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信号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金蕾 倪坤 +1 位作者 李克勇 李晓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频率的选择。方法以31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0~43岁,平均26.2±2.8岁,男20例,女11例;用1~8 kHz线性扫频信号作为测试声源,统计静态情况下不同频带声源从单侧鼻腔至外耳道的声传递参数变化,初步寻...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频率的选择。方法以31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0~43岁,平均26.2±2.8岁,男20例,女11例;用1~8 kHz线性扫频信号作为测试声源,统计静态情况下不同频带声源从单侧鼻腔至外耳道的声传递参数变化,初步寻找适合的声源信号频率区间;再分别用时长10秒、频率为7~9 kHz的窄带白噪声、2~20 kHz及1~8 kHz的宽带白噪声作为测试声源,分析白噪声通过单侧鼻腔至外耳道传导的声级衰减统计特性。结果伴随95%以上的有效吞咽动作,外耳道所测得的声信号时频图中同步出现一种短时宽频冲击声信号,贯穿1~10 kHz。用1~8 kHz线性周期扫频信号进行测试可见,3 kHz以下的频段相对易受噪声干扰,6.3~8 kHz频带区间传导稳定性差;用三组白噪声作为声源信号测试发现,90%以上吞咽产生的短时冲击噪声在对应声源频带上的声功率级至少超过了测试信号基线值5 dB以上。结论咽鼓管功能声测法采用7~8 kHz作为声源信号传导稳定性较差,宽频和相对窄带白噪声信号易受吞咽噪声干扰;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信号较为合适的测试声源频段为3~6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声测法 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冰 方延青 +4 位作者 刘杨文易 程晓婷 邓瑞 欧熊 陈兵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9,共5页
咽鼓管又称欧氏管,位于鼓室前壁的偏上部,一端由前壁进入鼓室,另一端进入鼻咽部,其开放结构使中耳气压和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促进中耳的保护、清理、通气;任何原因导致的咽鼓管开放功能紊乱均可引起中耳积液,继而引发感染和中耳炎。咽... 咽鼓管又称欧氏管,位于鼓室前壁的偏上部,一端由前壁进入鼓室,另一端进入鼻咽部,其开放结构使中耳气压和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促进中耳的保护、清理、通气;任何原因导致的咽鼓管开放功能紊乱均可引起中耳积液,继而引发感染和中耳炎。咽鼓管功能紊乱在儿童(〈10岁)中发病率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功能 室前壁 管开放 咽鼓管声测法 中耳疾病 管异常开放 捏鼻吞 导管吹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