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庄子的哀怨
1
作者 李秀华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庄子其人历来被视为逍遥游世的典范,其学也以崇尚虚无来概括,而其关怀人生的一面常常被忽视。实际上,庄子达观任性的背后深藏着对人世的深深哀怨。这种哀怨源自他深厚的宇宙意识。在所谓天地精神的观照下,庄子哀怨于人生卑微,哀怨于时... 庄子其人历来被视为逍遥游世的典范,其学也以崇尚虚无来概括,而其关怀人生的一面常常被忽视。实际上,庄子达观任性的背后深藏着对人世的深深哀怨。这种哀怨源自他深厚的宇宙意识。在所谓天地精神的观照下,庄子哀怨于人生卑微,哀怨于时命难违,哀怨于人性的蜕变。此种哀情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范畴,而化为哲学家悲天悯人的永世情怀,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哀怨 宇宙意识 本真 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兴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8,共5页
“哀怨曲还是欢乐颂”是我们设计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一个学习单元。本单元是围绕古今多样文本中的“王昭君叙事”而展开的专题学习。阅读文本涉及古代诗歌、杂剧、音乐专著、史传、论述文。学生通过阅读、辨析、质疑、评估... “哀怨曲还是欢乐颂”是我们设计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一个学习单元。本单元是围绕古今多样文本中的“王昭君叙事”而展开的专题学习。阅读文本涉及古代诗歌、杂剧、音乐专著、史传、论述文。学生通过阅读、辨析、质疑、评估、论证等活动,将在以下方面获得体会与认知:对于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前人和别人有哪些认识与评价?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相异的?为何会有差异?我的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我的理由和依据有哪些?我的理由是否可靠?有没有经过论证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文本 思辨性 欢乐 哀怨 案例 学习单元 专题学习 古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山水画题跋看遗民画家的悲愤哀怨——以钱选、赵孟頫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司淑婷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8期15-16,共2页
元代,钱选、赵孟頫等遗民画家身处异朝,将绘画作为自己寄托亡国之痛的手段,抒发内心的不满,再加上题跋对画面的补充作用,使这一时期的绘画题跋得到较大的发展。画家在自己所画的山水画作上题写相关的诗词,以此作为发泄情绪的方式。遗民... 元代,钱选、赵孟頫等遗民画家身处异朝,将绘画作为自己寄托亡国之痛的手段,抒发内心的不满,再加上题跋对画面的补充作用,使这一时期的绘画题跋得到较大的发展。画家在自己所画的山水画作上题写相关的诗词,以此作为发泄情绪的方式。遗民画家的哀与怨在他们的题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题跋 遗民画家 悲情哀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死边缘的挣扎——读蒋光慈《丽莎的哀怨》
4
作者 杨丽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2期75-76,共2页
小说《丽莎的哀怨》由丽莎从贵族小姐沦为娼妓的悲惨命运,剖析了蕴含其中的个人性格悲剧,也阐发了造成悲剧的社会历史原因。
关键词 丽莎 白根 悲剧 俄罗斯 蒋光慈 哀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
5
作者 吴福辉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3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写《丽莎的哀怨》的,即早期出过大名的左翼作家蒋光慈。蒋光慈谢世过早,只活到30岁,其有效的文学创作生命更短,仅6年,却不止"井喷"一般汹涌,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足够多的文学史话题。这包括最初的"政治抒情诗"、
关键词 左翼作家 哀怨 丽莎 人性 政治抒情诗 文学创作 蒋光慈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长恨歌》的感伤哀怨之情
6
作者 郑树青 《安康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34-37,共4页
《长恨歌》自问世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一种观点得到认可.本文以“情”说起,浅析了一个作家创作一部作品,这和他的生活时代、个人经历、以及创作动机是有密切关系的.白居易的《长恨歌》致所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 《长恨歌》自问世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一种观点得到认可.本文以“情”说起,浅析了一个作家创作一部作品,这和他的生活时代、个人经历、以及创作动机是有密切关系的.白居易的《长恨歌》致所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己感动了,形诸诗篇,才有感动别人的可能.可以说作者借《长恨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了一次倾吐,在感伤哀怨的意绪中完成了对李、杨二人忠贞不渝爱情的歌颂,对其悲剧的结局给予了无限的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哀怨 感伤 感动 忠贞 生活时代 白居易 浅析 结局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乐“亡国之音”论略 被引量:2
7
作者 黎国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陈朝的《玉树后庭花》、《黄鹂留》、《金钗两臂垂》、《临春乐》、《春江花月夜》、《堂堂》等乐曲,及隋朝的《泛龙舟》、《投壶乐》二曲皆为"清商新声;"北齐的《伴侣》、《无愁》二曲,及隋朝的《万岁乐》、《斗百草》等曲... 陈朝的《玉树后庭花》、《黄鹂留》、《金钗两臂垂》、《临春乐》、《春江花月夜》、《堂堂》等乐曲,及隋朝的《泛龙舟》、《投壶乐》二曲皆为"清商新声;"北齐的《伴侣》、《无愁》二曲,及隋朝的《万岁乐》、《斗百草》等曲之产生,也和"清商新声"存在渊源关系。然而,以上音乐及曲辞都曾蒙上"亡国之音"的恶名,分析其主要原因大约在于:它们都不属于雅声之列,且均具有声调哀怨、感人至深、曲辞艳丽、过度求新等艺术和文学特点,其表演所费亦极于奢华,统治者过份沉溺其中,遂终至亡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乐 亡国之音 新声 哀怨 艳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感”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承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传统音乐中以“思念”、“哀怨”、“宗教’为代表的“情感”母题,并对各自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阐释。指出,中国文化中人际友情的“互渗”状态和人生独特的悲剧形态,使中国传统音乐的抒情风格偏向于内敛和含蓄;中国文...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传统音乐中以“思念”、“哀怨”、“宗教’为代表的“情感”母题,并对各自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阐释。指出,中国文化中人际友情的“互渗”状态和人生独特的悲剧形态,使中国传统音乐的抒情风格偏向于内敛和含蓄;中国文化中人与神的独特关系和特殊的宗教意识,使得中国宗教音乐呈现出浓厚的世俗性品格和地方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思念"母题 "哀怨"母题 音乐美学 宗教 情感母题 传统音乐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诗词中的水文化赏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姜本红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5年第12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水文化 古典诗词 赏析 诗人 生命 情感 哀怨 伤感 心灵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汉五言诗的社会地位看其形成的原初形态
10
作者 田瑞文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东汉五言诗的产生和当时不受人们重视的俗乐有关,它具有俗乐哀怨的特点,而这恰恰满足了落魄文人抒情的需要,同时五言诗低下的社会地位又使文人不必像写作四言诗那样拘束,从而在诗作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在客观上成就了... 东汉五言诗的产生和当时不受人们重视的俗乐有关,它具有俗乐哀怨的特点,而这恰恰满足了落魄文人抒情的需要,同时五言诗低下的社会地位又使文人不必像写作四言诗那样拘束,从而在诗作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在客观上成就了五言诗的审美效果,为五言诗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体论文 俗乐 哀怨 五言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箫心剑气谱华章——龚自珍文学风格新论
11
作者 刘天利 《中国韵文学刊》 2012年第3期66-71,共6页
龚自珍是一个在散文、诗、词三个方面都取得杰出成就的文学家,他以此三种文学体裁抒写"剑气"和"箫心",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他的散文主要抒写剑气,构思奇特,用喻新颖而辛辣,句类、句型灵活多变,形成了壮盛不羁的... 龚自珍是一个在散文、诗、词三个方面都取得杰出成就的文学家,他以此三种文学体裁抒写"剑气"和"箫心",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他的散文主要抒写剑气,构思奇特,用喻新颖而辛辣,句类、句型灵活多变,形成了壮盛不羁的气势,风格郁怒横霸,似孟子和庄子。他的诗歌兼写"剑气"和"箫心",喜欢运用极富动感、力感的意象和字词,擅长七言绝句和古体诗等形式比较自由的诗体。他的绝句不全押平声韵,有不少押仄声韵,且往往突破格律的束缚,古体更是自由奔放之极。他还大量运用"美人香草"意象,形成了雄奇与哀艳、郁怒横霸和哀怨抑塞,庄子、李白和屈原两种不同风格的统一。他的词则多写"箫心",时而也写"剑气",风格似周邦彦,又似辛弃疾,又颇得《离骚》精神,风格以婉约缠绵为主,也有不少刚柔相济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气 箫心 郁怒横霸 哀怨抑塞 刚柔相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令人难以忘怀的歌——读冯至的《昨日之歌》
12
作者 胡赤兵 《安顺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8-30,共3页
文章分析了冯至《昨日之歌》的抒情内容和独特的抒情风格,认为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关键词 冯至 <昨日之歌> 情感哀怨 浓郁含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延巳词对屈宋辞赋和韩偓诗歌的受容性
13
作者 曹章庆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1期81-87,共7页
主要运用作家和文本比照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述了冯延巳词对屈宋辞赋和韩诗歌的受容情况。从屈原哀怨执着的悲剧精神、美人香草的诗学构建,从宋玉“悲秋”、“云雨”的迷离意蕴,从韩迷惘凄寒的情韵、特定的诗意和惯用的意象等方面,对冯词... 主要运用作家和文本比照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述了冯延巳词对屈宋辞赋和韩诗歌的受容情况。从屈原哀怨执着的悲剧精神、美人香草的诗学构建,从宋玉“悲秋”、“云雨”的迷离意蕴,从韩迷惘凄寒的情韵、特定的诗意和惯用的意象等方面,对冯词的历史受容性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容 哀怨 执着 美人香草 悲秋 云雨 诗意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赏析《牡丹亭》的《惊梦》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晓云 金闻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11-,共1页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封建时代的青年叛逆者,她大胆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并与封建礼教作了殊死决斗,她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其中《惊梦》这出戏表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这是她走上叛逆道路的关键。
关键词 游园 惊梦 伤春 哀怨 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族挽歌《美丽的白云》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宁莲 《民族音乐》 2009年第6期47-48,共2页
“美丽白云间,白鹤在飞翔,鹤随白云去,一去不复返……”。歌曲刻画入微,听者即刻入情入境;震慑人心,使人灵魂出窍;意境深远,让人思绪飞扬;略带悲凉,却不乏使人胸襟坦荡,思想超脱!这就是歌曲《美丽的白云》带给笔者听后的感... “美丽白云间,白鹤在飞翔,鹤随白云去,一去不复返……”。歌曲刻画入微,听者即刻入情入境;震慑人心,使人灵魂出窍;意境深远,让人思绪飞扬;略带悲凉,却不乏使人胸襟坦荡,思想超脱!这就是歌曲《美丽的白云》带给笔者听后的感受。然而,当笔者了解到这是一首纳西民族传统的挽歌时,不禁又联想到的是,作为挽歌,常常给人予悲痛、伤感、哀怨、沉重、肃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 纳西族 民族传统 歌曲 悲凉 感受 伤感 哀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怨恨情结
16
作者 洪丽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8-22,共5页
适当引入舍勒在价值现象学方法描述下做出的怨恨分析对鲁迅个人经历及文本中的怨恨情结进行探源梳理,可以认为鲁迅的怨恨跟他生命经验中的“创伤记忆”、自我牺牲者的角色定位及弱势边缘身份的处境意识有关。这种将怨恨可区分为“哀怨... 适当引入舍勒在价值现象学方法描述下做出的怨恨分析对鲁迅个人经历及文本中的怨恨情结进行探源梳理,可以认为鲁迅的怨恨跟他生命经验中的“创伤记忆”、自我牺牲者的角色定位及弱势边缘身份的处境意识有关。这种将怨恨可区分为“哀怨”与“愤怨”两种不同表现,鲁迅面对不同对象时其怨恨心态也是复杂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怨恨情结 创伤记忆 哀怨 愤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宋词中的“哀筝”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皖绵 《音乐时空》 2013年第5X期150-150,共1页
宋词的筝乐审美,凸显了"哀筝"意象。本文拟通过对宋代文人诸多心理特征的解读,来探寻筝乐"哀筝"特质与宋代文人审美理想的契合之处。
关键词 宋词 哀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人对柳宗元诗风的阐释深化
18
作者 王明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72,共7页
明人对柳宗元诗歌风格的体认和阐释在前代所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胡应麟"清峭"说、陆时雍"哀怨"说及许学夷"沉郁"说的提出,突破了宋元以来围绕陶、韦、柳展开的既定论域... 明人对柳宗元诗歌风格的体认和阐释在前代所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胡应麟"清峭"说、陆时雍"哀怨"说及许学夷"沉郁"说的提出,突破了宋元以来围绕陶、韦、柳展开的既定论域、论见,开掘出柳诗多元的审美特征。其二,明人对韦、柳诗风异同的辨析也趋向深入。胡应麟视韦、柳为清远诗风的代表,但更侧重柳、韦诗风的清峭与闲淡之别;许学夷认为韦、柳诗虽同具萧散冲淡的风格,但又有沉郁与无声色臭味之分;二人作诗均"由工入微",又有工炼与自然之异。明人对柳诗风格的阐发不乏创新之功,对清代柳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清峭 哀怨 沉郁 闲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自杀者的心理分析
19
作者 邓向阳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8-60,共3页
本篇所叙,实有其人,确有其事。在事件发生以后,公安机关经过侦察定为自杀。基于善良的目的,文中人物全用代号。自杀者Z,男性,25岁,正在某地接受在职培训。其妻Y专程从五百公里以外的家乡带着好吃好穿来看望他。1990年10月20日下午到达,... 本篇所叙,实有其人,确有其事。在事件发生以后,公安机关经过侦察定为自杀。基于善良的目的,文中人物全用代号。自杀者Z,男性,25岁,正在某地接受在职培训。其妻Y专程从五百公里以外的家乡带着好吃好穿来看望他。1990年10月20日下午到达,当晚发现Z有与别的女人的爱情信,由此发生争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妻子 心理防御 婚姻生活 自杀事件 姑娘 哀怨 内部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堪称诗史不虚传——析杜诗《岁晏行》
20
作者 毛炳汉 《杜甫研究学刊》 1988年第4期75-76,46,共3页
杜甫在湖南写的《岁晏行》,是一篇可称“诗史”的佳作。我们且看诗的原文: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 杜甫在湖南写的《岁晏行》,是一篇可称“诗史”的佳作。我们且看诗的原文: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杜诗 杜甫 哀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