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脊曲线控制的参数曲面周期变形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友太 王志国 +1 位作者 周来水 王小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860-1864,共5页
为得到理想的参数曲面造型效果,构造了一种新的基于多项式的伸缩因子,它不仅具有已有伸缩因子的特性,还具有区域峰值性;同时引入脊曲线的概念,对曲面进行控制变形,从而对曲面进行雕刻;然后利用脊曲线实现对曲面的周期控制变形。实验结... 为得到理想的参数曲面造型效果,构造了一种新的基于多项式的伸缩因子,它不仅具有已有伸缩因子的特性,还具有区域峰值性;同时引入脊曲线的概念,对曲面进行控制变形,从而对曲面进行雕刻;然后利用脊曲线实现对曲面的周期控制变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易于控制,可以得到丰富的变形效果,适用于几何造型、计算机动画、CAD/CAM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曲面 伸缩因子 雕刻 周期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式无砟轨道周期性变形敏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磊 杨国涛 +1 位作者 刘伟斌 施成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38,共7页
研究目的:单元式无砟轨道应用过程中检测出波长与板长相近的周期性不平顺问题,影响了列车运营舒适性。为研究周期性变形的敏感影响因素,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建立考虑层间非线性接触关系的无砟轨道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轨... 研究目的:单元式无砟轨道应用过程中检测出波长与板长相近的周期性不平顺问题,影响了列车运营舒适性。为研究周期性变形的敏感影响因素,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建立考虑层间非线性接触关系的无砟轨道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轨道板内温度梯度和自密实混凝土收缩对轨道板翘曲变形和轨面周期性不平顺的影响程度,获取了两种荷载与周期性变形间传递关系。研究结论:(1)温度梯度、混凝土收缩等效降温量越大,轨道竖向变形差越大且传递比越大,+90℃/m、-45℃/m温度梯度时,钢轨垂向变形差分别为0.72 mm、0.32 mm,传递比分别为0.0158 mm/(℃·m^(-1))、0.0183 mm/(℃·m^(-1));(2)等效降温-10℃时,钢轨垂向变形差0.39mm,传递比为0.0739 mm/℃;(3)与混凝土收缩组合时,正温度梯度变形效应叠加,负温度梯度变形效应抵消,-45℃/m温度梯度与混凝土收缩-10℃间引起的变形效应相当,可基本抵消;(4)通过控制轨道精调时机,合理预设初始不平顺可减小运营期单元式无砟轨道周期性不平顺;(5)本研究结论可为控制目前广泛存在的无砟轨道周期性变形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单元式无砟轨道 温度梯度 混凝土收缩 周期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双块式无砟道床参数对温度翘曲变形影响规律研究
3
作者 李晨曦 赵国堂 赵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0-1078,共9页
严寒大温差地区的单元式无砟轨道在温度梯度作用下易产生周期性翘曲变形与层间离缝,从而导致轨面周期性不平顺。本文以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层间非线性接触关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道床板尺寸参数条件下温度梯度... 严寒大温差地区的单元式无砟轨道在温度梯度作用下易产生周期性翘曲变形与层间离缝,从而导致轨面周期性不平顺。本文以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层间非线性接触关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道床板尺寸参数条件下温度梯度引起的翘曲变形规律及层间离缝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参数条件下,当正温度梯度达90℃/m时,道床板最大竖向变形差达1.21 mm,轨面不平顺峰值0.62 mm;而较小负温度梯度(低至-10℃/m)即会在道床板下形成四周离缝。参数化分析显示,适当增加道床单元长度或减小道床板宽度可显著降低周期性变形与离缝。将道床单元长度由5100 mm增至7050 mm可使不平顺幅值降低约34%,而将道床板宽度由2400 mm增至3200 mm则会增大变形与离缝约20%~40%。此外,应避免约290 mm的板厚设计范围,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减小道床板厚度,以有效缓解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周期性变形与层间离缝问题。研究结果可为更高速度下从结构选型上控制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周期性不平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双块式无砟轨道 温度梯度 周期变形 层间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变形圆柱绕流特征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文蓉 童秉纲 马晖扬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431,共8页
应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可压缩二维N S方程,对在均匀来流中圆柱-椭圆柱周期性变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两种典型状态,即雷诺数为40和100,本文描述了圆柱变形运动所引发的非定常流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揭示了变形过程中柱体附近流场的... 应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可压缩二维N S方程,对在均匀来流中圆柱-椭圆柱周期性变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两种典型状态,即雷诺数为40和100,本文描述了圆柱变形运动所引发的非定常流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揭示了变形过程中柱体附近流场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由壁面压力梯度和壁面的切向运动加速度所产生的壁面涡量流,分析了不同变形频率和不同变形量对升力和阻力、旋涡形成及其运动的影响,并发现了频率锁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流 涡运动 N-S方程 周期变形 有限体积法 圆柱 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翘曲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磊 蒋典佑 施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53-4064,共12页
为解决无砟轨道应用过程中波长与板长相近的周期性不平顺问题,探明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周期性变形特征,厘清道床板翘曲变形与温度梯度的相关关系,基于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及温度变形现场试验,根据试验实测数据研究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场时... 为解决无砟轨道应用过程中波长与板长相近的周期性不平顺问题,探明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周期性变形特征,厘清道床板翘曲变形与温度梯度的相关关系,基于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及温度变形现场试验,根据试验实测数据研究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场时变规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温度梯度与道床板翘曲变形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双块式无砟轨道多层结构体系有限元模型,研究温度梯度对道床板翘曲变形和轨面周期性不平顺的影响规律,并分析温度梯度作用下无砟轨道周期性变形的特征,最终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及温度变形均具有明显的日周期性变化特征,轨道结构温度在距离道床板表面0.16 m范围内变化活跃;道床板竖向位移量与温度梯度值呈正相关关系,实测最大正、负温度梯度+55/−33℃/m作用下,板角竖向位移量为−0.47/0.64 mm,板中竖向位移为−0.15/0.27 mm,正温度梯度最值时刻板中竖向位移量较板角低约68.1%,负温度梯度最值时刻板中较板角低约57.8%;仿真分析表明,正温度梯度下钢轨与道床板呈板中高、板端低的周期性变形趋势,负温度梯度下钢轨与道床板变形与之相反;当温度梯度为90℃/m和−45℃/m时,钢轨垂向变形差分别为0.58 mm和0.26 mm,道床板侧边垂向变形差分别为1.01 mm和0.55 mm。研究成果可为控制目前广泛存在的无砟轨道周期性变形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双块式无砟轨道 温度梯度 周期变形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经济周期几个问题的认识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乐一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15,共6页
19世纪初叶以来至现在 ,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假说已经汗牛充栋 ;6 0年代中期以来 ,东西方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但是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国外同类研究。 2 0世纪 90年代 ,中国经济周期的新特征是 ... 19世纪初叶以来至现在 ,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假说已经汗牛充栋 ;6 0年代中期以来 ,东西方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但是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国外同类研究。 2 0世纪 90年代 ,中国经济周期的新特征是 :扩张与收缩的比率迅速下降。失业与经济周期的阶段十分密切 ,解决中国失业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是要促成经济的全面回升和扩张。战争导致经济周期变形 ,它有时固然能带来“战争景气” ,但总的说来是给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理论 奥肯定律 经济周期变形 失业 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形龟甲轮虫形态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璐 梁迪文 +3 位作者 杨宇峰 金鼎 叶晓彤 王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326-5333,共8页
以螺形龟甲轮虫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广东南澳岛及湖南常德中营养至中度富营养水体共14个样点进行采样,对螺形龟甲轮虫进行了形态特征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是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变化最主要影响因子,且与背甲长、背... 以螺形龟甲轮虫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广东南澳岛及湖南常德中营养至中度富营养水体共14个样点进行采样,对螺形龟甲轮虫进行了形态特征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是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变化最主要影响因子,且与背甲长、背甲宽、棘刺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纬度条件下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参数差异显著,常德地区螺形龟甲轮虫个体显著大于南澳地区(P<0.05).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存在显著季节性变化,各形态参数随季节波动呈现夏秋、冬春分化模式.螺形龟甲轮虫后棘刺长随水体营养程度增加而减小(F=159.4,P<0.01),富营养条件下后棘刺长度占全长的比例减小(F=167.5,P<0.01).研究结果表明,螺形龟甲轮虫棘刺长度可作为水质生物监测指标,并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表型可塑性 周期变形 生态指示 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