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维护周边和平稳定的实践逻辑与世界意义
1
作者 周方银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5年第16期49-58,共10页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周边作为大国战略博弈的关键地区,国家众多、国情差异较为显著,且存在多个长期难以解决的热点问题,维持地区和平稳定面临现实挑战。尽管如此,该地区未爆发大规模和持续性的武装冲突,危机管控总体较为...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周边作为大国战略博弈的关键地区,国家众多、国情差异较为显著,且存在多个长期难以解决的热点问题,维持地区和平稳定面临现实挑战。尽管如此,该地区未爆发大规模和持续性的武装冲突,危机管控总体较为成功。这一局面的形成,与中国作为本地区最重要力量长期保持战略克制并积极推动周边合作密切相关。中国的战略克制有效减轻大国竞争对周边局势的冲击,降低周边国家面临的国际压力,缓解中小国家的战略焦虑并增加其战略回旋空间。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夯实地区和平稳定的利益基础,使经济问题安全化的现象未在周边地区大面积蔓延。中国积极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与超过半数的周边国家共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并积极推动多个区域性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携手周边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对推动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合作 周边命运共同体 国际安全 和平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长期稳定的中美安全合作关系——写在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25周年之时
2
作者 夏立平 《国际展望》 1997年第5期5-6,共2页
回顾本世纪的中美关系史,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中美保持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正是这种合作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胜利,它也是促使冷战结束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中美关系多次大起大... 回顾本世纪的中美关系史,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中美保持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正是这种合作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胜利,它也是促使冷战结束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中美关系多次大起大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美国对中国推行封锁和遏制政策,中美之间一度处于隔绝状态。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一起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后,特别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在一段时期发展比较顺利,但1989年后又跌到了谷底。1993年后虽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合作 《上海公报》 长期稳定 中美两国 亚太地区 中美关系史 和平稳定 大国关系 两国关系 先进战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8—1929年绥远省鼠疫疫情及其治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翁有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9,共13页
1928年秋冬至1929年春,绥远发生了一次鼠疫疫情。此前,1918年该地就曾经发生过一次十分严重的鼠疫,而1928—1929年这次鼠疫疫情的结果与上次却大不相同,主要原因就在于这次疫情初期虽有所蔓延,但由特别区域改制为省的省政机构成立后,即... 1928年秋冬至1929年春,绥远发生了一次鼠疫疫情。此前,1918年该地就曾经发生过一次十分严重的鼠疫,而1928—1929年这次鼠疫疫情的结果与上次却大不相同,主要原因就在于这次疫情初期虽有所蔓延,但由特别区域改制为省的省政机构成立后,即在卫生部支持下开始了有效治理。针对疫情,绥远省当局建立了省及县级专门防疫网络,省防疫主要领导人员亲临防疫前线调研、指导,省当局依靠并利用卫生部援派防疫专家的技术、建议和药品等重要资源,还采取了科学、严格、有效的禁掘鼠粮、消毒、施医、隔离、宣传等防疫治疫措施,由此使疫情控制在"点",未普遍蔓延,以至在1929年3月初消失。"人和"、"和平稳定的环境"、"科学防治"是此次疫情防控治理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远鼠疫 疫情治理 科学防治 人和 和平稳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对亚太安全的新方针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瑞声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64,共7页
中国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本国的历史经验,树立了新的安全观,对亚太安全采取了相应的新的方针。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不是军事联盟作为全球和地区安全的政治基础,反对冷战思维,积极同亚太地区各国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 中国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本国的历史经验,树立了新的安全观,对亚太安全采取了相应的新的方针。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不是军事联盟作为全球和地区安全的政治基础,反对冷战思维,积极同亚太地区各国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赞成综合安全观,重视经济安全,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将新安全观运用于同邻国改善关系的实践中,建立了新的安全模式。中国主张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亚太安全 新安全观 意识形态 伙伴关系 社会制度 军事同盟 五项原则 和平稳定 经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结束与亚太地区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陶炳蔚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22,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宣告结束的。50年来,亚太地区形势的巨大变化既同二战结束密切相关,又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当前和今后,亚太地区将更加明显地按自身特点发展,从而为世界历史谱写出新的光辉篇章。
关键词 亚太地区 二战结束 本地区 亚太经济合作 亚太国家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经济 睦邻友好 和平稳定 东盟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亚局势的发展变化
6
作者 陶炳蔚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6,63-64,共6页
东北亚正处于向新格局转换过程中。和平与稳定局面继续发展,表现在朝鲜核问题走向解决,朝韩关系有所缓和,各国关系保持平稳,经济合作更加密切,安全对话与合作提上日程。但朝鲜半岛双方内部局势,冷战思维及其影响,仍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 东北亚正处于向新格局转换过程中。和平与稳定局面继续发展,表现在朝鲜核问题走向解决,朝韩关系有所缓和,各国关系保持平稳,经济合作更加密切,安全对话与合作提上日程。但朝鲜半岛双方内部局势,冷战思维及其影响,仍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美日在朝鲜半岛的活动,日本的走向,俄罗斯影响的增大,跨国界问题的出现,值得人们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和平稳定 朝鲜半岛 冷战思维 安全对话 经济合作 图们江地区 本地区 东北亚地区 行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月要论
7
《人民论坛》 1995年第5期62-62,共1页
所谓“中国威胁”的说法毫无根据 当今世界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还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还存在着霸权主义,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国际事务中所出现的争议,反对任何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 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愿在和平共处... 所谓“中国威胁”的说法毫无根据 当今世界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还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还存在着霸权主义,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国际事务中所出现的争议,反对任何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 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外国有人散布所谓“中国威胁”的说法,这是毫无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威胁” 基本环节 农民 和平稳定 友好合作 机制转换 年轻干部 说法 无根据 多党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方会谈”为何难以取得进展
8
作者 李福兴 《国际展望》 1999年第17期7-9,共3页
8月5日至10日,中美朝韩在日内瓦举行了第六次四方会谈,会谈中朝鲜坚持在过点5轮会谈中的一贯立场,要求美众韩国撤军,废除停战协定,美朝签订和约,并首次提出重新设立北方限制线问题。对此,美韩表示绝不能接受,并反对讨论这些问题。朝鲜说。
关键词 四方会谈 取得进展 和平机制 驻韩美军 朝鲜半岛问题 韩国 和平稳定 美朝关系 和平协定 停战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事追踪
9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1996年 香港特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人民的根本利益 行政长官 联合国秘书长 和平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东地区 中央军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当代西方国家外交中的“均势原则”
10
作者 刘艾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75-85,共11页
在西方外交史上,“均势”这个名词最早载入条约是在1713年西班牙继承战争交战国签订的乌得利支和约。这个和约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认为要确保和平与稳定必须维持均势。此后均势被更多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当作处理国际关系的一个原则。第... 在西方外交史上,“均势”这个名词最早载入条约是在1713年西班牙继承战争交战国签订的乌得利支和约。这个和约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认为要确保和平与稳定必须维持均势。此后均势被更多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当作处理国际关系的一个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军事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由于热核武器的破坏力以及投掷这种武器的能力和精确性,均势原则在西方国家外交活动中享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西方国家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对均势原则作了大量的系统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特勒 军事力量 苏联 当代西方国家 核武器 核力量 战争 邱吉尔 和平稳定 凡尔赛和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