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神经Waller变性时巨噬细胞来源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惠勇 郑德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4,T028,共5页
一氧化氮是气体性递质 ,普遍认为其在介导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时 ,可被诱导产生。但对于它在周围神经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采用 NADPH-d组化方法结合 S-10 0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了大鼠坐骨神经 Waller变性时的细胞变化。取对侧坐... 一氧化氮是气体性递质 ,普遍认为其在介导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时 ,可被诱导产生。但对于它在周围神经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采用 NADPH-d组化方法结合 S-10 0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了大鼠坐骨神经 Waller变性时的细胞变化。取对侧坐骨神经作为对照。结果 :Schwann细胞在生理状态下有一氧化氮的表达 ,Waller变性后持续表达至第 5 d。在此期间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的 Schwann细胞肥大、增殖 ,包绕并吞噬解体的髓鞘。自第 2 d开始 ,血管内可见 NADPH-d阳性的单核细胞附着并穿过血管壁 ,进入溃变的空膜管内。血管外的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的单核细胞具有相似的大小和细胞形态。第 5 d后 ,切片上的NADPH-d呈模糊的弱反应。提示 :( 1) Schwann细胞的吞噬功能由一氧化氮介导 ,( 2 ) Waller变性后 2~ 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waller变性 巨噬细胞 来源 一氧化氮合酶 NADPH-d组化 SCHWANN细胞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Waller变性时的信息传递方式 被引量:2
2
作者 范惠勇 郑德枢 +2 位作者 燕启江 孙卫文 刘湘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5-208,T036,共5页
为了检测 Waller变性时损伤部远侧段的溃变过程是同时发生还是自切断处逐渐向远侧离心式传递 ,本实验切断大鼠坐骨神经 ,将整个远侧段分为连续的 A、B、C三段 ,A段为最靠近切断处的部位。用 c-fos免疫组化方法和 EA50 组化方法 ,比较了... 为了检测 Waller变性时损伤部远侧段的溃变过程是同时发生还是自切断处逐渐向远侧离心式传递 ,本实验切断大鼠坐骨神经 ,将整个远侧段分为连续的 A、B、C三段 ,A段为最靠近切断处的部位。用 c-fos免疫组化方法和 EA50 组化方法 ,比较了三段之间的形态变化和阳性细胞数。结果显示 ,神经切断后 2 d,A、B、C三段间 c-fos阳性细胞数量有显著差异。至第 5天 ,这种差别消失 ,各段间阳性细胞数量表达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说明 ,周围神经切断后 ,信息传递是由近至远地发生 ,也说明 Waller变性是由近至远地发生。至于神经切断后 ,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ler变性 信息传递 C-FOS SCHWANN细胞 坐骨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量表的信效度及跨癌症类型的测量不变性检验
3
作者 耿庆春 李阳 +1 位作者 熊丽娜 金燕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270-3276,共7页
目的:对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量表(Treatment-Induced Neuropathy Assessment Scale,TNAS)进行信效度和跨癌症类型测量不变性检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3月—7月对天津市和南昌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相关科室住院和门诊就诊... 目的:对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量表(Treatment-Induced Neuropathy Assessment Scale,TNAS)进行信效度和跨癌症类型测量不变性检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3月—7月对天津市和南昌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相关科室住院和门诊就诊的392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文版TNAS量表包括2个分量表,共9个条目。各条目临界比值t值为14.169~20.374(P<0.001),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90~0.845(P<0.001)。验证性因子分析支持两因子模型,且各指标均达到理想的拟合标准。量表各条目的因子负荷为0.776~0.900;2个分量表的组合信度(CR)分别为0.910和0.912;平均方差变异(AVE)值分别为0.629和0.778。2个分量表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0.574。中文版TNAS得分与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问卷(EORTC QLQ-CIPN 20)得分呈正相关(r=0.460,P<0.001)。中文版TNAS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0,2个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12和0.915,重测信度为0.802。中文版TNAS量表在等值检验中具有跨群组测量不变性(P>0.05)。结论:中文版TNAS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跨癌症类型测量不变性,可用于识别各种癌症治疗中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 量表 信度 效度 测量不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一次给予重组CNTF对神经元变性和再生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许家军 陈尔瑜 +2 位作者 何成 姜宗来 路长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 ,局部一次给予重组CNTF对神经元变性和再生的作用。方法 :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 ,术时在损伤神经局部一次性给予重组CNTF ;用甲苯胺蓝染色和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元的逆行变性 ,用HRP逆...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 ,局部一次给予重组CNTF对神经元变性和再生的作用。方法 :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 ,术时在损伤神经局部一次性给予重组CNTF ;用甲苯胺蓝染色和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元的逆行变性 ,用HRP逆行追踪研究轴突的再生 ,并进行后足功能测试。结果 :重组CNTF减轻损伤运动神经元胞核偏位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 ,增加轴突再生的运动神经元数量 ,改善功能指数。结论 :局部一次给予重组CNTF和再加皮下注射一样能保护损伤运动神经元并促其轴突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变性 神经再生 CN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变性过程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殿英 姜保国 +1 位作者 李贺平 冯传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结构改变及时相。方法 :切断SD大鼠的双侧坐骨神经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SMI 3 1轴索染色及S 10 0雪旺细胞染色观察 6h到 4周神经远端的结构变化。结果 :与以往组织学观察所见不同的是 ...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结构改变及时相。方法 :切断SD大鼠的双侧坐骨神经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SMI 3 1轴索染色及S 10 0雪旺细胞染色观察 6h到 4周神经远端的结构变化。结果 :与以往组织学观察所见不同的是 ,神经损伤平面近端 10mm范围内 ,1周内存在酶组织化学损伤性反应 ,6h起出现轴索的形态学改变。神经损伤平面远端全长 1~ 3周形成密集排列的细胞条索 ,但S 10 0染色阴性。结论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能够更早的观察到神经变性的发生 ,神经损伤近端观察到更广泛的变化 ,S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变性 轴索 雪旺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干预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瓦勒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熊乐 张倩 +5 位作者 沈若武 边洪琳 孙广强 王毅 张凤玉 张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瓦勒变性早期髓鞘碎片清除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和脂多糖LPS组(20只),LPS组及模型组横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仅游离出坐骨...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瓦勒变性早期髓鞘碎片清除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和脂多糖LPS组(20只),LPS组及模型组横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仅游离出坐骨神经,然后关闭切口。LPS组大鼠在神经断端显微注射LPS(2 g/L)1μL,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1.5、24 h和7 d取术侧坐骨神经。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坐骨神经中白介素1β(IL-1β)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坐骨神经中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的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坐骨神经脱髓鞘程度;LFB染色观察坐骨神经髓鞘变化;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1.5 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 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5 h LPS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P<0.001)。术后24 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m 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24h LPS组IL-1βmRNA和MCP-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1)。免疫荧光可见,与模型组相比,术后7 d LPS组中CD68+细胞表达显著上调(P<0.05)。术后7 d坐骨神经HE染色可见,LPS组坐骨神经断端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许旺细胞增殖活跃,模型组神经断端炎性细胞和许旺细胞较少。术后7 d坐骨神经ORO染色可见,与模型组相比,LPS组断端远侧脱髓鞘程度较高。术后7 d坐骨神经LFB染色可见,模型组和LPS组坐骨神经断端均出现脱髓鞘反应,但与模型组相比,LPS组神经断端残余髓鞘碎片明显减少(P<0.05)。SFI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PS组大鼠在术后10、20、30、40和50 d分别不同程度升高,术后20 d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多糖通过激活固有免疫系统加快大鼠坐骨周围神经损伤后瓦勒变性早期髓鞘碎片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瓦勒变性 脂多糖 髓鞘碎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变性周围神经移植和神经生长因子灌注对脊髓损伤后上行传导束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斌 贺西京 +2 位作者 刘增霞 浮煜 历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15-618,I0004,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预变性周围神经移植(PPNG)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灌注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上行传导束再生的影响及两者协同效果。方法:50只SD大鼠分5组,每组10只,A组为PPNG和NGF灌注组;B组为PPNG组;C组为NGF灌注组;D组为单纯损伤组;E组为... 目的:评价应用预变性周围神经移植(PPNG)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灌注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上行传导束再生的影响及两者协同效果。方法:50只SD大鼠分5组,每组10只,A组为PPNG和NGF灌注组;B组为PPNG组;C组为NGF灌注组;D组为单纯损伤组;E组为正常对照组。A、B组于脊髓损伤前1周取坐骨神经约3mm并置于DMEM中。1周后造成T10脊髓后索损伤并将预变性的外周神经植入,A、C组脊髓损伤后置管注射NGF,每日2μg,共2周;D组单纯损伤脊髓,E组不损伤脊髓。8周后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法计数再生的纤维,按照脊髓与移植物的关系分为脊髓尾端、尾端过渡区、移植物尾端、移植物头端、头端过渡区、脊髓头端六个区,简称Ⅰ、Ⅱ、Ⅲ、Ⅳ、Ⅴ、Ⅵ区。结果:在Ⅲ、Ⅳ、Ⅴ区,A组标示的纤维数量显著高于B、C组(P<0.05),Ⅵ区均无示踪纤维;D组几无纤维通过移植物。结论:联合应用PPNG及NGF灌注可明显促进大鼠SCI后上行传导束的再生,使再生的纤维跨过两道瘢痕,重新长入脊髓白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移植 变性 脊髓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小鼠坐骨神经在沃勒变性早期的差异表达基因转录组分析
8
作者 许丹杨 张琪 +2 位作者 李燕怡 杜韵静 文锦坤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5-642,共8页
目的:分析小鼠坐骨神经体外沃勒变性(WD)早期施万细胞(SCs)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功能通路。方法:取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坐骨神经进行体外WD,并分别于变性后3 h和6 h,提取总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对测序结果进行差异表... 目的:分析小鼠坐骨神经体外沃勒变性(WD)早期施万细胞(SCs)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功能通路。方法:取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坐骨神经进行体外WD,并分别于变性后3 h和6 h,提取总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对测序结果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外WD 3 h组(WD3h)和6 h组(WD6h)筛选出的DEGs分别为3961个和5538个。表达上调最为显著的基因主要包括与炎症和免疫相关的分子和神经营养因子。GO分析提示两组的DEGs均富集在正向转录调控及代谢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DEGs主要集中在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以及核糖体生成。结论:在WD早期坐骨神经中的SCs上调与炎症和免疫相关的基因促进WD进程,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支持神经元存活,同时伴随TNF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沃勒变性 转录组分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后远侧段神经慢性变性对轴突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志峰 张文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1-493,共3页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治疗后功能恢复多不理想。近、远端轴突变性、目标肌肉失神经萎缩都影响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1],但在大量动物模型与人周围神经损伤病例对比研究发现,远端神经慢性失神经变性是影响轴突再生及目标肌肉接受...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治疗后功能恢复多不理想。近、远端轴突变性、目标肌肉失神经萎缩都影响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1],但在大量动物模型与人周围神经损伤病例对比研究发现,远端神经慢性失神经变性是影响轴突再生及目标肌肉接受神经再支配的最主要原因^[2],施万细胞(SCs)失神经萎缩后功能的变化是主要机制^[3]。本文主要讨论SCs慢性失神经变性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SCs慢性变性,促进轴突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轴突再生 轴突变性 慢性 周围神经再生 神经萎缩 功能恢复 神经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原发性系统性轻链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
10
作者 吴春佳 张汉哲 +3 位作者 沈东辉 王海峰 张维杰 王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39-543,共5页
报告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患者,男,60岁,亚急性起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史,2个月前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以双下肢进行性麻木无力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首发临床症状,入院后完善肌... 报告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患者,男,60岁,亚急性起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史,2个月前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以双下肢进行性麻木无力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首发临床症状,入院后完善肌电图、腰椎穿刺、肾穿刺、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后确诊,并给予相关治疗。本病作为神经系统罕见病,发病率较低,尽早诊断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前提。然而该病极易误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延误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原发性轻链淀粉样变性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周围神经病变 多发性骨髓瘤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中枢神经系统Waller变性研究的新型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刁金美 冯国栋 +2 位作者 钱新宏 焦西英 游思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4,共6页
本实验旨在建立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Waller变性研究的大鼠视神经(ON)损伤模型。成年SD大鼠12只,用夹持力为148g、镊端宽1mm的小号动脉阻血镊于球后2mm处夹持左侧视神经,致伤时间10s。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一组动物术后立即于双侧... 本实验旨在建立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Waller变性研究的大鼠视神经(ON)损伤模型。成年SD大鼠12只,用夹持力为148g、镊端宽1mm的小号动脉阻血镊于球后2mm处夹持左侧视神经,致伤时间10s。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一组动物术后立即于双侧上丘表面放置逆行荧光染料荧光金(FG),72h后处死。取视网膜铺片,ON冰冻连续切片。另一组动物术后72h常规灌注固定,取ON冰冻连续切片,分别行β-tubulin及NF-160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结果显示:左侧ON夹伤后3d,同侧视网膜内未见FG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ON夹伤部位形成一条宽达1mm的损伤带,ON基质连续,FG标记的神经纤维被阻断于损伤远侧,损伤远侧的β-tublin阳性纤维多已崩溃,NF-160阳性纤维数量较多,部分纤维末梢形成膨大的回缩球。上述结果表明ON夹伤后神经元轴突完全离断,中枢神经基质的连续性得以保持,损伤远侧段轴突发生典型的Waller变性,从而为中枢神经Waller变性及其药物治疗研究的筛选和评估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waller变性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桥梗死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苗 卢洁 +6 位作者 林起湘 戎冬冬 赵志莲 马青峰 舒妮 贺永 李坤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演变过程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6例脑桥梗死患者(病例组)于发病<7 d、15 d、30 d、90 d和180 d进行DTI检查。另选16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演变过程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6例脑桥梗死患者(病例组)于发病<7 d、15 d、30 d、90 d和180 d进行DTI检查。另选16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梗死区下方的延髓、上方的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中央前后回皮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病例组各时间点梗死侧与对侧以及对照组各部位FA值的差异,计算FA比值(rFA),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脑桥梗死灶同侧的延髓、大脑脚、内囊后肢以及中央前后回皮质FA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这种降低的趋势在发病15 d时最为显著,180 d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发病15d时的rFA与90d、180d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DTI能够早期检测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纤维继发的Wallerian变性。发病早期病灶同侧锥体束FA值下降的程度可预示患者远期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变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Waller变性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珉 谢瑞满 +1 位作者 周林江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CST)Waller变性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起病至DTI检查时间在14d内的单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16例纳入研究,按间隔时间分为两组:组一,间隔3~7d;组二,间隔8~14d。...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CST)Waller变性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起病至DTI检查时间在14d内的单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16例纳入研究,按间隔时间分为两组:组一,间隔3~7d;组二,间隔8~14d。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CST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并计算出rFA和r MD。所有患者于DTI检查前2h及发病后3个月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 HSS)、运动功能指数(MI)和修正的Rankin评分(mRS)。结果:与健侧相比,病侧CST在第1周未见有明显的FA值与MD值的改变(t=-1.759,P=0.12;t=-1.475,P=0.18),而第2周FA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t=-3.725,P=0.007),但MD值变化不明显(t=-1.891,P=0.10)。脑梗死第2周的rFA与DTI检查时的NI HSS和MI无相关性,而与梗死后3个月的NI HSS和mRS呈负相关(r=-0.756,P=0.030;r=-0.741,P=0.035),与MI呈正相关(r=0.731,P=0.040)。结论:脑梗死第2周CST的FA值变化有助于预测梗死3个月后运动功能受损的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皮质脊髓束 waller变性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平均扩散系数 神经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勒变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彤 廉宗澂 +6 位作者 崔世民 刘梅丽 李涛 刘力 于薇 张蕾莉 靳松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回顾沃勒变性及继发跨神经元退变的病理学改变,分析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表现。方法 根据沃勒变性的影像学标准,选择1995~1999年经MRI确诊的沃勒变性患者20例,年龄16~70岁,平均52岁。其中脑梗死11例,脑出血4例,创伤手术后2例,... 目的 回顾沃勒变性及继发跨神经元退变的病理学改变,分析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表现。方法 根据沃勒变性的影像学标准,选择1995~1999年经MRI确诊的沃勒变性患者20例,年龄16~70岁,平均52岁。其中脑梗死11例,脑出血4例,创伤手术后2例,肿瘤术后1例,脑膜瘤1例,脑白质病1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20例患者原发病灶均位于幕上,16例于原发病灶同侧出现条带样连续或不连续长T_1或等T_1、长T_2改变,位于皮质脊髓束通路。FLAIR及DWI扫描均显示高信号病灶。3例仅见原发灶同侧大脑脚萎缩,但未见异常信号。7例见局限性胼胝体萎缩,T_2加权像信号略显增高。2例患者出现交叉性小脑萎缩,示皮质脑桥小脑通路退变。结论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沃勒变性和继发跨神经元退变描述的是分子水平的病理学变化,因变性是沿着已知的神经通路的、且存在特定信号改变,故MRI可在活体中对其进行观察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表现 waller变性 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习影 刘蕾 张如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0-438,共9页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系TTR基因变异致周围神经和多器官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因其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极易误诊或延迟诊断,最常误诊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延迟诊断的平均时间...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系TTR基因变异致周围神经和多器官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因其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极易误诊或延迟诊断,最常误诊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延迟诊断的平均时间为3~4年。ATTR-PN最初仅在几个流行国家或地区报道,随后的研究显示其为全球范围分布,迄今已有29个国家的病例报道,我国报道的ATTR-PN病例数逐渐增多。目前已有多种特异性药物研发批准上市,药物选择、治疗时机及治疗效果需综合评估。本文综述ATTR-PN诊断与治疗进展,以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甲状腺素蛋白(非MeSH词) 淀粉样变性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条件敲除SEMA3B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神经损伤后的华勒变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元涛 许逸舟 +4 位作者 许淑怡 马心蕊 王祥海 朱立新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35,共6页
目的探究Semaphorin3B(SEMA3B)在施万细胞调控周围神经损伤后华勒退变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施万细胞敲除SEMA3B小鼠(cKO)为实验组,同窝Cre工具小鼠为对照组。通过体内横断坐骨神经和坐骨神经外植块培养分别建立体内和体外... 目的探究Semaphorin3B(SEMA3B)在施万细胞调控周围神经损伤后华勒退变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施万细胞敲除SEMA3B小鼠(cKO)为实验组,同窝Cre工具小鼠为对照组。通过体内横断坐骨神经和坐骨神经外植块培养分别建立体内和体外华勒退变模型,5d后取材开展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MBP、NF、c-Jun、MAG、p-AKT、AKT、p-GSK3β、GSK3β、p-ERK、ERK、p-JNK、JNK的表达差异,并用AKT激动剂在体外模型开展逆转验证实验。结果神经损伤5d后,cKO组体内外模型中MBP和NF的表达均高于Cre组,提示其华勒变性减慢。同时,cKO组的c-Jun表达下调而MAG表达量增高,提示施万细胞去分化程度降低;p-AKT和p-GSK3β表达下调,而p-ERK和p-JNK无显著差异;使用AKT激动剂(SC79)能逆转SEMA3B导致的MBP和NF的表达变化。结论施万细胞敲除SEMA3B后可以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延缓华勒变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华勒变性 周围神经损伤 SEMA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汤敏 张鑫 +3 位作者 吴小红 闵智乾 刘鹏 张小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利用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探讨早期华勒变性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认识华勒变性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闭塞致脑梗死患者,依据脑... 目的利用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探讨早期华勒变性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认识华勒变性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闭塞致脑梗死患者,依据脑梗死后所致皮质脊髓束变性DWI呈高信号和等信号分为两组,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患侧与健侧大脑脚宽度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比较两组大脑脚宽度比及NIHSS评分。结果随访1个月、6个月、12个月,急性期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高信号组NIHSS评分均高于等信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病后1 d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急性期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高信号组患侧大脑脚宽度比小于等信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高信号组大脑脚萎缩更明显;两组发病后1 d、随访1个月、6个月患侧大脑脚宽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1~6个月以轴突肿胀、髓鞘崩解、T2WI高信号为特征,6~12个月以有髓纤维容积减少、脑干不对称萎缩、胶质增生为特征。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早期高信号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变性 锥体束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晓玲 黄旭升 +1 位作者 肖桃元 李露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057-2060,共4页
目的 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ubacutecombineddegenerationofspinalcord ,SCD)的临床、周围神经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 3 8例临床确诊SCD患者的临床资料。 3 4例行血清维生素B1 2 及叶酸含量的测定 ,15例患者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4... 目的 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ubacutecombineddegenerationofspinalcord ,SCD)的临床、周围神经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 3 8例临床确诊SCD患者的临床资料。 3 4例行血清维生素B1 2 及叶酸含量的测定 ,15例患者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4例患者行腓肠神经光、电镜观察。结果  2 5例血清维生素B1 2 低于正常范围 ,7例叶酸含量低于正常 ,6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 4例周围神经均有不同程度脱髓鞘和轴索变性改变。结论 SCD确诊依赖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周围神经病理提示周围神经可出现脱髓鞘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 周围神经病理 血清维生素B12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脑血管病与继发性大脑脚瓦勒变性的关系(附272例报告)
19
作者 于慧玲 赵黎明 +1 位作者 宋克群 李雪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3-1164,共2页
目的观察幕上脑血管病后继发的瓦勒变性(WD)的发生特点,探讨WD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272例幕上脑血管病患者的CT扫描结果,分析病变分布的特点,测量患病后大脑脚的变化,并进行近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测评,所得结果进... 目的观察幕上脑血管病后继发的瓦勒变性(WD)的发生特点,探讨WD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272例幕上脑血管病患者的CT扫描结果,分析病变分布的特点,测量患病后大脑脚的变化,并进行近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测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幕上脑血管病继发WD者共74例,发生率27.2%,其病灶侧大脑脚宽度明显小于健侧(P<0.01),而ADL评分明显高于非WD组(P<0.01)。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与周围神经一样可以出现继发性WD,但不易恢复;幕上脑血管病继发大脑脚WD对日常生活能力有影响;头颅CT随访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中脑 waller变性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性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分析
20
作者 高萍 钱传忠 恽文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69-470,共2页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 cor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退化、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侧下肢痉挛性瘫痪、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及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等。上述症状若同时伴恶性贫血、血...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 cor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退化、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侧下肢痉挛性瘫痪、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及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等。上述症状若同时伴恶性贫血、血清维生素B12含量下降,则诊断比较容易。但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发现一些非典型病例,给疾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临床分析 非典型性 维生素B12缺乏 周围神经功能障碍 下肢痉挛性瘫痪 变性疾病 非典型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