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道德异化与和谐网络文化建设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元 丁三青 李晓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生成的新型文化形态,是人类一种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网络虚拟交往易导致个体道德观念弱化和价值取向紊乱,产生自我认同危机。网络主体道德观念异化导致其网络行为... 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生成的新型文化形态,是人类一种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网络虚拟交往易导致个体道德观念弱化和价值取向紊乱,产生自我认同危机。网络主体道德观念异化导致其网络行为演变为外在的异己力量。网络道德评价标准多重和网络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导致网络非道德主义泛滥。网络主体道德理性丧失导致主体道德人格缺失。培养和谐网络文化场域建设力量,发挥制度的秩序整合与建构的双重效能,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拓展教育渠道,创建优秀红色网站、博客和BBS等和谐网络文化辐射载体,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健全完善网络伦理规范和网络行为规范,加强网络技术研发,有效净化网络信息,加大网络审查和监管力度,营造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网络文化 网络道德异化 和谐网络场域 网络文化载体 网络政策法规 网络行为规范 网络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倡导网络道德、构建和谐网络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秀珍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58,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的飞速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现实道德的无奈,建立在现实中的制度和规章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形同虚设。因此,应重视网德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的飞速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现实道德的无奈,建立在现实中的制度和规章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形同虚设。因此,应重视网德教育,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法律问题研究,完善网络法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 网络使用者 和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和谐网络社区”构建路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雪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103,共2页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发展的新目标,网络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延伸和不可替代的一个精神家园,其是否发展和谐可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在对影响网络社区和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和谐网络社区"提出建议。
关键词 和谐网络社区 和谐社会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荣与发展海峡西岸网络和谐文化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立英 张航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4-169,共6页
网络和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海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海西发展网络和谐文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基础扎实,文化资源丰富。然而,地区发展不平衡、网络文化整体水平尚待提升、海西认同与区... 网络和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海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海西发展网络和谐文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基础扎实,文化资源丰富。然而,地区发展不平衡、网络文化整体水平尚待提升、海西认同与区域文化认同有待成熟等也成为海西发展网络和谐文化的制约因素。充分利用海西网络文化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网络文化的指引,并在此前提下包容多元、抵制错误。同时政府还要转变理念,明确责任,加大对网络和谐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 网络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统一混合择优网络模型耦合映像格子的相继故障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秀娟 赵海兴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2,共5页
将耦合映像格子的相继故障模型作用于和谐统一的混合择优网络模型(HUHPM),通过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和谐统一混合择优网络的相继故障行为。仿真中采用了蓄意攻击和随机攻击两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同规模的和谐统一混合择优网络抵抗随... 将耦合映像格子的相继故障模型作用于和谐统一的混合择优网络模型(HUHPM),通过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和谐统一混合择优网络的相继故障行为。仿真中采用了蓄意攻击和随机攻击两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同规模的和谐统一混合择优网络抵抗随机攻击的能力比蓄意攻击要强;另外,网络的总混合比对这类网络相继故障行为的扩散有很强的影响,在蓄意攻击下,随着随机性连接的逐渐增加,网络的抵抗蓄意攻击的能力逐渐增强,而在随机攻击下则正好相反,即随着确定性连接的增加,网络抵抗随机攻击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混合比来增强这类网络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统一混合择优网络模型(HUHPM) 耦合映像格子 相继故障 混合比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引导 被引量:23
6
作者 敬菊华 张珂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2-84,共3页
本文从新时期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表现的主要途径和形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舆论 引导 和谐网络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舆情博弈的公民有序化网络参与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苑丰 刘武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1,共6页
当前网络舆情疏导和治理已成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工作。网络舆情博弈是伴随着新媒介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逐步深入渗透以及公民维权意识的增长而诞生的一种公共生活方式,是民众权利借由新媒介而对既有社会权力形态的角力。民众... 当前网络舆情疏导和治理已成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工作。网络舆情博弈是伴随着新媒介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逐步深入渗透以及公民维权意识的增长而诞生的一种公共生活方式,是民众权利借由新媒介而对既有社会权力形态的角力。民众的媒治依赖与政府的压迫性反应使舆情博弈呈现为"失范"特征,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处置网络热点舆情,会刺激民众提升维权行动的悲情烈度,使抗争性网络文化蔓延,丑化政府形象、消解政府权威。应切实转变治理理念、制定网络事件应对预案、提高舆情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推进现实社会管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政网络事件 舆情博弈 和谐网络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 被引量:1
8
作者 武玉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4,共5页
网络生活正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与土壤。网络以其隐蔽性、开放性、自由性对现代青少年的文化模式、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应当坚持“德法并举,技术为辅”的原则,构建“网络和谐社会”,为青少年打造“数字化乐园”与... 网络生活正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与土壤。网络以其隐蔽性、开放性、自由性对现代青少年的文化模式、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应当坚持“德法并举,技术为辅”的原则,构建“网络和谐社会”,为青少年打造“数字化乐园”与“信息化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网络生活 青少年犯罪 和谐网络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校园网BBS实施有效社会控制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继文 李振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0,共2页
在校园网BBS这一特殊的虚拟社区,一定程度上存在虚拟失范现象:一方面,网络规范还没有完全建构起来,使青年网民群体无所适从;另一方面,青年群体的网络越轨行为时有发生,破坏着网络和谐。而对BBS的“过度控制”与“欠度控制”,又为虚拟失... 在校园网BBS这一特殊的虚拟社区,一定程度上存在虚拟失范现象:一方面,网络规范还没有完全建构起来,使青年网民群体无所适从;另一方面,青年群体的网络越轨行为时有发生,破坏着网络和谐。而对BBS的“过度控制”与“欠度控制”,又为虚拟失范埋下了隐患。要实现网络虚拟社区的和谐,我们必须培养网民的内在控制意识,综合运用各种外在控制手段,潜移默化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S 虚拟失范 社会控制 网络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