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无讼文明
1
作者 贺海仁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3,共16页
无讼是儒家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之道”的实践方案。“以德化诉”与“以德化争”提供了两种解决纠纷的方案,旨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通过“知本”蕴含的无讼关系原理,孔子、康子和子路分别提出了中国传统社会解决纠... 无讼是儒家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之道”的实践方案。“以德化诉”与“以德化争”提供了两种解决纠纷的方案,旨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通过“知本”蕴含的无讼关系原理,孔子、康子和子路分别提出了中国传统社会解决纠纷的三种模式,突显了无讼作为理想类型的价值。无讼关系揭示了中国先贤关于人之关系究竟为何的理论假设,预设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伦道德,人与他人是共存共生的关系。中华民族无讼观是中华民族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的反映和实践,深刻体现了息讼无讼、追求和合的价值理念和话语逻辑。与包含畏讼、轻讼、厌讼、贱讼等观念的抑讼文化不同,无讼表达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是具有中国古代优秀法律文化基因的代表性文明形态之一。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分析方法,无讼关系是和合共生的关系理性,展现了实践、合作、和平等和谐理性结构。由无讼关系开发的新熟人关系否定了霍布斯式的敌人关系,超越了洛克式对抗性的竞争关系,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基于无讼的人类关系理念,中华民族无讼观有助于提升国际争端解决体制机制的新高度,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中华民族无讼观 无讼关系 和解理性 人类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