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SmCOMT1)的克隆及其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银 王东浩 +3 位作者 吴锦斌 周露 王国栋 王喆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7-443,共7页
依据丹参转录组数据库得到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丹参分离得到一个新的COMT基因,命名为SmCOMT1(GenBank注册号为JF693491)。该基因cDNA全长1 158 bp,包含一个长为1 09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4... 依据丹参转录组数据库得到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丹参分离得到一个新的COMT基因,命名为SmCOMT1(GenBank注册号为JF693491)。该基因cDNA全长1 158 bp,包含一个长为1 09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4个氨基酸。SmCOMT1 gDNA序列长2 275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mCOMT1编码的多肽具有COMT的序列保守元件,与同科植物罗勒COMT编码的多肽高度同源,同源性达到8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COMT1与双子叶植物的COMT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SmCOMT1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其中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并且其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病原菌的诱导,显示SmCOMT1基因可能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咖啡酸-o-甲基转移 基因克隆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竹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的克隆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雪平 高志民 +4 位作者 彭镇华 岳永德 高健 蔡春菊 牟少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2-725,共4页
采用RT-PCR及RACE方法从绿竹中分离了COMT基因家族的一个基因,命名为BoCOMT1。BoCOMT1全长1 377 bp,编码一个361 aa的蛋白,估计分子量为39 kDa。BoCOMT1与小麦的TaCOMT、甘蔗的SoCOMT、玉米的ZmCOMT和毛白杨的PtCOMT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 采用RT-PCR及RACE方法从绿竹中分离了COMT基因家族的一个基因,命名为BoCOMT1。BoCOMT1全长1 377 bp,编码一个361 aa的蛋白,估计分子量为39 kDa。BoCOMT1与小麦的TaCOMT、甘蔗的SoCOMT、玉米的ZmCOMT和毛白杨的PtCOMT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oCOMT1与TaCOMT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达到86.7%,系统进化树的分析表明,BoCOMT1与TaCOMT亲缘关系较近。RT-PCR结果显示,BoCOMT1在茎中的表达量约为叶中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咖啡酸-0-甲基转移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LkCOMT的克隆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易敏 张守攻 +1 位作者 谢允慧 孙晓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F10期52-59,共8页
依据日本落叶松转录组数据库检测到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ESTs序列设计引物,分离得到一个编码该酶的新基因。其cDNA克隆全长为1350bp,包含长度为1092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364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显示,所推导的蛋白... 依据日本落叶松转录组数据库检测到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ESTs序列设计引物,分离得到一个编码该酶的新基因。其cDNA克隆全长为1350bp,包含长度为1092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364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显示,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包含COMT基因5个所特有的保守元件,与海岸松PpCOMT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4%。在此基础上,利用DnaSP5.0软件对日本落叶松加株基因型个体的LkCOMT序列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样性SNPs分析,共检测到92个SNP位点,SNP发生频率为1/17bp,多样性指数1T,为0.00780。在这些SNPs中,65个属于转换,27个属于颠换。在外显子区域,共检测到58个SNP位点,其中37个为错义突变,21个为同义突变。研究结果为Et本落叶松基因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咖啡酸-o-甲基转移基因 基因克隆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建全 向缅 +5 位作者 李洋洋 俞继华 张赶 王万军 廖海 周嘉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05-1509,共5页
克隆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并做序列分析。采用RT-PCR方法,以新鲜的川芎嫩叶c DNA为模板,克隆出川芎COMT基因的c DNA序列。此基因全长1328 bp,编码360个氨基酸。将得到的序列提交Gen Bank,序... 克隆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并做序列分析。采用RT-PCR方法,以新鲜的川芎嫩叶c DNA为模板,克隆出川芎COMT基因的c DNA序列。此基因全长1328 bp,编码360个氨基酸。将得到的序列提交Gen Bank,序列号为KU942388。此川芎COMT具有植物O-甲基转移酶家族特征性的功能结构域,与中粒咖啡、牵牛花COMT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0%、69%,推测其能够催化咖啡酸的氧甲基化反应。该川芎COMT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下一步活性验证及利用生物技术来生产阿魏酸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咖啡酸-o-甲基转移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基因CmCOMT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裕峰 朱天辉 +4 位作者 刘应高 李姝江 龙旭梅 余鹏举 韩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32-2341,共10页
该研究根据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cDNA文库分析得到EST序列,采用RT-PCR技术,克隆板栗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全长cDNA(CmCOMT),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为板栗木... 该研究根据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cDNA文库分析得到EST序列,采用RT-PCR技术,克隆板栗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全长cDNA(CmCOMT),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为板栗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CmCOMT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CmCOMT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U365322)具有一个1 098bp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365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质量为39.684 9kD,理论等电点为5.83,具有植物SAM依赖甲基转移酶的典型特征。(2)CmCOMT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垂枝桦(Betula pendul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相应序列一致性均在90%以上;同源建模表明,CmCOMT的3D模型与苜蓿(Medicago sativa)MsCOMT的蛋白结构相似,推测其可能与MsCOMT具有相似的功能;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CmCOMT与其他植物COMTs具有相同的进化祖先,与桦木科植物物种亲缘关系最近。(3)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CmCOMT蛋白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0.3mmol/L IPTG在25℃下诱导6h,蛋白分子量约为44kD,其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咖啡酸甲基转移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重组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 被引量:1
6
作者 党湫菂 朱建全 +6 位作者 寸聪瑞 冯璐 毕宜颖 赵蕤 谭艳 周嘉裕 廖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4-1299,共6页
利用IPTG诱导含有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LCCOMT)的大肠杆菌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28a-LCCOMT,经Ni^(2+)亲和层析、质谱鉴定获得纯化的LCCOMT。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LCCOMT,单因素实验考察最佳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酶活力的... 利用IPTG诱导含有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LCCOMT)的大肠杆菌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28a-LCCOMT,经Ni^(2+)亲和层析、质谱鉴定获得纯化的LCCOMT。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LCCOMT,单因素实验考察最佳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并确定了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pH值、Km、Vmax与反应批次等酶学性质。确定的条件分别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5%,CaCl_2浓度2.5 g/L,固定化时间2 h,载体与酶质量比40 000∶1。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终固定化条件为CaCl_2浓度2.5 g/L,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0%,固定化时间1 h,载体与酶质量分数35 000∶1时,固定化效果最好,此时相对酶活力为75.43%。固定化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5,较游离酶分别增加0℃和0.5;Km、Vmax分别增高0.40和0.74;实验确定固定化酶的半衰期,连续使用6次,酶活力仍保留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咖啡酸-3-o-甲基转移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薛波 田熙 +4 位作者 徐成龙 杨彦明 王德勋 户艳霞 苏家恩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5-8,共4页
烟草的抗性与其组织的木质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关系,而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影响木质素的合成。为清楚地认识烟草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本研究采用Interpro、NetPhos和TNT工具对烟草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成员的结构域、磷酸化位点和进化树... 烟草的抗性与其组织的木质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关系,而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影响木质素的合成。为清楚地认识烟草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本研究采用Interpro、NetPhos和TNT工具对烟草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成员的结构域、磷酸化位点和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草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具有相同的植物甲基转移酶二聚化结构域和O-甲基转移酶结构域,前者位于烟草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序列的第33~85位之间,后者位于序列的第128~358位之间;NtCOMT1和NtCOMT2的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数目较为相似,而NtCOMT3的磷酸化位点数目明显大于NtCOMT1和NtCOMT2的数目,且三者均以酪氨酸数目最少;NtCOMT3属于进化树的第一类,而NtCOMT1和NtCOMT2属于进化树的第二类,烟草与马铃薯的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进化程度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咖啡酸3-o-甲基转移 生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小霞 余有本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9-143,共5页
以从茶树叶子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结合RT-PCR利用RACE技术,得到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全长1 381bp,其开放阅读框为1 092bp,编码393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9.661 9ku,理论等电点为5.66... 以从茶树叶子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结合RT-PCR利用RACE技术,得到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全长1 381bp,其开放阅读框为1 092bp,编码393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9.661 9ku,理论等电点为5.66,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HM204933。其核苷酸序列与欧洲白桦、苎麻、中果咖啡和毛果杨的COMT基因相似性分别为80%、78%、77%、77%,氨基酸序列与毛果杨的COMT基因达100%。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茶树COMT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大约60ku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咖啡酸甲基转移 RACE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璐 赵月强 +5 位作者 付家锋 张权 马春业 李英壮 张兰 王改革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9-1266,共8页
【目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褪黑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御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COMT在玉米全基因组中的分布与盐胁迫响应情况,鉴定玉米咖啡酸O-甲... 【目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褪黑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御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COMT在玉米全基因组中的分布与盐胁迫响应情况,鉴定玉米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方法】通过分析玉米COMT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表达模式等,对ZmCOMTs基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过表达ZmCOMT12拟南芥对ZmCOMT的功能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在玉米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28个COMT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分为2个分支(分支Ⅰ~Ⅱ),大部分的COMT成员具有相似的motif组成和基因结构特征。利用玉米数据库分析ZmCOMTs的表达模式发现部分基因存在组织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ZmCOMTs被盐胁迫诱导表达,说明ZmCOMTs成员参与了盐胁迫的调控,过表达ZmCOMT12拟南芥提高了褪黑素的含量和耐盐性。【结论】通过序列比对、亲缘关系、蛋白结构分析得到了假定的褪黑素合成基因ZmCOMT12,过表达拟南芥发现该基因与褪黑素的合成和耐盐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咖啡酸O-甲基转移 褪黑素 非生物胁迫 成员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谭淑卓 王文莉 +1 位作者 张新查 陈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788-2789,共2页
目的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的表达量,探讨其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5例(病例组),正常孕妇15例(对照组),采用蛋白印迹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 目的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的表达量,探讨其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5例(病例组),正常孕妇15例(对照组),采用蛋白印迹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COMT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中COMT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COMT蛋白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孕妇,提示COMT蛋白可能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 妊娠 儿茶酚-o-甲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ermectin C5-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基因置换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浩君 郑应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59,共6页
C5 O 甲基转移酶基因 (aveD)位于阿维链霉菌 (Streptomycesavermitilis)染色体 3 4kbBamHI的片段上 ,通过构建avermectin基因组约 3 4kbBamHI片段的亚基因文库 ,用PCR的方法获得该基因的连锁基因C5 酮基还原酶基因 (aveF) ,并作为... C5 O 甲基转移酶基因 (aveD)位于阿维链霉菌 (Streptomycesavermitilis)染色体 3 4kbBamHI的片段上 ,通过构建avermectin基因组约 3 4kbBamHI片段的亚基因文库 ,用PCR的方法获得该基因的连锁基因C5 酮基还原酶基因 (aveF) ,并作为探针筛出aveD的克隆子。测序后和GenBank做同源比较 ,结果一致。构建基因置换穿梭载体 pHJ5 80 3 (pHZ13 5 8∷aveD&Amr) ,通过ET12 5 67::pUZ80 0 2属间接合转移导入S .avermitilis。放松培养后筛选出双交换重组菌株 ,并用PCR验证重组菌株的aveD已经破坏 ,将重组菌株摇瓶发酵液提取avermectin进行色谱质谱联机分析 ,发现重组菌株仅产生 4个组分 ,与出发菌株的 4个B组分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ERMECTIN C5-o-甲基转移 基因置换 接合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惊跳反射抑制与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志仁 石晶 +6 位作者 谭云龙 谭淑平 张进国 李佳 安会梅 杨甫德 周东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6-441,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第158位密码子从缬氨酸到蛋氨酸的多态性(Vall58Met)与听觉惊跳反射抑制(PPI)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78例,正常对照190例,使...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第158位密码子从缬氨酸到蛋氨酸的多态性(Vall58Met)与听觉惊跳反射抑制(PPI)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78例,正常对照190例,使用SR-HLAB惊跳反射监控系统测查听觉惊跳反射,其分析指标包括:惊跳反射的反应波幅(SR);惊跳反射的适应性(HAB);时间间隔(LI)为30 ms、60 ms、120 ms时的听觉刺激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PPI30%、PPI60%、PPI120%);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分析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COMT Vall58Me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波幅(SR)低于对照组[(563±460)mVvs.(695±447)m V,P<0.05],适应性(HAB)低于对照组[(32±46)vs.(48±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之间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P<0.05),组与时间间隔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7,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组的%PPI120低于对照组[(27±5)vs.(35±3),P<0.05]。2组间COM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有统计学意义(χ~2=8.16、11.74,均P<0.05)。COMT三种基因型对HAB%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07,P<0.05);分组和COMT基因型对SR,HAB%,%PPI120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1.64、2.87、2.26,均P>0.05)。结论:COMT基因Vall58Met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适应性有关,但与精神分裂症PPI缺陷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惊跳反射抑制 儿茶酚-o-甲基转移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宜朗 王玉凤 +3 位作者 蔡焯基 周儒伦 汪冰 周朝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寻找儿茶酚 O 甲基转移酶 (catecholamine O 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15 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 47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 2 0 7名正...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寻找儿茶酚 O 甲基转移酶 (catecholamine O 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15 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 47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 2 0 7名正常对照就COMT基因Val15 8Me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非慢性患者的Val15 8Val基因型Val15 8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对年龄、性别等调整后结果仍然成立 ;(2 )早发病组 (2 5岁前起病 )患者杂合子 (Val15 8Met)及等位基因Met15 8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晚发病组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o-甲基转移 基因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发病特点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Val 108/158 Me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14
作者 周环 杨锡恒 +1 位作者 刘昭前 杨天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0-796,共7页
目的:研究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 108/158 Me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 目的:研究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 108/158 Me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n=215)及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n=227)COMT基因Val 108/158 Met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结果:1)COMT基因Val/Val,Val/Met和Met/Met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以及Val和Me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以性别分层后,3种基因型男女分布频率以及Val和Met等位基因男女分布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后,危险分层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各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基因型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无关。结论:COMT基因Val 108/158 Met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儿茶酚-o-甲基转移 基因 多态性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15
作者 刘霞 孔凡芝 +4 位作者 彭志珍 万晓娜 王常青 程璐 洪晓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CHRNA7、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技术,检测粤东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与正常对照者(100例)CHRNA7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337980、rs1909884、rs883473)和C... 目的探讨CHRNA7、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技术,检测粤东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与正常对照者(100例)CHRNA7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337980、rs1909884、rs883473)和COMT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680、rs737865、rs165599),并对分型结果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所有位点的单核苷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无关联(均P>0.05)。结论在中国粤东地区CHRNA7基因3个位点(rs2337980、rs1909884、rs883473)和COMT基因3个位点(rs4680、rs737865、rs165599)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但此结论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儿 茶酚-o-甲基转移基因 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甲基化水平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丽平 刘丹 +4 位作者 梁辉标 林乐静 蔡平生 许群 蓝晓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4个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甲基化水平及COMT基因mRNA表达与卵巢早衰(POF)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304例POF患者为POF组,另31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及RNA... 目的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4个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甲基化水平及COMT基因mRNA表达与卵巢早衰(POF)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304例POF患者为POF组,另31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及RNA,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4个SNPs的基因型,MethylTarget目标区域甲基化测序方法检测甲基化水平,RT-PCR检测COMT mRNA表达水平。结果 POF组rs4680位点AA基因型(OR=1.605, 95%CI=1.111~2.319,P=0.011)及A等位基因(OR=1.277,95%CI=1.022~1.596,P=0.032)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F组CpG_8(t=-2.234,P=0.027)和CpG_10(t=-2.033,P=0.043)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F组COMT基因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t=2.071,P=0.041)。结论 COMT基因rs4680位点A等位基因及CpG_8和CpG_10甲基化水平的升高可能下调了COMT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POF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儿茶酚-o-甲基转移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rs4680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海蓉 马现仓 +2 位作者 范雄雄 吕军 陈云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9-424,共6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的主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4680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研究rs4680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关...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的主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4680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研究rs4680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关系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用Stata14.0软件在显性模型下进行统计分析。以合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确定相关性;进行敏感性分析考察结果的稳定性;绘制漏斗图考察发表偏倚的大小。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包含1 4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结果显示,在显性模型下,rs4680显著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A或AG基因型携带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获得的应答率更高(OR=1.31,95%CI:1.04~1.66),Egger检验未发现显著的发表偏倚(P=0.082),敏感性分析发现去掉漏斗图中离群的两个小样本研究后,合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OR=1.25,95%CI:0.98~1.58),表明meta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结论 rs4680可能会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由于受到研究数目的限制以及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本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o-甲基转移(comt) rs4680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及羟基吲哚-O-甲基转移酶(HIOMT)的测定
18
作者 李应东 孙世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3-1358,共6页
本文研究了去头术和外源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并对褪黑激素合成酶HIOMT进行了Western blot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去除头部可快速诱导香港细首纽虫的性腺发育,处理40天后配... 本文研究了去头术和外源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并对褪黑激素合成酶HIOMT进行了Western blot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去除头部可快速诱导香港细首纽虫的性腺发育,处理40天后配子完全成熟,而对照组(完整个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发现性腺。这说明香港细首纽虫头部具有抑制性腺发育的物质(激素)。外源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的性腺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Western bolt结果显示,在38k Da处有阳性条带;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发现,脑神经节的几个神经细胞有阳性反应,说明香港细首纽虫的脑神经节中存在HIOMT,具有合成褪黑激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头术 褪黑激素 性腺发育 羟基吲哚-o-甲基转移(HIOMT) 香港细首纽虫 纽形动物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筛选方法从化合物数据库中筛选SARS-COV-2的2’-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19
作者 储晓慧 宋昱 +2 位作者 温泽宇 王晓雨 于宗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6-1024,共9页
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世界各国的日常生活和卫生保健系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仍在紧张的研制中。2’-O-甲基转移酶(nsp16)催化了SARS-COV-2的RNA“加帽”反应,是维持该病毒RNA稳定性... 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世界各国的日常生活和卫生保健系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仍在紧张的研制中。2’-O-甲基转移酶(nsp16)催化了SARS-COV-2的RNA“加帽”反应,是维持该病毒RNA稳定性的重要步骤,因此通过筛选nsp16的抑制剂,干扰SARS-COV-2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药物开发价值。Sinefungin是一种泛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nsp16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被用作本文抑制剂筛选的阳性对照。首先依据RMSD值对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产生的nsp16-Sinefungin结合构象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并优化药效团模型,该模型包含芳香特征R15、氢键供体特征D9、正电特征P14和负电特征N13各一个。随后利用该药效团模型进行小分子数据库筛选、分子对接、MM-GBSA结合自由能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并对筛选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成药性评价,最终得到C1(CAS:1224032-33-0)、C2(CAS:1224020-56-7)、C3(CAS:1224031-61-1)和C7(CAS:1224035-30-6)四个化合物。结果表明四个化合物均可稳定结合于nsp16活性口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2’-o-甲基转移 药效团 分子动力学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甲基化酶基因COMT和CCoAOMT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吕萌 倪志勇 +3 位作者 王娟 李波 罗淑萍 范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3-719,共7页
本研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探索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纤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OMT1,COMT2,COMT3和CCoAOMT1,CCoAOMT2在棉花的7个组织器官(... 本研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探索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纤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OMT1,COMT2,COMT3和CCoAOMT1,CCoAOMT2在棉花的7个组织器官(根、茎、叶、子叶、花瓣、雄蕊、胚珠)中都有表达,其中COMT1和CCoAOMT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类似,COMT2,COMT3和CCoAOMT2表达趋势各异。在5~25d的棉纤维发育过程中,COMT1和COMT3表达稳定,COMT2表达量逐渐增加。而CCoAOMT基因家族的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相对明显,CCoAOMT1在25d出现表达高峰,CCoAOMT2则在10d和15d呈现高表达量。本研究表明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棉花的根,茎等维管组织中具有相对一致的高表达量,而在其他组织和发育纤维中则呈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纤维发育时期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咖啡酸-o-甲基转移(comt) 咖啡酰辅A-o-甲基转移(CCoAOMT) 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组织特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