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和实生物”视角下的社会创新设计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杨先艺
王乔萌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72-78,共7页
-
基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古代造物设计思想在当代中国智慧之应用研究”(18BG135)。
-
文摘
目的对中国传统谋事造物哲学“和实生物”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其内涵以及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在万众创新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探寻我国传统思想在社会创新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献,研究和实生物思想的来源,并简要介绍其在各个领域的运用。进一步分析和实生物思想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同时对社会创新设计进行介绍,用和实生物重新诠释社会创新设计进程。结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视角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是一个“存异”“致和”而“生物”的过程,和实生物引申出的设计本体观、资源互补观、循环求新观、协同发展观可为社会创新设计提供有力的设计指导和启发。
-
关键词
和实生物
社会创新设计
跨学科协作
系统思维
-
Keywords
He Shi Sheng Wu
social innovation design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system thinking
-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
-
题名和实生物:新起点上央视春晚的礼乐相济之路
- 2
-
-
作者
苏米尔
-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00,共3页
-
文摘
一、道技相生:新起点上还须从长计议恰如2017年央视春晚的开篇寄语所言:“春晚——除夕夜最温暖的陪伴!”作为一种“新年俗”的春晚,已是中国人除夕夜的集体记忆。不仅如此,中央电视台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国家文化阵地,央视春晚无疑是举世瞩目的国家仪式、百姓年俗、艺术盛会,是政治、文化、艺术、商业等多重承载的复合体。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一脉相承,
-
关键词
央视春晚
文化发展规划
全国文代会
和实生物
集体记忆
文化阵地
艺术盛会
相济
社会争议
电视晚会
-
分类号
G229.2
[文化科学]
-
-
题名孔子“攻乎异端”辨疑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井海明
李尚儒
-
机构
山东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
-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2-96,共5页
-
文摘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语,乃是孔子教导弟子如何树立正确的修身治学态度,如何对待异己之学,对后世影响甚巨。历代诸家对此语之阐析多失之偏颇,甚至以之济私覆短,贻害无穷。今略举六家观点逐一辨析之,以便全面完整地把握孔子的微言大义。
-
关键词
攻
异端
和实生物
-
Keywords
exclusive study of
dissenters′ views
tolerance of different views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元亨利贞——中国哲学元理之一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张立文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17ZDA012)
-
文摘
中国哲学经典《周易》提出元亨利贞,是中国哲学回答天地万物资始资生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回应天地万物从哪里来的基本话题。任何事物都在时空的人文语境中演化,离了一定的时空,就离了生物之道。和实生物,聚散气化。从思维视阈观天地万物生死、荣枯的运动变化,它们表现为凝聚性与离散性。人生为气聚,人死为气散。聚散体现为多种形式:聚极而散,聚散有气,聚散为理等。本体不因运动变化而损益,但聚与散作为两种运动形式,聚而显、生、荣、形,散而微、死、槁、神。差分而对待,对待而互相转化。天地万物资始资生以后,天地万物以及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方式是什么?这就与水金木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相对相关。五行的多样性、差异性在杂合形式的过程中,产生相生相胜的融突话题。五行与阴阳相融合、杂合,便将天地万物以及人生各种现象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向度上统摄在五行之中,并对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哲学、历史、艺术、宗教、地理、堪舆、星相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关键词
元亨利贞
气化聚散
和实生物
阴阳五行
相生相克
-
Keywords
Yuan Heng Li Zhen
gathering and dispersing of Chi
He generates everything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genera tion and restriction
-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乐与道和——论福建南音的艺术精神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吴鸿雅
-
机构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9-182,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编号:11&ZD1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文化遗产科学管理研究"(项目编号:11YJA760079)
+2 种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优秀文化资源发掘
传承和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4B03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JB-SK1134)
-
文摘
音乐之美在于"和"之律动。南音,作为晋、闽文化融会共通的古老乐种,其记谱法、润腔法、奏唱方式、乐器构制等留存了汉唐以来音乐的诸多特点,其为研究中国音乐提供了许多鲜活而又弥足珍贵的史料。其从统一中寻变化,从变化间求统一,于对立统一中现和谐,时时处处体现了古乐和谐之道。
-
关键词
南音
和实生物
保合太和
乐与道和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如何弘扬“和”的哲学思维
- 6
-
-
作者
郭建宁
-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6-27,共2页
-
文摘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和文化"与"和实力"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丰富内容和当代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文化强调"太和",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对我们今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化发展仍然具有意义。
-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思维
人与自然
国际观
价值取向
君子和而不同
行为规范
社会观
和实生物
协和万邦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治理的伦理路径
被引量:3
- 7
-
-
作者
许冰杨
-
机构
重庆北碚区委党校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143,共4页
-
文摘
后现代社会迅速增长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政府全能统制的行政模式面临一种结构性危机,建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足鼎立"的合作治理体系已成为公共行政改革趋势。在这一"非中心化"结构中,如何重塑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基于这种价值关切,我们引入"和实生物"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结合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中国语境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进行历史性梳理、辩证分析和现代性构想。
-
关键词
和实生物
政府
社会组织
和而不同
共生关系
-
分类号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