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麦稻轮作区周年耕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李朝苏
汤永禄
黄钢
吴春
马孝玲
-
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6-791,共6页
-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5B03
+2 种基金
2007BAD89B15)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9QNJJ-012)
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
-
文摘
2004~2009年,在成都平原麦稻轮作区研究了不同周年耕作模式(周年翻耕无秸秆还田、小麦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水稻旋耕无秸秆还田、麦稻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麦稻周年垄作免耕秸秆全量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间小麦产量差异较小,水稻产量差异较大;免旋结合稻草覆盖还田模式年际间水稻产量较其他模式稳定。麦稻关键生育阶段0~30 cm土层速效养分含量模式间差异较小;免旋结合稻草覆盖利于土壤表层有机质积累。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模式20 cm处紧实度降低,渗水速率增大,保水性能下降。研究结果说明,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因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导致水分下渗差异是水稻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免旋结合稻草覆盖还田模式似乎更利于麦稻轮作田生产能力的稳定。
-
关键词
麦稻轮作
周年耕作模式
作物产量
土壤特性
-
Keywords
Wheat-rice rotation system
Annual tillage patterns
Cropyield
Soil properties
-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周年耕作模式对夏玉米耕层土壤及产量的影响
- 2
-
-
作者
赵东波
高建胜
郭良海
郭建军
崔慧妮
郭智慧
-
机构
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20-25,共6页
-
基金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CARS-02)
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SDAIT-02-19)。
-
文摘
为促进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高质量农田可持续发展,2018—2021年,采取裂区设计,冬小麦播种前旋耕(A)、深松(B)、深翻(C)作为主处理,夏玉米播种前免耕(X)、灭茬(Y)和旋耕(Z)作为副处理,对周年不同耕作模式与耕层土壤特征、夏玉米产量及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季深松或深翻与玉米季直接播种或灭茬播种结合的周年轮作(B-X、B-Y、C-X、C-Y),能有效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达到改善耕层土壤特性,有助于维持优良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在黄淮海一年两熟区要优于其它周年耕作模式;且夏玉米产量稳定,其中C-Y耕作模式比A-Z增产18.6%。小麦季播种前深松或深翻与玉米季播种前免耕或灭茬组成的周年耕作模式,是黄淮海区域值得推广的周年耕作管理方式。
-
关键词
周年耕作模式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
土壤特性
产量
-
Keywords
annual tillage patterns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soil characteristics
yield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