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周髀算经》与古代域外天学
被引量:
8
1
作者
江晓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07-212,共6页
在认识到《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希腊式公理化体系,以及《周髀算经》中盖天宇宙几何模型的正确形状之后,即可发现《周髀算经》中有明显的域外天文学成分:它的宇宙模型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极为相似:它的寒暑五带知识在中国传...
在认识到《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希腊式公理化体系,以及《周髀算经》中盖天宇宙几何模型的正确形状之后,即可发现《周髀算经》中有明显的域外天文学成分:它的宇宙模型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极为相似:它的寒暑五带知识在中国传统天文学体系中难以产生并且无人相信:它的天球坐标系统没有赤道特征.《周髀算经》背后极可能隐藏着一个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髀算经
域外天文学
宇宙模型
天球坐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谈《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纪念钱宝琮先生逝世十五周年
被引量:
12
2
作者
薄树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89年第4期297-305,共9页
本文讨论并发展了钱宝琮先生在'盖夫说源流考'一文中的某些结论。认为,除了由于《周髀算经》作者认识上的局限性及其基本假设的错误外,该书中所以会出现许多矛盾的、非实测的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周髀算经》必须迁就浑天说的某...
本文讨论并发展了钱宝琮先生在'盖夫说源流考'一文中的某些结论。认为,除了由于《周髀算经》作者认识上的局限性及其基本假设的错误外,该书中所以会出现许多矛盾的、非实测的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周髀算经》必须迁就浑天说的某些数据,这个情况表明,在《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建立以前,已经有浑天说和浑仪存在着。本文亦分析了《周髀算经》中关于大地的概念。认为,虽然书中对大地的一些描述与地球的五带类似,但是,它们都不是建立在正确理论的基础上的。《周髀算经》中的大地不会发展出正确的地球概念,因此,这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髀算经
盖天说
钱宝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髀算经》盖天宇宙结构
被引量:
12
3
作者
江晓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248-253,共6页
长期以来,《周髀算经》盖天宇宙模型中的天地形状一直被认为是双重球冠形,并将这一点视为《周髀算经》“自相矛盾”之处。本文通过对《周髀算经》全书的系统分析,从演绎体系、数理结构、语词辨析等多方面论证了“双重球冠说”之误。...
长期以来,《周髀算经》盖天宇宙模型中的天地形状一直被认为是双重球冠形,并将这一点视为《周髀算经》“自相矛盾”之处。本文通过对《周髀算经》全书的系统分析,从演绎体系、数理结构、语词辨析等多方面论证了“双重球冠说”之误。再进而给出了《周髀算经》盖天宇宙模型的正确结构和形状──新给出的结构和形状在全书中非常自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髀算经
宇宙模型
天地形状
天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髀算经》的自洽性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曹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9-43,共5页
按照《周髀算经》原文不能构造出与之叙述相符的宇宙模型,观测璇玑径长方法中的矛盾以及牵牛、娄与角、东井去极度的计算方法与璇玑四游在天文学依据上的冲突,让人不能不对其自洽性产生怀疑,或者据此可以认为《周髀算经》非一时一人所...
按照《周髀算经》原文不能构造出与之叙述相符的宇宙模型,观测璇玑径长方法中的矛盾以及牵牛、娄与角、东井去极度的计算方法与璇玑四游在天文学依据上的冲突,让人不能不对其自洽性产生怀疑,或者据此可以认为《周髀算经》非一时一人所作。《周髀算经》仍然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代数”强而“几何”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周髀算经
》
性分
天文学研究
计
算
方法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谈《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
被引量:
1
5
作者
金祖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本文同迄今为止的流行观点相反,认为盖天说比浑天说先进。这是因为:盖天说已经识破天地相连的假象,发现天地相互平行,因而有利于发展地圆观点;已经知道天上和地面上都有北极、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因而有条件提出地理地带的概念;已经发现...
本文同迄今为止的流行观点相反,认为盖天说比浑天说先进。这是因为:盖天说已经识破天地相连的假象,发现天地相互平行,因而有利于发展地圆观点;已经知道天上和地面上都有北极、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因而有条件提出地理地带的概念;已经发现地面分为白昼区和黑夜区,并且力图解决白昼区的大小问题,凡此都先进于浑天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学说
浑天说
盖天说
周髀算经
地圆观点
天地平行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髀算经》中天文学思想评述
被引量:
1
6
作者
郭盛炽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8-214,共7页
《周髀算经》中包含有较完整的天文学思想,本文对其进行了尽可能客观的评述.认为第二次盖天说虽然没有浑天说先进,但反映了在其形成年代人们认识宇宙的进步,人们在其指导下对昼夜、四季现象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并建立了合理的方向概念...
《周髀算经》中包含有较完整的天文学思想,本文对其进行了尽可能客观的评述.认为第二次盖天说虽然没有浑天说先进,但反映了在其形成年代人们认识宇宙的进步,人们在其指导下对昼夜、四季现象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并建立了合理的方向概念和原始的地方时概念.人们对北极和赤道附近有关情况的推测与真实情况也很接近.对其日径测量的方法也作了尽可能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髀算经
盖天说
宇宙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髀算经》光程极限数值来由新探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斌惠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90,共7页
《周髀算经》中光程极限 167 000里这一概念和数值在整个《周髀算经》宇宙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如川和陈文熙认为日出和日落时分,太阳离周城的距离就是光程极限,但在具体推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考虑《周髀算经》中春秋分与实际...
《周髀算经》中光程极限 167 000里这一概念和数值在整个《周髀算经》宇宙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如川和陈文熙认为日出和日落时分,太阳离周城的距离就是光程极限,但在具体推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考虑《周髀算经》中春秋分与实际春秋分的时间差(《周髀算经》中的春秋分按照四分法计算得来),以及由于地球轨道近日点的变化 (1 7度 /世纪 )所导致的春秋分时间的变动,则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从而使这一数据的来由得到比较合理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周髀算经
》
光程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
被引量:
10
8
作者
徐凤先
何驽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69,共19页
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在中国天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结合考古学和考古天文学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结论,并重新分析解读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得出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当产生于国家建立之际黄河中游两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尧都陶寺和...
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在中国天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结合考古学和考古天文学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结论,并重新分析解读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得出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当产生于国家建立之际黄河中游两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尧都陶寺和禹都王城岗——的日影观测实践。这两个地点观测到的夏至日影分别为1.6尺和1.5尺,也就是《周髀算经》和《周礼》所记载的两个夏至日影长度;通过对早期长度和距离的分析证明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当时的1000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明史上日影测量和大范围地理测量相继开始的特殊时期,由此产生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理论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影千里差一寸
周髀算经
周
礼
陶寺
王城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什么量词多用“个”
被引量:
9
9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1,共3页
为什么量词多用“个”□周国光同印欧语(如英语)相比较,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在汉语的量词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个”。吕叔湘先生早在1944年出版的《中国文法要略》(下卷)中就指出:“‘个’应用最广,人和物都可以用”...
为什么量词多用“个”□周国光同印欧语(如英语)相比较,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在汉语的量词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个”。吕叔湘先生早在1944年出版的《中国文法要略》(下卷)中就指出:“‘个’应用最广,人和物都可以用”。《现代汉语八百词》在解释“个”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
汉语个体量词
组合功能
使用范围
算
筹
先秦时期
语言经济
汉魏六朝
书面语
《
周髀算经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说“军”
10
作者
刘钧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2-43,共2页
三说“军”□刘钧杰《语文建设》1996年8月刊登过我一篇短文《樊哙的眼睛应当怎么裂?》,文章的中心是最后一段里的一句话:“当某个词有好几个意义,难以确定哪个是本义的时候,查查它的同源词往往可以帮助确定本义的所在。”这...
三说“军”□刘钧杰《语文建设》1996年8月刊登过我一篇短文《樊哙的眼睛应当怎么裂?》,文章的中心是最后一段里的一句话:“当某个词有好几个意义,难以确定哪个是本义的时候,查查它的同源词往往可以帮助确定本义的所在。”这句话说得不够精确,应该稍加补充。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词
《说文》
银雀山汉墓竹简
军队
引申义
高诱注
首都师范大学
语文建设
《
周髀算经
》
文言文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敬梓父子至性诗
11
作者
桂秉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86-52,共2页
关键词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至性
周髀算经
父子
《十三经注疏》
《畴人传》
雍正癸丑
乾隆
《金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大方无隅”
12
作者
赵昔
《史学集刊》
1987年第4期2-2,共1页
《老子》第四十一章有句话叫“大方无隅”。“方”是指四边四角相等的正方形体。《考工记》说:“方者中矩”。“矩”是木工使用的直角曲尺;《周髀算经》说:“合矩以为方”,两“矩”相合就构成为正方形。《墨子·经上》给“方”下的...
《老子》第四十一章有句话叫“大方无隅”。“方”是指四边四角相等的正方形体。《考工记》说:“方者中矩”。“矩”是木工使用的直角曲尺;《周髀算经》说:“合矩以为方”,两“矩”相合就构成为正方形。《墨子·经上》给“方”下的定义是:“方,柱隅四讙也。”“隅”就是角,《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皇侃疏:“偶,角也。”“讙”字却很费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考工记》
论语
《老子》
大方
《
周髀算经
》
正方形
“大”
形体
皇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髀算经》与古代域外天学
被引量:
8
1
作者
江晓原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07-212,共6页
文摘
在认识到《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希腊式公理化体系,以及《周髀算经》中盖天宇宙几何模型的正确形状之后,即可发现《周髀算经》中有明显的域外天文学成分:它的宇宙模型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极为相似:它的寒暑五带知识在中国传统天文学体系中难以产生并且无人相信:它的天球坐标系统没有赤道特征.《周髀算经》背后极可能隐藏着一个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谜。
关键词
周髀算经
域外天文学
宇宙模型
天球坐标
中国
Keywords
Zhou Bi Suan Jing , foreign astronomy , cosmic model , lndia , Greek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谈《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纪念钱宝琮先生逝世十五周年
被引量:
12
2
作者
薄树人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89年第4期297-305,共9页
文摘
本文讨论并发展了钱宝琮先生在'盖夫说源流考'一文中的某些结论。认为,除了由于《周髀算经》作者认识上的局限性及其基本假设的错误外,该书中所以会出现许多矛盾的、非实测的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周髀算经》必须迁就浑天说的某些数据,这个情况表明,在《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建立以前,已经有浑天说和浑仪存在着。本文亦分析了《周髀算经》中关于大地的概念。认为,虽然书中对大地的一些描述与地球的五带类似,但是,它们都不是建立在正确理论的基础上的。《周髀算经》中的大地不会发展出正确的地球概念,因此,这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学说。
关键词
周髀算经
盖天说
钱宝琮
分类号
P1-09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髀算经》盖天宇宙结构
被引量:
12
3
作者
江晓原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248-253,共6页
文摘
长期以来,《周髀算经》盖天宇宙模型中的天地形状一直被认为是双重球冠形,并将这一点视为《周髀算经》“自相矛盾”之处。本文通过对《周髀算经》全书的系统分析,从演绎体系、数理结构、语词辨析等多方面论证了“双重球冠说”之误。再进而给出了《周髀算经》盖天宇宙模型的正确结构和形状──新给出的结构和形状在全书中非常自洽。
关键词
周髀算经
宇宙模型
天地形状
天文学史
Keywords
Zhou Bi Suan Jing
cosmic model
figures of Heaven and Earth
分类号
P1-09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髀算经》的自洽性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曹一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9-43,共5页
文摘
按照《周髀算经》原文不能构造出与之叙述相符的宇宙模型,观测璇玑径长方法中的矛盾以及牵牛、娄与角、东井去极度的计算方法与璇玑四游在天文学依据上的冲突,让人不能不对其自洽性产生怀疑,或者据此可以认为《周髀算经》非一时一人所作。《周髀算经》仍然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代数”强而“几何”弱的特点。
关键词
《
周髀算经
》
性分
天文学研究
计
算
方法
中国古代
Keywords
Zhou Bi Suan Jing
universe model
coherence
分类号
O112 [理学—基础数学]
B235.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谈《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
被引量:
1
5
作者
金祖孟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文摘
本文同迄今为止的流行观点相反,认为盖天说比浑天说先进。这是因为:盖天说已经识破天地相连的假象,发现天地相互平行,因而有利于发展地圆观点;已经知道天上和地面上都有北极、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因而有条件提出地理地带的概念;已经发现地面分为白昼区和黑夜区,并且力图解决白昼区的大小问题,凡此都先进于浑天说。
关键词
宇宙学说
浑天说
盖天说
周髀算经
地圆观点
天地平行关系
Keywords
cosmic hypothesis, Huntian theory, Gaitian theory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P159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髀算经》中天文学思想评述
被引量:
1
6
作者
郭盛炽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出处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8-214,共7页
文摘
《周髀算经》中包含有较完整的天文学思想,本文对其进行了尽可能客观的评述.认为第二次盖天说虽然没有浑天说先进,但反映了在其形成年代人们认识宇宙的进步,人们在其指导下对昼夜、四季现象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并建立了合理的方向概念和原始的地方时概念.人们对北极和赤道附近有关情况的推测与真实情况也很接近.对其日径测量的方法也作了尽可能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周髀算经
盖天说
宇宙学说
Keywords
Zhou Bi Classic on Mathematics—theory of Canopy-heavens—cosmology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髀算经》光程极限数值来由新探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斌惠
机构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90,共7页
文摘
《周髀算经》中光程极限 167 000里这一概念和数值在整个《周髀算经》宇宙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如川和陈文熙认为日出和日落时分,太阳离周城的距离就是光程极限,但在具体推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考虑《周髀算经》中春秋分与实际春秋分的时间差(《周髀算经》中的春秋分按照四分法计算得来),以及由于地球轨道近日点的变化 (1 7度 /世纪 )所导致的春秋分时间的变动,则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从而使这一数据的来由得到比较合理的说明。
关键词
《
周髀算经
》
光程极限
Keywords
Zhou Bi Suan Jing,ultimate light distance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
被引量:
10
8
作者
徐凤先
何驽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69,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87303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项目编号:KJCX2-YW-T15)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古代科技史项目(项目编号:Y023011003)
文摘
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在中国天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结合考古学和考古天文学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结论,并重新分析解读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得出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当产生于国家建立之际黄河中游两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尧都陶寺和禹都王城岗——的日影观测实践。这两个地点观测到的夏至日影分别为1.6尺和1.5尺,也就是《周髀算经》和《周礼》所记载的两个夏至日影长度;通过对早期长度和距离的分析证明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当时的1000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明史上日影测量和大范围地理测量相继开始的特殊时期,由此产生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理论观念。
关键词
日影千里差一寸
周髀算经
周
礼
陶寺
王城岗
Keywords
1 curt for 1000 li for the sun's shadow, Zhoubi s uanjing, Zhouli, Taosi, Wangchenggang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什么量词多用“个”
被引量:
9
9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1,共3页
文摘
为什么量词多用“个”□周国光同印欧语(如英语)相比较,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在汉语的量词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个”。吕叔湘先生早在1944年出版的《中国文法要略》(下卷)中就指出:“‘个’应用最广,人和物都可以用”。《现代汉语八百词》在解释“个”的...
关键词
“个”
汉语个体量词
组合功能
使用范围
算
筹
先秦时期
语言经济
汉魏六朝
书面语
《
周髀算经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说“军”
10
作者
刘钧杰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2-43,共2页
文摘
三说“军”□刘钧杰《语文建设》1996年8月刊登过我一篇短文《樊哙的眼睛应当怎么裂?》,文章的中心是最后一段里的一句话:“当某个词有好几个意义,难以确定哪个是本义的时候,查查它的同源词往往可以帮助确定本义的所在。”这句话说得不够精确,应该稍加补充。文...
关键词
同源词
《说文》
银雀山汉墓竹简
军队
引申义
高诱注
首都师范大学
语文建设
《
周髀算经
》
文言文注释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敬梓父子至性诗
11
作者
桂秉权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86-52,共2页
关键词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至性
周髀算经
父子
《十三经注疏》
《畴人传》
雍正癸丑
乾隆
《金匮》
分类号
K825.6=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大方无隅”
12
作者
赵昔
出处
《史学集刊》
1987年第4期2-2,共1页
文摘
《老子》第四十一章有句话叫“大方无隅”。“方”是指四边四角相等的正方形体。《考工记》说:“方者中矩”。“矩”是木工使用的直角曲尺;《周髀算经》说:“合矩以为方”,两“矩”相合就构成为正方形。《墨子·经上》给“方”下的定义是:“方,柱隅四讙也。”“隅”就是角,《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皇侃疏:“偶,角也。”“讙”字却很费解。
关键词
墨子
《考工记》
论语
《老子》
大方
《
周髀算经
》
正方形
“大”
形体
皇侃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周髀算经》与古代域外天学
江晓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再谈《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纪念钱宝琮先生逝世十五周年
薄树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8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周髀算经》盖天宇宙结构
江晓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周髀算经》的自洽性分析
曹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三谈《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
金祖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周髀算经》中天文学思想评述
郭盛炽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周髀算经》光程极限数值来由新探
陈斌惠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
徐凤先
何驽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为什么量词多用“个”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三说“军”
刘钧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吴敬梓父子至性诗
桂秉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说“大方无隅”
赵昔
《史学集刊》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