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线性声部展衍手法及和声内涵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宝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98-107,共10页
辟斯顿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于线性声部的发展手法及其本身所蕴藏的调性和声内涵,是与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相对立的;这些不同调式材料所构成的线性声部,以及这些线性声部再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和弦或“和音”,是与勋伯格“不协和和弦”与... 辟斯顿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于线性声部的发展手法及其本身所蕴藏的调性和声内涵,是与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相对立的;这些不同调式材料所构成的线性声部,以及这些线性声部再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和弦或“和音”,是与勋伯格“不协和和弦”与“不协和和音”相对立的。如果说辟斯顿对位化和声的推动力主要是基于多个线性声部的共同驱动下完成,那么对于线性声部的发展手法及和声内涵的多角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单音平衡、特征音程、主题-动机的层次化推进过程以及半音形态与调暗示等几个方面,探索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线性声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平衡、展衍及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音高材料合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线性声部 展衍 平衡 和声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旋律创作和声的新思路——为旋律和声内涵编配的创作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彪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如何在多声部创作中来具体运用好和声实践,为旋律创作和声开拓新思路,是音乐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为旋律和声内涵编配的思考从确定旋律调式、选择和弦、终止式巧安排、构建旋律中间部分和声进行的功能骨架和弦、衔接好各功能骨架... 如何在多声部创作中来具体运用好和声实践,为旋律创作和声开拓新思路,是音乐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为旋律和声内涵编配的思考从确定旋律调式、选择和弦、终止式巧安排、构建旋律中间部分和声进行的功能骨架和弦、衔接好各功能骨架和弦之间的和声进行空隙、和声的结构与布局、完成和声创作方面作了分析、设计、归纳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旋律创作和声 新思路 和声内涵编配 创作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族风格作品的和声内涵与创作手法研究——以作品《京岛的小路》和《北部湾的风》为例
3
作者 钟是问 段元博 +1 位作者 梁管保 郑钰 《艺术评鉴》 2019年第16期16-18,29,共4页
京族汉语民歌用汉语—粤方言和“白话山歌”曲调演唱,主要流传于中国南海北部湾地区。其曲调婉转缠绵,波音较多;京族民歌的结构主要以单段体和二段体为主,多段体相对较少。在当今时代的京族汉语民歌创作中,西洋作曲技术与民族旋法的结... 京族汉语民歌用汉语—粤方言和“白话山歌”曲调演唱,主要流传于中国南海北部湾地区。其曲调婉转缠绵,波音较多;京族民歌的结构主要以单段体和二段体为主,多段体相对较少。在当今时代的京族汉语民歌创作中,西洋作曲技术与民族旋法的结合在京族风格作品的创作中日益彰显出独特的气质,本文主要以作曲家丁丕业先生创作的《京岛的小路》及作曲家丁铃女士创作的《北部湾的风》为例,分别从传统分析法和申克分析法两种角度,讨论其和声内涵与旋律旋法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岛的小路》 《北部湾的风》 和声内涵 旋律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四部和声到钢琴伴奏写作的桥梁——谈和声分析的手段与作用
4
作者 吕振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7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论文中所涉及的和声问题由于时间与篇幅以及高等师范和声学教学程度的关系、只停留在传统和声学的阶段.钢琴伴奏写作中的附加音和弦、以及一些属于高级和声写作及多部(四部以上)和声写作的分析在此就不一一提及.(一)和声学是研究旋律... 本论文中所涉及的和声问题由于时间与篇幅以及高等师范和声学教学程度的关系、只停留在传统和声学的阶段.钢琴伴奏写作中的附加音和弦、以及一些属于高级和声写作及多部(四部以上)和声写作的分析在此就不一一提及.(一)和声学是研究旋律与和声的多声部关系的学问之一,是研究和弦与和弦外音的多音结合及其在作曲中实际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就高等师范的和声学教学特点来看,高师和声学教学主要由讲授四部和声的写作与钢琴伴奏的写作两大内容构成.四部和声是音乐作品中最常用的声部组合方式,是分部和声中最基本的形式.四部和声的写作则是和声学学习的基本练习方式,是既能保证各声部的独立性,又能维持和声丰满的最为精练的写作技巧锻炼.如何把作为基本练习的四部和声写作与作为音乐作品中自由织体的钢琴伴奏写作有机而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个课题历来是高等师范和声学教学中不易处理的问题.在四部和声写作向钢琴伴奏写作转换的过程中,有一种不容我们所忽视的手段——和声分析,这是分部织体与自由织体之间转接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伴奏 四部和声写作 和声分析 和声节奏 和弦序进 和弦外音 和声内涵 高等师范 和声 音乐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旋律进行——旋律学论文系列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建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9年第1期3-12,29,共11页
常言道: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流动的建筑.旋律作为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其明显特征之一便是体现这种时间上的“流动”感.这种“流动”即称之为旋律进行.稍懂旋律常识的人都知道,旋律在进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方向及不同的形... 常言道: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流动的建筑.旋律作为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其明显特征之一便是体现这种时间上的“流动”感.这种“流动”即称之为旋律进行.稍懂旋律常识的人都知道,旋律在进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方向及不同的形态,综合起来就成了旋律的总体轮廊,但从更细的方面来研究,旋律的进行实际上是相邻音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样轮廊的旋律,由于每个邻音之间的作用关系不同,照样可产生出不同性质和种类的进行,具体地研究这些进行的“章法”及表现力,则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线条 和弦外音 旋律学 和声内涵 表现力 贝多芬 互补关系 和声进行 装饰手法 作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