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敏 起昕 +1 位作者 阎玉梅 罗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8-358,共1页
关键词 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宽环扎治疗周边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6
2
作者 蒋永祥 郭希让 黄爱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宽环扎 治疗 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手术方法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鹏飞 廖奇志 +3 位作者 刘淑伟 白领娣 张怀强 刘长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8-881,共4页
目的 研究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 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 目的 研究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 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德标记、亮蓝染色辅助下23 G玻璃体切割,23 G内界膜镊分层剥离黄斑前膜及内界膜,硅油填充。3个月后取出硅油填充C3F8气体。观察手术时间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闭合和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10(6.0±0.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80 min;黄斑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率为94.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1-0.04者3眼,0.05-0.10者12眼,0.12-0.25者4眼;术中剥离内界膜时部分视网膜点状出血,用笛针吸除大部分出血,必要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2眼高眼压,予以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7-13 d眼压平稳恢复正常。余未见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取得了较好疗效,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视力,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多次染色 黄斑前膜 内界膜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3G玻璃体切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琼 淦强 +3 位作者 叶波 邱新文 黄银花 薛安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性MHRD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性MHRD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黄斑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 3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复位率为100%;末次随访SD-OCT示22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占61.1%,11眼黄斑部分闭合,占30.6%,3眼仍未闭合,占8.3%;31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占86.1%,5眼BCV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占13.9%;术前患者BCVA为(1.48±0.92)log MAR,术后BCVA为(0.93±0.38)log 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0.95±1.16)mm,术后为(28.46±1.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视力及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填充 后巩膜加固术 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早霞 王桂云 +4 位作者 张晓光 李亚萍 邵兵 苑敏 杨克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病情的不同 ,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选择环扎术、冷冻、外加压或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前膜剥离、切除、视网膜切开、切除、眼内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部分病例采... 目的 :探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病情的不同 ,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选择环扎术、冷冻、外加压或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前膜剥离、切除、视网膜切开、切除、眼内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部分病例采用气液交换平复视网膜。术后眼内充填 C3F8或硅油。结果 :随访 3~ 12个月 ,视网膜最终复位 18眼 ,3眼未复位。手术成功率 86% (18/ 2 1)。结论 :采取适当的联合手术方法 ,能提高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愈率。氟碳液的应用 ,简便了手术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 外科手术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光凝替代术中冷凝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敏 赵昕 +1 位作者 钟海彬 杨珂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92-992,共1页
关键词 氩激光光凝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远期疗效观察 替代术 冷凝治疗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冷凝术 视网膜色素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人工晶体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邹秀兰 赖铭莹 曾祥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人工晶体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PRRD)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106例资料完整,随访6个月以上的复杂性PRRD且行玻璃体切除作为首选手术的患者被回顾。其中,27例术前检查未发现裂孔,26例曾行Nd:YAG后囊膜... 【目的】探讨复杂性人工晶体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PRRD)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106例资料完整,随访6个月以上的复杂性PRRD且行玻璃体切除作为首选手术的患者被回顾。其中,27例术前检查未发现裂孔,26例曾行Nd:YAG后囊膜切开术。【结果】术后视网膜首次和最终复位率分别是72.6%(77/106)和98.1%(104/106)。术后59.4%(63/106)的患者术后视力>0.3,仅15.1%(16/106)<0.1,与术前视力(>0.3者仅34%,<0.1则5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3.31,P<0.001)。手术并发症主要是术中医源性裂孔(6.6%);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4.2%)和黄斑前膜(23.6%)。【结论】玻璃体切除治疗复杂性PRRD能取得较好的解剖和功能效果,但应尽量避免医源性裂孔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眼 玻璃体切除术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敏 赵昕 +1 位作者 赖小玲 杜宁静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 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了解 RRD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平衡状态。方法 使用单克隆抗体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检查5 8例 RRD患者和 30例正常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RRD... 目的 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了解 RRD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平衡状态。方法 使用单克隆抗体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检查5 8例 RRD患者和 30例正常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RRD组的CD3、CD4细胞的百分数和 CD4/CD8的比值均比对照组低 ,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CD8细胞数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  RRD患者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发生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单克隆抗体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分析
9
作者 段国平 张翼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00-101,共2页
目的 :评价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统计视网膜脱离的范围 ,裂孔数量及分布等 ,采用冷凝、外加压、环孔、放液及玻璃体内注气等术式中 2种或 2种以上手术方式封闭裂孔 ,促使视网膜复位 ,术后采用中药、血栓通、沃丽汀等活... 目的 :评价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统计视网膜脱离的范围 ,裂孔数量及分布等 ,采用冷凝、外加压、环孔、放液及玻璃体内注气等术式中 2种或 2种以上手术方式封闭裂孔 ,促使视网膜复位 ,术后采用中药、血栓通、沃丽汀等活血祛瘀 ,改善微循环 ,增进视力。结果 :痊愈56眼 ( 94 92 % ) ,好转 1眼 ( 1 69% ) ,未愈 2眼 ( 3 39% )。视力增进 57眼 ( 96 61% )。结论 :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经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孔性 视网膜脱离 手术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特性(372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李春芳 黄玉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18-20,共3页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与近视、无晶体眼及周边部视网膜变性之间的关系,文献中已有不少报道,但是有关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及不同年龄组视网膜脱离与屈光状态,好发因素等关系国内尚少有报道,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裂孔性 病因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2F_6气体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董应丽 郭希让 郭娟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 C2F6气体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 27例 28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及长效气体填充。结果随访 1~3个月总的视网膜复位率为 82.1%, 3例视网膜未复位的原因为... 目的探讨 C2F6气体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 27例 28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及长效气体填充。结果随访 1~3个月总的视网膜复位率为 82.1%, 3例视网膜未复位的原因为后巩膜葡萄肿较重,裂孔大致使裂孔周围的视网膜与脉络膜不能紧密相贴,2例再行硅油填充,视网膜复位良好,27例28眼手术后视力提高者22眼,未变者5眼,下降1眼。结论 C2F6气体应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理想、安全,并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玻璃体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气体填充 C2F6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引导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旭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背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高,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研究的热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确认适宜的取油时机,是否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目的OCT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 背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高,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研究的热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确认适宜的取油时机,是否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目的OCT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的解剖形态,分析影响硅油成功取出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9例55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联合硅油填充术者40例45眼,术后3~6个月,OCT检查黄斑区形态,行硅油取出术,随访时间均为硅油取出术后1年以上。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前、硅油取出术前和硅油取出术后1年患眼黄斑区的OCT表现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检查黄斑裂孔愈合标准分为一类愈合及二类愈合。结果硅油取出前OCT示40眼视网膜成功复位,占88.89%,其中2眼裂孔愈合,裂孔边缘消失,属于一类愈合;38眼裂孔边缘平贴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但中心凹处神经纤维层存在缺损及RPE层暴露,属于二类愈合。硅油取出术后,二类愈合眼中1眼于术后2年发现视网膜脱离复发;联合硅油填充术者40例45眼术前BCVA为1.93±0.06,硅油取出后1年BCVA为1.16±0.07,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OCT检查可以作为硅油取出的术前评估。OCT证实黄斑裂孔闭合或黄斑裂孔的贴附眼可行硅油取出术;OCT检查示黄斑裂孔未闭合的贴附眼行硅油取出后预后较差,是视网膜再脱离的危险因素之一,需长期进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桂阳 田蕊 +1 位作者 张璐 田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80例(180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80例(180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2例)及对照组(88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患者联合行内界膜剥离术,对照组患者不行内界膜剥离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进行视力及视功能检查明确视力改变,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分别为71.43%、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5.65%、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分别为(39.26±3.45)个字母、(38.17±2.96)个字母,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均为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显著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固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函数1环观察组(110.12±20.63)nV·deg^(-2)、对照组(134.15±25.96)nV·deg^(-2)及2环P1波反应密度观察组(70.14±11.96)nV·deg^(-2)、对照组(66.96±12.71)nV·deg^(-2)较术前1环P1波反应密度观察组(55.74±11.41)nV·deg^(-2)、对照组(56.01±10.28)nV·deg^(-2);2环P1波反应密度观察组(47.14±10.27)nV·deg^(-2)、对照组(49.22±9.63)nV·deg^(-2)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环P1波反应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相比,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可促进高度近视MHRD患者术后黄斑裂孔的愈合,但也可对微视野及视网膜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离术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0
14
作者 石莲军 张苏 +2 位作者 徐向忠 姚进 沈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患者10... 目的探讨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患者10例(1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将MEDPOR种植体+人造血管+环扎条带制成的"三明治加压块"固定垫压于黄斑区,术后行眼眶CT检查明确加压块位置。术后6~12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眼眶CT显示10眼加压块均位于黄斑区;末次随访SD-OCT示10眼视网膜完全复位,7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3眼黄斑裂孔部分闭合; 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1眼提高不明显;术前患者BCVA为(1. 55±0. 26) Log MAR,术后3个月BCVA为(0. 99±0. 05) Log MAR,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1. 27±1. 18) mm,术后3个月为(28. 81±0. 87)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和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外垫压术 MEDPOR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FEVR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特征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翔 郭浩轶 +2 位作者 李蕴随 王志立 郭希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1-742,共2页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 FEVR)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眼病, 典型表现为周边视网膜血管分化异常、伴周边无血管区以及局部纤维组织增生, 进而牵拉形成视网膜皱襞。FEVR活动期视网膜常出现...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 FEVR)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眼病, 典型表现为周边视网膜血管分化异常、伴周边无血管区以及局部纤维组织增生, 进而牵拉形成视网膜皱襞。FEVR活动期视网膜常出现新生血管、水肿及渗出, 严重者可并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FEVR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是青少年视网膜脱离常见病因之一。基于FEVR病变表现的多样性, 视网膜裂孔的发生及进展对手术治疗效果带来较大影响, 本研究拟分析青少年FEVR并发RRD时视网膜裂孔性状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疗效间的关系, 为临床上FEVR并发RRD患者的手术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积血 无血管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周边视网膜 常见病因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在早期视网膜周边裂孔中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强 苑志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早期诊断周边视网膜裂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6例(26眼)经OCT完全确诊为早期周边视网膜裂孔的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单眼发生,所有患者OCT检查前均... 目的探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早期诊断周边视网膜裂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6例(26眼)经OCT完全确诊为早期周边视网膜裂孔的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单眼发生,所有患者OCT检查前均经散瞳后前置镜、三面镜或双目检眼镜检查,对周边疑似裂孔的位置进行画图、定位,然后采用OCT进行检查,观察OCT对早期视网膜周边裂孔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26眼患者中13眼OCT提示为牵拉性裂孔,其中9眼显示牵拉条索与裂孔的一端相连,4眼显示孔的盖已经完全脱离于孔的上缘;7眼OCT提示为干性裂孔;6眼OCT提示视网膜周边裂孔并伴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4眼提示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裂孔周围视网膜局限性脱离,未发现牵拉组织形成。结论 OCT在早期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诊断、判断裂孔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周边裂孔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7
作者 李菊生 吴义龙 吕灶林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44眼)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脱离病人,随访3~12mo。结果44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视力提高≥0.02者32例(72.7%),脱盲率达68.1... 目的探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44眼)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脱离病人,随访3~12mo。结果44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视力提高≥0.02者32例(72.7%),脱盲率达68.18%。结论指出合力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加压嵴以推顶裂孔,术中不放液,黄斑孔不电凝、不冷凝。强调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极部裂孔性 视网膜脱离 合力外加压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跳水运动员视网膜和玻璃体改变调查分析
18
作者 张新媛 徐亮 +2 位作者 雷鸣 李凤莲 江斌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玻璃体及视网膜的慢性损伤。方法:对国家跳水队30名运动员(男13人,女17人)进行了视力、裂隙灯、非接触性眼压测量、间接检眼镜、非散瞳眼底照相、眼B型超声、Optopus 200度广角眼底照相系统等眼部系统...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玻璃体及视网膜的慢性损伤。方法:对国家跳水队30名运动员(男13人,女17人)进行了视力、裂隙灯、非接触性眼压测量、间接检眼镜、非散瞳眼底照相、眼B型超声、Optopus 200度广角眼底照相系统等眼部系统检查。运动员接受眼部随访1年,方式为专家深入跳水队及运动员到医院接受眼部检查。结果:本组运动员中,15人(50%)有双眼轻度玻璃体混浊,7人(23.3%)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按训练时间分,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周边变性的总检出率在小于5年、大于等于5年且小于10年、大于等于10年且小于15年,以及大于等于15年组分别为28.6%、46.7%、66.7%和100%。主要从事跳台训练运动员眼底改变发生率与主要从事跳板训练运动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玻璃体混浊及周边视网膜变性是与跳水运动相关的慢性眼后节改变,其发生率随接受跳水训练年限增加而增加。跳台训练和跳板训练对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水训练 玻璃体混浊 视网膜周边部变性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一家系
19
作者 任玉玲 刘谊 李雪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1,共1页
患者男,18岁.因右眼前黑影,视力下降半个月就诊,以"右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收入院.患者双眼近视6年,矫正眼镜-5.50 D.入院后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Von 综合征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双目间接检眼镜 家系 马蹄形裂孔 眼前黑影 视力下降 矫正眼镜 右眼视力 眼科检查 18岁 入院后 眼前节 患者 双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一书出版
20
作者 方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2-862,共1页
由方严教授、石一宁教授主编的《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一书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的研究进展。编者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临床研究资料并系统复... 由方严教授、石一宁教授主编的《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一书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的研究进展。编者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临床研究资料并系统复习病理性近视眼相关文献,分别从病理性近视眼概论、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的分类及演变、豹纹状眼底、后葡萄肿、视盘改变、视网膜脉络膜改变、黄斑改变(综合)、周边眼底改变、玻璃体后脱离、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眼 眼底改变 文献出版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临床研究资料 视网膜脉络膜 玻璃体后脱离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