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7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蜗壳压水试验过程中钢板环向应力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武学毅 易广军 边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130,共3页
为研究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蜗壳水压试验钢板应力状态,分析了#3机组蜗壳钢板应变计监测数据。监测结果显示,#3机组蜗壳钢板应力变化与水压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复相关系数在0.993-1.000之间。蜗壳最大水压(13.25 MPa)时钢板最大应力... 为研究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蜗壳水压试验钢板应力状态,分析了#3机组蜗壳钢板应变计监测数据。监测结果显示,#3机组蜗壳钢板应力变化与水压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复相关系数在0.993-1.000之间。蜗壳最大水压(13.25 MPa)时钢板最大应力为194.65 MPa,低于屈服强度610 MPa;保压浇筑水压(3.235MPa)时钢板最大应力为20.73 MPa;同一内水压力时蜗壳上、下蝶边钢板应力是同断面其余部位钢板应力的1.1-1.8倍;蜗壳最大内水压力工作时,蜗壳承担3.24 MPa内水压力,蜗壳与机组结构共同承担3.36 MPa内水压力。结果表明,#3机组蜗壳钢板应力变化正常,钢板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试验 蜗壳 钢板应力 监测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进度控制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槐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6,共4页
结合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施工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了施工单位进度控制评价模型,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判。通过科学合理评价,明确了施工优势与不足,对加强进度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施工进度控制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喷涂聚氨酯保温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姚自友 杜彬 王蕾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0,43,共5页
1概述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中温带季风亚干旱气候区,具有冬长夏短,寒暑变化急剧的特征。冬季可长达五个月,漫长而严寒。下水库极端最低气温-32.8℃,极端最高气温38.5℃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较大,冷热变化剧烈,早晚霜冻机会多,... 1概述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中温带季风亚干旱气候区,具有冬长夏短,寒暑变化急剧的特征。冬季可长达五个月,漫长而严寒。下水库极端最低气温-32.8℃,极端最高气温38.5℃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较大,冷热变化剧烈,早晚霜冻机会多,流域年降水量较少,一般为300~400 mm。冬季月降水量一般都在10 mm以下,冬季降水约占年降水量的5%以下,流域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 聚氨酯 保温 保湿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工程右岸潜在不稳定块体处理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姚自友 李志远 郭良忠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3,共4页
1工程概况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处不稳定块体。不稳定块体位于2#环库公路K10+283.5~K10+380范围的路上、路下边坡段,贯穿工区唯一交通道路2#路路基。不稳定块体路上出露最高高程1 475.00 m,路下1 355.00 m... 1工程概况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处不稳定块体。不稳定块体位于2#环库公路K10+283.5~K10+380范围的路上、路下边坡段,贯穿工区唯一交通道路2#路路基。不稳定块体路上出露最高高程1 475.00 m,路下1 355.00 m,主要由F10、F11断层切割而成,据断层倾向、倾角推断不稳定块体体型方量约7.5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块体 锚筋桩 锚索 处理技术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开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铁朝虎 要创 党超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8-60,65,共4页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开挖采用的ALIMAK爬罐结合反井钻斜井导洞开挖的施工方案。其中,不但归纳了其施工方法的优点并简单地介绍了其施工的过程,而且介绍了其现场施工精度的控制措施,最后列出了现场斜井贯通...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开挖采用的ALIMAK爬罐结合反井钻斜井导洞开挖的施工方案。其中,不但归纳了其施工方法的优点并简单地介绍了其施工的过程,而且介绍了其现场施工精度的控制措施,最后列出了现场斜井贯通的测量成果。本研究对类似工程斜井开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系统 斜井 导洞 开挖技术 精度控制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承重排架设计
6
作者 杨学舟 张东阳 王舜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共2页
1排架搭设设计方案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包括前池、栏污栅、扩散段、标准段、渐变段、闸室、闸门井,其中栏污栅、扩散段、渐变段、闸门井等部位需要进行排架搭设辅助施工,扩散段顶板混凝土厚度1.5 m。1.1渐变段排架及支... 1排架搭设设计方案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包括前池、栏污栅、扩散段、标准段、渐变段、闸室、闸门井,其中栏污栅、扩散段、渐变段、闸门井等部位需要进行排架搭设辅助施工,扩散段顶板混凝土厚度1.5 m。1.1渐变段排架及支撑结构由于渐变段结构为圆变方的结构,采用承重排架加木拱架的方法进行施工。排架采用外径48mm,壁厚3.5 mm钢管搭设,立杆纵距0.7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 承重排架 设计验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河坝固结灌浆试验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金良智 姚自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4,共3页
1工程简介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位于哈拉沁沟与大西沟交汇处上游,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拦沙坝及左岸泄洪排沙洞组成。拦沙坝和拦河坝均采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拦河坝设计最大坝高73.0m。
关键词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 拦河坝 固结灌浆 生产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Lensphoto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春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Lensphoto是基于摄影测量专家张祖勋院士最新提出的,以计算机视觉原理(多基线)代替人眼双目视觉(单基线)传统摄影测量原理,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Lensphoto是基于摄影测量专家张祖勋院士最新提出的,以计算机视觉原理(多基线)代替人眼双目视觉(单基线)传统摄影测量原理,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交会而成的全新概念,从而研发产生的一套全新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 测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施工控制网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范延峰 刘东庆 +1 位作者 李胜 翟明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4-36,共3页
受抽水蓄能电站站选址特殊地形条件的制约,电站的施工控制网控制范围狭小且区域内部高差变化大,若采用常规方法建网,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测量成果难以满足高精度要求。采用混合三维布网的设计思路以及三维布网和三维平差对水平角、斜距、... 受抽水蓄能电站站选址特殊地形条件的制约,电站的施工控制网控制范围狭小且区域内部高差变化大,若采用常规方法建网,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测量成果难以满足高精度要求。采用混合三维布网的设计思路以及三维布网和三维平差对水平角、斜距、天顶距、水准、GPS基线等5种不同类型观测量进行联合数据处理,有效解决了抽水蓄能电站高精度施工控制网布网存在的技术难题。布网方案的实施,可提高外业工作效率,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施工控制网 三维网 三维平差 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杨 雷兴海 +9 位作者 王楠 任玉琦 金向阳 王可 蒋逵超 葛鹏 夏雪 李铁峥 石孝明 王玉亮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9,共14页
地表动态沉陷是废弃矿山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究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期间稳定性的影响,以废弃海州露天矿为研究背景,揭示了露井联合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和特征,建立了基于Knoth... 地表动态沉陷是废弃矿山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究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期间稳定性的影响,以废弃海州露天矿为研究背景,揭示了露井联合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和特征,建立了基于Knothe时间函数的地表动态沉陷预测模型;对海州露天矿区岩土体蠕变参数进行反演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露井联合开采不同时期地表沉陷规律;分析了2020—2120年抽水蓄能电站所在剖面沉陷灾害分布,最后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陷受煤层倾角、煤层埋深、开采厚度、边坡角度和采空区空间分布等因素影响,最大沉陷值、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均大于单一的井工开采方式;综合考虑井工和露天开采相互影响的修正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地表动态沉陷;基于CVISC蠕变模型建立的露井联合开采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上水库和抽水管路距影响区域的最小距离分别为254.9、15.1 m,半地面厂房位于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内;注浆充填治理采空区能有效控制地表动态沉陷(平均减小85%沉陷值),废弃海州露天矿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可行性。研究成果对于废弃露天矿区的地表动态沉陷可持续预测、地质灾害防治和剩余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井联合开采 废弃露天矿坑 抽水蓄能电站 地表动态沉陷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水力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11
作者 高学平 朱洪涛 +1 位作者 刘殷竹 袁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5-789,共15页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布置在水库岸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进/出水口类型.侧式进/出水口内设分流隔墙为多孔道结构,需满足双向过流要求.每个具体工程的侧式进/出水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流动复杂,对侧式进出/水口体...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布置在水库岸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进/出水口类型.侧式进/出水口内设分流隔墙为多孔道结构,需满足双向过流要求.每个具体工程的侧式进/出水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流动复杂,对侧式进出/水口体型要求很高,因此《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对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指标做出了严格规定.围绕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内部流动机理、优化方法等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于具体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主要关注水头损失、拦污栅断面流速、各孔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漩涡、反坡明渠段流态等水力特性.对于进/出水口内部流动机理,主要关注内部流场演变规律、拦污栅断面脉动流速规律及形成机理等.对于进/出水口体型优化,除传统优化方法外,还开展了结合数值模拟、代理模型和优化算法的智能优化方法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及设计要求,其次从具体工程进/出水口水力学问题、进/出水口内部流动机理、进/出水口优化方法3个方面综述侧式进/出水口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目前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提出未来的研究内容.本文成果可为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设计和水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体型优化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抑风光波动的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出力与机组特性研究
12
作者 任岩 侯尚辰 +3 位作者 韩宇平 张浩男 孙克涛 邢新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1,共12页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现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的能源结构转型以及风、光资源大规模消纳的需求,同时由于采矿工作的结束,产生了大量废弃矿坑。以鄂尔多斯附近的废弃矿坑为研究对象,借助鄂尔多斯域内的黄河水资源,...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现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的能源结构转型以及风、光资源大规模消纳的需求,同时由于采矿工作的结束,产生了大量废弃矿坑。以鄂尔多斯附近的废弃矿坑为研究对象,借助鄂尔多斯域内的黄河水资源,结合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条件,选出4对符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要求的矿坑。对待建抽水蓄能电站附近的风光资源数据进行采集,借助Meteonorm、Matlab以及Simulink等软件进行出力模拟,并对出力特性进行分析,证实抽水蓄能电站是风电、光伏发电的良好补充资源。由于水泵水轮机的国内外制造商没有成形的型谱系列,所以分别从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选型要点、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主要特征参数的选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选型实例3个角度对不同矿坑特性下的抽水蓄能机组进行合理选型。该研究对我国黄河流域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后续废弃矿坑的利用以及矿坑抽水蓄能机组的选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废弃矿坑 风光出力特性 水库建设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不等流量运行的水力特性研究
13
作者 陈青生 刘天凤 +1 位作者 孙纪阳 徐津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5,共8页
为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不等流量运行时的水力特性,本文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侧式进/出水口的设计参数,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不同抽发流量比进行了三维水动力的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引水渠流态、孔道流速分布、孔道流量分配以及水头... 为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不等流量运行时的水力特性,本文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侧式进/出水口的设计参数,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不同抽发流量比进行了三维水动力的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引水渠流态、孔道流速分布、孔道流量分配以及水头损失系数等水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量比下引水渠内发电出流侧均会产生旋涡,但渠内主流位置、旋涡和绕流范围不同;流量比对出流(发电)单元孔道流态影响不大,对进流(抽水)单元孔道流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出流(发电)单元的流量分配比标准差随流量比增加略微下降,入流(抽水单元)的流量分配比与抽发流量比无关;当抽水蓄能电站进行同发同抽不等流量运行时,综合考虑引水渠流态与孔道流态,建议选择抽发流量比为2.0及以上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同发同抽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
14
作者 方国华 姬新洋 +4 位作者 吴勇拓 李超 郁捷皓 于赛玉 鄢军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23,共10页
针对现有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上下水库水力联动关系,且常简化考虑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叠加情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能够反映上下水库完整水量交... 针对现有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上下水库水力联动关系,且常简化考虑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叠加情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能够反映上下水库完整水量交换与水力耦合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分段迭代算法对上下水库水位及流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精细化求解;在此基础上,模型结合滑动组合方法构建了洪水遭遇情景矩阵,模拟不同工况和洪水遭遇情景对上下水库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动态预留库容控制策略,以保障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及后续发电需求。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稳定地模拟上下水库在复杂洪水情景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并有效揭示洪水遭遇时机、电站运行状态以及预留库容控制策略对水库水情变化的关键影响;模型所识别的最不利洪水遭遇情景符合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规律,可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设计与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洪水调节 水力联动 预留库容动态控制 分段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淤积对过机泥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凯旋 何鑫 +3 位作者 陈倩柔 余明辉 李大成 李思宇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上下库水流泥沙不断交换、相互影响,导致库容损失和电站水轮机磨损。以贵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基于考虑上下库水流泥沙交换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电站过机含沙量变化规律与下水库泥沙淤积时空分... 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上下库水流泥沙不断交换、相互影响,导致库容损失和电站水轮机磨损。以贵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基于考虑上下库水流泥沙交换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电站过机含沙量变化规律与下水库泥沙淤积时空分布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进出水口附近清淤对过机泥沙的影响。电站下水库淤积分布为带状-三角洲淤积,过机含沙量随下库淤积发展而增加,且与水库来沙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进出水口附近实施清淤措施后,泥沙在该区域回淤,下水库淤积量增加,过机含沙量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沙 抽水蓄能电站 下水库淤积 过机含沙量 清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运行下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振鹏 陈青生 徐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有时需采用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和抽水的运行方式,以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为研究同发同抽运行时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的体型及设计参数,采用水...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有时需采用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和抽水的运行方式,以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为研究同发同抽运行时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的体型及设计参数,采用水动力模型方法,开展了两水力单元在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的数值仿真计算,对孔道流量分布、流速分布及其不均匀性以及进、出流水力单元的间距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两水力单元间水流的“短路”流动将加剧进流水力单元孔道流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出流水力单元的流量分布、孔道流速分布基本不产生影响;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两水力单元间的相对间距大于13.1时,进流水力单元的这种流量不均性将会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同发同抽 竖井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比选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子奇 黄磊 +3 位作者 黄平 李尔康 李梦 王明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输水发电系统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最核心的功能系统,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电站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针对当前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的突出问题——线路设计缺少对三维空间关系的整体考虑,设计计算未与系统设计形成紧密的联动反馈关... 输水发电系统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最核心的功能系统,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电站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针对当前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的突出问题——线路设计缺少对三维空间关系的整体考虑,设计计算未与系统设计形成紧密的联动反馈关系,方案比选缺乏量化数据作为决策支撑,基于3D EXPERIENCE平台(3DE),提出了一套输水发电系统三维方案设计比选流程。该流程围绕输水发电系统方案三维设计和量化优选进行功能开发分析,将三维设计与设计计算有机融合,定制开发了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模块;然后将该设计方法应用于ZY抽水蓄能电站前期设计中。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实现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三维线路布置、联动快速计算以及多方案直观量化比选,有效提高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设计效率,可为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正向设计、设计方案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输水发电系统 设计方案比选 3DEXPER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岸坡强风化花岗岩变形参数演化机制
18
作者 江峻毅 陈卫兵 +3 位作者 江浩 李仁杰 张振华 陈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目的】库水位周期性波动会导致水库岸坡岩土体的强度降低,变形加剧,影响水库岸坡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CT扫描技术,研究江西铅山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岸坡强风化花岗岩在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后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 【目的】库水位周期性波动会导致水库岸坡岩土体的强度降低,变形加剧,影响水库岸坡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CT扫描技术,研究江西铅山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岸坡强风化花岗岩在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后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v)及细观结构参数的演化规律,获得强风化花岗岩变形参数与细观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强风化花岗岩经历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后的细观结构变化,获取强风化花岗岩的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变形参数和细观结构参数的演化规律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结果显示:第8次浸泡-非浸泡循环结束后,强风化花岗岩的弹性模量下降了50.34%,泊松比上升了41.85%;3个截面的投影孔隙率分别增加了20.34%、19.18%和16.29%,孔隙个数分别增加了52.99%、42.24%和30.59%。【结论】结果表明:(1)随着浸泡-非浸泡循环次数的增加,强风化花岗岩的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泊松比逐渐增大,第8次浸泡-非浸泡循环作用结束后,变形参数变化幅度趋于缓慢;(2)投影孔隙率、孔隙个数伴随着浸泡-非浸泡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增大,孔隙平均面积和孔隙分布维数逐渐减小,第8次浸泡-非浸泡循环作用结束后,细观结构参数变化幅度明显减小;(3)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作用引起强风化花岗岩内部孔隙、裂隙的发育扩展,孔隙、裂隙数量增加,岩石内部细观结构变化导致变形参数劣化,降低了岩石抵抗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泡-非浸泡循环 强风化花岗岩 变形参数 细观结构 抽水蓄能电站 边坡 弹性模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坑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围岩稳定性分析
19
作者 赵倩 孙清钟 +1 位作者 王丽娟 骆祖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3-2436,共14页
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开挖后引起地下渗流场改变,将导致应力场重新调整,易引起围岩的失稳和变形,因此围岩稳定性成为石砀山铜矿地下空间改建的关键。基于此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地下水渗流和地应力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 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开挖后引起地下渗流场改变,将导致应力场重新调整,易引起围岩的失稳和变形,因此围岩稳定性成为石砀山铜矿地下空间改建的关键。基于此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地下水渗流和地应力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和有限元方法构建数值模型,采用三维地质模型与二维剖面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石砀山拟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围岩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下水库开挖后地下渗流场发生变化,渗流方向改变,水位呈漏斗状;下水库附近及顶部的孔隙水压力减小,高孔隙压力区分布在下水库两侧的模型底部。对比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情况下,考虑流-固耦合后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发生变化,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0.9 MPa,最小等效应力增加了0.3 MPa,洞室两侧等效应力均呈减小趋势,边界洞室受孔隙水压力影响更大;整体洞室围岩的变形减小,边界洞室变形大于内部洞室;流-固耦合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塑性区的分布。进一步基于流-固耦合数值模型,设计下水库在充/放水条件下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3种工况对围岩施加的静水压力、水位变化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和软化效应引起的稳定性变化较小;软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围岩稳定性,在下水库支护时需重视对洞室的衬砌,在设计工况下下水库围岩稳定性仍可以得到保证。综上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运用数值模拟评价下水库的围岩稳定性,以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下水库 流-固耦合作用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性预测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模型
20
作者 李心如 宋锦焘 +1 位作者 杨杰 许增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4,共9页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模型影响因子选择及模型构建不确定性造成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将深度学习模型和概率性预测方法进行融合,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特征提取能力、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的数据挖掘潜力、蜣螂优化...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模型影响因子选择及模型构建不确定性造成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将深度学习模型和概率性预测方法进行融合,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特征提取能力、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的数据挖掘潜力、蜣螂优化算法(DBO)的参数优化优势以及分位数回归(QR)的概率性预测能力,构建了基于DBO、CNN、BiGRU、QR算法的大坝渗流概率性预测模型;同时,为构建适合抽水蓄能电站渗流安全监控模型的最优影响因子集,充分考虑渗流的滞后效应,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对模型影响因子进行优选。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大坝渗流概率性预测模型不仅能给出确定性的大坝渗透压力高精度预测结果,还可得出相应的预测区间来反映渗流变化的不确定程度,进而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提供更全面的评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控 抽水蓄能电站 监控模型 渗流预测 深度学习 概率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