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司法场域内当事人和解程序的法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陶伯进 孙洪坤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对当事人和解程序的实际运行考察发现,其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化。应用布迪厄社会学的"场域-资本-惯习"理论,将刑事和解作为一个独立的场域,对该场域内的各个行动主体进行资本和惯习分析,可以充分揭示各个主体的行... 对当事人和解程序的实际运行考察发现,其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化。应用布迪厄社会学的"场域-资本-惯习"理论,将刑事和解作为一个独立的场域,对该场域内的各个行动主体进行资本和惯习分析,可以充分揭示各个主体的行动规律,发现程序运行中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当事人和解程序,检察裁量权的运行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强化对检察机关所拥有的权力资本的监督,通过公共理性规制司法主体的权力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场域 当事人和解程序 检察裁量权 法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刑事和解程序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26
2
作者 施鹏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121,共6页
1980年代以来,法国刑事诉讼程序因冗长拖沓、效率低下而长期为理论界及实务界所诟病。为克服这一窘境,法国立法者引入了在实务界颇受欢迎的刑事和解程序,旨在缓解因大量案件积压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调查显示,法国刑事和解程序在提高诉讼... 1980年代以来,法国刑事诉讼程序因冗长拖沓、效率低下而长期为理论界及实务界所诟病。为克服这一窘境,法国立法者引入了在实务界颇受欢迎的刑事和解程序,旨在缓解因大量案件积压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调查显示,法国刑事和解程序在提高诉讼效率与解决案件纠纷方面卓有成效、成果斐然。与法国相比,中国的不起诉方式相对单一,并不存在所谓的公诉替代程序。法定起诉与轻罪不起诉之间因缺乏递进的中间层而难以有效地提高诉讼效率,也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因此,中国或可借鉴法国,在特殊案件中引入刑事和解程序,以有效形成梯度有序的案件分流结构,从而确保诉讼效率和司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刑事和解程序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对欧盟卡特尔案件和解程序的引入与改造 被引量:6
3
作者 焦海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10,共15页
由于卡特尔的普遍性与隐蔽性,如何优化卡特尔案件的执法程序,成为各国反垄断法面临的重要问题。宽大制度的适用使得更多的卡特尔案件进入执法程序,但也由此导致案件数量激增。为此,欧盟在2008年引入一种卡特尔案件的快速处理机制,即卡... 由于卡特尔的普遍性与隐蔽性,如何优化卡特尔案件的执法程序,成为各国反垄断法面临的重要问题。宽大制度的适用使得更多的卡特尔案件进入执法程序,但也由此导致案件数量激增。为此,欧盟在2008年引入一种卡特尔案件的快速处理机制,即卡特尔案件和解程序。适合和解程序时,企业承认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由此获得减少10%罚款额的奖励,且和解奖励与宽大待遇可以并用。作为一种案件快速处理方式,卡特尔案件和解程序对执法机构与企业都有益处,但适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确定性不足、企业可能遭受不公平对待、程序效率难以保证、混合和解面临适用困境等。我国也可在垄断行为规制中引入和解程序,但应将适用范围拓展至卡特尔之外,并通过增强制度弹性、限制裁量权行使、保障企业程序权利、提升程序适用效率以及限制混合和解适用等方式,确保和解程序既有足够激励,也不偏离程序效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特尔 和解程序 宽大制度 程序效率 混合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诉案件和解制度的实证研究——以某地看守所在押人员为样本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涛 曾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0,共6页
公诉案件和解是2012年刑诉法修改时增加的重要内容之一。立法目的是通过"私了入法"的公权力下放方式使其在解决纠纷、恢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从在押人员的角度考察、了解公诉... 公诉案件和解是2012年刑诉法修改时增加的重要内容之一。立法目的是通过"私了入法"的公权力下放方式使其在解决纠纷、恢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从在押人员的角度考察、了解公诉案件和解制度的实际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解决思路,使该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案件和解制度 在押人员 实证分析 公诉案件和解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公诉和解中当事人主体地位之考量
5
作者 刘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0-55,共6页
作为一种体现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平等保护司法理念的新型刑事案件处理方式,一直颇受争议的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在立法上得到最终确认,这一立法的变化是刑事司法改革推进过程中当事人诉权和程序性主体理念对人权保障和正当程... 作为一种体现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平等保护司法理念的新型刑事案件处理方式,一直颇受争议的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在立法上得到最终确认,这一立法的变化是刑事司法改革推进过程中当事人诉权和程序性主体理念对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的必然要求。在把握公诉和解当事人主体地位时,必须正确认识刑事公诉和解程序的不独立性,准确理解刑事公诉和解对证据制度的冲击。在厘清以上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大对当事人程序性主体权利的进一步保障以及强化刑事和解中公权力行使的规范化两个方面来实现当事人在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主体理念 公诉案件和解程序 当事人诉权 主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以检察机关工作为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康军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83-85,共3页
一、刑事和解的渊源与意义刑事和解作为近期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新事物,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强调司法机关在严格遵守法律、打击犯罪、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注意适用宽缓制度与措施化解社会矛... 一、刑事和解的渊源与意义刑事和解作为近期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新事物,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强调司法机关在严格遵守法律、打击犯罪、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注意适用宽缓制度与措施化解社会矛盾,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检察机关 和解制度 加害人 被害人 和解程序 受害人 刑事政策 刑事案件 和解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野下民事诉讼监督案件和解制度再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衣小慧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8,共10页
“枫桥经验”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成功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但其精神内核“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一直被保留下来,并在不同时代得到传承、充实和发展。民事检察和解制度体现... “枫桥经验”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成功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但其精神内核“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一直被保留下来,并在不同时代得到传承、充实和发展。民事检察和解制度体现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解决纠纷双重职能,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力体现。《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对民事检察和解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检察和解应遵循自愿原则和合法原则。但有关检察和解的适用条件、具体情形、和解程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应区分不同申诉案件的类型,针对具体情形判断是否适用检察和解。检察和解应按照启动、磋商、审查、备案以及提出检察建议等程序展开。检察和解的性质类似于执行和解,和解协议效力不能取代原来的生效法律文书,也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民事检察和解 和解适用情形 和解程序 和解协议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破产法中的和解与整顿——兼评我国企业破产法中的和解与整顿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泽恩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2-24,共3页
和解与整顿是现代破产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破产法对和解与整顿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企业破产法也不例外。在此,笔者拟就破产法中和解与整顿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论述。一、破产法中出现和解与整顿的内容,是现代破... 和解与整顿是现代破产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破产法对和解与整顿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企业破产法也不例外。在此,笔者拟就破产法中和解与整顿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论述。一、破产法中出现和解与整顿的内容,是现代破产法日趋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由于垄断的出现使得竞争日益激化,竞争激化的结果之一是破产现象逐渐增多,且影响越来越大。比如美国,1985年仅银行业就有115家面临破产,在日本,每年有2000多件破产案件,其中90%是个人企业,10%是大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关问题 和解协议 企业破产法 法律程序 和解程序 整顿 法律关系 社会安定 人民法院 债务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解整顿会计初探
9
作者 邹旭文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3期64-65,共2页
和解整顿会计应归属于破产会计。和解整顿会计假设包括和解整顿可提高债权人受偿比例假设 ,和解整顿会计主体假设 ,和解整顿期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 ,共益债权和共益费用货币计量假设。
关键词 和解整顿程序 债权受偿比例 共益债权 破产会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会计信息在破产管理人业务和破产审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楼荣斌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于1986年出台,继2006年修订通过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新《破产法》不仅规范了破产清算程序,确立了拯救濒临破产企业的重整与和解程序,建立了不同于旧破产法中清算组的破产管理人制度,并于2011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于1986年出台,继2006年修订通过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新《破产法》不仅规范了破产清算程序,确立了拯救濒临破产企业的重整与和解程序,建立了不同于旧破产法中清算组的破产管理人制度,并于2011年,2012年,2019年先后出台了司法解释(一)、(二)、(三)。企业会计信息反映核算主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从会计视角揭示经济活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管理人 清算组 和解程序 新《破产法》 破产清算程序 现金流量 破产法 会计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破产会计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仁俊 《财会月刊》 1997年第5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破产会计 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信息 债权人 破产费用 企业破产 和解整顿程序 破产程序 清算会计 法院裁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企业困境的有效途径——重整制度
12
作者 张海莹 马运立 《政法论丛》 CSSCI 1998年第1期34-35,共2页
治理企业困境的有效途径———重整制度张海莹马运立所谓企业困境是指企业因财务困难而处于或者将要处于无力偿债的状态。对于无力偿债的企业,现行的治理手段是资产重组。对于未破产性资产重组主要是实行资产停息挂帐的政策,对于破产... 治理企业困境的有效途径———重整制度张海莹马运立所谓企业困境是指企业因财务困难而处于或者将要处于无力偿债的状态。对于无力偿债的企业,现行的治理手段是资产重组。对于未破产性资产重组主要是实行资产停息挂帐的政策,对于破产性资产重组实行的是破产清算政策。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程序 企业困境 有效途径 债务人 债权人 破产程序 担保物权 重整制度 破产原因 和解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破产
13
《商业经济研究》 1986年第11期63-,共1页
企业不能清偿其债务时,按法律规定程序,以其财产或其变卖所得分配给债权人的过程。股份有限公司宣告破产的主要程序是:(一)由董事会或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法院也可因和解程序没有履行而宣告公司破产;(二)法院对破产进行裁决:(三)... 企业不能清偿其债务时,按法律规定程序,以其财产或其变卖所得分配给债权人的过程。股份有限公司宣告破产的主要程序是:(一)由董事会或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法院也可因和解程序没有履行而宣告公司破产;(二)法院对破产进行裁决:(三)公司提出财产状况说明书和债权人债务人清册,交出公司全部财产,由法院指定的清算人管理;(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破产 清算人 债权人会议 法院指定 不能清偿 公司破产 宣告破产 财产状况 公司财产 和解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