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制度——从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思想说开去 被引量:9
1
作者 万霞 宋冬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7年第6期34-40,共7页
海洋争议区域的共同开发制度在国际实践中已存在了许多年,并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议中不断得到运用。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主张并推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这一原则不仅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也符合和平解决国际争... 海洋争议区域的共同开发制度在国际实践中已存在了许多年,并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议中不断得到运用。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主张并推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这一原则不仅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也符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要求。在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共同开发原则的运用无疑是其中一个成功的典范。本文回顾了共同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围绕共同开发的定义、成因、法律特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开发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国际法上和平解决国际海洋划界争端的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雷筱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61,共9页
在解决海洋划界争端中,谈判与国际司法裁判和仲裁起主要作用。通常,谈判是首选,因政治意愿主导而适用灵活;国际司法裁判和仲裁是补充,因法律规则主导而有相对确定性。在解决海洋划界争端中,二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补充。调解和调停等其他... 在解决海洋划界争端中,谈判与国际司法裁判和仲裁起主要作用。通常,谈判是首选,因政治意愿主导而适用灵活;国际司法裁判和仲裁是补充,因法律规则主导而有相对确定性。在解决海洋划界争端中,二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补充。调解和调停等其他争端解决方法也可用于海洋划界争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注重缔约各国选择争端解决方法的自由,并为此创立了由相互竞争的各种方法组成的一种横向争端解决机制。这些和平争端解决方法,为我国和平解决海域划界争端提供了工具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划界 谈判 国际司法裁判 仲裁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承认战争自由到惩治战争犯罪的里程碑——论海牙和平公约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3
作者 刘长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3,共5页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表达了人类社会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它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代,在1899年和1907召开的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及其决议中首次得以体现,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
关键词 海牙会议 和平公约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海波 陈景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103,共7页
一战期间,欧美相关政治力量在通过建立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上,达成共识并进行了相关的筹划。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协约国在借鉴一战期间关于国联各种构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国联及其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 一战期间,欧美相关政治力量在通过建立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上,达成共识并进行了相关的筹划。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协约国在借鉴一战期间关于国联各种构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国联及其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但该机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国际政治的结构,加之在自身设计上存在很多漏洞,使得国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在调处一战后国际争端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联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巴黎和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略的审思
5
作者 于永洋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5,共2页
以和平为基点,运用政治或外交方法而不是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是我国在争端解决问题上的一贯方略。除某些经济贸易争议外,迄今尚无我国将有关国际争端提交国际法院或国际仲裁解决的实例。我国消极运用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有一定的历史... 以和平为基点,运用政治或外交方法而不是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是我国在争端解决问题上的一贯方略。除某些经济贸易争议外,迄今尚无我国将有关国际争端提交国际法院或国际仲裁解决的实例。我国消极运用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也有意识形态分歧、主权理解困惑、中西法律文化的矛盾等方面的原因。本文认为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必须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略作出调整,综合采用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政治方法 法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争端解决的司法中心主义祛魅与国际法话语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晓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近三十多年来,国际裁判机构数量激增、管辖范围不断扩大,国际海洋法、国际刑法、国际贸易法等领域均设立了司法裁判机构,与此同时,区域性裁判机构也在不断兴起。有学者认为,国际裁判机构的勃兴预示着司法解决逐渐成为常态化的国际争端... 近三十多年来,国际裁判机构数量激增、管辖范围不断扩大,国际海洋法、国际刑法、国际贸易法等领域均设立了司法裁判机构,与此同时,区域性裁判机构也在不断兴起。有学者认为,国际裁判机构的勃兴预示着司法解决逐渐成为常态化的国际争端解决方式,是国际社会法治进程的积极信号。这是一种“以法律促和平”的国际法思想传统,体现了国际争端解决的司法中心主义立场。司法中心主义是现代实证国际法学的构成性要素,是否存在独立于国家主观意志之外的国际裁判机制是衡量国际法是否具备法律体系特征的重要标准,也是国际法发挥定纷止争功能的重要保障。然而,以渊源识别和规则适用为基础的司法中心主义将大量国际法论辩活动排除在分析范畴之外,不能有效回答国际法的有效性问题,也边缘化了争端避免和争端搁置等问题的重要性。从批判国际法和经验主义的路径出发,厘清司法中心主义背后的理论预设和价值选择的局限性,有助于洞察国际法话语的运行和生成机制,打开国际法研究的多面向视野,为多元化国际争端解决提供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中心主义 批判国际法学 经验主义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法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范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金荣 《现代法学》 1985年第1期56-58,共3页
中国和英国关于香港地区问题,经过两年的和平谈判,手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发表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草签)。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文件,引起了亚洲和整个世界各国舆论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一致认为,它不仅对促进我国的统一和建... 中国和英国关于香港地区问题,经过两年的和平谈判,手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发表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草签)。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文件,引起了亚洲和整个世界各国舆论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一致认为,它不仅对促进我国的统一和建设四个现代化,发展中英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为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和平谈判 香港问题 联合声明 国际法 中英两国 四个现代化 战略决策 相互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安理会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57-62,共6页
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新旧矛盾交织,天下依然很不安宁。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还需要各国人民继续努力去加以维护和解决。各国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日益重视,对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负有特殊使命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新旧矛盾交织,天下依然很不安宁。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还需要各国人民继续努力去加以维护和解决。各国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日益重视,对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负有特殊使命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寄予期望。认识安理会的有关职责,探讨它在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经验教训 国际联盟 国际和平 会员国 国际社会 国际法 国际组织 宪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争端解决方法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兴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3年第5期103-109,共7页
以1899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为里程碑,国际争端解决方法经历了一个由强制方法向和平方法的转变过程。因为战争、国际组织、非殖民化运动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20世纪以来政治和法律的争端解决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第二次... 以1899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为里程碑,国际争端解决方法经历了一个由强制方法向和平方法的转变过程。因为战争、国际组织、非殖民化运动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20世纪以来政治和法律的争端解决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方法更是经常、普遍地得到适用。随着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国际社会越来越迫切地期望完善这些方法,包括政治和法律方法在内的和平的争端解决方法正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端解决方法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历史演进 现代国际法 法律方法 国际联盟 解决争端 国际组织 联合国 和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次国际和平会议
10
作者 史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19-19,共1页
1899年5月18日至7月29日,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发起,在荷兰海牙的森林宫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和平会议。与会的有英、法、德、奥匈、比、美、日、葡、中国等26国代表。尼古拉二世建议各国政府“通过国际性讨论寻求最有效的措施,以保障各国... 1899年5月18日至7月29日,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发起,在荷兰海牙的森林宫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和平会议。与会的有英、法、德、奥匈、比、美、日、葡、中国等26国代表。尼古拉二世建议各国政府“通过国际性讨论寻求最有效的措施,以保障各国人民享受真正的持久和平,其中首先是停止军备的进一步发展”。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一方面希望缩减军费开支,缓和国内人民的不满,另一方面又想对别国军备有所限制,以免自己的军事实力落后于他人。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公约,并在海牙成立仲裁法庭。另外,会议还通过了三项宣言:一是禁用气球或类似方法空投爆炸物(为期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费开支 军事实力 爆炸物 军备 和平会议 气球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持久和平 仲裁法庭 各国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国际法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国勇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0,共4页
在国际法方面,邓小平同志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国际法方面,邓小平同志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国家主权 不干涉内政原则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集体安全保障体制研究
12
作者 金永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90,共6页
重点论述了集体安全保障体制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同时指出了修宪和改革联合国的必要性,以使其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为:联合国改革任重道远,必须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并要求会员国须真诚地与联合国主... 重点论述了集体安全保障体制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同时指出了修宪和改革联合国的必要性,以使其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为:联合国改革任重道远,必须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并要求会员国须真诚地与联合国主要机关协商与合作,以构建和谐国际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集体安全保障体制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修宪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共同开发:困境中求新机——《南海共同开发六国学者共同研究报告》述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农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57-65,I0003,共10页
共同开发是现代国家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中国倡导的共同开发概念,得到了其他国家的积极回应。但由于地缘政治、法律制度以及有关当事国内政、外交等诸多因素的挑战,目前为止南海地区的共同开发没有得到很好... 共同开发是现代国家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中国倡导的共同开发概念,得到了其他国家的积极回应。但由于地缘政治、法律制度以及有关当事国内政、外交等诸多因素的挑战,目前为止南海地区的共同开发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发布的《南海共同开发六国学者共同研究报告》,将几个当事国的政策解析、国家实践进行横向比较和深度解读,认为共同开发这一概念本身是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持久性的和平方案,符合中国和其他声索国的利益,同时对南海共同开发面临的困境和瓶颈达成共识,并结合当前南海形势提出了相对可行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共同开发 南海共同开发六国学者共同研究报告 和平解决领土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中善意协商义务的适用方法研究——基于国际法院实践样本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7,共7页
善意协商义务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一基本国际法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多个国际法院案例确认为重要义务甚至具有国际习惯法的地位。但由于善意协商义务天然所具有的模糊性,在国际公约和国际法院案例中,并没有明确列举满足该义务的具... 善意协商义务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一基本国际法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多个国际法院案例确认为重要义务甚至具有国际习惯法的地位。但由于善意协商义务天然所具有的模糊性,在国际公约和国际法院案例中,并没有明确列举满足该义务的具体要求和审核标准。在国际法院所有涉及“善意原则”的案例中,有超过60%的案例都涉及善意协商义务,国际法院将其作为最主要的善意原则的具体适用形式。在这些案例中,国际法院不乏前后不一致的观点与立场,但整体来看国际法院在审查国家是否满足善意协商义务时,通常要求当事国应当按照既定的谈判流程真诚而有意义地进行谈判,不可仅仅是走形式,并应当考虑到各方的合理利益并作出相应的妥协与让步,不得无合理理由延迟协商、拒绝沟通并固执己见。在多个案例中的国际法院管辖权确立阶段,国际法院认为满足善意协商义务应当是诉讼前置程序的一项基本要求。另外在有可能涉及他国利益的跨境损害案件中,国际法院要求善意协商义务应具体体现为及时通知利害相关方并及时作出信息共享披露与协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院 善意协商义务 适用方法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一国两制构想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15
作者 文继乐 唐纯良 《理论探讨》 1987年第1期33-40,共8页
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空前的创举。它是古今中外政治史上所没有的新创造,是中国共产党有效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伟大法宝——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空前的创举。它是古今中外政治史上所没有的新创造,是中国共产党有效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伟大法宝——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成果。它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开辟了现实的可能性。它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保卫和巩固世界和平也是一个贡献。这一构想的提出,涉及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构想 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 共产党 历史条件 国民党 第三次国共合作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建设事业 和平统一祖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