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咸通时代奢侈风气述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贾宪保
-
出处
《河北学刊》
1988年第5期67-72,共6页
-
文摘
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存放佛指舍利的地宫重见天日,大批唐代珍贵文物破土而出。面对着这批金碧辉煌、巧夺天工的金银、玻璃、陶瓷器皿、纺织品和佛教法器,人们惊喜之中不免挟带着几分困惑:如此豪华的排场,如此高超的工艺,不应是盛唐产物么?可器物上清楚地铭刻着“咸通十二年”、“咸通十三年”、“咸通十四年”。在通行已久的历史认识中,咸通时代已是唐朝从衰微破败走向灭亡的阶段,任何富丽景象、豪华气派都与之无涉。其实这只是对历史观察太粗略或太偏于宏观认识的错觉。咸通时代对于官僚贵族、都市富民来说,还是一个繁华盛世哩! 公元859年,唐懿宗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咸通。公元873年,即咸通十四年,懿宗去世,咸通时代结束。咸通时代处于唐末大动荡的前夕,是一段比较平静的时期,它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那股充斥社会的奢侈之风。韦庄在一首题名《咸通》的诗中写道:“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花。诸郎宴罢银灯台,仙子游回壁月斜。人意似知今日事,急催弦管送年华。”此诗通篇烘托的是一个“奢”字,可见“奢”是咸通时代社会风貌的基调。法门寺地宫里那种令人震惊的场面不就是这个“奢”的具体写照吗?抓住“奢”这个线索。
-
关键词
咸通时代
法门寺
珍贵文物
历史观察
陶瓷器皿
纺织品
宏观认识
公元
唐末
舍利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咸通”诗人群体的心态与创作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小兰
-
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综合研究所
-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4,共5页
-
文摘
成通时期的诗人诗作,体现着小李、杜以后晚唐诗发展的基本走向。懿宗一代诗人数量颇为可观,作品得以传世者将近五十人。世事的混乱、儒道的衰微,逐步改变着咸通诗人的处世心态,他们不得不面对出世与入世的艰难选择。咸通诗歌在艺术取向上以平易浅俗为主,间有淡雅清丽之作,这预示着“元、白”与“姚、贾”两种诗风必将主宰唐末诗坛的发展主流。
-
关键词
咸通时代
诗人心态
艺术取向
-
Keywords
Xian Tong period
the poets' mentality
aesthetic orientation
-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