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应激与气道炎症反应在产后出血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赖晓慧 麻彬彬 +2 位作者 王蕾茜 郑美凤 王晓蕾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和气道炎性反应与产后出血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T)的相关性及该机械通气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方法。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例产后出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和气道炎性反应与产后出血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T)的相关性及该机械通气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方法。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例产后出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仅对观察组实施VAT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VAT发生情况。于机械通气48 h后检测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比较患者中发生VAT患者(VAT组)和未发生VAT(非VAT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VA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VAT组机械通气48 h后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低于非VAT组(P<0.05),MAD、IL-6、TNF-α表达水平高于非VAT组(P<0.05)。结论:氧化应激和气道炎性反应均为产后出血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T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氧化应激与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VA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呼吸相关性气管支气管 氧化应激 气道炎性反应 临床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感染与肺炎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阎锡新 王海宾 +2 位作者 张鲁涛 张聚静 王保法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研究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内两组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和致病菌的细菌学情况,以探讨RICU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RICU内的45例机械通气患者,依据临床症状、X线胸片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定量培养及药敏结果... 目的研究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内两组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和致病菌的细菌学情况,以探讨RICU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RICU内的45例机械通气患者,依据临床症状、X线胸片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定量培养及药敏结果,分为典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组(A组)22例;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感染(VABI)组(B组)23例。分析两组间临床与病原学差异。结果A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B组感染发生时间早于A组。结论R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特别是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感染早期发现有利于防止VAP发生,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械通气 呼吸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健 陈竹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更好地防治呼吸机相关的院内感染提供帮助。[方法]分析92例机械通气>48 h老年患者的资料,依据临床症状、X线胸片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 [目的]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更好地防治呼吸机相关的院内感染提供帮助。[方法]分析92例机械通气>48 h老年患者的资料,依据临床症状、X线胸片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将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分成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组和32例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感染(VAT)组。分析两组发生率、病原学和预后差异。[结果]VAP、VAT发生率分别为41.3%和34.8%,13例VAT(40.6%)继发VAP。对比VAT组,VAP组机械通气2周前使用抗生素、COPD患者的比率显著增高,感染发生滞后,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AP组前四位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VAT组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的G-菌株70%为多重耐药菌株,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VAT的早期发现和控制,有利于防止VAP发生,并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相关性肺炎 呼吸相关性气管-支气管 械通气 院内感染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导管支气管灌洗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桂珍 齐海妮 +3 位作者 高杨 张俊叶 王春妮 商江丽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38-39,共2页
对持续机械通气7d以上患者32例吸痰时经鼻导管行支气管灌洗,灌洗前将灌洗的生理盐水加温到37℃,妥善连接仪器及管道,灌洗中配合用简易呼吸器短暂快速挤压3~4次后彻底吸痰并做好吸痰时的护理,灌洗后做好心理护理,物品及器械消毒、基础护... 对持续机械通气7d以上患者32例吸痰时经鼻导管行支气管灌洗,灌洗前将灌洗的生理盐水加温到37℃,妥善连接仪器及管道,灌洗中配合用简易呼吸器短暂快速挤压3~4次后彻底吸痰并做好吸痰时的护理,灌洗后做好心理护理,物品及器械消毒、基础护理,调节好呼吸机参数等。结果治疗第14天,32例患者中,3例床旁X线摄片示右下肺感染,痰液稠厚,给予盐酸氨溴索30mg静脉注射,2次/d,间断停机时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后痰量较前减少;其余肺部未见异常表现且痰量明显减少。患者在ICU治疗12~36(19.0±5.6)d,26例转入普通病房后痊愈出院,6例死于吻合口瘘所致的循环衰竭。提示经鼻导管支气管灌洗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精心的护理是提高防治效果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械通气 鼻导管 支气管灌洗 呼吸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2
5
作者 陈伟杰 谢伟武 李泽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19-1621,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70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灌洗吸痰+抗感染治疗,研究组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抗感染治疗。监测两组患...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70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灌洗吸痰+抗感染治疗,研究组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抗感染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灌洗前后气道峰压(PIP)、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及呼吸做功(WOB)等呼吸力学参数指标,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菌株清除率为88.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和6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5、7天时,研究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灌洗治疗1、4 h后,PIP、Cdyn、Raw及WOB均较灌洗前明显改善,灌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灌洗后的呼吸力学参数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VAP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肺部感染控制效果好,且能有效改善呼吸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 呼吸相关性肺炎 疗效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黎晓萍 石玲丽 梁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在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金城江区人民医院接受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VAD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在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金城江区人民医院接受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VAD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吸痰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吸痰的基础上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肺部感染率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对VAP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降低了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患者信赖并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纤维支气管 呼吸相关性肺炎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王娟 李德宪 +2 位作者 俞朝贤 黄苏 梁燕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9-723,共5页
目的:通过对结核ICU中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其VAP的高危因素及其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43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AP的诊断标准把患者是否发生VAP分为... 目的:通过对结核ICU中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其VAP的高危因素及其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43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AP的诊断标准把患者是否发生VAP分为两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结核ICU内出现VAP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肺结核与非结核患者两组间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有无VAP感染分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机械通气的时间、侵入性检查、肺结核、肺部结构改变、使用多种抗生素、糖尿病、气管切开、留置胃管、APACHEⅡ评分及昏迷与VAP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比较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侵入性操作、使用多种抗生素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结论结核ICU内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其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肺结核、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15分、侵入性操作、使用多种抗生素是结核ICU内患者感染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呼吸相关性肺炎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黄玉晖 谭辉 +2 位作者 朱大庆 李炽观 何炳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继发真菌感染的有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呼吸内科2005年6月-2010年6月期间经临床确诊为VAP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继发真菌感染的有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呼吸内科2005年6月-2010年6月期间经临床确诊为VAP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肺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56例)和非真菌感染组(70例),分别对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血糖、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时间、放疗或化疗、抗生素使用时间、联合应用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APACHEⅡ评分等13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显著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血糖、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放疗或化疗、抗生素使用时间、联合应用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APACHEⅡ评分呈显著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血糖、机械通气时间、放疗或化疗、抗生素使用时间、联合应用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APACHEⅡ评分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呈显著相关性。结论:VAP真菌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治疗时应具体分析,对于高龄、机械通气时间长、血糖控制差、联合使用抗生素及时间长、激素(或免疫抑制剂)、APACHEⅡ评分等提示存在继发真菌敏感危险因素的,应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相关性肺炎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感染菌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谱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罗雁红 许峰 +4 位作者 曾佑群 金沙涛 李静 匡凤悟 卢仲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25-727,730,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菌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谱及致病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各类送检的培养标本和31例机械通气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院儿童感染细菌的构成比中G+球菌所占比例45.5%,G-杆菌占53.0%,PICU病房感染...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菌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谱及致病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各类送检的培养标本和31例机械通气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院儿童感染细菌的构成比中G+球菌所占比例45.5%,G-杆菌占53.0%,PICU病房感染菌分布G-杆菌明显增加,占88.5%,G+球菌仅占7.4%,VAP感染菌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占前3位。结论:G-杆菌已成为ICU和VAP的优势菌群,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多重耐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谱 呼吸相关性肺炎 儿童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感染病学会和美国胸科学会2016年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63
10
作者 曹江红 李光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和美国胸科学会(ATS)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2005年版HAP和VAP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2016... 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和美国胸科学会(ATS)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2005年版HAP和VAP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2016,63(5):575-582。现对该指南内容进行编译以供读者参考。尽管该指南的更新乃是基于大量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当前HAP和VAP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介绍,对指导临床正确的诊断和治疗HAP和VAP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在使用指南时,临床医师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多样性,指南并不能完全取代临床医师对特殊患者或临床情况的判断,临床医师可根据每例患者的情况酌情采纳。而且由于国情的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该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相关性肺炎 美国感染病学会 美国胸科学会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口腔护理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2
11
作者 徐璟 冯波 +2 位作者 贺玲 沈红 陈湘玉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7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最为经济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将18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擦洗法、改良冲洗法和冲洗加擦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比较三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溃疡和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最为经济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将18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擦洗法、改良冲洗法和冲洗加擦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比较三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溃疡和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结果在预防VAP、口腔霉菌方面,B组和C组显著优于A组(均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预防口腔溃疡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冲洗法行口腔护理相对经济、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械通气 呼吸相关性肺炎 口腔溃疡 口腔霉菌感染 口腔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呼吸道感染的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云英 王俐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4期909-909,共1页
关键词 相关性呼吸感染 新生儿呼吸 克雷伯氏菌感染 预防 新生儿呼吸 目标性监测 感染发病率 新生儿科 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衍伶 邓林强 +5 位作者 胡龙华 杭亚平 丁慧 钟桥石 胡晓彦 王小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137-1143,共7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耐药机制及临床分离株与呼吸机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方法:收集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其中28株为临床分离株,13株为呼吸机分离株。...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耐药机制及临床分离株与呼吸机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方法:收集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其中28株为临床分离株,13株为呼吸机分离株。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EDTA结合(DDTs)及协同(DDST)试验检测金属酶,双纸片增效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试验,E-test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MIC。PCR检测耐药基因,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CRKP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所有菌株改良Hodge试验均阳性,基因检测均为blaKPC-2;只检测到一株菌产金属酶,基因型为bla NDM-1;未检测出blaGES、bla VIM、bla SPM、bla IMP及blaOXA等其它碳青霉烯酶基因。ESBLs检出率为43.90%,但所有菌株均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以blaCTXM-24为主(92.68%,38/41),其次为bla SHV-12(78.05%,32/41)。38株携带bla TEM中,其中35株为广谱bla TEM-1,只有3株为超广谱blaTEM-104。所有菌株均检测出外膜蛋白ompk35基因,95.12%的菌株有外膜蛋白ompk36基因。28株临床分离株大部分来自ICU病房(67.86%,19/28),其中有24例感染患者使用了呼吸机;41株CRKP对临床常用的18种抗菌药物中100%耐药的有9种,耐药率最低的为四环素类,分别为替加环素(2.44%,1/41),米诺环素(7.32%,3/41)和四环素(14.63%,6/41)。MLST结果显示,所有呼吸机分离株均属ST11型,28株临床分离株有25株也属ST11型,2个新的ST型已被Pasteur MLST数据库确认收录并分别命名为ST1854和ST1855。结论:CRKP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携带bla KPC-2基因是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存在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播散,且与呼吸机传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碳青霉烯酶 肺炎克雷伯菌 ST11 院内感染 呼吸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邱小松 胡书群 +1 位作者 叶英 薛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71-367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EPPIS)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病区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6例,分为显效组和无效组。记录两组患者诊断VAP第1天和第5天的C... 目的探讨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EPPIS)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病区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6例,分为显效组和无效组。记录两组患者诊断VAP第1天和第5天的CEPPIS、肺部超声评分(LU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降钙素原(PCT)。比较两组患者CEPPIS、LUS、CPIS、PCT的变化趋势。结果诊断VAP第1天:两组CEPPIS、LUS、CPIS、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VAP第5天:无效组的CEPPIS(t=9.666,P<0.05)、LUS(t=7.015,P<0.05)、CPIS(t=6.635,P<0.05)、PCT(t=2.727,P<0.05)大于显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效组:CEPPIS、LUS、CPIS第5天下降;无效组:CEPPIS、LUS第5天升高。CEPPIS(rs=-0.761)、LUS(rs=-0.668)、CPIS(rs=-0.648)、PCT(rs=-0.259)与疗效之间存在负相关,CEPPIS相较于LUS、CPIS、PCT与疗效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结论CEPPIS纳入了新的指标和方法,辅助用于评估VAP疗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相关性肺炎 改良肺部感染评分 肺部超声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控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英若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54-3155,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VAP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对VAP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控制措...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VAP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对VAP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监测期间共发生VAP 22例次,呼吸机使用天数1 202 d,VAP日感染率为18.30‰。2008年、2009年和2010年VAP日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患儿VA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VAP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病原菌9株,共检测到6例耐药菌。结论根据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VAP感染发生的特点,开展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地降低VAP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肺炎 呼吸相关性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抗菌治疗联合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娟 汪桂清 任英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9-803,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抗菌药物应用联合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uction,CASS)对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ventilator associat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 目的:研究早期抗菌药物应用联合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uction,CASS)对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ventilator associat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VA-LRTIs)的发生及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康欣舒缓病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MV患者101例。选取合适病例92例,随机分为3组。G1组:给予早期抗菌治疗+CASS处理;G2组:CASS处理;G3组为对照组。评估一般状况,监测相关指标,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统计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entilator-associated tracheobronchitis,VAT)发病率、进展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VAP发病率、总死亡率、MV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后,VAT及VAP发生时间、MV时间及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等方面,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与G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VAP、进展型VAP、VA-LRTIs的发病率、VAT进展为VAP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MV患者,CASS有助于延迟VAT、VAP的发生,并可以减少MV时间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CASS及早期抗菌治疗均可减少并延迟VAT向VAP的进展、降低VAP及VALRTIs发病率,减少ICU住院时间;且两者联合应用,保护作用更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抗菌治疗 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 呼吸相关性呼吸感染 发病率 械通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及替考拉宁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17
作者 于艳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603-604,共2页
目的探讨PDCA 循环及替考拉宁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用2012 年度机械通气患者,采用PDCA 循环及替考拉宁治疗.结果:应用PDCA 循环进行改进管理1 年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气道的管理、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患者体位管... 目的探讨PDCA 循环及替考拉宁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用2012 年度机械通气患者,采用PDCA 循环及替考拉宁治疗.结果:应用PDCA 循环进行改进管理1 年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气道的管理、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患者体位管理的执行率显著提高.2012 年ICU 住院患者VAP 发生率,1-4 季度为分别为1.92 ‰,1.73‰,1.12‰,0.96‰.呈逐渐下降趋势.提示PDCA 循环管理方法有效.结论:通过应用PDCA 循环进行质量管理,再结合替考拉宁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替考拉宁 呼吸相关性肺炎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策略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6
18
作者 疏恒 韦红 +2 位作者 李洁 张传龙 许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策略对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住院治疗、行有创机械通气(MV)≥48 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并采取经验性防治措施的患儿为对照组,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策略对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住院治疗、行有创机械通气(MV)≥48 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并采取经验性防治措施的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并采取综合干预策略的患儿为干预组。综合干预策略包括集束化策略,教育培训,对实施过程、结果的监测及反馈。对干预前后各措施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比较VAP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干预组手卫生依从性提升17.0%,吸痰操作、口腔护理、冷凝水及时清除、床头抬高以及抑酸剂使用的合格率分别提升11.4%、14.7%、18.2%、37.5%和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7-294.36,P均〈0.01);但抗生素使用合格率干预后仅为66.1%,与对照组(55.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的VAP发生率分别为41.7/1 000呼吸机使用日和19.7/1 000呼吸机使用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使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综合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械通气 呼吸相关性肺炎 感染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田春梅 李德保 +2 位作者 孟明哲 蒋雪松 李秀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3组,即常规组:2007年7—12月患者30例,实施传统呼吸道管理;人工鼻组:2008年1—6月患者30例,在机械通... 目的探讨3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3组,即常规组:2007年7—12月患者30例,实施传统呼吸道管理;人工鼻组:2008年1—6月患者30例,在机械通气时使用人工鼻;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2008年7—12月患者30例,使用人工鼻的同时采取VAP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的发生率及VAP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与常规组、人工鼻组相比,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8.83±6.65)d vs(16.17±4.87)d,t=5.43,P=0.00;(8.83±6.65)d vs(12.43±5.27)d,t=2.31,P<0.05];与常规组相比,可缩短患者住ICU时间[(9.30±6.20)d vs(14.97±11.35)d,t=2.42,P<0.05],降低VAP的发生率(常规组43.33%与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16.67%比较,χ2=5.08,P<0.05)。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8.15%(13/27),铜绿假单胞菌18.52%(5/27),肺炎克雷伯菌14.81%(4/27),大肠埃希菌7.41%(2/27),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各占3.70%(1/27)。结论使用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有利于规范护理操作行为,降低VA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相关性肺炎 人工鼻 集束化护理干预 病原菌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琼 孙树梅 +3 位作者 张亚莉 李海兰 王茵茵 汪能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9-270,共2页
以某院2005年1-10月各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的8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及其高危因素。共有37例(375个呼吸机使用日)患者发生VAP,VAP发生率为44.58%,病死率24.32%,呼吸机日发生率为98.6... 以某院2005年1-10月各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的8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及其高危因素。共有37例(375个呼吸机使用日)患者发生VAP,VAP发生率为44.58%,病死率24.32%,呼吸机日发生率为98.67例/1 000呼吸机日。气管切开、昏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住院时间长等是发生VAP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