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哀牢山剪切带南段金矿区的岩石圈结构:岩石圈减薄与岩浆通道
1
作者 于大勇 王攀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524,共9页
印藏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内部及周边地区形成巨量储量的成矿带。虽然这一地区的成矿研究非常深入,但仍然需要完善对"源-运-储"的综合研究,需要从地壳上地幔结构角度对成矿源的起源进行探索。位于哀牢山剪切带南段的大坪-长安... 印藏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内部及周边地区形成巨量储量的成矿带。虽然这一地区的成矿研究非常深入,但仍然需要完善对"源-运-储"的综合研究,需要从地壳上地幔结构角度对成矿源的起源进行探索。位于哀牢山剪切带南段的大坪-长安金矿具有幔源成因迹象,该文研究了该矿区及邻区的岩石圈结构,从深部研究成矿来源。通过接收函数方法获得的研究区剖面,揭示壳幔边界(Moho)深度在30~40 km,但在金矿矿区下表现为Moho转换震相强烈横向不连续,表现为东西两侧约3~5 km的下沉。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的转换震相揭示,研究区的岩石圈厚度为60~80 km,有效约束了研究区强烈岩石圈减薄后剩余岩石圈的厚度。金矿区西侧思茅块体的岩石圈厚度最薄,位于前人层析成像工作揭示上地幔顶部一低速体的上方。金矿区下方的岩石圈厚度为~80 km且LAB的转换震相表现为强烈的横向不连续。金矿下Moho和LAB的横向不连续暗示了金矿区下方存在岩石圈尺度的岩浆通道,即软流圈的地幔物质可以较快速地到达浅表。笔者认为,研究区的岩石圈结构支持由俯冲驱动的幔源成矿模型,但大坪-长安金矿矿区下的岩石圈尺度的岩浆通道的形成与哀牢山剪切带的剪切变形直接相关。由Burma俯冲导致的地幔物质上涌对该通道的形成贡献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剪切带 金矿 壳幔边界 岩石圈软流圈边界 地震波 接收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作用起始时间约束--点苍山高温糜棱岩的显微构造与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46
2
作者 曹淑云 刘俊来 +3 位作者 Bernd LEISS Axel VOLLBRECHT 邹运鑫 赵春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88-1400,共13页
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NW延伸方向上的点苍山变质杂岩体遭受强烈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岩石中保存了典型的高温矿物组合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宏观和微观高温变形构造特征,其中糜棱岩中具有极其发育的长石矿物拉伸线理而形成典型... 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NW延伸方向上的点苍山变质杂岩体遭受强烈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岩石中保存了典型的高温矿物组合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宏观和微观高温变形构造特征,其中糜棱岩中具有极其发育的长石矿物拉伸线理而形成典型的L与LS型构造岩是其一个明显的特征。本文对点苍山地区高温糜棱岩主要矿物开展了显微构造与矿物变形、变形机制及组构分析,并对于遭受高温糜棱岩化改造的一个花岗质岩体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长石、角闪石、石英等主要矿物具有典型的达角闪岩相条件下的高温晶质塑性变形和动态生长特征,它们也为走滑剪切变形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微观构造证据。对于点苍山高温糜棱岩化改造的眼球状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显微构造分析结果表明,这套花岗质岩石从走滑剪切前期岩浆的侵位之后经历了早期强烈的岩浆期后交代作用—亚岩浆流动—高温固态塑性剪切变形的递进演化过程。由此可见,岩浆的上升与就位受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制约,岩体又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改造。同时对这套构造前期就位花岗质岩石中的锆石进行定年分析,获得33.88±0.32Ma的岩浆结晶年龄,为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点苍山地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起始时间至少应该为早渐新世30.88±0.32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苍山 高温糜棱岩 显微构造 SHRIMP锆石定年 左行走滑 哀牢山-红河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渐新世的构造体制转换与剥露历史:来自哀牢山南段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龙龙 张波 +5 位作者 郑德文 王洋 张进江 李晓蓉 陈思雨 张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87-1802,共16页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是东南亚重要的构造边界,其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以来的陆内变形和地貌演化。本次研究对该剪切带哀牢山南段开展了基于LA-ICPMS法测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年代学分析。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热史反演模拟揭...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是东南亚重要的构造边界,其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以来的陆内变形和地貌演化。本次研究对该剪切带哀牢山南段开展了基于LA-ICPMS法测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年代学分析。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热史反演模拟揭示哀牢山段存在晚始新世-早中新世(40~20Ma)的快速剥露事件,而早中新世(大约20Ma)之后处于稳定的慢速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海拔分布曲线特征暗示:快速剥露机制存在差异,早期阶段(40~26Ma)的剥露过程受控于伸展为主的左旋走滑体制影响;晚阶段(26~20Ma)的快速剥露归因于简单剪切为主的左旋走滑剪切体制,上述结果暗示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在晚渐新世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体制转换,即从走滑伸展变形转换为简单剪切变形。哀牢山杂岩带北段、中段、南段冷却路径对比,表明北-中段可能存在两阶段快速冷却作用,而南段只发生单一快速冷却作用;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暗示自中-晚中新世,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物质可能向东南缘扩展,并已到达哀牢山中段,同时诱发哀牢山杂岩带以北广大地区的抬升和快速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剪切 渐新世 磷灰石裂变径迹 热演化 构造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中段多阶段新生代花岗岩脉:同位素年代学及对于剪切应变型式转变时间的约束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玮 刘俊来 +3 位作者 樊文魁 冯嘉 闫佳鑫 陶海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7-1358,共12页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是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发育的大规模走滑型剪切带,其发育对于碰撞过程中印支地块的南东向逃逸以及藏东南地区构造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与剪切带演化相关,伴随发育多阶段花岗岩脉就位,它们为限定...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是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发育的大规模走滑型剪切带,其发育对于碰撞过程中印支地块的南东向逃逸以及藏东南地区构造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与剪切带演化相关,伴随发育多阶段花岗岩脉就位,它们为限定剪切变形时限、阐明剪切作用属性提供了重要证据。本文在野外观察基础上,应用显微构造和EBSD石英c-轴组构分析查明花岗岩脉的构造特点与应变型式,同时采用锆石LA-ICP-MS测年方法获得岩脉侵位与结晶年龄。年龄分析结果表明,岩脉年龄分别为27.09±0.48Ma、25.17±0.23Ma和25.16±0.50Ma,其中年龄为27.09±0.48Ma的花岗岩脉具有糜棱岩化现象,其变形特征体现为中温变形后叠加低温变形,且剪切变形形式由一般剪切转换为简单剪切;年龄为25.17±0.23Ma的花岗岩脉表现出同剪切晚期构造特征,且具有较低温度简单剪切变形特点;25.16±0.50Ma的切穿糜棱叶理,矿物未见变形,可能代表剪切期后岩脉。结合区域构造,推测剪切方式由纯剪为主的剪切向由单剪为主的剪切转换发生在27Ma和25Ma之间,哀牢山-红河剪切带中段在约25Ma走滑运动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剪切 花岗质岩脉 变形显微构造 石英C轴组构 应变型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新生代富碱侵入岩中榍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倩 杨岳衡 +5 位作者 赵志丹 佟鑫 武精凯 苗壮 李晨 雷杭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51-2764,I0016-I0029,共28页
榍石作为副矿物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新生代富碱侵入岩中广泛存在。原位获取榍石矿物内部微量元素、U-Pb年龄和Sm-Nd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对获取矿物和岩石的成因演化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四级杆/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Quadrupol... 榍石作为副矿物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新生代富碱侵入岩中广泛存在。原位获取榍石矿物内部微量元素、U-Pb年龄和Sm-Nd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对获取矿物和岩石的成因演化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四级杆/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Quadrupole/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Q/MC-ICP-MS)与激光剥蚀系统(Laser Ablation,LA)联用,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5个富碱侵入岩体(桃花岩体、宁蒗-永胜岩体、哈播岩体、铜厂岩体和十里村岩体)中榍石开展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U-Pb年代学和Sm-Nd同位素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富碱侵入岩中榍石为岩浆成因,亏损Rb、B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h、U、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榍石的稀土配分图均表现为明显右倾,不具有或具有弱的Eu负异常。与云南北衙、马厂箐矽卡岩矿床中的热液榍石相比,本文榍石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的Th/U、LREE/HREE和Ce/Ce*比值,具有较低的Eu/Eu*、Nb/Ta、Zr/Hf比值。微区原位LA-Q-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富碱岩体中榍石结晶年龄在32.5~37.9Ma之间,代表了岩体形成时代,与三江地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及其附近新生代富碱岩浆活动高峰期(~35Ma)一致,属于青藏高原晚碰撞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榍石微区原位LA-MCICP-MS 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榍石颗粒的Nd同位素组成均一,表明榍石结晶过程中寄主岩浆的Nd同位素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各个富碱岩体之间的榍石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在-6.8^-2.1之间,与全岩的同位素特征一致,表明榍石的原位微区Sm-Nd同位素可以作为富碱侵入岩研究中有效的示踪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榍石 哀牢山-红河剪切 新生代富碱侵入岩 LA-Q-ICP-MS U-Pb定年 LA-MC-ICP-MS Sm-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新生代热史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孙崇波 李敏同 +2 位作者 李俊 周洪兵 陈晓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39-1648,共10页
笔者等通过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5件砂岩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分析,获得测试分析样品的表观年龄,对所有样品利用模拟退火法进行了热史模拟,取得其热演化史;得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在新生代发生了相似的构造演化过程,其经历了2次快速冷却... 笔者等通过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5件砂岩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分析,获得测试分析样品的表观年龄,对所有样品利用模拟退火法进行了热史模拟,取得其热演化史;得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在新生代发生了相似的构造演化过程,其经历了2次快速冷却剥露事件,分别发生在37~14 Ma和5.1~0 Ma,平均冷却速率分别为3.98℃/Ma和11.15℃/Ma;在发生快速冷却的时间上,存在自东向西逐渐变晚的趋势,说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在新生代可能为自东向西的幕式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剪切 构造隆升 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 热历史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壳剪切带花岗质岩石变形及其对于构造-岩浆关系的约束:以滇西点苍山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2 位作者 齐银川 樊文魁 凌成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41-2255,共15页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的厘定至今存在较多的争议,争议的本质更确切地说是对于剪切带内及其附近剪切作用与岩浆作用认识的差异。点苍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北端的一个杂岩体,由西部的深变质岩、东部的叠加退变质带和不同时...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的厘定至今存在较多的争议,争议的本质更确切地说是对于剪切带内及其附近剪切作用与岩浆作用认识的差异。点苍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北端的一个杂岩体,由西部的深变质岩、东部的叠加退变质带和不同时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为了正确厘定剪切前、剪切期(包括剪切前期和剪切后期)、剪切后花岗质岩脉,剪切作用过程中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进行新的约束,本文围绕点苍山杂岩开展详细的宏观构造解析、显微构造观察和组构分析,以查明岩体(脉)岩浆流动构造和晶质塑性变形构造,同时对同剪切岩脉开展锆石U-Pb学分析。结果显示,剪切不同阶段就位的花岗质岩石具有不同的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特征。现今所见岩石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特点一方面取决于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的时间早晚,另一方面还与它们在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的构造位置有密切联系。获得两组同剪切年龄为28.54±0.15Ma和27.31±0.23Ma,其中前者为剪切早期阶段同就位的花岗岩脉,后者为剪切稍晚阶段同就位的花岗岩。研究揭示出就位较晚的岩脉(即后者)因其位于递进剪切变形的高应变带而具有较为复杂的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型式,就位较早的岩脉(前者)因在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位于低应变带而具有简单的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型式,并仍然保留有岩浆结晶组构特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在28.54~27.31Ma间持续发生着从早期阶段较高温(~700℃),向中期阶段中高温(550~600℃)和晚期阶段低温(低于400℃)环境的递进剪切变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构造 显微构造 组构 锆石U-Pb年代学 哀牢山-红河剪切 点苍山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哀牢山变质杂岩中含石墨岩石的变形-变质温度、构造特征及流变弱化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吕美霞 曹淑云 +1 位作者 李俊瑜 程雪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1-510,共20页
前人研究表明石墨化作用与变质温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室内摩擦实验研究认为少量石墨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断层摩擦阻力,进而被认为对断层弱化起着重要的固体润滑作用而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我们对天然断裂带中... 前人研究表明石墨化作用与变质温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室内摩擦实验研究认为少量石墨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断层摩擦阻力,进而被认为对断层弱化起着重要的固体润滑作用而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我们对天然断裂带中含石墨岩石的宏观-微观构造、变形机制、变形-变质环境以及对岩石流变行为的贡献仍然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新生代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内哀牢山深变质杂岩东南侧边界发育的含石墨岩石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主要侧重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以及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宏观及显微构造变形行为、石墨拉曼温度、矿物晶格优选定向(LPO)以及其变形-变质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石墨岩石显微构造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塑性到超塑性流动构造特征,通过石墨拉曼光谱地质温度计,获得了哀牢山杂岩东部边界与上盘未变质岩石接触的含石墨岩石变形-变质的石墨拉曼温度为462~505℃;而靠近深变质岩含石墨岩石的石墨拉曼温度在511~529℃。基质中强烈细粒化的石墨、石英及长石具有明显的晶格优选定向,其中石墨和石英均表现出强烈的(0001)<a>方向上的滑移系。细粒化的石墨滑移系的发育与长石、石英共同对岩石整体的晶质塑性变形起着重要的流变弱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剪切 变形显微构造 变形石墨 石墨拉曼光谱地质温度计 晶格优选定向 流变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O Quy Ho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TRAN My Dung 刘俊来 +2 位作者 NGUYEN Quang Luat 陈越 邹运鑫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1-378,共8页
越南西北部O Quy Ho钼矿床为范士版成矿带的典型钼矿床之一,矿体以脉状形式就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中,辉钼矿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及长石石英脉中,与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共生。8件样品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4S介于0.14‰~3.34‰之间,... 越南西北部O Quy Ho钼矿床为范士版成矿带的典型钼矿床之一,矿体以脉状形式就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中,辉钼矿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及长石石英脉中,与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共生。8件样品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4S介于0.14‰~3.34‰之间,平均值为1.53‰,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黄铁矿的206Pb/204Pb范围为18.583~22.355,207Pb/204Pb变化于15.632~15.812之间,208Pb/204Pb变化于38.989~39.199;辉钼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686~18.737、15.655~15.660和39.081~39.082,与范士版含角闪石花岗斑岩具有成因联系。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测年获得了(36±1)Ma的年龄,该年龄与金沙江-红河新生代斑岩铜钼矿成矿带岩浆-成矿活动的年龄一致,提出O Quy Ho钼矿床为金沙江-红河新生代斑岩铜钼矿带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年龄 O Quy Ho钼矿床 金沙江-红河斑岩铜钼矿 哀牢山剪切带 越南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瑶山杂岩变形特征与新生代剥露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翁少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03-2316,共14页
瑶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ASRR)上最南端的一个杂岩体,即瑶山-大象山杂岩的中国境内部分。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并正确理解ASRR变质杂岩的剥露与构造演化,本文开展了杂岩体的宏观构造以及深入的显微构造分... 瑶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ASRR)上最南端的一个杂岩体,即瑶山-大象山杂岩的中国境内部分。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并正确理解ASRR变质杂岩的剥露与构造演化,本文开展了杂岩体的宏观构造以及深入的显微构造分析,并在平行杂岩延伸方向上和垂直杂岩延伸方向上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显示,瑶山杂岩作为一个宏观线性穹窿,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热演化过程。磷灰石的热历史反演结果表明,在约30Ma的时候,瑶山杂岩就已经剥露到距地表4.3km处,继而存在三次抬升过程:30~25Ma,是一个快速的抬升过程,冷却速率为8~8.9℃/Myr;25~12.5Ma,是一个相对缓慢的抬升过程,冷却速率为1.5~1.9℃/Myr;从中新世约13Ma至今,抬升速度又开始加快,但小于第一阶段的速度,冷却速率为3.4~4.1℃/Myr。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布,在平行杂岩体的延伸方向上,剥露过程不是整体抬升的,而是一个不均匀的剥露过程;而在垂直杂岩体延伸方向上,是一个整体的均匀的剥露过程。区域尺度上,沿着瑶山-大象山杂岩体延伸方向上,从南东到北西,磷灰石年龄有逐渐变新的趋势,说明剥露具有穿时性;而在瑶山杂岩局部,剥露具有不均匀性,类似于波瓦状剥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变形特征 新生代冷却与剥露历史 哀牢山.红河剪切 瑶山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西北部Pu Sam Cap高钾碱性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TRAN MyDung 刘俊来 +3 位作者 NGUYEN QuangLuat 陈越 纪沫 唐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02-1914,共13页
越南西北部Pu Sam Cap高钾碱性杂岩位于哀牢山剪切带南段西侧,由粗面岩、煌斑岩、碱性正长岩与碱性花岗岩组成。其中粗面岩不整合于晚白垩世陆相沉积岩之上,碱性侵入岩侵入到三叠纪陆源沉积岩、侏罗纪流纹岩及40~35Ma含角闪石二长岩-... 越南西北部Pu Sam Cap高钾碱性杂岩位于哀牢山剪切带南段西侧,由粗面岩、煌斑岩、碱性正长岩与碱性花岗岩组成。其中粗面岩不整合于晚白垩世陆相沉积岩之上,碱性侵入岩侵入到三叠纪陆源沉积岩、侏罗纪流纹岩及40~35Ma含角闪石二长岩-花岗岩中。该杂岩的岩石具有低TiO2(<0.8%)、P2O5(<0.64%)和FeO*(<7.74%),高Na2O(1.41%~4.5%)和K2O(5.22%~9.4%)的地球化学属性,属于高钾碱性玄武质到高钾碱性长英质岩浆岩类型与钾质至超钾质岩浆系列。这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和一组相容元素,具有明显的Ta、Nb和Ti异常,表明Pu Sam Cap高钾碱性杂岩形成于与俯冲带有关的大陆弧和后碰撞弧构造环境。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碱性正长岩与碱性花岗岩分别形成于32.70±0.24Ma、35.1±0.06Ma,上述年龄代表了Pu Sam Cap高钾碱性杂岩的侵入岩结晶年龄。两个样品中锆石的εHf(t)变化范围分别为-2.8~2.5和-4.9~0.1,在t-εHf(t)相关图上分析点落在下地壳和亏损地幔演化线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950~1286Ma和1107~1421Ma。该杂岩的εNd(t)变化范围-5.63~-3.26,具有低143Nd/144Nd比值(0.512336~0.512447)和高87Sr/86Sr比值(0.706254~0.707273),Sr-Nd同位素相关图上接近于EM2地幔端元趋势线,与大理地区新生代高钾岩浆岩十分相似,表明PuSamCap高钾碱性杂岩的岩浆是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的混合结果,同时可与大理地区新生代高钾岩浆岩对比,它们形成于哀牢山-红河左行走滑活动之前,墨江古特提斯洋盆的消减与印度-欧亚陆陆碰撞活动提供了宏观区域性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SAM Cap高钾碱性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幔源区 哀牢山-红河剪切 越南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坪金矿新元古代成矿事件——来自热液锆石和闪长岩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原 何小虎 +2 位作者 谈树成 杨建宇 刘沛颖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1-428,共18页
大坪金矿是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带南段最重要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由于其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不利于带内金矿床成矿模型的建立和进一步找矿勘探。本文利用LA-ICP-MS对矿区内含金石英脉中热液锆石、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脉中岩浆... 大坪金矿是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带南段最重要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由于其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不利于带内金矿床成矿模型的建立和进一步找矿勘探。本文利用LA-ICP-MS对矿区内含金石英脉中热液锆石、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脉中岩浆锆石开展了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热液锆石U-Pb年龄为760±10 Ma,表明大坪金矿区可能存在新元古代金矿化事件;获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73±9 Ma和766±9 Ma,与区域上Rodinia超大陆裂解和哀牢山地区的晋宁-澄江期大规模火山-岩浆活动事件时代一致。热液锆石与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脉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的年龄,表明新元古代金矿化事件可能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脉的侵入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新元古代成矿事件的厘定,结合前人的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为大坪金矿主要成矿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坪金矿可能是新元古代和新生代不同岩浆-构造-热液事件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 大坪金矿 新元古代 热液锆石 闪长岩 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