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和呼吸康复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鲁胜楠 任爽 +1 位作者 陈亚红 朱敬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24-28,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慢阻肺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研究表明呼吸困难与呼吸肌力学改变、适应性变化、呼吸肌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慢阻肺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研究表明呼吸困难与呼吸肌力学改变、适应性变化、呼吸肌代谢改变密切相关。慢阻肺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2020指出,至2060年可能每年有超过540万人死于慢阻肺及其相关疾病,GOLD 2020强调了肺康复治疗在慢阻肺患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有氧运动训练和呼吸肌功能训练是肺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在于汇总文献,进一步明确慢阻肺与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关系,为制订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康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肌功能障碍 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钰 徐建国 +1 位作者 徐敏 潘娅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影响。方法:收集笔者所在ICU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按通气模式进行分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再按脱机结果分为2组,以脱机是否成功为因变量,以有统计学意...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影响。方法:收集笔者所在ICU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按通气模式进行分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再按脱机结果分为2组,以脱机是否成功为因变量,以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呼吸机撤机的影响。结果:不同通气模式组间比较,A/C模式组的机械通气时间、48 h重新插管率、ICU滞留时间显著高于SIMV模式组和PSV模式组,脱机成功率显著低于SIMV模式组和PSV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成功组的3种通气模式比例和脱机失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脱机情况为因变量,以APACHEⅡ评分、ALB、通气模式等3项指标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进入法进行分析。APACHEⅡ评分、通气模式是脱机成功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IMV模式和PSV模式较A/C模式在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VIDD影响更小,撤机成功率更高。SIMV模式和PSV模式对撤机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模式 呼吸机相关性膈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