是外在灌输的结果,必须经由学生的感知、选择、加工、内化和行动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价值更多地呈现为一种道德价值,是一个价值澄清和道德批判的过程。本文想要探讨的就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的价值教学策略问题,这些教学策略是以学生的价值获取为指向的。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价值体系
教学策略
《
品德与
社会
》
基础教育新
课程
道德价值
社会
教学
道德批判
价值澄清
价值获取
分类号
G62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强化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今宁
机构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9,共4页
文摘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就其总体目标来讲,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品德教育;二是社会化适应,当然后者是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并不能相互取代。现实表现是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究其原因,有来自课程设计方面的,有来自执行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需要实现对课程的准确解读和表达,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的管理和学校社会化教育活动的创新,并需要在教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配备与培训、教育评价等多个角度上给以保障。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品德与
社会
(生活)
课程
社会
化教育
Keywords
primary moral education
course of moraity and society
education of socialization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的设计策略
被引量:
1
4
作者
于生丹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特教中心学校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
品德与
社会
》
课程
教材设计
小学
社会
生活
德育
分类号
G62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校课程实施如何渗透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
被引量:
1
5
作者
艾柚
机构
《课程.教材.教法》记者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67,共1页
文摘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套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白护的应变能力.2月7日.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在《纲要》第三部分明确指出了四条实施途径:(一)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小学阶段主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二)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问,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三)公共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学校要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叉和价值。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安全教育
学校
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
公共安全
教育内容
学科教学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变教材构建方式 更新教师教材观念
被引量:
1
6
作者
栾学东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处
《大学出版》
2003年第4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
品德与社会课程
标准》
教材
教师职能
学生意识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品德与社会》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
张茂聪
李成泉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教学策略
张茂聪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强化的路径探索
杨今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的设计策略
于生丹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学校课程实施如何渗透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
艾柚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转变教材构建方式 更新教师教材观念
栾学东
《大学出版》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