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强化的路径探索 |
杨今宁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2
|
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 |
鲁洁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51
|
|
3
|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 |
邬冬星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3
|
|
4
|
中国大陆小学“品德”教学大纲的社会学研究——兼与台湾小学“道德”课程标准相比较 |
吴康宁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6
|
|
5
|
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
程振禄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
6
|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张茂聪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7
|
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农村文化呈现特征分析研究——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为例 |
王世铎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8
|
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 |
马斌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9
|
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如何落实——兼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建设 |
郭雯霞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0
|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观点及其实施 |
刘恩山
张春莉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1
|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
张茂聪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2
|
《品德与社会》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 |
张茂聪
李成泉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3
|
《品德与社会》倡导哪些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 |
张茂聪
李成泉
|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4
|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材——新世纪(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介绍 |
刘恩山
张春莉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5
|
新教材引领教师同行——江苏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实验有感 |
潘慧芳
陈先凤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6
|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教学策略 |
张茂聪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7
|
香港《公民、经济与社会科课程指引》的特点与启示 |
周敏
马早明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8
|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的设计策略 |
于生丹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9
|
从社会生活实际走进化学——新课程理念下氯气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 |
赵玉泉
|
《化学教学》
CAS
|
2006 |
18
|
|
20
|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策略探析 |
诸葛智
|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