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和声教学中的和弦认知——以四部和声写作为例
1
作者 姜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对和弦及和声语汇的认知程度,是和声学习成果的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学习者对和声规则的"一知半解"是导致其在和声写作中"生搬硬套"、割裂音乐内部逻辑联系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本文将深入思考并探究和声写作练习的真... 对和弦及和声语汇的认知程度,是和声学习成果的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学习者对和声规则的"一知半解"是导致其在和声写作中"生搬硬套"、割裂音乐内部逻辑联系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本文将深入思考并探究和声写作练习的真正目的及意义,并以此为前提展开对和声写作练习过程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历史继承性的探究与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性和声写作 和声教学 和弦认知 和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和声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2
作者 臧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2年第4期85-87,共3页
作为和声学教学重要内容的和声习题写作训练,是和声学实践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本人通过多年的和声学教学发现,学生写作和声习题(高音题)时,常常不经过充分审题,上手就做,这就容易造成做题逻辑混乱、事倍功半。所... 作为和声学教学重要内容的和声习题写作训练,是和声学实践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本人通过多年的和声学教学发现,学生写作和声习题(高音题)时,常常不经过充分审题,上手就做,这就容易造成做题逻辑混乱、事倍功半。所以做和声习题时,步骤与程序是很重要的,只有从宏观到微观、表层到背景都明确题目所含的知识要点与难点,抓住并发展它们,做题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以往和声习题写作方面的论著,对做题步骤的论述总体较为宏观,对于学生习题写作实践的指导性不强。本文将结合实例,针对和声习题写作(高音题)的基本步骤进行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和声 和声习题写作 高音题 做题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四部和声到钢琴伴奏写作的桥梁——谈和声分析的手段与作用
3
作者 吕振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7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论文中所涉及的和声问题由于时间与篇幅以及高等师范和声学教学程度的关系、只停留在传统和声学的阶段.钢琴伴奏写作中的附加音和弦、以及一些属于高级和声写作及多部(四部以上)和声写作的分析在此就不一一提及.(一)和声学是研究旋律... 本论文中所涉及的和声问题由于时间与篇幅以及高等师范和声学教学程度的关系、只停留在传统和声学的阶段.钢琴伴奏写作中的附加音和弦、以及一些属于高级和声写作及多部(四部以上)和声写作的分析在此就不一一提及.(一)和声学是研究旋律与和声的多声部关系的学问之一,是研究和弦与和弦外音的多音结合及其在作曲中实际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就高等师范的和声学教学特点来看,高师和声学教学主要由讲授四部和声的写作与钢琴伴奏的写作两大内容构成.四部和声是音乐作品中最常用的声部组合方式,是分部和声中最基本的形式.四部和声的写作则是和声学学习的基本练习方式,是既能保证各声部的独立性,又能维持和声丰满的最为精练的写作技巧锻炼.如何把作为基本练习的四部和声写作与作为音乐作品中自由织体的钢琴伴奏写作有机而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个课题历来是高等师范和声学教学中不易处理的问题.在四部和声写作向钢琴伴奏写作转换的过程中,有一种不容我们所忽视的手段——和声分析,这是分部织体与自由织体之间转接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伴奏 四部和声写作 和声分析 和声节奏 和弦序进 和弦外音 和声内涵 高等师范 和声 音乐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和声教学教程改革与实践——评《和声学教程》
4
作者 陈遥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I0010-I0010,共1页
《和声学教程》作为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丛书,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编了一些作品实例与和声写作举例,并同时融入到课堂教学与课下练习中,这是音乐史上很大胆的一个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更注重理论培养及普遍教学,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教学教程 和声 改革 实践 艺术职业教育 理论教学 和声写作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曲中和声的半音化设计与教学研究——评《和声的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兴忠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27-127,共1页
优秀音乐作品要求创作者具备高水平作词作曲能力,其中,作曲水平更是影响整个音乐作品基调,所以音乐创作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作曲能力。和声是创作全新音乐的必备因素,也是培养作曲者创新思维能力、多声部写作能力的关键基础课程。为此,... 优秀音乐作品要求创作者具备高水平作词作曲能力,其中,作曲水平更是影响整个音乐作品基调,所以音乐创作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作曲能力。和声是创作全新音乐的必备因素,也是培养作曲者创新思维能力、多声部写作能力的关键基础课程。为此,本文将结合《和声的理论与应用》(何平编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深入分析和声的半音化设计,探究和声教学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和声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部写作 半音化 作曲者 和声教学 何平 音乐创作 和声写作 理论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回声
6
作者 马波 滕海峰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8-150,共3页
无伴奏四部混声合唱曲《回声》,在节奏与节拍上的时间平衡;对两只混声合唱队在人数、音量比例上的控制;在和声的横向进行与纵向重复关系上无一不体现出了拉索在音乐创作中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利用模仿复调技术在演唱中模拟声音... 无伴奏四部混声合唱曲《回声》,在节奏与节拍上的时间平衡;对两只混声合唱队在人数、音量比例上的控制;在和声的横向进行与纵向重复关系上无一不体现出了拉索在音乐创作中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利用模仿复调技术在演唱中模拟声音的反射现象,在物理与音乐的关系层面,拉索表现出了过人的敏感嗅觉。他用物理的思维方式使《回声》的意义超越了"音乐"的范畴。音乐作为时间艺术的传统观念在作品中得到突破,拉索在作品中创造性的体现出极其真切的距离感和空间感!在这一时期中,恐怕没有第二位作曲家像拉索这样用音乐来体现物理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 反射波 物理特性 对位和声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