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甘菊中2种咖啡酰基奎宁酸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柏生 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 +2 位作者 信学雷 范芳芳 李茜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2期I0014-I0019,共6页
目的优化洋甘菊中2种咖啡酰基奎宁酸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2种咖啡酰奎宁酸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树脂种类。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优工艺参数,包括上样液浓度、上样量、吸附速率、水冲洗用量、洗脱剂种类... 目的优化洋甘菊中2种咖啡酰基奎宁酸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2种咖啡酰奎宁酸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树脂种类。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优工艺参数,包括上样液浓度、上样量、吸附速率、水冲洗用量、洗脱剂种类和用量等。结果最佳条件为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药液浓度0.20 g/ml,树脂柱径高比1:6,吸附速率2 BV/h,在此条件下,上柱量达7 BV;吸附好的树脂先用1 BV水洗净,流速5 BV/h,再用3 BV 50%乙醇和1 BV 70%乙醇洗脱活性部位,合并洗脱液,浓缩,干燥既得。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洋甘菊中2种咖啡酰基奎宁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3 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 4 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卫文 王爱听 +1 位作者 张启岭 董玲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80-8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样品用50%甲醇溶液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样品用50%甲醇溶液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下对亳菊3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干燥条件下各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对亳菊花的色泽、气味、质地有明显影响,胎菊和菊米无明显变化。结论微波和蒸制干燥可作为亳菊规模化生产的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亳菊 绿原酸 木犀草苷 3 -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 加工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与咖啡酰基类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春莉 李春华 +1 位作者 陈慰祖 王存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29-1234,共6页
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类咖啡酰基和没食子酰基类HIV-1整合酶抑制剂与整合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该类抑制剂分子上的两个侧链基团(咖啡酰基或没食子酰基)与整合酶的DDE基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抑制整合酶活... 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类咖啡酰基和没食子酰基类HIV-1整合酶抑制剂与整合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该类抑制剂分子上的两个侧链基团(咖啡酰基或没食子酰基)与整合酶的DDE基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抑制整合酶活性起到关键作用.当侧链基团为没食子酰基时,可以提高该类抑制剂与整合酶的结合能力.采用线性相互作用能方法(LIE)计算了该类抑制剂与整合酶之间的结合自由能,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吻合,均方根偏差RMSD为1.39kJ·mol-1,以上结果可为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设计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整合酶抑制剂 整合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咖啡酰基 没食子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同时测定颜复康胶囊中绿原酸、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迷迭香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欣娜 胡艳丽 +1 位作者 左莉华 郭兴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8-792,798,共6页
目的建立了同时测定颜复康胶囊中绿原酸、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迷迭香酸、黄芩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phase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RP—HPLc)。方法色谱柱:依利特C18柱(200mm×4.6nlin,5Ix... 目的建立了同时测定颜复康胶囊中绿原酸、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迷迭香酸、黄芩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phase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RP—HPLc)。方法色谱柱:依利特C18柱(200mm×4.6nlin,5Ixm),流动相:乙腈(A)一体积分数为0.05%的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一,柱温:30℃,检测波长:330am。结果绿原酸、3,5-0-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迷迭香酸、黄芩苷的线性分别为5.12~40.96(r=0.9996)、3.93~31.41(r=0.9997)、0.89~7.12(r=0.9996)、10.30~82.44mg·L。(r=0.9991),4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101.8%,RSD为2.8%~4.0%(n=6)。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颜复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复康胶囊 绿原酸 3 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 迷迭香酸 黄芩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对脑缺血大鼠转录组学的研究
5
作者 王颖慧 陈龙 +3 位作者 吴亮亮 王航宇 张珂 田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3-728,共6页
目的研究二咖啡酰基奎宁酸(MQA)对脑缺血大鼠RNA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MQA组。各组大鼠术前连续灌胃6 d,再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脑缺血模型,术后24h将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解剖,取脑。将脑组织切... 目的研究二咖啡酰基奎宁酸(MQA)对脑缺血大鼠RNA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MQA组。各组大鼠术前连续灌胃6 d,再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脑缺血模型,术后24h将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解剖,取脑。将脑组织切块后进行RNA测序,检测模型组、正常组与MQA组的基因表达情况,再将数据进行基因表达丰度分析、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模型组与MQA组之间存在762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显著差异基因124个,极显著差异基因51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整体呈现上调趋势,细胞组分相关的基因既有显著上调趋势也有显著下调趋势,分子功能相关的基因整体上呈现上调趋势,但也存在显著下调基因的项目;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呈显著下调,核糖体通路相关基因呈现部分上调及部分下调趋势。结论 MQA抗脑缺血可能跟改善纤溶系统、提高细胞骨架的稳定性、下调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酰基奎宁酸 脑缺血 转录组学 RNA-sequ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咽糖中6种绿原酸类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荣林 林雀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6期5505-5511,共7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清咽糖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种绿原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RRHD色谱柱(2.1 m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清咽糖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种绿原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RRHD色谱柱(2.1 mm×150 mm, 1.8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5℃。结果 6种成分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中6种成分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77%~104.37%,相对标准偏差为0.28%~1.86%。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重现性,加样回收率实验符合要求,结果准确、稳定,适用于同时测定清咽糖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咽糖 新绿原酸 绿原酸 隐绿原酸 3 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4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双凤 孙勇兵 +3 位作者 徐兰 潘德城 黄恺 罗晓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6-550,共5页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并初步考察小肠上皮细胞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提取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杏香兔耳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主要成分考察总酚酸在不同肠段(空肠、回肠)中的膜通...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并初步考察小肠上皮细胞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提取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杏香兔耳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主要成分考察总酚酸在不同肠段(空肠、回肠)中的膜通透性,同时通过吸收抑制(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试验,考察了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吸收的影响。结果在空肠和回肠中,绿原酸比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小肠渗透率都要高。三种抑制剂(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可使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回肠的渗透率降低;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空肠的渗透率影响较小。结论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小肠的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但是同时还存在以一元羧酸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3 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外翻肠囊法 吸收 一元羧酸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亳州产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于娇 俞年军 +2 位作者 郑太华 曹勇 王韵琴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亳州地区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同一栽培环境下的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 目的通过比较亳州地区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同一栽培环境下的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以杭白菊最高,亳菊最低;总挥发油含量以杭白菊最高,小白菊最低,亳菊挥发油颜色为蓝色。结论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因栽培品种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亳菊挥发油颜色与其他3种不同,即品种与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挥发油 绿原酸 木犀草苷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法对菊花饮片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代光秀 曲永胜 葛秀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菊花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LC、HPLC色谱法对菊花饮片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同时对其水分、浸出物等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菊花饮片的外观、水分以及绿...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菊花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LC、HPLC色谱法对菊花饮片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同时对其水分、浸出物等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菊花饮片的外观、水分以及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影响不同,烘干的菊花饮片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硫熏的菊花饮片最低,硫磺熏蒸菊花饮片含水量明显升高。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菊花饮片质量影响不同,烘干法炮制加工的菊花饮片的质量较好,硫熏后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饮片 硫磺熏蒸 绿原酸 木犀草苷 3 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颖 冉小库 +1 位作者 徐煜彬 窦德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8期791-795,811,共6页
目的:比较牛蒡子炮制前后色谱指纹图谱,对变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结构鉴定,进一步对牛蒡子炮制机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牛蒡子的指纹图谱,揭示其炮制后成分变化规律,采用系列硅胶、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 目的:比较牛蒡子炮制前后色谱指纹图谱,对变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结构鉴定,进一步对牛蒡子炮制机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牛蒡子的指纹图谱,揭示其炮制后成分变化规律,采用系列硅胶、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对变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波谱学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其结构。结果:建立了牛蒡子生品与制品在296 nm波长下的指纹图谱,通过对比发现了两个非木脂素类变化成分。分离并鉴定了两个化合物,分别是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二者含量在炮制前后存在显著变化。结论:共分离得到两个酚酸类物质,并且二者为首次从牛蒡子果实中分离得到。通过研究发现,由于牛蒡子在炮制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其所含有的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可向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转化,从而使牛蒡子生品与制品在指纹图谱上出现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以为牛蒡子的炮制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 炮制 咖啡酰基奎宁酸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菊指纹图谱研究及不同产地杭白菊质量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洪明 金辉辉 +3 位作者 王昕佳 王伟 王如伟 姚建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杭白菊HPLC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杭白菊成分的差异,为杭白菊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8 nm,柱温30℃,流速1.0 mL/m... 目的通过建立杭白菊HPLC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杭白菊成分的差异,为杭白菊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8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并对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溶液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参照峰建立了杭白菊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4个共有峰,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不同产地杭白菊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结果显示,除江苏盐城样品外,其他产地杭白菊质量相对稳定。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杭白菊的内在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质量评价 绿原酸 木犀草苷 3 5一O一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发酵牛蒡根的化学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盛 王祎 +1 位作者 吴德超 曲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0-55,共6页
为明确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发酵对牛蒡(Arctium lappa)根的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的影响,本文采用黑曲霉发酵牛蒡根,分析不同发酵时间不同的发酵品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酶抑制实验结果表明,牛蒡... 为明确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发酵对牛蒡(Arctium lappa)根的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的影响,本文采用黑曲霉发酵牛蒡根,分析不同发酵时间不同的发酵品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酶抑制实验结果表明,牛蒡根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强,牛蒡根发酵后对二者的抑制率分别提升17.8%和27.9%。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发酵产品可依据其化学组成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5 d)、第二阶段(6~14 d)和第三阶段(15~20 d)。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三个阶段的差异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是不同发酵时间牛蒡根中的主要差异性成分。在发酵后牛蒡根中的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升高,分别可达到发酵前的2.1、148.7和1.2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牛蒡根经黑曲霉发酵后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增强与绿原酸、咖啡酸和异绿原酸A含量升高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黑曲霉发酵的时间来达到提高牛蒡根中具有降糖作用的物质含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根 黑曲霉 微生物发酵 咖啡酰基奎宁酸 降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产地青蒿药材质量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渭升 李振雨 +5 位作者 侯栩轩 杨小龙 卢晓莹 孙冬梅 陈向东 邓淙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07-113,共7页
目的建立4个产地15批青蒿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及2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以评价不同产地青蒿药材质量。方法采用UPLC进行测定,建立15批青蒿药材指纹图谱,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指纹图谱共有峰进行鉴定,并... 目的建立4个产地15批青蒿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及2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以评价不同产地青蒿药材质量。方法采用UPLC进行测定,建立15批青蒿药材指纹图谱,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指纹图谱共有峰进行鉴定,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产地青蒿药材的差异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2个差异性成分东莨菪内酯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5批青蒿药材指纹图谱共标识出22个共有峰,通过质谱分析指认出10种化学成分。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15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70~0.972,其中12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0.9。PCA将15批样品划分为两类,其中重庆产地为一类,其他产地为一类,OPLS-DA共确定10个差异标志物。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重庆产地样品东莨菪内酯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样品。结论采用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含量测定相结合,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青蒿药材,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东莨菪内酯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旱莲不同药用部位UPLC特征图谱及5种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荟 邱韵静 +5 位作者 谭梓君 魏梅 曹斯琼 徐敏 李国卫 何民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11-116,共6页
目的建立墨旱莲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及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蟛蜞菊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墨旱莲不同药用部位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 目的建立墨旱莲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及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蟛蜞菊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墨旱莲不同药用部位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0.53%磷酸溶液(含0.8%三乙胺)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330 nm。采用外标法测定11批墨旱莲药材及其花、叶、茎中5种成分的含量。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墨旱莲U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9个共有峰,指认了5个色谱峰,并测定不同药用部位5种成分的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11批样品分为三类,与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结果基本相符,表明墨旱莲不同药用部位的质量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准确,可为墨旱莲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旱莲 特征图谱 咖啡 木犀草苷 异绿原酸B 4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蟛蜞菊内酯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同时测定风热感冒颗粒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斌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1期147-152,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PLC-DAD)同时测定风热感冒颗粒中苦杏仁苷、(R,S)-告依春、芦丁、连翘酯苷A、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牛蒡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乙...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PLC-DAD)同时测定风热感冒颗粒中苦杏仁苷、(R,S)-告依春、芦丁、连翘酯苷A、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牛蒡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苦杏仁苷和牛蒡苷207 nm,(R,S)-告依春245 nm,芦丁、连翘酯苷A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30 nm。结果:苦杏仁苷、(R,S)-告依春、芦丁、连翘酯苷A、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牛蒡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3~920(r=0.9994)、0.4~16(r=0.9995)、4.4~176(r=0.9999)、2.8~110(r=0.9998)、5.4~216(r=0.9996)、38~1520μg·mL^(-1)(r=0.9994),加样回收率的平均值(n=6)分别为98.8%、98.7%、98.4%、99.2%、99.8%和98.7%,RSD分别为1.0%、2.5%、1.8%、1.3%、1.3%和0.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风热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热感冒颗粒 苦杏仁苷 (R S)-告依春 芦丁 连翘酯苷A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牛蒡苷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清火抗毒丸中6种成分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颖 张金玲 +4 位作者 顾艳丽 张旭东 杨彩静 郭慧青 徐佳璐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5-683,共9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清火抗毒丸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迷迭香酸、蒙花苷的含量。方法采用Thermo OD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体积分数为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清火抗毒丸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迷迭香酸、蒙花苷的含量。方法采用Thermo OD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体积分数为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0 nm。以绿原酸为内参物,计算其他5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迷迭香酸、蒙花苷分别在质量浓度为3.188-102.0 mg·L^(-1)、0.3531-11.30 mg·L^(-1)、12.50-400.0 mg·L^(-1)、2.313-74.00 mg·L^(-1)、1.313-42.00 mg·L^(-1)、1.188-38.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0.1%(0.57%)、95.9%(2.0%)、99.5%(0.33%)、98.7%(0.9%)、99.7%(0.46%)、100.5%(1.1%)。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取一测多评法测得的含量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不但稳定而且可靠,可用于清火抗毒丸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火抗毒丸 绿原酸 咖啡 木犀草苷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迷迭香酸 蒙花苷 一测多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