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谐安全: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观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兴平 蒋钦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213,共2页
少数民族地缘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而要维护其安全,就要对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是构成维护少数民族文化安全的安全观的基础。我们所倡导... 少数民族地缘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而要维护其安全,就要对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是构成维护少数民族文化安全的安全观的基础。我们所倡导的是和谐安全。这一安全观的提出,具有特定的思想背景和事实背景,具有历史、现实和具体三个方面的必要性。和谐安全观的内容包括:1.维护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必须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2.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和谐安全;4.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和谐安全;5.维护各少数民族地缘文化系统内部各文化要素的和谐发展;6.要积极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地缘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安全:少数民族文化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略论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铮 郝凤霞 +1 位作者 贾文彤 侯圣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1,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在界定"文化安全"定义的基础上从国家身份统一与多元、文化软实力、文化生态三方面阐述维护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倡导"文化自觉"、建立乡村民族传统体育...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在界定"文化安全"定义的基础上从国家身份统一与多元、文化软实力、文化生态三方面阐述维护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倡导"文化自觉"、建立乡村民族传统体育非政府组织等稳固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彭谦 翟东堂 田艳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2,共5页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人权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与实现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有多种多样的价值。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人权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与实现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有多种多样的价值。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和谐社会理念内涵的基础上,试析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来指导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少数民族 文化权利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文化对区域和谐稳定的影响——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曾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0-213,共4页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多元一体化的法律文化,对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缓和社会矛盾与调解民间纠纷以及规范公民行为和维护治安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护区域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法律文化 和谐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兴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0-212,共3页
地缘文化安全即指以行政区划、本土认同以及研究者所构建的结构意义上的范围为基础,具有共同内容和特征的特殊文化系统相对稳定、完整,没有威胁、恐惧的状态以及维护这种状态的能力。甘肃省主要有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族文化和伊斯兰文... 地缘文化安全即指以行政区划、本土认同以及研究者所构建的结构意义上的范围为基础,具有共同内容和特征的特殊文化系统相对稳定、完整,没有威胁、恐惧的状态以及维护这种状态的能力。甘肃省主要有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文章分别就两种地缘文化面临的安全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地缘文化 安全问题 甘肃 行政区划 本土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慧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85-87,共3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显文化的一部分,其外在形式最能明显地表现一个民族的特征。新疆拥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300多种,民族文化色彩浓厚,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是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显文化的一部分,其外在形式最能明显地表现一个民族的特征。新疆拥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300多种,民族文化色彩浓厚,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是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极重要的任务,对于推动新疆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文化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孝文化与社会和谐研究
7
作者 包朗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通过对比汉民族孝文化的涵义,重新诠释新疆少数民族孝文化的内涵,探讨新疆少数民族信仰的三大主要宗教、新疆少数民族文学、新疆少数民族口碑文献、新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孝文化的体现及其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通过对比汉民族孝文化的涵义,重新诠释新疆少数民族孝文化的内涵,探讨新疆少数民族信仰的三大主要宗教、新疆少数民族文学、新疆少数民族口碑文献、新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孝文化的体现及其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归结新疆少数民族孝文化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社会和谐 新疆 文化 风俗习惯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曦 杨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47-550,共4页
目的 :提出文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和初步的理论构想 ,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 ,以及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 ,为疏离感理论的丰富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方法 :自编《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 目的 :提出文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和初步的理论构想 ,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 ,以及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 ,为疏离感理论的丰富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方法 :自编《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 ,进行信效度考察以后对 678名汉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 文化疏离感及其四个子维度在地区主效应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在年龄主效应上差异不显著 ;文化分离感和不和谐感在性别主效应上差异显著。 2 文化疏离感及其两个子维度 (文化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 )在年龄和地区 ,以及在年龄、地区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3 影响文化疏离感及其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被控感三个维度的主要变量是学生小学前后居住地区的改变 ,而影响不和谐感的主要变量是性别。结论 :小学前后居住地的改变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区少数民族 文化疏离感 学生 文化孤立感 和谐 心理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以云南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明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不仅没有成为人们相互联系的阻力,反而成为增进不同民族之间、不同语言系统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相互了解的潜在资源与内在动力,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产生内推力。云南少数...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不仅没有成为人们相互联系的阻力,反而成为增进不同民族之间、不同语言系统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相互了解的潜在资源与内在动力,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产生内推力。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成为经济和谐发展的思想源泉和推动力,成为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的基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蕴含的传统知识和智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文化多样性 和谐文化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头堡建设中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交往与安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普丽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云南地处东亚大陆与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是中国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之一,也是中国跨境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在实施桥头堡建设战略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边境贸易的进一步繁荣,云南跨境民族在节日互动... 云南地处东亚大陆与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是中国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之一,也是中国跨境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在实施桥头堡建设战略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边境贸易的进一步繁荣,云南跨境民族在节日互动、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加强,不断提升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同时也面临境外宗教渗透有增无减、境外一些势力利用民族文化进行文化渗透的宣传日益加强、跨境事实婚姻增加带来的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头堡建设 云南跨境少数民族 文化交流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芦平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1,共4页
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理想社会的蓝图和具体规划。少数民族体育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肩负着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地缘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形式;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 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理想社会的蓝图和具体规划。少数民族体育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肩负着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地缘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形式;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粘合剂;是民族地区社会关系发展的调和器;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构建群众性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研究旨在重塑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价值体系,为建设富强和谐、民主文明的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谐 少数民族 体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的政治学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永久 朱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8-83,共6页
文章通过把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置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从政治学角度考察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的和谐功能,进而提出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价值目标,以民主法治建设为制度保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要求的构建路径,为... 文章通过把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置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从政治学角度考察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的和谐功能,进而提出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价值目标,以民主法治建设为制度保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要求的构建路径,为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 法律保护 和谐功能 构建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对社会和谐构建的借鉴意义
13
作者 李伟 常海波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3-5,共3页
现代化与社会变革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促进了伦理道德研究的“生活”面向,“道德生活”研究成为学者研究的新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道德生活和道德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各民族道德生活是我国各族人民健康丰富的精... 现代化与社会变革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促进了伦理道德研究的“生活”面向,“道德生活”研究成为学者研究的新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道德生活和道德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各民族道德生活是我国各族人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为了促进学界对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深入研究,我们邀请了部分从事民族伦理学研究的学者开展专题笔谈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伦理道德 道德生活 少数民族 和谐构建 意义 中国 借鉴 精神文化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生计变迁与农户生计安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毛舒欣 沈园 邓红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873-8878,共6页
少数民族农户生计及其安全对于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区域发展和文化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在总结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生计及其特点、传统生计变迁及其主要驱动力的基础上,主要从环境行为/生态后果、文化适应两方面分析了生计变迁的影... 少数民族农户生计及其安全对于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区域发展和文化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在总结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生计及其特点、传统生计变迁及其主要驱动力的基础上,主要从环境行为/生态后果、文化适应两方面分析了生计变迁的影响。资源配置家庭化是少数民族生计变迁后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对于农户生计的研究应受到重视。当前针对农户生计的研究主要围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农户生计安全而开展。农户生计安全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与可持续生计密切相关。在考虑西南地区生态安全的背景下,生态脆弱性和生计后果是相关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而针对少数民族生计的研究还需要突出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民族文化资本化是保护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有效途径,将民族文化作为生计资本并纳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将是对西南少数民族生计研究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可持续生计 生计安全 生态安全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荔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17-120,共4页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积累起来世代相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民族最本质的特征。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就等于丧失了自我。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特色逐渐衰弱,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积累起来世代相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民族最本质的特征。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就等于丧失了自我。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特色逐渐衰弱,文化趋同现象日益加深,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现代文明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失衡: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课程的多元文化解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洪俊 齐阿娜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9,共6页
课程文化的失衡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发展具有种种不利的影响。笔者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民族学校的课程文化失衡现象,阐述了其各种表现与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 课程文化的失衡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发展具有种种不利的影响。笔者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民族学校的课程文化失衡现象,阐述了其各种表现与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文化适切性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文化建设 少数民族教育 农村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课程文化 文化失衡 课程适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路 和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05-206,共2页
在建设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繁荣与和谐的内在动力,是边疆民族地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引领和整合边疆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精神纽带。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少数民族地区 文化认同 和谐 少数民族文化 生活方式 灵魂观 不同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与实践——以凯里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雪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3-37,共5页
弘扬、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已成为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地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措施和生动体现。为此,本文紧紧围绕少数民族文化在构建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以凯里学院为例,深入分析民族... 弘扬、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已成为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地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措施和生动体现。为此,本文紧紧围绕少数民族文化在构建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以凯里学院为例,深入分析民族地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及少数民族文化在推动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功能,以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科技文化素质与和谐广西构建
19
作者 邓环 吕海滨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0-193,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对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不仅是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基础工程,而且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环节。在广西,公民科技文化素质是... 构建和谐社会对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不仅是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基础工程,而且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环节。在广西,公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构建和谐广西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当前广西处在一个加速转型和发展的时期,公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构建和谐广西进程的"困境"。全面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对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广西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广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公民科技文化素质 和谐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现象新探索——贾伟等新作《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现象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评介
20
作者 张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安多地区是藏族传统的三大区之一,区域位置重要,南邻西藏,北联蒙古,东通中原,西靠新疆,是各族文化交流的战略要道,也是历代中央政府经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战略前沿要地。安多不是一个行政区域,在历史上也从未形成过统一的行政... 安多地区是藏族传统的三大区之一,区域位置重要,南邻西藏,北联蒙古,东通中原,西靠新疆,是各族文化交流的战略要道,也是历代中央政府经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战略前沿要地。安多不是一个行政区域,在历史上也从未形成过统一的行政区划。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安多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跨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位于我国版图的地理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现象 多元文化 社会研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现代地理学 评介 和谐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