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学观照
1
作者 杨艳春 王水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5-37,共3页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学观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科学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培植和谐文化、构筑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中的价值系统和互动品格,使它们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学观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科学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培植和谐文化、构筑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中的价值系统和互动品格,使它们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夯实培育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科学揭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南,科学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培植和谐文化中的价值系统,科学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文化的互动品格,从矛盾、创新的视角科学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探索以人为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思想 和谐文化 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被引量:6
2
作者 韩震 郑立心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2,50,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和谐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和谐精神的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务的提出,目的就是为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提供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铸就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和谐社会 思想道德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理念下农民工思想道德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白玉冬 朱秀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0190-10191,10203,共3页
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自身就业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对农民工思想道德方面的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民工思想道德素质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思想道德 和谐社会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理念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官秀成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2-54,共3页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这一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了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性、道德评价的多样性、道德情感的两极性、道德选择的困惑性、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矛盾...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这一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了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性、道德评价的多样性、道德情感的两极性、道德选择的困惑性、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矛盾性等特点。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谐发展,就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构建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新体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的知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大学生 思想道德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和谐社会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太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年第3期9-10,共2页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思想道德建设对和谐社会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对国家社会发展起到有力促进作用,论述了如何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思想道德 建设 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法治的道德基础 被引量:1
6
作者 万斌 吴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46,156,共6页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最终之工具,其内在的道德品质即法律的德性基础影响并制约着法律自身的权威性和社会调节的效力,也决定着和谐社会实现的可能性。从实践的角度看,"无公正即无秩序",恶法之治势必无法实现...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最终之工具,其内在的道德品质即法律的德性基础影响并制约着法律自身的权威性和社会调节的效力,也决定着和谐社会实现的可能性。从实践的角度看,"无公正即无秩序",恶法之治势必无法实现社会之和谐。法治唯有与道德紧密契合,执法者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才能大大降低公众对法治行为的反对意见,从而有助于提升法治本身的合法性基础以及社会调节功能的实现,无疑也能发挥法律社会调节的实际功能。本文着重分析了法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法治过程中德性匮乏的突出问题,最后就强化法的德性基础,增强法的有效性与社会调节功能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治 道德基础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永胜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好三个基本层面的和谐问题,一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际道德、社会道德、环境道德可以从道德领域为这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提供强有力的道义支持和精神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好三个基本层面的和谐问题,一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际道德、社会道德、环境道德可以从道德领域为这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提供强有力的道义支持和精神保障,从而有助于解决好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道德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责任感——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被引量:3
8
作者 石瑞红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38-40,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最终达到动态和谐的过程。社会责任感缺失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责任感缺失损害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最终达到动态和谐的过程。社会责任感缺失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责任感缺失损害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因为社会责任感是维系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纽带,是和谐社会道德与法律得以遵守的前提条件,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精神动力。消除社会责任感缺失这一不和谐因素就必须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责任感 道德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4
9
作者 岳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71-74,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需要教育者着重把握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需要教育者着重把握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逻辑主线,系统落实教学要求;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核心要素,精心设计教学专题;三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为根本遵循,协同采用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瑞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1期64-66,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础"课教学的途径有三:即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建构"我——你"相遇关系的教学模式。教学话语体系创新就是将教材的理论文本话语转换为教学的实践话语,创立一种既具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础"课教学的途径有三:即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建构"我——你"相遇关系的教学模式。教学话语体系创新就是将教材的理论文本话语转换为教学的实践话语,创立一种既具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敏感性,又具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新话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和接受性。教学模块可设计为理性认知、情感体验和问题探究三个模块,把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对接,把价值介入植于情感介入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在教学场域中建构师生间的"我——你"关系,教师与学生在相遇中互动、对话,运用互动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就会灵动而真切,真正进入学生心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话语体系 教学模块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优秀思想道德和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档案工作与和谐社会之八
11
作者 本刊评论员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共1页
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 档案工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共产党领导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12
作者 李永胜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期32-34,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好三个基本层面的和谐问题,一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际道德、社会道德、环境道德可以从精神道德领域为这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提供强有力的道义支持和精神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好三个基本层面的和谐问题,一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际道德、社会道德、环境道德可以从精神道德领域为这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提供强有力的道义支持和精神保障,从而有助于解决好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问题。本文在此三个层面上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道德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13
作者 花跃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物质基础,又需要精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受到冲击,新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价值体系又没有完全形成... 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物质基础,又需要精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受到冲击,新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价值体系又没有完全形成,出现了道德真空。因此,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努力拓展道德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 精神基础 重要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信友爱: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继军 《理论月刊》 2007年第5期33-35,共3页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支撑。诚信友爱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道德和伦理底线,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建设诚信友爱的社会要以权利和法治作切入点。
关键词 诚信友爱 和谐社会 道德基础 伦理底线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陆新元 熊跃辉 +1 位作者 曹立平 张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在剖析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 在剖析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阐明了以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和谐社会 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廉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被引量:19
16
作者 侯振发 罗永宽 李斌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7-510,共4页
学校廉洁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廉洁意识和公平正义素质的主要途径,也可为社会培育廉政文化发挥辐射、引导和示范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廉洁,这就为学校廉洁教育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加强学校廉洁教... 学校廉洁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廉洁意识和公平正义素质的主要途径,也可为社会培育廉政文化发挥辐射、引导和示范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廉洁,这就为学校廉洁教育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加强学校廉洁教育就是要将它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真正纳入国民教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廉洁教育 和谐社会 基础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课程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范华 常智敏 吴开祥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2,83,共4页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整合教学内容,实行专题化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探新,加强对学生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创建"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教育与养成教育、目的性与...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整合教学内容,实行专题化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探新,加强对学生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创建"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教育与养成教育、目的性与过程性结合起来;建构新的考评体系,克服一考定乾坤的弊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创新能力 “五个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新探索 被引量:10
18
作者 熊玉坤 顾德光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2-154,共3页
文章主要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深入论述了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对策,即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以及做到五个确保,使基础课教学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 必要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赵明媚 陈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4期66-67,74,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新方案的贯彻实施,重要的是实现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要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教...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新方案的贯彻实施,重要的是实现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要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二是教师已有知识与新教材内容的关系;三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四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五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多种教学方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实效性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宋成鑫 刘经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58,61,共3页
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构建实践教学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可以设计以课堂、校园、社会为平台的实践... 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构建实践教学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可以设计以课堂、校园、社会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