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基咪唑型离子液体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磊 李丹丹 刘雪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47-1455,共9页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烷基咪唑型离子液体[bmim][PF6]及其前体物质[bmim]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生理pH值条件下,[bmim][PF6]和[bmim]Cl均对BSA的内源性荧...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烷基咪唑型离子液体[bmim][PF6]及其前体物质[bmim]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生理pH值条件下,[bmim][PF6]和[bmim]Cl均对BSA的内源性荧光产生猝灭,其猝灭程度[bmim][PF6]>[bmim]Cl;紫外光谱结果表明[bmim][PF6]和[bmim]Cl均对BSA的二级结构产生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予以证明;核磁共振波谱结果说明[bmim][PF6]和[bmim]Cl均与BSA产生了结合,结合的驱动力可能为静电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咪唑型离子液体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1,5-a]吡啶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分子识别性能
2
作者 赵波 张仕禄 +2 位作者 罗杰伟 冉利 秦大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7,共4页
以联苯胺为原料,通过三组份串联反应一步合成咪唑[1,5-a]吡啶型离子(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L在乙腈中对对苯二甲酸(A1)、4,4'-联吡啶(A2)、吡啶(A3)、丙二酸(A4)、1,8-二氨基萘(A5... 以联苯胺为原料,通过三组份串联反应一步合成咪唑[1,5-a]吡啶型离子(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L在乙腈中对对苯二甲酸(A1)、4,4'-联吡啶(A2)、吡啶(A3)、丙二酸(A4)、1,8-二氨基萘(A5)等分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L对对苯二甲酸具有选择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1 5-a]吡啶离子液体 分子识别 合成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吸附剂对木犀草素的富集及CARS变量筛选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贺小刚 阿迪拉·阿布都热西提 +4 位作者 库尔班江·努尔麦提 努尔比耶·阿卜杜瓦柯 韩想 冯昱龙 楚刚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4-1410,共7页
该文以咪唑型离子液体作为原料制备吸附剂富集稀溶液中的木犀草素,利用竞争性自适应权重(CARS)变量筛选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木犀草素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值、振荡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吸附剂的吸... 该文以咪唑型离子液体作为原料制备吸附剂富集稀溶液中的木犀草素,利用竞争性自适应权重(CARS)变量筛选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木犀草素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值、振荡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富集木犀草素的吸附剂经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采用CARS变量筛选的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建立了木犀草素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吸附剂用量为0.15 g、pH值为7、振荡时间为20 min的最佳条件下,吸附率达90.9%,且该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7.1 mg/g。近红外光谱建模中,与未经CARS变量筛选处理作为对照,对比发现经CARS变量筛选的方法结果更优,并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WT)的光谱预处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CWT处理后,预测残差(RPD)值增大,说明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方法可有效富集稀溶液中的木犀草素,采用CARS变量筛选结合CWT光谱预处理的近红外光谱方法可实现对稀溶液中木犀草素的灵敏、快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型离子液体吸附剂 木犀草素 近红外光谱 富集 CARS变量筛选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试剂[Bmim]BF_4的合成、表征及脱硫性能研究
4
作者 朱涵庆 陈阳 +2 位作者 张崎 周勇 王光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4,共8页
选取了一种绿色离子液体[Bmim]BF_4来研究其合成及深度萃取脱硫过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了其最佳合成工艺,结构通过UV、FT-IR、~1HNMR、^(13)CNMR和GC-MS等表征得到了验证,同时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剂油体积比等因素对模拟油体... 选取了一种绿色离子液体[Bmim]BF_4来研究其合成及深度萃取脱硫过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了其最佳合成工艺,结构通过UV、FT-IR、~1HNMR、^(13)CNMR和GC-MS等表征得到了验证,同时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剂油体积比等因素对模拟油体系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脱硫条件下,BT和DBT的单级萃取最大脱硫率为40.14%和54.39%.进一步考察了多级萃取和氧化脱硫效果,经过三级连续萃取后,DBT和BT的脱除率都能达到80%,ILs-FeCl_2-H_2O_2耦合体系对DBT的脱除率能够达到100%,对BT的脱除率也能够达到84%.最后研究了[Bmim]BF_4的再生和重复利用过程,用去离子水反萃取对离子液体进行回收,也考察了回收后离子液体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再生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对脱硫工艺的改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型离子液体 萃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