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学分析及教育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尹红霞 《高校教育管理》 2007年第2期76-79,共4页
品德不良同违法犯罪行为有本质区别,但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品德不良往往是违法犯罪的前奏,违法犯罪又常常是品德不良发展的结果。针对大学生品德不良的教育建议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加强意志品质锻炼,增强抗诱惑... 品德不良同违法犯罪行为有本质区别,但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品德不良往往是违法犯罪的前奏,违法犯罪又常常是品德不良发展的结果。针对大学生品德不良的教育建议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加强意志品质锻炼,增强抗诱惑能力;教师要进行道德情感上的心理矫正;培养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品德 品德心理 品德不良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品德不良的预防与矫正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泽河 《当代教育科学》 1998年第4期18-20,共3页
造成青少年品德不良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客观的社会方面的原因和主观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因此,预防和矫正品德不良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工作。预防与矫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在青少年尚未发生品德不良或正处于... 造成青少年品德不良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客观的社会方面的原因和主观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因此,预防和矫正品德不良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工作。预防与矫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在青少年尚未发生品德不良或正处于萌芽状态,而采取的防范措施,目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不良 中学生品德 不良品德 教育者 是非观念 教育措施 品德不良学生 文化环境 心理特点 品德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及其心理与行为适应问题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文辉 陈传锋 +1 位作者 贺豪振 邹勇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0-74,共5页
运用测量法和问卷法,以某市357名小学生为对象,探讨了小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及其心理问题与行为适应性问题,并揭示了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结果发现:小学生的品行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适应问题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并受学习成绩的显... 运用测量法和问卷法,以某市357名小学生为对象,探讨了小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及其心理问题与行为适应性问题,并揭示了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结果发现:小学生的品行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适应问题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并受学习成绩的显著影响:成绩差的学生在这些问题上最严重;且品行不良和学习问题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小学生的品德不良水平与许多心理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五年级是一个转折点:在品德不良行为和许多心理问题中都是高峰,随后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品德不良 心理问题 行为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品德不良大学生的矫正教育
4
作者 王兴兵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9-41,共3页
品德不良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文章对大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认为高校教育者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给予帮助,从而矫正其品德不良行为,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 品德不良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文章对大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认为高校教育者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给予帮助,从而矫正其品德不良行为,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品德不良 形成原因 矫正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成绩落后和品德不良的学生的心理诊断——苏联心理诊断学简介
5
作者 陈会昌 《应用心理学》 1982年第1期20-22,24,共4页
"心理诊断"这一概念是本世纪初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西蒙(Th.Simon)提出来的。以后主要是在西方被运用和研究,并在六十年代以后获得较快发展。苏联三十年代的一些儿童学家曾经对心理诊断问题有所探讨。
关键词 心理诊断 品德不良 医学诊断 学生智力发展 苏联心理学 心理测验 苏联教育 诊断问题 诊断法 心理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及其矫正
6
作者 郭淑芬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08-117,共2页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细心观察和了解儿童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并提高其道德认识 ,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 ,进而成为健康的社会需要的个体。
关键词 品德 品德不良 是非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职业院校学生不良品德的成因及矫正
7
作者 何光辉 《中国冶金教育》 2003年第5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学生 不良品德 成因分析 社会环境 矫正原则 灌输原则 感化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 强制训练原则 矫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学校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成因分析及纠正对策
8
作者 徐云山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8-109,116,共3页
本文分析了职校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成因,探索了适合职校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纠正原则:灌输原则;感 化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强制训练原则,并提出了因势法、情境法、模仿法等不良品德行为的纠正方法。
关键词 职校生 不良品德行为 纠正原则 纠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策略
9
作者 岳唤唤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9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学生无论是在生理年龄还是心理年龄上都尚不成熟,既容易接受正确的价值引导,也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误导。一些学生表现出了不良的道德行为,但是由于他们身心发展还不稳定,可塑性大。因此,对学生们已经存在的不良的道德进行矫正,促进学生... 学生无论是在生理年龄还是心理年龄上都尚不成熟,既容易接受正确的价值引导,也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误导。一些学生表现出了不良的道德行为,但是由于他们身心发展还不稳定,可塑性大。因此,对学生们已经存在的不良的道德进行矫正,促进学生不良的品质的转化不仅是必需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 不良品德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生不良品德行为成因及对策
10
作者 马自金 《成才之路》 2009年第5期I0008-I0008,共1页
中职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形成具有其客观性与主观性,有家庭教育的不足与社会的负面影响。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加以矫正,是职业教育者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中职学生 不良品德行为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学生不良行为教育策略
11
作者 李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6期100-101,共2页
当前,由于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学生自主心理机制不成熟以及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思想道德行为倾向。本文分析了学生不良思想道德行为成因及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特征,提出了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教育和... 当前,由于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学生自主心理机制不成熟以及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思想道德行为倾向。本文分析了学生不良思想道德行为成因及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特征,提出了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教育和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不良思想 不良品德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及矫正措施
12
作者 陈观黔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学生品德不良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作者分析的是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措施。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或改善的,关键在于根据有关心理... 学生品德不良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作者分析的是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措施。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或改善的,关键在于根据有关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理论采取符合学生心里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的教育措施矫正学生品德不良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品德 不良品德行为 矫正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品德发展特点研究
13
作者 刘先强 韦茂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9-12,共4页
关键词 大学生品德 当代大学生 发展特点 道德行为 不良品德 自我评价 道德认知 概念认知 品德发展 年龄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品格研究协作组报告之二 被引量:10
14
作者 左其沛 《心理学探新》 1985年第3期94-101,共8页
近几年来,我们着重对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研究。关于研究的目的、方法及部分成果,章志光先生已做过论述。本文以各地优秀教师提供的问题行为的个案为主要资料,结合其它方法,对问题行为的概念及意义、类型、分布及转化趋势等,做进... 近几年来,我们着重对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研究。关于研究的目的、方法及部分成果,章志光先生已做过论述。本文以各地优秀教师提供的问题行为的个案为主要资料,结合其它方法,对问题行为的概念及意义、类型、分布及转化趋势等,做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型问题行为 中小学生 品德不良 协作组 青少年 行为规则 品格教育 成人 研究 教育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6-22,共7页
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该包括两大系统:一是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是它们的方法学。前者以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心理现象为研究的对象。后者则以其研究方法为研究的... 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该包括两大系统:一是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是它们的方法学。前者以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心理现象为研究的对象。后者则以其研究方法为研究的对象。它们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水平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学 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研究 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 儿童青少年 心理发展变化 品德不良 入教 心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近“头痛生”
16
作者 黄成智 滕莉芳 《今日教育》 2006年第10S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头痛 不良行为 学习态度 违规违纪 品德不良 小学阶段 对立情绪 疑惧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17
作者 毋保荣 《成才之路》 2008年第29期15-15,共1页
毛泽东同志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分左、中、右。作为学生群体,自然也有优、中、差。所谓后进生,一般来讲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品德不良,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的学生,即品德差、学习差的"双差生"。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 毛泽东同志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分左、中、右。作为学生群体,自然也有优、中、差。所谓后进生,一般来讲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品德不良,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的学生,即品德差、学习差的"双差生"。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生的转化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对于每个班主任来讲都不可忽视。下面我根据自己和同人的经验来谈一谈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后进生 素质教育 班主任 面向全体学生 直接影响 品德不良 学习成绩 学生群体 基本要求 生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