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彬 俞晨杰 +2 位作者 沈晓辉 陆玲 高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Obstructive Eustachian ... 目的探讨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Obstructive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OETD)成年患者46例作为观测组,同期年龄相当的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ETDQ-7)分别对其行问卷调查。计算两组得分情况,通过Cronbachα信度系数考察量表内部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异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明确其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年龄与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ETDQ-7中文版信度系数为0.879,受试者工作特异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974,量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99.2%,患者年龄与量表得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ETDQ-7中文版信度可靠,诊断价值较高,无年龄差异,能够有效地量化评估成人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主观症状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管 咽鼓管功能障碍 阻塞性 量表 分泌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变压疗法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朱秋梅 陆秋天 梁建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中耳变压疗法 咽鼓管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室导抗图 中耳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功能障碍疾病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付一凡 汲婧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4-818,共5页
咽鼓管是沟通中耳和外界的关键通道,具有维持中耳压力平衡、保持中耳清洁等功能。由于咽鼓管与外界不直接相通,不易检测,且结构复杂,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诊断金标准。因此建立相关疾病模型对研究、解决临床上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诊疗难题至关... 咽鼓管是沟通中耳和外界的关键通道,具有维持中耳压力平衡、保持中耳清洁等功能。由于咽鼓管与外界不直接相通,不易检测,且结构复杂,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诊断金标准。因此建立相关疾病模型对研究、解决临床上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诊疗难题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疾病特点和目前研究所用到的疾病模型,包括动物模型、尸头模型、数值模型,分析并比较了当前各疾病模型的优点和不足,重点对数值模型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为咽鼓管疾病的研究与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功能障碍 疾病模型 有限元分析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新方法(附1例报告) 被引量:20
4
作者 戴嵩 李洪波 侯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3-344,共2页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例,临床治疗多采用鼓膜切开、激光打孔或鼓膜置管术。此类方法不仅造成鼓膜损伤,同时因未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直接进行治疗,术后易复发。现介绍一种无创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新方...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例,临床治疗多采用鼓膜切开、激光打孔或鼓膜置管术。此类方法不仅造成鼓膜损伤,同时因未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直接进行治疗,术后易复发。现介绍一种无创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新方法,咽鼓管球囊导管扩张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功能障碍 临床治疗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球囊导管扩张术 反复发作 耳鼻喉科 膜置管术 常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行球囊扩张治疗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方玲 刘泓毅 +2 位作者 苏晓磊 张红蕾 郭睿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随访评估分泌性中耳炎(OME)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患者行咽鼓管球囊扩张(BET)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院治疗的患OME伴ETD的患者,行BET。统一纳入与排除标准,术前与术后均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 目的随访评估分泌性中耳炎(OME)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患者行咽鼓管球囊扩张(BET)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院治疗的患OME伴ETD的患者,行BET。统一纳入与排除标准,术前与术后均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评估。共45例患耳,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1-63岁,右侧患耳28例,左侧患耳17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通过Graph-prism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比较ETDQ-7术前与术后症状评分改善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OME伴ETD患者行BET术后ETDQ-7总分较术前明显下降,45例患耳术前ETDQ-7评分为25.45±6.95(x±s),术后下降至14.36±5.04(x±s),经两组数据非配对t检验,示术前与术后评分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OME伴ETD患者行BET治疗,术后中长期疗效评估主观症状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球囊扩张术 中长期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下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惠敏 吴继勇 +2 位作者 马华安 严道南 孙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的60例(78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分为欧龙马滴剂对照组和3D打印技术辅助下针刺翼腭神经节联合... 目的探讨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的60例(78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分为欧龙马滴剂对照组和3D打印技术辅助下针刺翼腭神经节联合欧龙马滴剂治疗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治疗4周,采用咽鼓管功能问卷(ETDQ-7)调查及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ETDQ-7评分都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在ETDQ-7评分及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92.5%)和远期随访疗效(87.5%)均优于对照组(71.1%,55.2%)(P<0.05~0.01)。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下针刺翼腭神经节操作简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神经节 针刺 咽鼓管功能障碍 管功能问卷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陆银萍 徐家兔 +1 位作者 刘平 王立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7-801,共5页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腔和鼻咽部的复杂结构,其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中耳腔压力平衡,其功能障碍可能会引起鼓室积液、鼓膜穿孔、胆脂瘤形成等多种中耳疾病。本文旨在介绍咽鼓管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功能障碍诊治进展以及与鼓室乳突腔的关系。
关键词 鼓管 咽鼓管功能障碍 解剖 生理 诊断 乳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武宁 唐安洲 +1 位作者 徐志文 谭颂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改变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40耳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咽鼓管功能检查用正-负压试验、TTAG法及音响法,咽鼓管鼓室口及咽口的观察分别用鼓室镜及鼻窦镜...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改变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40耳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咽鼓管功能检查用正-负压试验、TTAG法及音响法,咽鼓管鼓室口及咽口的观察分别用鼓室镜及鼻窦镜,对比分析咽鼓管功能改变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并比较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的鼓膜生长及听力变化情况。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与鼓室口病变程度相关,鼓室口病变轻者,咽鼓管功能良好;而鼓室口病变重者咽鼓管功能不良。40耳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良好耳鼓膜生长良好,咽鼓管功能不良耳鼓膜生长欠佳;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与鼓室成形术效果关系密切,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手术治疗 咽鼓管功能障碍 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詹悦 唐安洲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功能研究进展 机械性阻塞 免疫反应 病毒感染 环境因素 清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宗小芳 胡国华 +3 位作者 黄江菊 雷艳 江黎珠 康厚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19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三组:<45岁组(93耳),45~60岁组(73耳),>60岁组(27耳);根据病程长短分为三组:<1年组(31耳),1...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19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三组:<45岁组(93耳),45~60岁组(73耳),>60岁组(27耳);根据病程长短分为三组:<1年组(31耳),1~10年组(73耳),>10年组(89耳);根据颞骨CT检查是否有乳突鼓窦炎性病变(软组织或高密度影,不伴骨质破坏)分为二组:有乳突鼓窦病变组(121耳)和无乳突鼓窦病变组(72耳);根据手术中探查鼓室鼓窦是否有肉芽分为二组:有肉芽组(72耳)和无肉芽组(88耳);以24例(48耳)无中耳疾病的慢性耳鸣患者(咽鼓管功能正常)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咽鼓管功能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ETS)评价各组咽鼓管功能,比较各组咽鼓管功能评分结果。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及正常对照组ETS分别为5.37±3.06、8.17±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组之间以及不同年龄组之间ET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乳突鼓窦病变组及中耳有肉芽组的ETS评分分别低于无乳突鼓窦病变组及无肉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中耳肉芽与咽鼓管功能相关(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耳咽鼓管功能差,当颞骨CT显示有乳突鼓窦病变及术中探查中耳有肉芽者ETS评分低,可能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管功能评分 咽鼓管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功能检测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然师 钟时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是许多中耳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可以导致中耳通气不足,引起耳满胀感和耳鸣,此外,还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内陷和胆脂瘤等并发症,但是临床并没有针对ETD检测的金标准。目前对于咽... 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是许多中耳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可以导致中耳通气不足,引起耳满胀感和耳鸣,此外,还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内陷和胆脂瘤等并发症,但是临床并没有针对ETD检测的金标准。目前对于咽鼓管功能的测量方法包括:内镜检查、咽鼓管测压(Tubomanometry,TMM)、声导抗测量(Acoustic immittance measurement)、咽鼓管声测(Sonotubometry)、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7-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以及将临床表现结合客观检查综合得出的咽鼓管评分量表(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咽鼓管评分-7量表(Eustachian Tube Score-7,ETS-7)。临床上存在多种旨在改善咽鼓管功能的药物及手术方法,但疗效欠佳,咽鼓管球囊的出现为ET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咽鼓管功能的检测方法以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实用客观的ETD诊治方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管 咽鼓管功能障碍 鼓管球囊扩张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变态反应对咽鼓管功能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文萍 王洪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639,共4页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重要通道,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维持中耳气压、中耳引流、防止逆行感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称为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ETD可进一步造成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重要通道,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维持中耳气压、中耳引流、防止逆行感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称为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ETD可进一步造成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甚至黏连性中耳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变应原引起的发生在鼻腔黏膜的过敏性炎症,属于Ⅰ型变态反应,过敏性炎症亦可发生在咽鼓管、鼓室、鼓窦、乳突等区域的被覆黏膜。由于中耳黏膜与鼻腔黏膜相延续,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可影响中耳黏膜。近来多项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均发现以AR为代表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与ETD关系密切。AR是ETD的危险因素,AR时鼻腔黏膜及鼻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可促使ETD的产生,并进一步引起OME。是否伴有变态反应因素会使OME呈现不同的临床特点,进而决定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本文拟对目前有关Ⅰ型变态反应因素对咽鼓管功能及OME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变态反应 咽鼓管功能障碍 分泌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0
13
作者 侯昭晖 李瑞香 +4 位作者 吴南 李思阳 孙丽 焦青山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0-565,共6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7例(84耳)诊断为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并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3,6,9和12月时的咽鼓管功能评分(eust...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7例(84耳)诊断为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并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3,6,9和12月时的咽鼓管功能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ETS)的对比分析及同期咽鼓管功能问卷(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7,ETDQ-7)调查,对其术前,术后1,3,6和12月进行得分均值比较。结果 ETS评分术前和术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ETS评分从术前0.5提高到3.0,术后3月为4.5,术后1月和12月均为5.0,术后的有效率为83.9%;ETDQ-7评分术前和术后对比都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由术前的4.50±1.07降至2.65±1.24,术后12月时为2.71±1.39,术后1月和3月为2.30±0.92,其中患者的主观有效率为84.3%。结论 BET在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中,操作简易,安全有效,有效率大于80%。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趋于稳定。ETS评分和ETDQ-7评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对于降低咽鼓管功能障碍在中耳手术的术后效果的影响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管 咽鼓管功能障碍 鼓管球囊扩张术 ETS ETDQ-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策略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43
14
作者 刘月红 庄惠文 +1 位作者 吴旋 熊观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策略。方法收集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0例(25耳)。同期行BET并鼓膜切开置管术(2例前期行鼓膜穿刺术)。随访3个月...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策略。方法收集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0例(25耳)。同期行BET并鼓膜切开置管术(2例前期行鼓膜穿刺术)。随访3个月以上。记录手术前后咽鼓管功能问卷评分(ETDQ-7)、鼻内镜、纯音测听、鼓室图及Val-salva动作下颞骨CT检查情况。结果 2耳前期行BET并鼓膜穿刺者,术后4周内均复发;23耳同期行BET并鼓膜切开置管术者,术后3个月ETDQ-7评分、纯音测听(4PTA)阈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颞骨CT提示乳突及鼓室内软组织影均消失或不到术前的5%。12耳在BET术后3个月拔管,其中6耳恢复正常,另6耳在拔管后8周内复发,予重新切开置管。结论 BET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能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坚持规律的Valsalva锻炼以及3个月以上时间的鼓膜置管才能保证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管球囊扩张术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膜切开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被引量:30
15
作者 胡月 董耀东 +1 位作者 刘东亮 马秀岚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590,共5页
目的观察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对于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27例(41耳)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共13例(20耳);对照组接受单纯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共14例(21耳)... 目的观察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对于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27例(41耳)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共13例(20耳);对照组接受单纯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共14例(21耳)。纳入与排除标准:年龄≥18岁,分泌性中耳炎经过药物及鼓膜切开置管等治疗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超过2年者,其中置管次数≥3,鼓室导抗图提示B型或者C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定期随访,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评分、纯音测听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咽鼓管功能提高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17.581,P=0.000;t=16.110,P=0.000)。试验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评分均较对照组低(t=-3.202,P=0.003;t=-5.612,P=0.000)。对照组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评分升高(t=2.201,P=0.037)。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平均气骨导差均较术前降低(t=12.896,P=0.000;t=14.403,P=0.000)。试验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t=4.221,P=0.040;t=4.020,P=0.045)。结论对于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能显著改善患者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的相关临床症状,并明显提高听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管球囊扩张 膜切开置管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在慢性中耳炎治疗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乐 龚平桂 +5 位作者 郑明奋 赵向东 刘昀逸 张军军 范素晓 彭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耳手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18例(20耳)。所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通过正负压平衡试验、Valsalva动作难易程度评分... 目的探讨中耳手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18例(20耳)。所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通过正负压平衡试验、Valsalva动作难易程度评分均证实为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中耳手术并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前以及术后1月、3月和6月均用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ETDQ-7)对主观症状进行测评,对Valsalva动作难易程度进行评分,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情况。结果术后1月、3月、6月,耳受压感、耳闷胀感、鼻炎或感冒时耳相关症状、耳痛均有改善;术后3月、6月听声朦胧感比术前改善;耳响铃声和耳水泡声,术后1月、3月、6月与术前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所有患者鼓膜移植物生长良好,未见内陷和穿孔;术后1月、3月和6月,Valsalva动作难易程度和气骨导差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小样本随访发现中耳手术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短期治疗效果良好,其远期确切疗效有待对更大宗群体行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管球囊扩张 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诗侗 高明华 +4 位作者 邹帆 李朝军 方红雁 杨贵军 陈红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经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9例(48耳),其中16例(19耳)行单独BET治疗,12例(14耳)行BET+鼓膜穿刺...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经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9例(48耳),其中16例(19耳)行单独BET治疗,12例(14耳)行BET+鼓膜穿刺治疗,11例(15耳)行BET+鼓膜置管治疗,随访12个月。术前及术后进行耳内镜、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及咽鼓管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7-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0.5、1、2、4kHz 4个频率的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分析疗效。结果单独BET治疗的19耳中,术后6耳(31.6%)无积液复发,10耳(52.6%)鼓膜穿刺后积液无复发,3耳(15.8%)行鼓膜置管;BET+鼓膜穿刺治疗的14耳中,术后10耳(71.4%)无积液复发,2耳(14.3%)行鼓膜穿刺后积液无复发,2耳(14.3%)鼓膜置管;BET+鼓膜置管治疗的15耳中,12耳(80.0%)拔管后积液无复发,3耳(20.0%)拔管后积液复发。术后12个月时,48耳中,除1耳复发、7耳未拔管外,余40耳有效,总有效率83.3%(40/48)。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48耳ETS评分分别为0.54±0.77(M=0)、4.33±1.58、5.00±1.79、5.17±1.78、5.29±1.65分,ETDQ-7评分分别为5.42±1.07、3.04±1.35、2.54±1.52、2.21±1.17、2.00±1.08分,与术前相比较,术后ETS评分升高、ETDQ-7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时平均听阈(26.40±9.10dB HL)及气骨导差(3.67±2.24dB)较术前(分别为41.72±10.49dBHL、16.67±4.41dB)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于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BET联合合理的鼓膜穿刺或置管术更有利于术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和疾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管球囊扩张术 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鼓管评分 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成形术进展
18
作者 段清川 潘滔 马芙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55-757,766,共4页
咽鼓管功能障碍所造成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难点之一,目前尚缺乏可广泛使用的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方法。几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学者试图通过各种手术方法来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可能与咽鼓管... 咽鼓管功能障碍所造成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难点之一,目前尚缺乏可广泛使用的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方法。几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学者试图通过各种手术方法来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可能与咽鼓管解剖位置深在隐匿、人们对于咽鼓管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仍缺乏深入的了解有关。随着高分辨率CT检查、内镜、激光及球囊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人们对于咽鼓管解剖及功能的研究得以深入,并随之出现一系列针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新的手术方法,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功能障碍 成形术 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 高分辨率CT检查 手术方法 解剖位置 耳鼻喉科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导管扩张咽鼓管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刘剑峰 Catalano P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疾病,经内镜鼻球囊导管扩张咽鼓管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这种新技术的演化并报道其适应症、初步结果和并发症。 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一家三级医疗中心的70例(100耳)主诉慢性耳...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疾病,经内镜鼻球囊导管扩张咽鼓管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这种新技术的演化并报道其适应症、初步结果和并发症。 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一家三级医疗中心的70例(100耳)主诉慢性耳胀满感、压迫感、疼痛及气压创伤性中耳炎的成人(18~73岁)患者,自幼均无咽鼓管功能不良的病史,行单侧或双侧咽鼓管球囊导管扩张术。手术在手术室全麻或在诊室用利多卡因凝胶行咽鼓管局麻下进行,将F-70的引导导管尖部经鼻置于咽鼓管咽口,将宽5mm、长16mm的鼻用球囊导管放置于咽鼓管的近端以扩张咽鼓管软骨部,扩张压力为6~8个大气压,扩张时间10~30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功能障碍 球囊导管扩张术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管功能不良 三级医疗中心 利多卡因凝胶 手术技术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声测法的回顾与现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述 农东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243-245,共3页
咽鼓管功能障碍与许多中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常用的叫鼓管功能检查法有:吞咽试验法,波利策法(Politzer method),导管吹张法,鼓室滴药法,咽鼓管造影术,鼓室图法(鼓室导纳曲线峰压点的动态观察法和正负压平衡法... 咽鼓管功能障碍与许多中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常用的叫鼓管功能检查法有:吞咽试验法,波利策法(Politzer method),导管吹张法,鼓室滴药法,咽鼓管造影术,鼓室图法(鼓室导纳曲线峰压点的动态观察法和正负压平衡法)以及咽鼓管声测法(Sontubometry)等。目前广泛应用的咽鼓管功能检查方法存在某些不足^[1-2]:如鼓室滴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功能障碍 室滴药法 鼓管造影术 导管吹张法 中耳疾病 功能检查 波利策法 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