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硕特部南征康区及其对川滇边藏区的影响
1
作者 赵心愚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57-62,共6页
蒙古和硕特部南征康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领地 ,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一军事行动持续时间较长 ,可分为三个阶段。和硕特部击败木氏土司 ,在川滇边藏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和硕特部 川滇边藏区 影响 康区 藏族纳西族关系 木氏土司 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 蒙古 军事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和硕特部统治西藏述论
2
作者 赵学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44-52,共9页
十七世纪前半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处于极大动乱和变革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明朝统治被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所推翻,只剩下龟缩到江南苟延残喘的一部分残余势力;另一方面,兴起于我国东... 十七世纪前半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处于极大动乱和变革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明朝统治被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所推翻,只剩下龟缩到江南苟延残喘的一部分残余势力;另一方面,兴起于我国东北的满族后金政权逐渐强大,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对关内虎视耽耽,并很快在1644年乘明王朝崩溃、农民政权尚未稳固的情况下,挥戈入关,迅速占领了北京城,进而谋取全国政权。正当明、清两个封建王朝交替之际,在西北边疆和青藏高原上,也是动乱频仍,民族关系极为复杂,特别是蒙古和硕特势力进入西藏,建立对整个藏区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五世达赖 和硕特蒙古 和硕特部 蒙古地区 黄教 统治集团 十七世纪 厄鲁特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史料中的青海和硕特蒙古黄河南前首旗亲王史略 被引量:4
3
作者 丹曲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9-96,共8页
自十七世纪和硕特蒙古部进居青藏高原后,便一度在充满了神话传说和宗教韵味的西藏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凭借格鲁派势力,建立了统辖整个藏区的政治权。随着藏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政教合一制度”的日臻完备,政治权又被清朝政... 自十七世纪和硕特蒙古部进居青藏高原后,便一度在充满了神话传说和宗教韵味的西藏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凭借格鲁派势力,建立了统辖整个藏区的政治权。随着藏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政教合一制度”的日臻完备,政治权又被清朝政府取缔。然而,该部在青藏高原的世代定居,对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故本文试图借助于藏族史料将青海和硕特蒙古部中较有影响的黄河南前首旗(俗称河南蒙旗)的历史背景、历代亲王的事迹做一述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硕特蒙古 格鲁派 藏族史 青海蒙古 青藏高原 清朝政府 十七世纪 西藏研究 和硕特部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硕特汗廷的建立过程 被引量:5
4
作者 乌云毕力格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70-74,共5页
由成吉思汗之弟哈撒儿后裔统治的蒙古和硕特部是四卫拉特之一。1637年该部的一支在顾实汗的率领下,由今新疆地区迁至青海,继而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廷。1717年和硕特汗廷被准噶尔所灭,1725年青海和硕特部被清朝划分为二十余扎萨... 由成吉思汗之弟哈撒儿后裔统治的蒙古和硕特部是四卫拉特之一。1637年该部的一支在顾实汗的率领下,由今新疆地区迁至青海,继而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廷。1717年和硕特汗廷被准噶尔所灭,1725年青海和硕特部被清朝划分为二十余扎萨克旗。和硕特汗廷统治青藏地区长达八十多年,时间上与清崇德、顺治、康熙三朝相当,在清初历史上曾起过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就和硕特汗廷建立和巩固的历史过程,作进一步的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硕特 和硕特部 四卫拉特 成吉思汗 准噶尔 青海 青藏高原 蒙古 新疆 历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和硕特蒙古进据青藏地区的原因 被引量:2
5
作者 安应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89-96,共8页
和硕特蒙古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原驻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一带,据不少史籍记载,它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十六世纪后半叶到十七世纪前期,卫拉特蒙古由于内外各种矛盾斗争的日益尖锐,社会陷入长期动荡不安,最后导... 和硕特蒙古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原驻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一带,据不少史籍记载,它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十六世纪后半叶到十七世纪前期,卫拉特蒙古由于内外各种矛盾斗争的日益尖锐,社会陷入长期动荡不安,最后导致了卫拉特蒙古内部的分裂。1637年,继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河中下游之后,和硕特部又在其首领顾实汗的率领下,大部南下青海,袭杀喀尔喀蒙古却图汗,击败四万部众,占据其地,分部駐牧。随后又于1639年出兵喀木(即原西康地区),经过一年奋战,征服白利土司顿月多吉及其反佛势力。1641年顾实汗进军西藏,平定藏巴汗。到1642年,青康藏地区大部已处于顾实汗的直接或间接统治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拉特人 青藏地区 蒙古史 和硕特部 十六世纪 和硕特蒙古 准噶尔 十七世纪 喀尔喀蒙古 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卫拉特蒙古部落分布的沿革及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郝苏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27-31,共5页
一、简明的前言约有两个世纪经历的蒙古学,成果累累,人才辈出,已形成了大小几个研究中心。但从20世纪末期以来,科技迅速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尖锐,苏联解体,以及在蒙古国出现变化的背景下,本学科也面临着一个新挑战:扩大领域、加强国际合... 一、简明的前言约有两个世纪经历的蒙古学,成果累累,人才辈出,已形成了大小几个研究中心。但从20世纪末期以来,科技迅速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尖锐,苏联解体,以及在蒙古国出现变化的背景下,本学科也面临着一个新挑战:扩大领域、加强国际合作,运用最新技术,以适应科学发展中的整体化趋向(wboleness)——即高度分化、专门化基础上的高度整体化。出于这种观点,提出蒙古学中的“卫拉特学”专门化问题,并以中国这方面的研究为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拉特人 蒙古学 和硕特部 新进展 新疆 蒙古族 内蒙古 蒙古国 准噶尔 蒙古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硕特”名称的由来 被引量:1
7
作者 斯琴巴特尔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3年第2期49-53,共5页
关于和硕特部落的祖源及其名称,有很多中外学者作过不同的解释和猜测。本人在拜读了有关和硕特研究的论文、资料和书籍后,也对此问题发生了兴趣,现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请方家指教。 一、中外学者关于“和硕特”名称由来的研究概述 俄国... 关于和硕特部落的祖源及其名称,有很多中外学者作过不同的解释和猜测。本人在拜读了有关和硕特研究的论文、资料和书籍后,也对此问题发生了兴趣,现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请方家指教。 一、中外学者关于“和硕特”名称由来的研究概述 俄国蒙古学者怕·帕拉斯认为,和硕特部落与乌兹别克族打仗时冲锋在前英勇善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硕特部 兀良哈 落名称 厄鲁特 祖源 孛儿只斤 史略 太师 穆尔 成吉思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的和硕特蒙古
8
作者 冯锡时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34-42,共9页
和硕特,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中外史籍大都认为,它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①。土尔扈特作者加班沙拉勃1739年所写的《卫拉特历史》一书认为,和硕特这个名称是瓦刺部的托欢太师赐给的②。有的学者据此断定,和硕特... 和硕特,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中外史籍大都认为,它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①。土尔扈特作者加班沙拉勃1739年所写的《卫拉特历史》一书认为,和硕特这个名称是瓦刺部的托欢太师赐给的②。有的学者据此断定,和硕特加入到卫拉特里面大约是十五世纪中叶的事情③。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和硕特的首领博贝密尔咱、哈尼诺颜洪果尔、拜巴噶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硕特蒙古 和硕特部 卫拉特 明末清初 准噶尔 清政府 青海地区 噶尔丹 五世达赖喇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和鄂尔勒克史》看四卫拉特联盟
9
作者 金峰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3期50-55,共6页
托忒文蒙古历史文献《和鄂尔勒克史》(qo urIug unteuqe)主要记载了四卫拉特联盟,汗位交替,黄教传播,土尔扈特部和鄂尔勒克西迁伏尔加河、乌拉尔河流城,和硕特部顾实汗占领青海、西藏地区,以及后来准噶尔部同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的关系... 托忒文蒙古历史文献《和鄂尔勒克史》(qo urIug unteuqe)主要记载了四卫拉特联盟,汗位交替,黄教传播,土尔扈特部和鄂尔勒克西迁伏尔加河、乌拉尔河流城,和硕特部顾实汗占领青海、西藏地区,以及后来准噶尔部同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的关系,卫拉特四部对清朝和沙俄所采取的政策等重要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卫拉特 厄鲁特 和硕特部 联盟 土尔扈特 伏尔加河 杜尔伯特 蒙古 乌拉尔河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藏族历史的几个特点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智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5-81,共7页
关键词 木氏土司 云南藏族 纳西族 滇西北 和硕特部 松赞林寺 政教关系 西藏 滇藏贸易 中甸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套阿拉善蒙古族的由来 被引量:2
11
作者 额尔敦巴特尔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6期80-80,共1页
西套之名,由其位于河套之西而来。“贺兰山厄鲁特者,俗称阿拉山蒙古也,阿拉山即贺兰山亦名阿兰善山,皆语音之转,地在河套以西。”(《圣武记》卷三) 西套蒙古族,原属新疆乌鲁木齐的和硕特和青海和硕特部落。“游牧河西套,称西套厄鲁特。... 西套之名,由其位于河套之西而来。“贺兰山厄鲁特者,俗称阿拉山蒙古也,阿拉山即贺兰山亦名阿兰善山,皆语音之转,地在河套以西。”(《圣武记》卷三) 西套蒙古族,原属新疆乌鲁木齐的和硕特和青海和硕特部落。“游牧河西套,称西套厄鲁特。” 西套额鲁特,其“始视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七传至阿克萨噶勒泰”(《清史稿》藩部五)。元时为斡亦刺,后发展为明代瓦刺,清代的厄鲁特或卫拉特。明末,瓦刺分四大部: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部,“号四卫拉特,统称额鲁特”(《西域图志》卷首一)。四部之间虽“分牧而据”“部自为长”,却“以伊犁为会宗地”结成松散的部落联盟,设有盟主,以调解四大部之间的纠纷。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中期,担任盟主的是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 十七世纪初期,游牧于伊犁地区的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邻近部落发动掠夺战争,迫使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五万余帐,离开塔尔巴哈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蒙古 和硕特部 厄鲁特 土尔扈特 游牧 准噶尔 贺兰山 河套 噶尔丹 首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忒文历史文献的汉译注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诺尔布 冯锡时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3-49,共7页
自一九八二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对收集到的一部分托忒文历史文献进行了整理,并译成了汉文;对其中一些专有名词,进行了拉丁文转写;同时,就我们的学识水平,做了一些必要的考订和注释。这些文献是: 一、拉特纳勃哈德勒:《咱雅班第达传》二、... 自一九八二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对收集到的一部分托忒文历史文献进行了整理,并译成了汉文;对其中一些专有名词,进行了拉丁文转写;同时,就我们的学识水平,做了一些必要的考订和注释。这些文献是: 一、拉特纳勃哈德勒:《咱雅班第达传》二、加班沙拉勃:《四卫拉特人的历史》三、和硕特诺颜巴图尔乌巴什丘缅叙述的《四卫拉特历史》四、佚名:《卡尔梅克诸汗简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卫拉特 历史文献 卡尔梅克 卫拉特人 专有名词 世系 和硕特部 注释 汉译 伏尔加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普宁寺的修建略述达瓦齐与阿睦尔撒纳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62-67,共6页
一七五五年(乾隆二十年)夏五月,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割据势力以后,冬十月,乾隆在避暑山庄大宴厄鲁特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和硕特)的上层贵族,并分别按照满族贵族封爵的等级,授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 一七五五年(乾隆二十年)夏五月,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割据势力以后,冬十月,乾隆在避暑山庄大宴厄鲁特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和硕特)的上层贵族,并分别按照满族贵族封爵的等级,授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头衔。因为他们崇信喇嘛教,所以,乾隆遵循“皇祖(康熙)之定喀尔喀也,建汇宗寺于多伦诺尔,以一众志,式循旧章”,在避暑山庄北麓下令仿效西藏雅鲁藏布江畔“三摩耶庙之式”建普宁寺以作纪念(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 避暑山庄 杜尔伯特 厄鲁特蒙古 清政府 噶尔丹 乾隆时期 和硕特部 割据势力 喀尔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开先河 功利与民──喜读《台吉乃尔旗志》有感
14
作者 贾晞儒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7年第4期57-62,共6页
关键词 台吉乃尔人 青海蒙古族 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 青藏高原 文化教育 功利 党的民族政策 柴达木 和硕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雪山蒙古人溯源
15
作者 玛.乌尼乌兰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4期120-121,共2页
甘肃蒙古族主要居住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部分散居于离肃北较近的张液、山丹、玉门、安西等地。肃北面积有七万二千多平方公里,是离海平面四千多米高的雪山高原地带,山顶上长年白雪皑皑,气候极为寒冷,故西北各族人民称甘肃蒙古族为甘肃... 甘肃蒙古族主要居住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部分散居于离肃北较近的张液、山丹、玉门、安西等地。肃北面积有七万二千多平方公里,是离海平面四千多米高的雪山高原地带,山顶上长年白雪皑皑,气候极为寒冷,故西北各族人民称甘肃蒙古族为甘肃雪山蒙古人。 甘肃雪山蒙古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新疆四个卫拉特部中的和硕特部和土尔扈特部之后裔。和硕特部即十三世纪时的哈布图哈萨尔(成吉思汗之弟)的后裔,姓博尔挤古特,根据《青海地方史略》,其世袭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山 蒙古人 和硕特部 甘肃 土尔扈特 布图 安西 蒙古族 世袭 左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办事大臣
16
作者 卫心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79-79,共1页
办事大臣这里说的办事大臣,指雍正二年设的“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称青海办事大臣,因驻西宁,又称西宁办事大臣。清朝雍正元年以前,俱派理藩院司员驻扎西宁,办理民族事务。平定罗卜藏丹津事件后,简派大臣驻西宁总理之... 办事大臣这里说的办事大臣,指雍正二年设的“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称青海办事大臣,因驻西宁,又称西宁办事大臣。清朝雍正元年以前,俱派理藩院司员驻扎西宁,办理民族事务。平定罗卜藏丹津事件后,简派大臣驻西宁总理之,而遣部郎协理。首任办事大臣达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办事大臣 和硕特部 青海蒙古 驻藏大臣 理藩院 千百户制度 政教合一制度 札萨克 封建统治秩序 藏族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江嘎尔》
17
作者 色道尔吉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1期51-55,共5页
《江嘎尔》这部光辉的长篇英雄史诗,已引起蒙古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和深入探讨。进一步研究这部史诗,对于搞清蒙古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和蒙古族文学的发展规律,对于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都有重要意义。为此,再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江嘎尔》这部光辉的长篇英雄史诗,已引起蒙古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和深入探讨。进一步研究这部史诗,对于搞清蒙古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和蒙古族文学的发展规律,对于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都有重要意义。为此,再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一) 喜爱《江嘎尔》的某些同志,因为《江嘎尔》流传于卫拉特地区,便认为《江嘎尔》产生于蒙古民族统一之前的“林木中百姓”。有的则认为《江嘎尔》是“林木中百姓”(槐因亦儿坚)西迁以后的作品。这些意见与史诗《江嘎尔》反映的主要内容不相符合。这部史诗中描写的是阿尔泰地区的自然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巍峨的金山,摩天的高楼,精巧的毡房,广袤的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史诗 阿尔泰地区 卫拉特人 洪古尔 杜尔伯特 再论 勇士 和硕特部 土尔扈特 蒙古族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罗卜藏丹津叛乱与清政府的善后措施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汝珩 马大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69-78,共10页
一九二三年(雍正元年),在我国西北部青海地区爆发了以和硕特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为首的反清武装叛乱。这次叛乱,规模不大,且历时较短,但它却造成了青海地区的混乱,危及到甘肃、西藏和新疆等地区的安宁。清政府采取果断的平叛措施,基本上... 一九二三年(雍正元年),在我国西北部青海地区爆发了以和硕特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为首的反清武装叛乱。这次叛乱,规模不大,且历时较短,但它却造成了青海地区的混乱,危及到甘肃、西藏和新疆等地区的安宁。清政府采取果断的平叛措施,基本上安定了青海地区的社会秩序。这件事,在清代历史上算不得重大政治事件,但它在青海地方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与发展过程中也有着重要历史意义。本文仅就笔者所能接触到的资料,对这次叛乱发生历史背景、叛乱经过以及清政府平叛后的善后措施等方面,作些粗略的考察和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年羹尧 武装叛乱 和硕特部 准噶尔 多民族国家 和硕特蒙古 蒙古贵族 历史背景 中央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睦尔撒纳叛乱及清政府的平叛斗争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蕴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Z1期31-38,共8页
(一) 我国西部蒙古民族,元代称为斡刺亦惕。明代称为瓦刺(又叫卫拉特)。明末清初称为厄鲁特(额鲁特)。因系由四大部所构成,又称四卫拉特。即:和硕特部,游牧于乌鲁木齐一带;杜尔伯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一带;土尔扈特部,游牧于塔尔巴哈... (一) 我国西部蒙古民族,元代称为斡刺亦惕。明代称为瓦刺(又叫卫拉特)。明末清初称为厄鲁特(额鲁特)。因系由四大部所构成,又称四卫拉特。即:和硕特部,游牧于乌鲁木齐一带;杜尔伯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一带;土尔扈特部,游牧于塔尔巴哈台一带;准噶尔部(绰罗斯),游牧于伊犁河一带。十七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时,准噶尔部长巴图尔浑台吉的势力强大起来,统一了四部。和硕特部不愿意受准噶尔的兼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 和硕特部 厄鲁特 额尔齐斯河 塔尔巴哈台 十七世纪 杜尔伯特 叛乱 蒙古民族 哈萨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至乾隆年间中甸政教史综述
20
作者 潘发生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6-62,共7页
关键词 中甸县 五世达赖喇嘛 史综述 吴三桂 和硕特部 乾隆年间 西藏 清政府 松赞林寺 乾隆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