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精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优化及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梦 苏丽媛 +4 位作者 张丽红 王桂瑛 赵世卓 葛长荣 廖国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以云南保山小粒咖啡豆为对象,根据国家标准,测定生、熟咖啡豆的营养成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咖啡精油的工艺参数;测定生、熟咖啡精油理化指标,并通过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分析生、熟咖... 以云南保山小粒咖啡豆为对象,根据国家标准,测定生、熟咖啡豆的营养成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咖啡精油的工艺参数;测定生、熟咖啡精油理化指标,并通过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分析生、熟咖啡精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经烘焙处理后,熟咖啡豆中水分、水浸出物、咖啡因、总糖、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与生咖啡豆中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超临界CO_(2)萃取生咖啡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4℃,萃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咖啡精油萃取得率为13.98%。烘焙处理前后,咖啡精油各常规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且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通过GC-FID分别检测到15和16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等为主要脂肪酸,烘焙对咖啡豆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明显,但各脂肪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烘焙对咖啡豆及咖啡精油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云南地区咖啡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精 超临界CO_(2)萃取 营养成分 理化指标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类黑精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燕华 王冬钰 +3 位作者 何泽娟 施汤伟 龚加顺 谭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25-234,共10页
本研究以云南小粒咖啡为研究对象,优化咖啡类黑精提取工艺,利用100、50、30 kDa的滤膜分级,基于分子形貌、光谱学特性表征不同分子量段的咖啡类黑精结构。结果表明:咖啡类黑精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6(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 ... 本研究以云南小粒咖啡为研究对象,优化咖啡类黑精提取工艺,利用100、50、30 kDa的滤膜分级,基于分子形貌、光谱学特性表征不同分子量段的咖啡类黑精结构。结果表明:咖啡类黑精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6(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 min。凝胶渗透色谱结果表明咖啡类黑精在溶液中呈现紧密球形结构,分子量大小主要为4.56×104和2.94×104 Da,占比分别为72.5%和27.5%。X-射线衍射表明咖啡类黑精内部结晶性很弱,属无定形结构。微观形貌特征分析表明未经分级处理的咖啡类黑精呈表面粗糙且存在孔隙的不规则团聚球形,分级处理后聚合结构消失,呈不规则片状和长条状。黑褐色程度及基础成分含量随分子量的减小而降低。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不同分子量组分在285和320 nm处呈现出弱吸收峰。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可能存在羧基、羟基、氨基及甲基等基团。三维荧光谱图中荧光峰位在λex=400 nm,λem=480~490 nm,表明咖啡类黑精有芳香环、杂环,存在刚性结构。通过对咖啡类黑精进行优化提取、分级及结构表征,为进一步研究云南小粒咖啡类黑精的形成、转化及基本结构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类黑 工艺优化 分子量分级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研究咖啡类黑精对咖啡饮料芳香挥发物的影响
3
作者 王海英 《热带农业工程》 2002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模拟研究 咖啡类黑 咖啡 饮料 芳香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2001年以低关税进口7类农产品
4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1年第3期13-13,共1页
据报道,菲律宾政府2001年以低关税进口7大类农产品。菲农业部已经制订出这7大类农产品在2001年的进口限额。
关键词 菲律宾 2001年 农产品 进口限额 关税 马铃薯 开始接受 咖啡精 制订出 农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