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部物理治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岩 赵庆华 +2 位作者 刘雪琴 时践 王彬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7B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单纯肺部物理治疗和叹气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ICU中21例镇静状态、无自主呼吸、依靠机械通气容量控制(CMV)模式维持呼吸功能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21例患者随机施行肺部物理治... 目的研究单纯肺部物理治疗和叹气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ICU中21例镇静状态、无自主呼吸、依靠机械通气容量控制(CMV)模式维持呼吸功能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21例患者随机施行肺部物理治疗和叹气呼吸模式两种干预措施,肺部物理治疗采用机械法(美国产G5振肺机),双侧振肺时间分别为3min,振动频率为10r/s(1min)→20r/s(1min)→30r/s(1min);叹气呼吸模式通过调节潮气量来获取双倍基础潮气量,连续3个呼吸周期,然后将潮气量重新调整为基础水平。于每种干预措施后5min测量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施行肺部物理治疗后呼吸系统顺应性(Cst)有改善(P<0.05),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P<0.05),肺部物理治疗患者心率增快(P<0.05),对血压无影响(P>0.05);施行机械通气叹气模式后患者Cst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SaO2)无变化(P>0.05)。两种方法在改善Cst方面具显著性差异(Z=-3.638,P<0·0001)。结论肺部物理治疗在不增加潮气量和吸氧浓度的条件下可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Cst,提高血氧饱和度;同时也会出现心率增快的负面效果。机械通气叹气模式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Cst降低,氧合无改善。因此,肺部物理疗法对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Cst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治疗 呼吸衰竭 呼吸系统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肺炎时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及阻力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江文辉 邓力 +1 位作者 温惠虹 黄伟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 :探讨婴儿肺炎时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 (Crs)及阻力 (Rrs)的变化。方法 :用美国森迪公司的 2 6 0 0型肺功能仪 ,利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 (PFV)对 2 7例重症肺炎、5 2例普通肺炎及 37例正常婴儿进行每公斤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 (Crs/kg)及... 目的 :探讨婴儿肺炎时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 (Crs)及阻力 (Rrs)的变化。方法 :用美国森迪公司的 2 6 0 0型肺功能仪 ,利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 (PFV)对 2 7例重症肺炎、5 2例普通肺炎及 37例正常婴儿进行每公斤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 (Crs/kg)及Rrs。结果 :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无论大于 6个月或小于 6个月婴儿Crs/kg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Rrs较正常组增高 ,3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婴儿肺炎时Crs/kg降低 ,Rrs增高 ,且随病情愈严重改变愈明显。PFV无需患儿主动配合 ,且无创伤性 ,能为婴儿肺炎时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的损害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阻力 婴儿 肺炎 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幼儿腹腔镜手术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琳 孙震 吕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7-188,共2页
腹腔镜手术CO2气腹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膈肌上抬,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影响肺功能[1]。同时,腹腔内压力增加也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心排量降低,影响机体循环[2]。在成人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发现,CO2气腹期间... 腹腔镜手术CO2气腹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膈肌上抬,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影响肺功能[1]。同时,腹腔内压力增加也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心排量降低,影响机体循环[2]。在成人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发现,CO2气腹期间,设置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机体氧合及循环功能有不同的影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通气 呼吸系统顺应性 腹腔镜手术 循环功能 低水平 腹腔内压力 CO2气腹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