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晓虹 高莹 +2 位作者 杨建浩 蔡留意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伸咬合位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等不同[牙合]位的咬合时间、咬合力分布及咬合接触点等相关数据,分析排齐整平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排齐整平后咬合接触时间、前伸咬合分离时间及左、右侧方咬合分离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小;排齐整平后的[牙合]力百分比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小,尖牙前磨牙区增加;排齐整平后的[牙合]接触点数目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少,磨牙区增加,前伸咬合位的切牙区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的工作侧增加(P<0.05)。结论: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能客观评估咬合功能;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存在早接触、[牙合]干扰等异常咬合,通过排齐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咬合功能,使咬合功能趋向平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 咬合功能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咬合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晓茜 马晓妮 徐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口无牙颌患者应用固定种植修复后的咬合特点。方法选取30例全口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患者作为试验组,30例天然牙列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使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析二者在牙尖交错位、前伸位、侧方位等不同位的咬合时间... 目的探讨全口无牙颌患者应用固定种植修复后的咬合特点。方法选取30例全口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患者作为试验组,30例天然牙列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使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析二者在牙尖交错位、前伸位、侧方位等不同位的咬合时间及咬合力分布等特点。结果牙尖交错位时,试验组的咬合接触时间、最大咬合力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最大咬合力时左右侧咬合力平衡度则相反;前伸位时,试验组的咬合分离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侧方位时,试验组的咬合接触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二者的平均咬合压力、前牙区总受力百分比、侧方的型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口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患者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咬合力会降低,但与天然牙列相似的是,前伸位时咬合力量均集中在前牙区,侧方位时均以组牙功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患者 种植 固定义齿 覆盖义齿 咬合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数正畸治疗的咬合接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YUN PARK 钱玉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ICP咬合接触特征的差异以及正畸治疗对咬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个别正常牙合者(A组)、20名错牙合畸形者(B组)、30名正畸治疗结束者(C组),通过Tee-test咬合分析系统对全牙列总接触面积(Total contact area,TCA)、全...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ICP咬合接触特征的差异以及正畸治疗对咬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个别正常牙合者(A组)、20名错牙合畸形者(B组)、30名正畸治疗结束者(C组),通过Tee-test咬合分析系统对全牙列总接触面积(Total contact area,TCA)、全牙列咬合总力值(Total occlusion Force,TOF)、单位面积力值、咬合力中心点位置(Centre of Force,COF)、牙合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of occlusal force,AOF)、全牙列牙合力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TCA、TOF显著大于B、C组(P<0.05);C组的单位面积力值略小于A组,COF、AOF略大于A组,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最大咬合力分布在第二磨牙区,C组的最大咬合力分布在第一磨牙区(P<0.05);不同性别间3组咬合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正畸治疗,咬合接触明显改善,咬合均衡性好,但未达到个别正常牙合的理想状态,提示正畸治疗后期的精细调整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 咬合分析系统 减数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隐裂患者咬合接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姣 王楠 +1 位作者 王元银 侯爱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3-715,共3页
运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录30例牙隐裂患者与30例个别正常牙合者的咬合接触特征,比较两组牙合力中心、牙合力百分比值、闭合时间、牙合分离时间,牙合干扰和早接触的出现率。结果显示隐裂组牙合力中心横向偏移量、患侧牙合力百分比值、... 运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录30例牙隐裂患者与30例个别正常牙合者的咬合接触特征,比较两组牙合力中心、牙合力百分比值、闭合时间、牙合分离时间,牙合干扰和早接触的出现率。结果显示隐裂组牙合力中心横向偏移量、患侧牙合力百分比值、闭合时间、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左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大于对照组,前伸牙合干扰和侧方牙合干扰出现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牙合力中心纵向偏移量、早接触出现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咬合分析系统 咬合接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牙合)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文倩 李晓茜 +2 位作者 马丽 马晓妮 徐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咬合及肌电特点,为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A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每组20例患者。使用T-sca... 目的探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咬合及肌电特点,为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A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每组20例患者。使用T-scan记录4种颌位的咬合特点,采用肌电仪记录静息状态及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颞肌前束和咬肌的电位变化,探讨咬合与肌电之间的联系。结果咬合分析结果:C组的咬合接触时间、最大咬合力时左右侧咬合力平衡度及咬合力中心左右向偏移度、咬合力中心位移、前伸颌及侧方颌的咬合分离时间均大于A、B两组(P<0.05),3组最大咬合力时咬合力中心前后向偏移度及前牙区咬合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分析结果:C组的静息状态下肌电幅值、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咀嚼肌不对称指数大于A、B两组(P<0.05),A、B组的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肌电幅值大于C组(P<0.05)。结论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中,当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时,咬合不稳定程度及咬合力中心偏移大于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和天然牙列的患者。咬合与肌电息息相关,上颌可摘局部义齿可造成肌电活动增加,降低咀嚼肌的潜力,双侧肌电的不对称与咬合不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患者 固定种植修复 咬合分析系统 T-scan 肌电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