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资政院”与“咨议局”的权力差异看传统国家转型中的权力悖论
1
作者 王世柱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9,共13页
资政院与咨议局皆为预备立宪时期“议会”的“预备机关”。从《资政院章程》与《咨议局章程》文本对比的角度来看,资政院与咨议局权力差异非常明显。资政院仅具有建议与咨询的权力,对中央行政权力的制衡非常弱;咨议局与省督抚之间明显... 资政院与咨议局皆为预备立宪时期“议会”的“预备机关”。从《资政院章程》与《咨议局章程》文本对比的角度来看,资政院与咨议局权力差异非常明显。资政院仅具有建议与咨询的权力,对中央行政权力的制衡非常弱;咨议局与省督抚之间明显的权力制衡关系,符合宪政体制下地方议会之功能。在“大权统归朝廷”这一立宪改革的目标之下,一方面清廷需要通过设立“议会”来挽救合法性危机,另一方面又希望借助咨议局来制衡地方督抚,强化中央集权。因此,在中央,清廷希望资政院作为一个咨询、建议机构而避免对皇权构成威胁;在地方,清廷则希望咨议局制衡督抚。资政院与咨议局之间的权力差异导致地方上的公众政治参与压力传导至中央,而中央的资政院无力应对甚至助长了这种政治压力,导致清廷的合法性快速流失。地方督抚则受束于咨议局,无力掌控地方政局的走向。咨议局与资政院之间的权力差异是传统国家转型中集权与限权悖论的体现。由于缺乏历史自然演进的机遇,集权以推动国家改革与限权的民主化浪潮同时发生,二者内在的张力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政院 咨议局 议会救国 内外皆轻 权力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口中西报》与湖北咨议局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积明 胡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10,共5页
《汉口中西报》是晚清至民国中期汉口地区最重要的报刊之一。在晚清立宪风潮中,该报鼓吹立宪,并秉承现代新闻人的新闻理念,对具有初级地方议会形态的湖北咨议局进行监督批评,由此展现了湖北立宪运动的历史轨迹以及湖北近代媒体在立宪风... 《汉口中西报》是晚清至民国中期汉口地区最重要的报刊之一。在晚清立宪风潮中,该报鼓吹立宪,并秉承现代新闻人的新闻理念,对具有初级地方议会形态的湖北咨议局进行监督批评,由此展现了湖北立宪运动的历史轨迹以及湖北近代媒体在立宪风潮中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中西报》 立宪 咨议局 报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官民合力”到分道扬镳——从湖南咨议局与巡抚的关系看清王朝的覆灭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鹏程 王鹏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0-145,151,共7页
1909年成立的咨议局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但它毕竟是引进西方议会制度的尝试,客观上为立宪派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政治舞台。湖南咨议局与巡抚的关系经历了由"官民合力"、裂痕骤现到分道扬镳、渐行渐远的过程。清政府遭到... 1909年成立的咨议局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但它毕竟是引进西方议会制度的尝试,客观上为立宪派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政治舞台。湖南咨议局与巡抚的关系经历了由"官民合力"、裂痕骤现到分道扬镳、渐行渐远的过程。清政府遭到革命派的强烈反对和打击,无视民瘼使它丧失了下层民众的支持,对立宪运动的拖延、疑惧和压制将立宪派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从而又丧失了体制内政治精英的支持,它的覆灭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咨议局 巡抚 官民合力 分道扬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咨议局旧址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祥 郑力鹏 董力早 《南方建筑》 2011年第2期64-67,共4页
广东咨议局旧址是晚清宪政改革的重要史迹,是广州重要的历史建筑。本文论述了其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并介绍了恢复其南入口头门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广东咨议局旧址 近代建筑 重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浙江咨议局的创设与运行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克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9-203,共5页
浙江咨议局在清末全国咨议局中位居前列,浙抚增韫十分重视咨议局的筹办和运转,强调"国家悬权利予人民,亦不能强个人而使之享有,要在人民能自得耳";传统士绅和新式知识分子热心于咨议局的筹办和选举,认为可从此"跳出专制... 浙江咨议局在清末全国咨议局中位居前列,浙抚增韫十分重视咨议局的筹办和运转,强调"国家悬权利予人民,亦不能强个人而使之享有,要在人民能自得耳";传统士绅和新式知识分子热心于咨议局的筹办和选举,认为可从此"跳出专制范围,享自由之福";咨议局成立后,议员富具参与意识,议政颇具专业水准,和行政机关展开了激烈的博弈;较好实现了自身立法和监督的法定职能,一定程度反应了民众的利益诉求。咨议局在和革命的赛跑中被偶发事件破坏,政治现代化进程被打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咨议局 创设 选举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季咨议局与存古学堂的兴废缓急之争——以闽、鲁、湘、苏四省的“存古”纠葛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书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存古学堂是清季官方在"新教育"体系中保存国粹的主要形式,且被纳入"筹备立宪"的办学规划中。各省兴办存古学堂的相关事项通常要交咨议局审议,咨议局则通过提案和议案介入实际的办学运作。过去对此研究明显不足。考... 存古学堂是清季官方在"新教育"体系中保存国粹的主要形式,且被纳入"筹备立宪"的办学规划中。各省兴办存古学堂的相关事项通常要交咨议局审议,咨议局则通过提案和议案介入实际的办学运作。过去对此研究明显不足。考察当时闽、鲁、湘、苏等省官绅围绕存古学堂的冲突和论争,尤其是各省咨议局反对兴办该校的提案及其引发的争议、博弈和对立,应能从特定视角增进对清季咨议局议事纷争的全面理解,并为进一步认知清季"筹备立宪"中官绅之间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新教育 清季咨议局 保存国粹 存古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省之议会:咨议局性质发微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7,共5页
岑春煊1907年建议各省设立的咨议局,以及其后江苏绅士与安徽官绅所设计的咨议局,虽然在本质上都不是完全的议会机构,但设计者都将其定位为"全省"的机关,而非"地方"的机关。法部在批评岑氏的时候,更是提出,必须先建... 岑春煊1907年建议各省设立的咨议局,以及其后江苏绅士与安徽官绅所设计的咨议局,虽然在本质上都不是完全的议会机构,但设计者都将其定位为"全省"的机关,而非"地方"的机关。法部在批评岑氏的时候,更是提出,必须先建立地方议会,才能建立省议会,地方议会是咨议局的基础。1908年出台的通行全国的《咨议局章程》,将咨议局定位为"一省之议会"。在上奏《咨议局章程》的奏折中,在与于式枚辩难的过程中,宪政编查馆都强调,由于中国的行省不同于各国的"地方",咨议局不同于各国的地方议会,而是中国特有的省议会。清季对议会系统的规划,是国会、省议会与地方议会,而非国会与地方议会。今人多将咨议局称为地方议会,实错解了当时制度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咨议局 一省之议会 地方议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立宪改官”中的资政院和咨议局 被引量:6
8
作者 邱远猷 《社会科学研究》 1984年第5期76-82,共7页
(一) 清末封建统治者从反对君主立宪到赞成“立宪改官”、成立资政院和咨议局,绝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原因的。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空前尖锐。遭... (一) 清末封建统治者从反对君主立宪到赞成“立宪改官”、成立资政院和咨议局,绝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原因的。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空前尖锐。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已经求生无路,求死不能,纷纷奋起反抗。江西道监察御史叶芾棠说:“士为四民之首,近已绝无生路;农、工终岁勤劳,难谋一饱;商贾资本缺乏,揭借者多,获利维艰,倒闭相望。城市村落,十室九空,无业游民居其大半,弱者转于沟壑,强者流为盗贼,土匪蠢动,此灭彼兴,民不聊生,何堪搜括。加以各省水旱蝗蝻,哀鸿遍野,徐、海饥民数百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政院 咨议局 资产阶级立宪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君主立宪政体 预备立宪 封建统治者 清政府 清朝统治者 清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安徽咨议局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民武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4-49,共6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安徽省咨议局在清末安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分析研究,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安徽省咨议局的成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1907年清延虽然下诏决定在各省设立咨议... 长期以来人们对安徽省咨议局在清末安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分析研究,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安徽省咨议局的成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1907年清延虽然下诏决定在各省设立咨议局,但没有规定具体期限。清政府对立宪的这种冷淡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咨议局 安徽省 议员 清政府 议案 分析研究 资产阶级立宪派 选举人 筹办 预备立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广西咨议局和广西新军 被引量:2
10
作者 穆洁 《学术论坛》 1981年第5期70-75,共6页
(一) 广西咨议局的历史作用咨议局是辛亥革命时期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作为资产阶级最软弱一翼的代表,各省咨议局的阶级性格和活动趋向基本上是一样的。由于我国情况复杂,各省咨议局的历史动态也就不尽相同。这里... (一) 广西咨议局的历史作用咨议局是辛亥革命时期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作为资产阶级最软弱一翼的代表,各省咨议局的阶级性格和活动趋向基本上是一样的。由于我国情况复杂,各省咨议局的历史动态也就不尽相同。这里就广西咨议局的历史作用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希望有助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动向的综合研究。广西咨议局成立于1909年10月14日。《钦定咨议局章程》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咨议局 广西省 性格 辛亥革命时期 舞台 新军 立宪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同盟会 会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咨议局在清末宪政运动中的政治意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永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96-100,共5页
咨议局作为清末宪政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省区都对各自地方的咨议局进行了论述,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浙江是清末立宪运动中较活跃的省份,立宪派力量强大。浙江咨议局的成立,对促进浙江立宪运... 咨议局作为清末宪政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省区都对各自地方的咨议局进行了论述,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浙江是清末立宪运动中较活跃的省份,立宪派力量强大。浙江咨议局的成立,对促进浙江立宪运动的发展起过很大作用,但是目前尚缺乏具体的专题研究,本文就浙江咨议局在清末宪政运动中的政治意向作些探索,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咨议局 浙江 清末宪政 议员 议案 巡抚 立宪派 汤寿潜 《东方杂志》 立宪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清末山东咨议局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耀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36-39,共4页
清末咨议局是立宪派活动的重要基地。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力量较强省分的咨议局,表示拥护民主共和,倡导了和平独立;然而,在山东则是立宪派联合革命派推翻咨议局后一度实现和平独立的。因此,清末山东咨议局的问题,是很值得探讨研究的课... 清末咨议局是立宪派活动的重要基地。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力量较强省分的咨议局,表示拥护民主共和,倡导了和平独立;然而,在山东则是立宪派联合革命派推翻咨议局后一度实现和平独立的。因此,清末山东咨议局的问题,是很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应该承认,清末预备立宪是在民主革命潮流高涨形势下出现的一场旨在拉拢立宪派和缓国内革命浪潮的政治骗局,而筹设资政院及各省咨议局是这一骗局的重要内容。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咨议局 资产阶级立宪派 近代山东 清末 议员 武昌起义 革命派 资政院 重要基地 探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人文图说之八十三——广东咨议局
13
作者 王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广东咨议局因1905年清廷“预备立宪”而筹设。1909年两广总督张人骏着手成立筹备处,聘请邓华熙、张振勋、丘逢甲等22人为议绅,金蒲崇和金蒲芬等留日学生资助,在广州市大东门外(今烈士陵园东边)兴建。主楼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 广东咨议局因1905年清廷“预备立宪”而筹设。1909年两广总督张人骏着手成立筹备处,聘请邓华熙、张振勋、丘逢甲等22人为议绅,金蒲崇和金蒲芬等留日学生资助,在广州市大东门外(今烈士陵园东边)兴建。主楼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原后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及主楼东两两侧附属建筑已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咨议局 广东 人文 岭南 预备立宪 两广总督 学生资助 烈士陵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广东独立中的广东咨议局再评价
14
作者 钟荣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4-28,38,共6页
广东咨议局为清朝“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基本的态度是主张君主立宪,反对推翻清朝的民主革命.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反清革命浪潮中,它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又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联系,为他们公开的或秘密的活动提供了... 广东咨议局为清朝“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基本的态度是主张君主立宪,反对推翻清朝的民主革命.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反清革命浪潮中,它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又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联系,为他们公开的或秘密的活动提供了某种方便.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形成的革命局势下,广东咨议局没有死抱清廷不放,而是选择了“和平独立”的道路,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对广东独立的实现起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咨议局 广东 资产阶级 革命党人 立宪运动 预备立宪 君主立宪 相互作用 反清革命 武昌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丧钟敲响:皇族内阁的社会反响与抗议风潮
15
作者 迟云飞 王露芒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后,遭到各方反对。有的官员公开表达不满,本为阁员的官员的表态则暴露出清廷最高层的矛盾;各报刊给予持续的批评和讥讽;以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为中心的立宪派人士多次上书抗议,又联络各团体抗争,成为反对皇族内阁的核心... 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后,遭到各方反对。有的官员公开表达不满,本为阁员的官员的表态则暴露出清廷最高层的矛盾;各报刊给予持续的批评和讥讽;以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为中心的立宪派人士多次上书抗议,又联络各团体抗争,成为反对皇族内阁的核心,并引发持续的抗议风潮。立宪派人士反对皇族内阁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完全不信任清廷权贵,不相信他们能领导国家走出危机。在国会请愿后出台的皇族内阁,使本已十分尖锐的清政府与立宪派及社会各方的矛盾更为激化,等于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族内阁 立宪派 咨议局联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末东北“新政”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建中 贾诚先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1期135-139,62,共6页
本文论述了清末东北“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客观作用。作者认为:在当时屡遭帝国主义蹂躏的东北,进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外交和教育等方面的“新政”,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在东北历史上是空前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东... 本文论述了清末东北“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客观作用。作者认为:在当时屡遭帝国主义蹂躏的东北,进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外交和教育等方面的“新政”,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在东北历史上是空前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东北“新政”是自上而下实行的部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一方面表明,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时,幻想以此来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顺应了东北人民抵御日俄侵略者和发展社会经济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东北民族 咨议局 民族资产阶级 黑龙江省 资本主义性 清政府 徐世昌 东三省 锡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武昌首义中的汤化龙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育民 《江汉论坛》 1985年第10期64-69,共6页
汤化龙是湖北立宪派的头面人物,在武昌首义中,与革命派有过短暂的联合,旋踵又分道扬镳。人们对汤这一时期活动的评价,往往贬多褒微,苛责多于求实。因此,本文拟就几个问题略陈管见。
关键词 武昌首义 武昌起义 立宪派 革命派 革命回忆录 知识分子 革命党人 咨议局 军官 革命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 被引量:6
18
作者 茅家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35-40,共6页
鸦片战争以前,长江下游城市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并没有跨入近代。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传统势力坚韧的条件下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城市近代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传统商业经济发展程度、地理环境、人的... 鸦片战争以前,长江下游城市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并没有跨入近代。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传统势力坚韧的条件下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城市近代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传统商业经济发展程度、地理环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及地区文化传统等等。在不同的城市,许多因素发挥大小不同的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不同的合力。不同的合力推动不同的城市沿着不同的轨迹走向近代化。南通、无锡、常州、镇江、芜湖、宁波城市近代化的轨迹都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城市 城市近代化 近代工业 咨议局 文化传统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观能动作用 棉纺织 江苏省 向西方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衡民权与清季行省会议厅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80,共6页
会议厅是"行省衙门"的制度设计遭到督抚群体抵制之后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督抚群体对于设立会议厅,开始的时候并不积极,在《各省官制通则》公布后的两年中,只有一省设立,其他省份均在观望。但到了1909年咨议局第一届常会召开之... 会议厅是"行省衙门"的制度设计遭到督抚群体抵制之后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督抚群体对于设立会议厅,开始的时候并不积极,在《各省官制通则》公布后的两年中,只有一省设立,其他省份均在观望。但到了1909年咨议局第一届常会召开之前,有几个督抚设立了会议厅。文献显示,其设立的动机,是为了应付即将设立的咨议局。到了1910年,以前没有设立会议厅的许多省,也变得热衷此事了。此中的原因,就在于在咨议局第一届常会上,咨议局对督抚的大权形成了很大的挑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民权的壮大对其权势的威胁,而内阁侍读学士吴士鉴猛烈攻击咨议局,并建议设立会议厅作为与咨议局对立的机关,更促使督抚们为了抗衡民权而设立会议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议厅 咨议局 督抚 民权 宪政编查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东国际关系与清末东北新政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迎红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3-106,共4页
远东国际关系与清末东北新政刘迎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远东国际关系,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这一地区的争夺,呈现出激烈动荡、纷纭复杂的局面。中国东北地区地处远东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方列强均把控制中国东北,作为争... 远东国际关系与清末东北新政刘迎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远东国际关系,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这一地区的争夺,呈现出激烈动荡、纷纭复杂的局面。中国东北地区地处远东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方列强均把控制中国东北,作为争夺远东国际关系主动权的关键步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国际关系 清末“新政” 中国东北地区 清政府 徐世昌 地方当 黑龙江省 官督商办 日俄 咨议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